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78章


走动之官员,却静不下来呀。”
玄奘法师,也是浅浅的押了一口茶之后,微微一笑的问到:“陛下,刚才唤你何事?”
只见此时的王玄策,看着这禅堂之中就他们四人,于是就丝毫没有藏着掖着的对玄奘法师说道:“法师,你可细看今日的佛指舍利了?”
玄奘法师微微的点了点头之后,说道:“在从法门寺地宫之中,迎取之时,已经看得明了,看得清楚。”
“这为何是一块白玉做成的呢?陛下正是因为此事,才唤我进宫,问明缘由,可是我也丝毫不知。不过陛下和娘娘对待这佛陀可是一片至诚之心,因为害怕心之不虔诚,以及您的误会,所以才让我旁敲侧击的找个机会问及此事。”
“那你为何,不旁敲侧击的问起呢?”玄奘法师也是面带笑意的和他打起了哑谜。
“咳,法师,这事您也不是知晓吗,这明显和当年咱们在无遮大会上看到的不同,并且这事,也就咱们四人知晓,所以呀,也不用藏着掖着了。”
“这叫影骨舍利,和这佛陀的真身舍利有这相同的愿力,与力量。”玄奘法师随即收起了这微微的笑意,面色庄重的给他们三人说道。说完之后,就双手合十,口吐“阿弥陀佛”。
听此一说,王玄策也立刻收起了刚才的懒散姿态,跟随玄奘法师的样子,颇为庄重的双手合十礼敬了一番,问:“愿听法师诉说其中缘由”
看着他们都是如此之庄重,这周曾和陈茂材,赶忙也坐了下来,带着虔诚的心境,支起了耳朵,用心倾听这玄奘法师诉说这其中的原因。
玄奘法师望了望,这三颗虔诚的心,于是就开口说道:“当年,佛陀自圆寂以后,留下了这八万四千颗舍利,这每一刻都是无上的至宝。既然是至宝,就必会有信众打起这不轨的注意,想据为己有。于是,为了防止这至宝的流失,就有了这影骨舍利之说。造型与真正的舍利相差无几,一方面是为了防止这真身舍利被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这弘扬佛法,传递佛陀的真谛。而这枚影骨舍利,自然是与真身舍利同时供奉,至于这颗舍利是如何流转到咱们大唐,我亦未之,不过从诵经礼佛之时,感受到的种种奇观,已经说明了这颗舍利,照样可以将佛法发扬光大。”
听完这玄奘法师的一番诉说之后,这三人也才顿时明了,这颗舍利,原来唤做影骨舍利。于是,心头之疑惑随即解开。
“既如此,那我趁有机会之时,向陛下和娘娘说明此意”王玄策解开这心头疑惑之后,双手合十,礼敬一番之后,就对玄奘法师这样说道。
“答疑解惑,向来是老僧该做之事,这件事情,还是有老僧亲自去给陛下和娘娘解惑吧,这样,更能够解开他们心中的大惑呀”玄奘法师依旧面带笑意的,一边押着香茗,一边对王玄策回到。
听得他的这一番答复,这当然是最为妥当的事情。王玄策也是欣然同意。
于是,这两日之后,王玄策就随着玄奘法师,前往了这大兴宫中,递了鱼符就来到了这立政殿内。此时的李治依旧和武媚娘在这立政殿中,享受着应有的家的气氛。
听闻玄奘法师和王玄策前来,赶忙命人速请他们进来。入了这立政殿,行过礼节之后,依旧得到了这李治赐座的待遇。但见这李治依旧坐在这圆桌旁边,而媚娘在这一旁照看这是三个孩子。
玄奘法师与王玄策则端端正正的端坐在他们的对面。
率先开口的则是玄奘法师,只见他面带笑意的,对他们说道:“启禀陛下和娘娘,老僧已经知道了这事佛指舍利乃是你们心头存惑之事,今日前来,正是为了这答疑解惑。”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愿听法师所讲。”李治随即说出了这样的话语。
听闻玄奘法师是为这佛陀舍利之事,前来。看着稍稍安稳的孩子,武媚娘随即就命侍从,将他们暂且带往后殿,好生照料,而自己也用心倾听这玄奘法师的讲述。
于是玄奘法师不仅将这影骨之事,完完整整的告诉他们了二位。更将这佛指舍利,在这五印度曷利沙国的王宫之**奉的事情,给他们详细的解说了一遍。
听闻这佛指舍利的前因后果,二人心中的疑惑,顿时大解。万万没有想到我大唐竟然还能有这样一颗独一无二的舍利,顿时也是大喜。
只听这媚娘实心实意的在李治耳边窃窃私语一番之后,看着李治也微笑着同意。于是就向他们二位说道:“既然这颗舍利独一无二,本宫和陛下也已感觉到应该诚心的供奉,虽说已经营建了这阿育王塔,但是感觉还不太隆重,所以,本宫决定建造一具金棺银椁来,来珍藏这佛指舍利,不知法师意下如何。”
玄奘法师听闻此言,自是欣然同意。
而这李治,又稍稍一番思索之后,这样补充道:“朕感觉这诚意,还不是太足,这样,把这金棺银椁,改成九重”
“陛下,这万万不可,九重乃是天子之说,如此以来,是否太盛”玄奘法师因为经历了太多之事,深知这盛极必衰的哲理,于是赶忙推辞到。
只听这李治接这说道:“欸,这佛陀的荣光,我等都已观之,所以,这不算什么,法师就不必推辞了。”
于是就有了这九重的金棺银椁供奉这佛指舍利之事。
一生简朴的佛陀想不到在中国竟享受了这么高的待遇,灵骨安卧于只有天子才能享受的金棺银椁之中。自此,佛教在七世纪的后半页,日渐兴隆……
编者说:大唐的奢华在此可窥见一二~
(本章完)
………………………………
第十三回:两仪殿奉命出使 立政殿心存胆寒(上)
随着心头疑惑的解开,所有人心中都为之欣喜,毕竟这礼佛之事乃是国家之盛世,所以都秉承一颗虔诚的心,诚心实意的礼敬佛陀。当众人都明白这是一颗影骨舍利之后,虽说依旧可以将佛法发扬光大,但是都很想知道这真身舍利在哪里……
经过这三个月在大慈恩寺的观瞻,长安城内百姓,按照长安令规划出来的顺序,以坊为单位,不管信佛还是不信佛的百姓,也都尽数观瞻了这一佛教至宝。当然,在观瞻的过程中,看到什么的都有。有的人说看到了佛光,有的人则说感受到了善念,当然也有的说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信念,还有的人说看到了不该看到的东西……
其实不管看到什么,这都是一种心理的作用罢了,毕竟:世事无相,相由心生,可见之物,实为非物,可感之事,实为非事。物事皆空,实为心瘴,俗人之心,处处皆狱,惟有化世,堪为无我。我即为世,世即为我。
在这供奉了三个月之后,因为这法门寺太过于陈旧,一方面就依照这高宗的旨意,勤加修缮,另一方面就按照事先计划好的事情,将这佛影骨舍利迎入这大兴宫内的佛光寺暂时供奉,供宫内妃嫔尽数观瞻。面对如此之荣宠,为了感念这陛下与皇后对佛陀的礼遇,玄奘法师在这弘扬佛法的事情上毫不含糊,同时让七位高僧大德,在这佛光寺中,礼佛念经,以求教化人心。
不知不觉,一个月就这样又过去了。此时的武皇后已经成为了一个虔诚的佛教徒,所以,这些日子也是基本上每日,总会去这佛光寺中观瞻一番。不由得,就有了和众人相同的想法,这真身舍利在五印度哪里?既然这影骨舍利已经供奉了,是不是更应该供奉一下这真身舍利呢?
于是,就来到这两仪殿,将这一想法,尽数告知了正在理政的高宗李治。经过这些年以及这些时日的耳濡目染,这李治,自然也颇受佛法的熏陶。故而当媚娘说出供奉这佛陀指骨舍利的时候,也是欣然同意。
但见这高宗李治,转念一想,就说出了这样的话语:“媚娘,这上次听玄奘法师等人说起,这佛陀舍利还在曷利沙国的王宫之**奉,不如我们还让王玄策出使大唐,代替咱们前去礼敬一番,你看可好?”
其实,这武皇后,早有这个想法。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一个人的雄心都是一蹴而就的,所有的雄心壮志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自从这武媚娘入宫之后,一步步走到这皇后之位,除了这李治能够给予其一定的感情寄托之外。她早已将所有的思绪与剩余的情感,都寄托在这佛陀的身上了。因为只有在这里她才能够得到这最诚挚的心理安慰。就如一个人,在不知道该如何做的时候,只有将所求之事,寄托与神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