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战将王玄策》第273章


过呢。于是面带喜色的对李治答道:“陛下和娘娘能有如此之宏愿,实在是我大唐佛教之幸事,虽说老僧已经年老多病,但是面对如此盛世荣光,我亦愿往。”
听得法师欣然同意,高宗李治与皇后媚娘,相看一眼,也是欣然一笑。只听高宗李治接这说道:“这年即将来临,年前举办迎请之事,时间甚是仓促,也显得不甚心诚。依法师意见,该在那个时间比较合适呢?”
“陛下所言甚是,这礼请佛陀至宝之事,断不能仓促行事,一定要诚心礼敬,多方考虑,以图周祥,以老僧意见,这明年的四月初八,正是这浴佛节,加上准备的时间,也正好恰当,不如我们就暂定在这浴佛节举办这迎请事宜,不知陛下和娘娘意见如何?”玄奘法师,稍稍思索一番之后,就端端正正的回复到。
听得在这浴佛节举办如此之大的盛会,两人也是对视一笑,没有不同之意见。于是也就欣然同意了这玄奘法师的提议。
而此时的王玄策则是坐在这最下位,思索着这件让他很是纳闷的事情,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为何我大唐也有一个佛指舍利呢……
看着若有所思的王玄策,高宗李治随即开口问到:“王长史,你也是一个与佛破为有缘之人,第一次出使五印度之时,就举荐了这玄奘法师,这第二次出使五印度,又为咱们大唐带回来这样一颗至宝,今天怎么低着头,想啥呢?”
虽说心中有甚多的疑问,可是玄奘法师都未曾说明,自己这做陛下臣子的断不能说出心中所惑,于是就微笑道:“臣,刚才是只思虑太深。因为在这五印度之时,也和玄奘法师见过一次这无遮大会,甚是奢华,当时的戒日王不仅敬献了甚多的金银财宝,并且以其妹妹拉迦室利女王为首的众多信佛之国王,也是倾国之力,以供养佛陀;虽说场面奢华,但是依微臣看来,这甚不可取,一方面造成了国库空虚,另一方面又劳民伤财,所以微臣刚才所想的就是如何让咱们这迎请佛指舍利之事,既隆重,又大气,同时还简单质朴,不劳民伤财。”
“唉,爱卿多虑了,咱大唐开国也有将近四十个年头了,国库充盈,百姓富庶,朕怎能比不上这戒日王呢,奢华一点也没有什么的,不更显得出朕对着佛陀的礼敬之心吗?”李治随口就回到。
但见这武氏媚娘,听闻王玄策这一句话语,他的侧重点不是在这奢侈,隆重上,而是在这戒日王的妹妹,拉迦室利女王身上。什么?在这天竺,还能有女国王,换句话说这可是女皇帝呀,顿时种种疑问,就笼罩在她的脑海之中。虽说如此之想,但是她依旧支持这李治的意见:“陛下所言甚是,这佛陀也保佑媚娘多次平安,所以理应如此。”
听闻他们要奢华举办此事,这玄奘法师也是一愣,不过就接着劝谏道:“陛下、娘娘,佛陀时常教化我们行善心,做宽仁之事,少开杀戮,明心见性,其实这奢华与简朴的概念是一致的。如若甚是奢华,但是百姓得到的教诲甚少,则算不得一次成功的大会,如若简朴,但是百姓能够得到甚多的教诲与感悟,即是再小,也是功德无量的。所以,老僧也同意王长史的意见,这次盛会不追求奢华,追求的应该是简朴与教化人心……”
听此一语,李治也稍稍的有了一些惭愧之色:“法师所言甚是,还是朕唐突了。既如此,那就本着教化人心,大兴佛教的宗旨,一切所需用度,尽数听从法师的意见。不过朕就一条意见,一定要,隆重、大方,展现咱们大国气象。”接着其话风一转,又吩咐到:“那就请王长史,从中多加协助法师办理此事”
“老僧遵旨”
“臣遵旨”
随着此事的谈妥,只见,这高宗李治和皇后媚娘停顿一会后,就起身离开了这禅房,在玄奘法师引着王玄策等人的恭送之下,登上车驾,返回了这大兴宫。
看着已经远去的皇帝车辇。王玄策引着周陈二人,随着玄奘法师又一次返回到了他的禅院。看着已无外人。王玄策不由自主的就向玄奘法师问出了心头的疑惑:“法师,这次的事情,我怎么感觉有一些蹊跷呢”
“是何蹊跷,说来听听?”两人边走边聊着。
………………………………
第九回:众人心头存疑惑 玄奘法师甚坦然(下)
只见这王玄策,随即停下了脚步,带着甚多之疑惑,问道:“这无遮大会,您也是参加过的,当时也见到了那颗佛指舍利,为何咱们大唐也会有一颗呢,并且还在先帝在位时期,迎请过一次呢?”
当然,这疑惑之事,不仅仅是王玄策,还有这周陈二人,毕竟他们也是这当事人,深知这佛指骨舍利,在这五印度,传承有序。故而当得知陛下要迎请此佛教至宝的时候。两人也是一愣,但是未曾说明罢了。
玄奘法师,看着甚是疑惑的三人,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微微一笑,念了一句“阿弥陀佛”之后,就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语:“其实,这件事情,老僧也是糊涂的,的确,咱们在这五印度见到过这颗我佛的至宝;至于为何咱们大唐也有一颗,老僧实在是不知呀。”
“那法师,为何还要答应陛下,亲自迎请这颗无上的佛教至宝呢?”陈茂材抢先了一步,问到。
“对呀,法师你这是为何?”周曾也投来了甚是奇怪的目光。
但见这玄奘法师,也是嘴角微微一上扬,向他们三人投来了调侃的目光:“唉,你们三人呀,真是没有慧根呀,跟随老僧这么多年,竟然连这一点都参悟不透。”
三人也是乐呵呵的,无奈一笑。只见这玄奘法师,一边走着,一边对他们说道:“我佛陀传法之宗旨,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心”;用两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放下”;用三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毕竟空”;用四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回归自性”;用五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一切皆成佛”;用十六个字来表达的话,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通俗一点来表达的话,就是“离苦得乐,圆满成佛”。所以,所有的信物都是空,都是一种寄托罢了,只要能够教化人心,劝人向善,这又有何不可做的呢?”
这一番话语,顿时,就让这王玄策和陈茂材随即明了,连连称赞。可是周曾这大老粗,却是如云里雾里一般,丝毫未曾明白这话语的意思。
“法师,法师我还没明白,你,你再解释一遍呗…”周曾摸着头问到。
观其如此可爱之一幕,三人也是为之一笑。就见这陈茂材,敲了他一下头到:“你这个莽夫,自己悟去……”
于是,众人就又一次,走进了这玄奘法师的禅房,商量这迎请佛指骨舍利之事去了。
转念间,这显庆二年就开始了,这个年所有人过的都很安稳。玄奘法师,因为有了陛下交代的迎请指示,顿感能在这知天命之年,还能做出这样的事情,甚是欣慰。
而王玄策因为无欲,方可无求,引着周陈二人,从中协助这玄奘法师,每天感受着佛音佛语,也甚是欣欢。
而这皇后武媚娘,因为心中又一大石的落地,毕竟前往这大慈恩寺还愿了,并且还有了这迎请佛陀舍利之事,心态自然又是欢欣了不少。
而李治看着朝堂之上军国大事尽数让其舅父长孙无忌处理,也是太平无事,再加上这万邦来朝的局面,同时媚娘又为其诞下第三个孩子,所以,这个年也过的甚好……
随着年的过完,冬天已经渐渐远去,一阵春风拂来,小草也吐露了嫩芽,大地也已渐渐变绿,长安城依旧是络绎不绝的异地客商与异国商旅源源不断。而此时的大慈恩寺内,所有的迎请之事,也已准备停当,只等待这浴佛节的到来。
而在这法门寺旧址之内,除了地宫之上的殿堂还算干净之外,依旧是一片断壁残垣。要说起这法门寺为何是这样的一番景象,就得从他的前世今生说起。
这法门寺,据传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法门寺,是一个典型的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建寺的佛教道场。
自从当时这木质佛塔建成之后,受到当时的不少信众之虔诚供奉。可是自东汉末年以后,华夏大地就战火纷飞,各种割据势力自成一体,所以这存放舍利的木塔,也在战乱中屡遭破坏。其中最大之破坏当属这北魏太武帝时期。这就是佛教在华夏大地之上的第一次佛难“武帝灭佛”
当时北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