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第221章


过您。”缪贤听从蔺相如之计,赵惠文王果然赦免了他。缪贤也因此看重蔺相如,待他为上宾。
臣有位门客叫蔺相如,智勇双全
再说玉工逞到了秦国,秦昭襄王请他鉴玉,玉工逞感念缪贤对己厚待,愤恨赵惠文王夺走缪贤和氏璧,就故意说:“天下没有一块玉璧能与和氏璧相比。”秦昭襄王问:“和氏璧在哪?”玉工逞说:“在赵王那儿。”秦昭襄王又问:“和氏璧有什么好处?”玉工逞像从前一样夸赞一番。秦昭襄王羡慕不已,很想见一见。这时丞相魏冉献计说:“大王想见和氏璧,不妨用十五座城交换。”秦昭襄王惊叫道:“十五座城是寡人爱惜的,为什么去换一只和氏璧呢?”魏冉奸笑着说:“用城交换只是名义而已,大王为何担心会失去十五座城呢?”秦昭襄王明白魏冉之意,很兴奋,立即写信给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收到信简,召来众臣商议。有的说给,如不给就会招来战祸;有的说不能给,因为秦国常常不讲信义。七嘴八舌,难以决断。这时,有臣说:“何不派一位有勇有谋之人带着和氏璧前去,如果得到十五座城就把和氏璧给他们,否则就带回来。”说一说容易,但办起来不容易,赵惠文王明白这个道理。一时别无良计,赵惠文王只好问道:“这样做,倒是两全其美,哪位愿意前去呢?”众臣都低头不语,明白秦国残暴,稍有不慎就只能魂归赵国了。沉默片刻,宦者令缪贤上前奏道:“臣有位门客叫蔺相如,智勇双全,可以充当此任。”
赵惠文王让缪贤把蔺相如召来,蔺相如拜见后,赵惠文王问道:“秦王要用十五座城换取寡人的和氏璧,先生认为可以答应吗?”蔺相如答道:“秦国强大,赵国弱小,不能不答应。”赵惠文王又问:“倘若和氏璧被拿去,十五座城却得不到,那该怎么办?”蔺相如答道:“秦国用十五座城换和氏璧,条件够优厚的了,如果赵国不答应,赵国理屈;赵国不等十五座城到手就献上和氏璧,礼节上够恭敬的了,如果秦国不给十五座城,秦国理屈。”赵惠文王说:“寡人想找一个人出使秦国,保护和氏璧,先生能去一趟吗?”蔺相如答道:“如果大王真的没有合适的人,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前往。如果十五座城归赵国,我就把和氏璧留在秦国,否则的话,我一定完璧归赵。”赵惠文王十分高兴,立即拜蔺相如为大夫,把和氏璧交给他。
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去咸阳。
秦昭襄王听说和氏璧到了,十分高兴,大集群臣,召蔺相如入见。蔺相如只用锦缎包裹和氏璧,双手捧着,献给秦昭襄王。秦昭襄王打开观看,只见和氏璧洁白无暇,微光闪烁,真是稀世珍宝。秦昭襄王欣赏许久,口中赞叹不已。又交左右群臣传看,众人看完,无不称奇。
一定完璧归赵
蔺相如站在一旁,很久听不到给十五座城的话,心生一计,上前说道:“和氏璧上有微瑕,请让我为大王指出来。”秦昭襄王忙让左右之人把和氏璧递给蔺相如。蔺相如把和氏璧拿到手,连退几步,靠在殿中的石柱之上,睁大双眼,厉声说道:“和氏璧是天下至宝,如今大王想得到它,便给赵国写了信。我国大王见信后把群臣召来商议,大家都说:‘秦国自负强大,毫无凭证索取和氏璧,恐怕和氏璧到了秦国,十五座城却得不到,不如回绝。’我却认为:‘布衣之交,相互间还讲信用,何况万乘大国的君主呢?为什么用小人之心看待别人,因此得罪秦国大王呢?’听了我的话后,我国大王吃了五天斋,然后派我来奉送和氏璧,可谓对大王的恭敬达到了极点了。今天大王会见我,十分倨傲,坐着接受和氏璧,还让左右众臣传看,毫无诚心。我因此知道大王没有交换十五座城的意思,所以又把和氏璧拿到手。大王如果逼迫我,我的头就会与和氏璧一同撞碎在柱子上,宁死也不让秦国得到和氏璧。”说完举起和氏璧看着石柱,作出要撞的样子。秦昭襄王爱惜和氏璧,惟恐撞碎,连忙道歉说:“你不要这样!寡人怎么敢失信赵国呢?”马上叫人拿出版图,秦昭襄王指着版图从某处到某处,共十五座城给赵国。蔺相如心中暗暗道:“这是秦王虚晃一招要取和氏璧,并非真情。”就对秦昭襄王说:“我们大王不敢因为爱这稀世之宝而得罪大王,所以临派我出来时,斋戒五天,把群臣都叫来,向和氏璧拜辞。如今大王也应该斋戒五天,准备礼仪,我才能献上和氏璧。”秦昭襄王也答应了,传命斋戒五天,先送蔺相如到馆舍中休息。
蔺相如抱着和氏璧来到馆舍,内心道:“我曾经在赵王面前夸下海口,如果得不到十五座城,一定完璧归赵。如今秦王虽然斋戒,倘若拿到和氏璧后仍然不给十五座城,我有什么脸面见赵王?”思考再三,就命随从穿着粗布衣服,装成穷人模样,用布袋把和氏璧缠在腰间,从小路上偷偷逃走。
随从回到赵国,报告赵惠文王:“蔺相如担心秦国欺骗赵国,所以派在下把和氏璧带给大王。蔺相如说在秦国承担罪责,宁死不辱使命。”赵惠文王感叹道:“蔺相如言而有信,视死如归,不负寡人之望,真乃忠臣、良臣也。”
约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
再说秦昭襄王假说斋戒,实际上并没有实行。过了五天,上朝陈设礼仪,召蔺相如前来。蔺相如从容不迫,缓步上前。拜见过后,秦昭襄王见蔺相如手中空空如也,便说道:“寡人已经斋戒五天,恭敬地接受和氏璧,如今你不带和氏璧前来,是什么原因?”蔺相如镇定地说:“秦国自从秦穆公以来,共有二十位君主,君臣都擅长欺骗之术。往远说,有杞子欺骗郑国,百里奚欺骗西戎;往近说有卫鞅欺骗魏国,张仪欺骗楚国。往事历历在目,令人感慨万千呀。我如今担心被大王欺骗,有负我国大王,已经让随从带着和氏璧从小道回赵国了。请大王恕罪!”秦昭襄王勃然大怒道:“你说寡人不恭敬,寡人为此斋戒五天,但你却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这明明是欺负秦国!”秦昭襄王令左右之人把蔺相如捆起来。蔺相如面不改色道:“请大王暂息雷霆之怒,听我说一句话。如今秦国强大,赵国弱小,只有秦国负赵国的事情,不会有赵国负秦国的道理。大王如果真的要得和氏璧,请先割十五座城池给赵国。然后派一个使节,同我一同去赵国取和氏璧,难道赵国敢不讲信用、得罪大王吗?我自知有欺骗大王的罪行,已经不指望活着回去了。请大王您用鼎釜把我烹死吧。”秦昭襄王与群臣面面相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此时,武士要将蔺相如绑走,秦昭襄王喝住道:“即使杀了他,也不能得到和氏璧,还白白让寡人背负不义的名声,断绝了秦、赵的友谊。”便厚厚款待蔺相如,以礼相送他回国。
此后,秦国不给赵国十五座城,赵国也没有给秦国和氏璧,但秦昭襄王心中始终对赵国耿耿于怀。
某日,秦昭襄王派使节约赵惠文王在渑池相会,共定和约。赵惠文王说:“秦国以会盟为名欺骗楚怀王,把他囚禁在咸阳,至今楚人还伤心不已。现在又来约寡人相会,难道不会像对楚怀王那样对待寡人吗?”廉颇奏道:“大王如果不去,就是向秦国示弱。”蔺相如也是血性之人,上前奏道:“臣愿意保护大王前往赴会。”赵惠文王高兴地说道:“蔺相如连和氏璧都能带回来,何况是寡人了?”平原君赵胜奏道:“从前宋襄公单车赴会,被楚成王劫持。宋襄公教训,不可不汲取。如果大王前去赴约,除了蔺相如陪伴外,还要选出五千名精锐军士做护从,以防万一,另外还要让赵国大军在三十里之外屯扎。”赵惠文王一一答应。
大喝一声,发须都竖了起来
廉颇送到边境上,对赵惠文王奏道:“大王身入秦国,世事难以预料!现今和大王约定,以三十天为限。如果大王过期不回,请像当年楚国那样,立世子赵丹为王,以断绝秦人蛇蝎之心。”赵惠文王点头答应。
到了会盟之期,秦昭襄王、赵惠文王在渑池以礼相见,设宴畅饮。酒到半酣,秦昭襄王说:“寡人私下里听说赵王喜欢音乐,请赵王弹奏一曲吧。”赵惠文王脸上发热,不敢拒绝,只好演奏了一曲,秦昭襄王连声叫好。秦国内史归走上前来写道:“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见风头不对,便走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演奏秦乐,现献上盆缶,请大王演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