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第211章


六国大王各自归国,苏秦随燕昭王回到燕国。
燕昭王母亲,十分羡慕苏秦的才能,派内侍召苏秦入后宫之中,与他私通。燕昭王知道后也没说什么,但苏秦十分害怕。为了躲避是非,苏秦想离开燕国,转而去齐国。
苏秦拜见燕昭王,奏道:“明智的人做事,都会把平凡变为奇迹,把失败转化为成功。齐国生产的‘冰纨’、‘绮绣’、‘纯丽’等高档丝织品,本来是白缯染成的,却能够提高十倍的价钱;越王勾践被困在会稽山上,却又击败了强大吴国而称霸天下。这都是把平凡变为奇迹、把失败转化为成功的范例。昔日,燕国被齐国征伐,大王您一直耿耿于怀。假若大王想把平凡变为奇迹,把失败转化为成功,莫如怂恿各国尊奉齐国为霸主。上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齐国称霸,秦国就会感到威胁,秦王必定忧虑,不甘心屈居齐国之下。其它各国,也会仇视齐国。如果时机成熟,齐国一定会遭到讨伐。臣愿意为大王去齐国进行反间活动。”燕易王问:“怎么叫反间?”苏秦答道:“臣假装得罪燕国,逃到齐国,齐王一定重用臣。臣从中破坏齐国朝政,让其疯狂,从而帮助燕国。”燕昭王答应。
知道曾参孝道和尾生诚信
燕昭王母亲想留住苏秦,便指使内侍在燕昭王面前毁谤苏秦:“苏秦是个摇唇鼓舌、左右摇摆、反复无常的臣子,到了齐国,一定不利燕国。”燕昭王于是反悔,不许苏秦离开。
苏秦求见燕昭王,奏道:“臣是洛阳一个低下的人,承蒙大王厚爱,授臣官职。今臣想去齐国反间,大王您先是同意后又不同意,这其中肯定有人以不忠罪名中伤臣。臣虽不是儒教弟子,但也知道曾参孝道和尾生诚信。曾参是孔子高徒,齐国欲聘之为卿,他因在家孝敬父母,辞而不就。尾生也是儒家弟子,和女子相约在桥下幽会。不料下起大雨,女子没来。尾生来了,一直在桥下等候女子,即使洪水来了也不离去,最后紧抱桥柱被水淹死。曾参、尾生就是臣的榜样。不管在燕国,还是在齐国,臣将像曾参那样孝敬大王,像尾生那样坚守诚信,为燕国尽忠。”燕昭王很受感动,对苏秦说:“寡人没有说你不孝不信,你不要多虑了。”苏秦接着说道:“有一个人在很远的地方做官,他的妻子和别人私通。他快要回来时,和他妻子私通的人就忧虑。他妻子说:‘你不要担心,我已经制好了毒酒,等着他呢。’过了三天,这个在远地做官的人回来了。他妻子让婢女端着有毒的酒给他喝,婢女想告诉他酒中有毒,又恐怕他把女主人赶走;可是不告诉他吧,又怕害死男主人。于是她假装跌倒,把酒泼在地上。这个在远地做官的人大发雷霆,将她打了五十竹板。婢女跌倒泼掉了那觯毒酒,既保存了男主人,又保存了女主人,可是自己却挨了竹板子。臣如今的遭遇跟这婢女的遭遇相似啊!”燕昭王说:“寡人明白你的苦衷了,你明天就可去齐国。”
且说苏秦联络六国合纵抗秦时,秦国西北外患义渠蠢蠢欲动,发动大兵压境。这义渠常常与秦国相斗,秦国一时也奈何不了它。两头受敌,秦国朝廷大惊失色。秦宣太后不亏是女中豪杰,自有女性独有的怀柔策略,思谋再三,写信一封,派人送于义渠首领甘烈——
当年秦国先君秦穆公称霸西戎,周襄王送铜鼓以示祝贺。今秦国在德行上不如先君秦穆公,故引起义渠的不满。义渠是西戎后起之秀,疆域与秦国相当。两国是华夏西部的两位兄弟,自当友好相处。我知道义渠民族刚强勇猛,宁死不屈,这正是义渠能够强盛的原因。我虽是一个寡妇人家,但也想向您领略英雄气概。现今特请您来咸阳做客,我一定会尽兄嫂之情。
义渠由于长年征伐,女多男少,因此义渠规定,兄长死后,弟弟可以娶嫂为妻。义渠首领甘烈今见秦宣太后信简中有“兄嫂之情”,便想入非非,命大军返回,自率亲兵来到咸阳。秦宣太后让其长期在咸阳居住,并以优厚的生活拉拢、腐蚀他。
商议以连横来拆解东方六国合纵
西北边患消除后,秦宣太后便与魏冉商议以连横来拆解东方六国合纵。魏冉说:“六国之中,属齐国最强,齐国众臣之中,孟尝君田文势力最大。如果派遣秦国一名公子去与齐国交换田文为臣,则一方面与齐国取得友好关系,二方面将齐国顶梁柱拆掉,可谓一举双得。”秦宣太后问:“孟尝君人怎样?”魏冉说:“田文在他父亲田婴活着的时候,就主持家政,接待门客。门客聚之如云,诸侯都敬慕他,要求田婴让他做爵位继承人。等到田文继承田婴爵位后,门客更加多了,他们穿衣吃饭都和田文一样。由于供给太大,以至为此耗尽产业。”秦宣太后说:“新鲜!”便让秦昭襄王派弟弟泾阳君嬴芾到齐国去,并捎话说:“愿意换孟尝君到秦国,使秦王见上一面,以慰思念之情。”
泾阳君嬴芾到了齐国,恰好苏秦也来到。齐国宫殿里,热闹非凡。苏秦首先拜见齐闵王,哭着说:“我在燕国虽贵为相国,但处处受人排挤。合纵六国中,属齐国最强。今借出使之名,来到齐国,想归到大王麾下,为齐国效力。”齐闵王高兴地说:“你身为纵约长,好比挂六国相印,今日独来齐国出计献力,实是齐国的荣幸。”便将苏秦留下,让他享受客卿待遇。嬴芾将秦国之意禀告齐闵王,齐闵王问众臣之意。匡章奏道:“秦国送来泾阳君嬴芾为人质,欲见孟尝君,这是要与齐国友好。孟尝君不去,就会失去秦国的欢心!”苏秦在旁,与田文坐在一起,他想挑拨齐、秦两国的关系,便私下对田文说:“秦国是虎狼之国,楚怀王都不能返回,何况您了?如果扣住您不放,我不知道您最终的结果是什么。”田文便不想去秦国。匡章又对齐闵王奏道:“派孟尝君去秦而留住秦国的人质,还是不信任秦国。大王不如以礼送泾阳君嬴芾回国,再派孟尝君去秦国答谢。这样秦王一定会听信孟尝君的话,更加有利于齐、秦两国的关系。”齐闵王点头同意,对嬴芾说:“寡人派相国田文去贵国回访,听从秦王的教诲,怎么敢让您为人质呢?”田文想拒绝,但见这种外交场合不妥,便忍住不发。
匡章连死去的父亲都不敢欺骗
齐闵王回到后宫,孟尝君田文急忙前去求见。齐闵王知道田文想说什么,便先开口道:“你怕死吗?”田文羞愧摇头说:“不是。”田文反问齐闵王:“大王为什么对匡章言听计从呢?”齐闵王说道:“先王曾经说过:‘匡章连死去的父亲都不敢欺骗,又怎么敢欺骗寡人这个活着的君王呢?’”此时田文恍然大悟,他记起了匡章的一件事——
匡章母亲有过,被匡章父亲杀死,埋于马圈之下。匡章出征,齐宣王对他说:“如果齐军得胜,就要为你母亲更葬。”匡章奏道:“父亲已经去世了,他没有在生前对臣交待更葬母亲之事,臣如果这么做,不等于是欺骗死去的父亲吗?”齐宣王很高兴,他放心地对齐国众臣说:“匡章连死去的父亲都不敢欺骗,又怎么会欺骗寡人这个活着的君王呢?”匡章对父亲愚爱,对齐国是至忠。这件事,齐闵王知道,田文也知道。
孟尝君田文知道此次不去秦国不行,此时的他想起了苏秦的劝告,一时对前途感到渺茫。田文想在出使前,裁去自己门下大部分无才、少才门客。田文把这些门客召集在一起说:“我此次前去秦国,如同羊入虎口,恐怕难以回还。现今发给你们每人齐国刀币百枚,各自求生去吧。”众门客依依不舍,但田文此意坚决。门客之中,有人与稷下学宫辩士鲁仲连相好,便请他规劝田文。
鲁仲连拜见田文,说道:“水中潜伏,猿猴不如鱼鳖;深山钻洞,骐骥不如狐狸;耕种田地,曹刿不如农夫。因此说,物取其所长,避其所短,即使尧、舜亦有所不及。人各有所长,各有其短,用人的关键在于用其长而不用其短。自己不会用人,反而说人家无才并遗弃人家,这叫不肖。”孟尝君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等鲁仲连走后,田文不再驱逐门客。
此时,秦国泾阳君嬴芾前来辞别,孟尝君田文亲自到府门迎接,盛宴款待。田文知道此次去秦国,必是危险重重,如能得到嬴芾的帮助、关照,自己或许会有一线希望。这田文对嬴芾格外热情。嬴芾临走时,田文送给他“冰纨”、“绮绣”、“纯丽”等齐国特产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