《一路隋行》第654章


兜摹!?br />
王世充忙跪下自谦道:“原是王爷明察秋毫、足智多谋,末将不过是略尽本份而已,不敢当王爷如此夸奖。”
“本王与你相识多年,直至今晚才发现你不仅极负智计,更难能可贵的是,还极有担当。日后可愿随本王到广陵总管府任职,协助本王抚绥江南?”杨广对王世充在查明秦王杨俊真正死因一事中的表现极为满意,产生了要将他招入幕府的念头。
“能追随王爷左右,实为末将之幸。然而末将尚有一事,要求王爷成全。”王世充跪直了身子,仰面说道。
“说。”
“得到秦王暴亡的消息后,达奚将军曾召集末将等人会议过,也以为秦王之死颇有蹊跷,只是他既身为秦州总管府长史,不愿告发秦王妃,才甘愿受缚的。求王爷体察达奚将军的苦衷,宽赦了他吧。”
杨广“嗯”了一声,转身来到达奚长儒面前,用严厉的语气责问他道:“达奚长儒,你身为长僚,当秦王暴亡之际,不思向朝廷禀明实情,一味地拘泥于礼法尊卑,险些使真凶漏网,秦王含冤于九泉,你可知罪?”
“末将罪不容诛,请王爷奏明皇上,治臣渎职之罪。”达奚长儒亲眼目睹了今晚在长安故城禁宫中发生的一切,此时面对杨广的责问,竟是坦然求死,毫无悔过惧死之意。
“今晚崔氏已然招供了毒杀秦王的实情,本王念在你曾为朝廷屡立战功,在查明秦王暴亡实情一事上虽有失职之过,却还能尽长僚之本份的情面上,索情就饶了你这回。来人哪,给达奚将军松绑,准备一匹马。”杨广心里对达奚长儒坦荡磊落的做派很是佩服,遂命他连夜赶回秦州去了。
出身于天下第一高门——博陵崔氏的秦王妃竟然就是毒杀秦王杨俊的真凶,尽管隋高祖杨坚于次日清晨得到晋王杨广的这一禀报后,当即命人严密封锁了消息,可这一消息还是不胫而走,在新年过后的短短十几天时间里在长安的大街小巷之中流传得沸沸扬扬。
杨坚本打算待出了正月,再将杨俊的死讯委婉地告知皇后独孤伽罗的,可正阳宫的宦者、宫女们也听到了关于秦王杨俊是被王妃崔氏毒杀的传言,有个别好事者遂将这一消息禀报给了独孤伽罗。
独孤伽罗这些日子身体欠佳,本来就对身边的两个儿子——杨勇和杨广每当自己问到三儿子杨俊近在咫尺,过年为何不回长安向自己请安时支支吾吾感到几分疑惑,突然接到身边的宫女禀报说,秦王被秦王妃给毒死了,一口气没喘上来,当场昏厥了过去。
………………………………
第902章 谣言四起
杨坚闻讯后急忙赶到正阳宫前来看望,又传来太医好生替皇后诊治,然而独孤伽罗却还是一病不起,接连数日滴水不进,整日只念叨着要去见杨俊最后一面。
母后既身染沉疴,终日卧床不起,杨勇和杨广兄弟二人只得轮流在床前服侍,劝慰独孤伽罗保重自己的身体,切莫因杨俊之死悲伤太过。
杨俊被人毒杀的真相既已查明,接下来自然要议及如何处置毒杀亲夫的崔氏这一问题。依杨坚的本意,是想借处死崔氏这件事替皇后出一口气,有助于皇后身心早日复原。
可是,当他赶到正阳宫来向独孤伽罗询问处置崔氏的意见时,没想到独孤后却不赞同立即处死崔氏。
在杨广、萧厄的左右搀扶下,独孤后强撑着在病榻上坐起,用虚弱的声音对杨坚说道:“皇上,崔氏虽罪不容诛,但她出身天下第一高门的博陵崔氏,皇上若杀了她,只怕引起天下高门对朝廷的不满,不利于实现皇上的宏图大业,且历代就有议贵议亲的成例,因此臣妾主张,还是留下崔氏一条性命为宜。”
杨坚见独孤后抱病在床,犹念念不忘替大隋的江山社稷着想,感到得滴泪皆下,拉着独孤伽罗连连点头,却是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
两天后,毒杀亲夫的秦王妃崔氏得到了一个褫夺封号,终身幽禁的结果。
杨俊之死虽然到此为止算是尘埃落定,可杨广万万没想到的是,他本人却因主持清查杨俊之死一案成为了在长安街头巷尾日渐传散开来的诸种谣言指向的目标。
伴随着杨俊死于王妃崔氏这一真相的日益流传,针对查案人杨广的各种小道消息同样引起了长安百姓极大的兴趣。
在这些犹如青屏之末,不知从何而来的各种谣言中,有指责杨广不念兄弟之情,一心唆使皇上开棺验尸,令秦王死后也不得安宁的;有传说杨广早在出镇河北期间就对河北、关东一带的高门世家多有不满,这回是借崔氏毒杀亲夫一事对河北、关东高门世家打击报复的;更有甚者,有谣言竟将杨俊之死、崔氏被幽禁以及皇后卧病不起这些事情一股脑地归咎到了杨广身上,责骂他是不忠不孝,还无半点儿怜悯之心的残暴王爷……
杨广本人因终日在正阳宫母后身边服侍照料,对宫外已流传得沸沸扬扬的各种谣言并未听说多少,倒是裴蕴在听到了这些越传越邪乎的谣言后,感到了来者不善,急忙进宫求见杨广,将这些谣言禀报给了杨广,并劝他道:“王爷,下官料想,这些针对王爷的诸种谣言决非无端而起,定是有人想借秦王一事玷污王爷在天下人面前的名声,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根据目下长安的形势,下官劝王爷还是早回江南,避一避风头吧。”
杨广听了裴蕴进宫向他转述的那些个谣言的内容,已是怒不可遏,此时又听到裴蕴劝他早回江南避风头,更是气得拍案而起,破口骂道:“无耻宵小之辈,何足惧哉?如今母后抱病未逾,我若在此时返回江南,还不落实了不孝的名声?冲之,你带人给我仔细地清查,但要查到造谣污我名声之人,我必亲手杀了他,方解我心头之恨。”
裴蕴见杨广正在气头上,遂起身给他捧过一碗茶水,向他致歉道:“王爷说得是,娘娘身子尚未康复王爷就返回江南,确易招人非议,此事确是下官疏忽了。请恕下官冒昧直言,若只是些市井间游民、浪子,闲来无聊之时捕风捉影,随意编排出子虚乌有之事打发时间,王爷也不值当和他们置气,可是下官觉得,这么多的谣言中,对毒杀亲夫的毒妇并无一句指摘、责备,却无一例外地将矛头直指揭露秦王之死真相的王爷,背后应是有人不怀好意,蓄意唆使,王爷倒是切不可掉以轻心哪!”
听了裴蕴这番话,杨广心念一闪,面色缓和了下来,喃喃说道:“怪不得当初接到杨俊的死讯后,父皇要派他去秦州,此事莫非又是他在背后主使?可,以他的身份,似无此必要吧?”
裴蕴对杨广说出的那个“他”心领神会,拱手提醒杨广道:“王爷莫忘了前不久的猫鬼一案,幕后主使者很可能也是此人,且如王爷方才所说,皇上想必对他近来的种种行为也产生了戒心,这才要指派他去秦州的,如此一来,他出于防范王爷之心,唆使编造了这些针对王爷的无稽之谈妄图中伤王爷,不是言之成理之事吗?”
“倘若真如冲之所言,我尽早离京倒不失为一向他表明心迹之策……可是,母后她……”杨广仔细琢磨着裴蕴的话,态度变得犹豫了起来。
“只要王爷愿意尽早离京,其它的事就交给下官来办,定不会叫王爷在世人眼中落得个不孝名声的。”裴蕴见杨广心思活络起来,趁势向他保证道。
“前此本王派你回京,清查主使顾生谋逆之人,可查到了什么眉目?”杨广着实不甘心灰溜溜地返回江南避祸,沉着脸问裴蕴道。
“下官曾前往大兴善寺找彭国公及寺中僧人面询过,却仍未发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证明顾生是受人指使潜往关外游说突厥起兵来犯的。要想查清此案,只怕并非三两日的功夫,王爷不如暂且返回江南,留下官在长安继续查案吧。”裴蕴唯恐杨广改变主意,忙劝他道。
“我多在长安留上一日,便更利于早一日查出顾生背后的元凶,若只是为了顾全自己的名声,退避回江南,岂不也给了指使顾生谋逆的元凶以可乘之机?”杨广像是拿定了主意,霍地转身注视着裴蕴,质问道。
“王爷……”裴蕴急得跺脚还欲劝说杨广离京避祸,却听门外传来宦者李玉儿的声音:“圣上传晋王即刻到临德殿见驾。”
………………………………
第903章 突厥来犯
杨广命裴蕴暂回晋王府继续清查顾生谋逆一案,自己跟随着李玉儿来到了临德殿。
杨广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