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93章


想至此,王玄策也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虽说自己也已知道这历次灭佛事件,但是均未曾深入的分析,甚至和玄奘法师在一起这么久,也未曾听闻这玄奘法师说起这些事情。如若不加节制保不准还真的会重蹈覆辙。于是这王玄策也是不由得长叹一声到:“唉,大师所言甚善呀,就拿佛教传入我华夏这五百来年来说,已经出现了三次灭佛事件,保不准以后会是怎样的继续发展下去。大师这居安思危之策,待我返回大唐之后,定会对玄奘法师说明此事,一定要多加节制,祈求将这佛教之法难往后推迟。”
听得他的这样一番话语,这玄空大师也是面带笑意的对他说道:“如此甚好,如此甚好”。
是呀,玄空大师的忧虑的确是对的,根据这后来的历史发展轨迹,在这几十年之后,武则天登基为帝的时候,佛教的发展在这华夏大地之上达到了顶峰。再过了一百来年,到了唐武宗时期,这佛教的法难就此来临,华夏大地之上又一次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佛像被毁,佛寺被拆,僧众被迫还俗……不过这都是后话,暂且不表……
随着这沉重的话语结束。王玄策就问出了其心中所想的问题:“今日咱们参观这二古佛本生处,原本是有两颗佛陀的真身舍利,这舍利怎么会消失不见呢?”
“这事说来话长了,当时自八分舍利之后,每一颗舍利都有一个座寺庙来供奉。可是随着佛教在这五印度大地的没落,寺庙也自然就荒芜了下来,这和你们大唐的主动灭佛事件大同小异,唯一不同的就是这是自然的凋零。再后来,随着时间漫长的流逝,这舍利就被一些歹徒,或者不熟悉之人当成了宝物给带走;如若遇到这不信佛教的信众,他感觉无用的情况之下,自然就会肆意丢弃,所以,舍利就会越来越少;并且在这里,就很难再见到这佛陀的至宝了”
话说到这里,这王玄策也算是大致明了这一切的因果关系,于是,眼珠子这么一转,就接着问到:“咱们这蓝毗尼城可是这佛陀的降生之地,不知道在咱们蓝毗尼寺可有这佛陀的真身舍利供奉?”
听得他的这一直白话语,这玄空大师也是微微一愣,他今日何故对着舍利之事如此感兴趣。不过楞归楞,但依旧表面平静的对他说道:“这蓝毗尼禅院,是建于这八分舍利之后,且是在这蓝毗尼城衰败之后的事情,当时也仅仅只是为了在这佛陀的诞生之地,保留下来一颗佛教的火种,让他生生不息罢了,怎么会有佛陀的真身舍利呢?”
虽说他这一愣是短暂的,但是却让王玄策似乎感觉到了很多的不同,尽管认定了这玄空大师必定隐瞒了什么,可是对此事他也不好再过于直白的言明,毕竟他只是客人。因此就听他这样回道:“实不相瞒,当初在我第二次出使咱们五印第之时,蒙得戒贤法师抬爱,特意将这辩经寺中珍藏的佛牙舍利赠送于我大唐,如今已被我皇帝陛下在宫中好生供奉。”
听此一语,这玄空大师感觉这王玄策话里有话,但是向来慎重的他依旧顺着他的话语说道:“这三颗佛陀的无上舍利流传到那个国家,那个国家不仅会更加强盛,佛教也会大兴,看来真是应了这句谶语呀。佛教注定会在你们大唐大兴。”
“法师也知道此事?”
“作为释门弟子怎能不知,另外两颗佛教至宝一颗是佛顶骨舍利,另一颗则是这佛指舍利,都是至高无上的圣物呀。”
“在这第六次无遮大会之时,玄策曾亲自目睹过这三颗无上至宝。至今已经过去近二十来,也不知这余下的两颗至宝,现在何处?实不相瞒,这次出使五印度,正是为了再一次目睹这两颗舍利,赠送袈裟和戒刀,诚心的礼敬一番。”
至此时,这玄空大师才大致明了这王玄策话语之中的意思。这一次他不仅仅只是为了礼佛,说直白一点,就是为了这两颗佛教至宝:佛顶骨舍利和佛指舍利。
于是就微微一笑道:“王长史这一片志诚之心,实在是让老僧为之动容呀,不远万里,正是为了礼佛而来,看来这佛教也注定会在你们大唐再兴。这佛顶骨舍利,应该在这劫比他国的大珈蓝寺**奉,这佛指舍利按照无遮大会之后的所述,应该还在这曷利沙国的王宫之**奉。况且这两个地方都是王长史的昔日好友,利罗阇利波羯在为王,所以,要想见得,只要王长史秉承一颗志诚之心,也不是难事。”
“多谢大师”王玄策看着也问不出来什么东西,因此只能够说出这样一句话语。
“如今又是五印度佛教与婆罗门教大变革的时期,只要王长史能够秉承一颗志诚之心,老僧想着,定会如你所愿,不枉你这次再到这五印度走上这么一遭。”玄空法师接着就微笑着向他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这一句话让王玄策微微一愣,这是何意?难道早已被大师看破了。待他还想继续问下去的时候,只听这玄空大师这样说到:“时间不早了,王长史还是早点回房休息吧。”
因此,这王玄策也只能无奈的在玄空大师的礼送之下,向自己的禅堂走去……可是,他的心头一直在思索着这种种的疑惑……
………………………………
第二十三回:蓝毗尼禅院敬袈裟 桑及多国再遇乞丐(上)
王玄策的疑惑也是很有根据的,作为一个与佛教接触甚多的人。其实他深知,作为这佛教的无上至宝,在以前遇到的所有僧人之中,当说到这舍利之时,都是颇为礼敬,甚是虔诚。
而这一次则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映衬在王玄策心头的疑惑则是:为何说到这佛陀舍利,特别是这三颗无上至宝的时候,玄空大师竟是如此的随意,仅仅就是顿了顿神,丝毫看不出来有礼敬之意思。
如若没有深入接触的时候,说这玄空大师,仅仅就是挂了一个高僧的名号,没有真才实学,倒是也有可能。但是凭借这两天的接触,以及这言谈举止,再加上今晚对这佛教兴衰的考量,让王玄策深深感觉到,这见解不仅要远超于常人,并且还是一个很会居安思危的人……
就这样,一路走这,一路想着;走到门口,看着这荒芜的蓝毗尼城在这皎洁的月光之下,映衬的是如此的萧瑟,也不由得多望了一眼,就转身回到了自己的禅堂之中。这时候周陈二人也才刚刚躺倒床上。看着他回来就不由自主的问到:“大哥,你这是去哪了?刚也找不到你”
“没去哪,就去和玄空大师畅谈了一番罢了。”王玄策一边躺到这床榻之上,一边盖起了被子。
恰在此时,突然一个人影从这窗户下方闪过:“谁”。王玄策一轱辘就从这床榻之上爬了起来,赶忙推门出了这禅堂,四下瞅了瞅并没有其他什么人,而此时这周曾和陈茂材二人也提着大刀冲了出来。
“大哥,怎么了,看到啥了”陈茂材警惕的问到。
“刚才看到一个人影,从这窗户下方闪过”王玄策随口就说到。
随之,这三人就这样大致看了一圈,可惜的则是,暂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之像,就这样,带着疑问,回到这房间之中安歇去了……
日出日落,又是几日美好时光,伴随着和煦的微风,王玄策等人又在玄空法师的指引之下,游历了这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坐树荫处。这一处地方,坐落在这蓝毗尼城东北四十来里,这里也是以前的一处遗存,仅仅只有一座佛塔而已。当时的乔达摩悉达多太子在这树荫之下修行的过程之中看周围的百姓耕田,随之在这里坐禅入定,而脱离五欲。
当时的净饭王看见太子在这树荫之下入定时,日光返照,树荫始终不动地为太子遮阴,心中已经明白了太子乃是圣人,自此以后更加的爱护与礼敬。
紧接着他们又参观了蓝毗尼城西北方的上千座佛塔,并且在这里吊唁了一番。说起这上千座佛塔,其实与劫比罗伐窣堵国的兴衰有这很大的关系。当时自从太子成佛之后,这劫比罗伐窣堵国一直兴旺发达。当初这胜军王继位以后,向释迦族求婚,释迦族因为他是不同族的人而鄙视他。但是又不好推辞,于是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用了一个仆人的女儿欺骗了胜军王,并且让他用重金聘娶。
而这胜军王就一直蒙在鼓里,并且还立了这个仆人的女儿为王后。再后来就产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毗卢择迦王。在毗卢择迦长大以后,就想到这舅舅家请教求学。到了这城南之后,见到一座新修的讲堂,就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