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第179章


尽,心中伤感,命人将他厚葬。随从从地上捡起锦袍,呈给赵无恤。赵无恤见宝剑所砍之处竟有血迹,不由十分惊骇,从此染病不起。
赵无恤因自己是取代长兄赵伯鲁而立,心中颇感歉疚。他虽生子五人,却不打算从中立嗣。赵无恤坚持己见,立赵伯鲁之子赵周为宗室继承人。赵周后来不幸早丧,赵无恤便立赵周之子赵浣为继承人。赵无恤临终,对赵浣说:“三家联兵灭掉智氏,地广势重,又深受百姓拥戴。你可与韩、魏两家相约,三家将晋国平分,各立朝堂,将君位传给子孙后代。如果迟疑过久,晋国一旦出现雄才大略君主,我们赵家宗庙就难保了。”赵无恤说完,不久死去。
三家分晋
赵浣先为赵无恤治丧,然后将其遗言告诉了韩虎。这时晋敬公已亡,其子晋柳继位,即晋幽公。韩虎与魏、赵两家合谋,只把新绛、曲沃二城留给晋幽公作封地。其它晋国土地,三家尽数瓜分。自此,韩、魏、赵三家被称作“三晋”。
悠悠岁月无数事,三言两语几笔过。且说齐国相国田恒已死,其子田盘继位为相国。此时,田氏家族势力不断壮大,基本控制了齐国政权。他们为控制市场、聚敛财富,在齐国发行新钱刀币,停用铜贝币。田盘听说三家分晋,也让自己的兄弟族人纷纷到各地做了城邑大夫,并派人代自己去向“三晋”祝贺。从此,晋、齐两国与各国诸侯间交际来往都由韩、赵、魏、田四家出面,两国国君形同虚设。此时,周元王早已去逝,周天子是周考王。他将其弟姬揭封到王城,又将姬揭的儿子姬班另封到巩地。巩地在王城的东面,故称姬班为东周公、姬揭为西周公,于是有了东周、西周两个诸侯国。周考王去逝,周威烈王继位。不久,晋国赵浣去世,其子赵籍代之;韩虎、魏驹均亡,韩虔继承韩氏宗主,魏斯继承魏氏宗主;齐国田盘也亡,田和继承田氏宗主。四家加紧联络,约定有难时彼此援手相助,共成大事。
公元前403年,周朝九鼎被雷电击中,鼎身摇动不止。“三晋”闻讯,聚在一起商议道:“九鼎象征九州,代表天子,如今遭击震动,看来周天子的气数真的要尽了。我们三家独立已久,但一直未曾有正式的名号,现在何不乘周室衰微,各派使节到周天子那里朝拜,请求他分封我们?周天子害怕我们强大,肯定会答应我们的请求。到那时,我们名正言顺,既有国君之实,又无谋权篡位之名,岂不美哉!”于是三家各派心腹之人为使,魏家派出商文,赵家派出公仲连,韩家派出侠累,带着重礼,贡献给周威烈王,请求册封。
周威烈王见到三家使者问道:“晋君的土地都已归入三家的手中了吗?”魏家使者商文答道:“晋君昏庸无能,致使众叛亲离,三家以自己的武力讨伐叛臣智氏,将其封地夺去,这并不算侵夺晋君的土地。”周威烈王又说:“晋三家想做诸侯,称君自立就是了,何必再来请示寡人?”赵家使者公仲连答道:“凭着三家的强大,称君自立已是绰绰有余,现在之所以派人前来请示大王,实是出于对周天子的尊重。大王若肯册封,晋三家愿世代对周王室效忠。”周威烈王闻听此言大喜,当即下令,册封赵籍、韩虔、魏斯为诸侯,并向三家赐了诸侯的服饰、信符。
魏国朝堂上才智之士之多,为天下第一
商文、公仲连、侠累等人回晋报告,赵、韩、魏三家大喜,宣读周威烈王令书,晓喻天下,赵氏建赵国,都城于中牟;韩氏建韩国,都城于宜阳;魏氏建魏国,都城于安邑。赵、韩、魏各自设立了自己的朝堂宗庙。各国诸侯闻讯,纷纷派人前来祝贺。此时,晋幽公已亡,晋静公继位。公元前376年,赵、韩、魏三国将晋静公废掉,让他作为平民迁居,三国将晋国的土地分了个干干净净。晋国从姬叔虞开国传到晋静公,到此终绝。自周平王东迁至晋国灭亡,共经历三百九十五年。晋国受“曲沃代翼”影响,为防自家人篡取君位,不断诛杀公族,废弃了周礼提倡的亲亲尊尊的宗法制度。从此以后,晋国不任亲而任军功,建立起尊贤尚功的用人制度。凡有军功者,皆可以提升或赐封。一时间,晋国无比强盛,称霸百年。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晋国的这种做法也为后来的三家分晋埋下了祸根。
又是一年槐花香,蜂蝶照常绕。在安邑槐树下闻香的,不是昔日晋国臣民,而是当今魏国君臣、百姓。却说“三晋”之中,以魏文侯魏斯最为贤明。这时孔子的得意弟子卜商正在西河设馆授徒,魏文侯便拜在他门下,向他学习儒家典籍。魏文侯之弟魏成向魏文侯举荐贤士田子方,说他隐居不仕,是位良才。魏文侯便驾车前去拜访,田子方见魏文侯车驾到来,连忙越过后墙回避。魏文侯赞叹说:“真是一位高士啊!”便在西河停留了一个月,天天到田子方门前求见。田子方被他的诚心打动,与他相见。魏文侯将田子方请到安邑,结为朋友,待为上宾。四方贤才闻听魏文侯礼贤下士,纷纷前来投靠。除了田子方外,魏文侯还任用了李悝、翟璜、任座等一班人才,魏国朝堂上才智之士之多,为天下第一。秦国见三家分晋,长吁一口气,认为东进阻碍消除,便打算兴兵伐魏,忽见魏国人才济济,这才作罢。
魏文侯与掌管山泽猎场之吏约好午后围猎,不料这日突然下起大雨,气温骤降。离午时越来越近,大雨依旧瓢泼不止,魏文侯说:“晋文公好旧衣,晋臣民皆朴素;楚灵王好细腰,楚宫中多饿死;勾践尊敬怒蛙,越军勇气倍增。寡人与掌管山泽猎场之吏约好午后出猎,他们一定在郊外等候多时了。今日下雨,虽不能如约围猎,但寡人却不能不按时赴约。”城中百姓见魏文侯冒雨出行,都感到很奇怪,等听说魏文侯是为了赴约,纷纷称叹道:“我们国君如此重诺守约,魏国何愁不大治?”从此魏国凡有法令宣布,百姓无不敬遵严守,没有人敢违犯懈怠。
乐羊七年不回,终于学有所成
却说在原先晋国之东,有一个中山国,姬姓,是北狄鲜虞部落,因城中有山,故曰中山。晋国存在时,中山国岁岁朝贡。等到三家分晋,中山国就断绝与三国来往。中山国国君姬窟,喜爱彻夜狂饮,常以昼为夜,以夜为昼。他疏远忠臣,宠幸小人,致使百姓十分不满、国家动荡不宁。魏文侯想攻灭中山国,召集群臣商议此事。魏成奏道:“中山国离东面的赵国近,离南面的魏国远,我们即使派兵将它攻下,也未必能守得住。”魏文侯说:“可如果让赵国吞并了中山国,他们的势力定会压倒我们。”翟璜奏道:“臣举荐本国一个人,他名叫乐羊,文武全才,是个将军料。如让他率军征伐中山国,则必成。”魏文侯问:“何以见得?”翟璜便详细讲述乐羊的故事——
乐羊的妻子劝他出外求学为官,乐羊答应。出外半途上,乐羊捡到了一袋子钱,就喜滋滋地背回来了。他妻子问他为什么回来,他就如实回答。他妻子十分生气,说道:“妾听说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钱不知来历,你怎能将它带回家玷污你的名声呢?”乐羊心中羞愧,将钱扔到荒野,然后与他妻子告别,到鲁、卫两国求学。一年后,乐羊归来。他的妻子正在织布,问道:“你学业成了吗?”乐羊答:“还没有。”他的妻子将正在纺织的布丝一刀剪断,乐羊问他妻子为何如此,他妻子说:“你学成而归,就如布帛织成,可裁剪做衣。如今你学业未成,半途而废,与这织机上被剪断布丝有什么不同?”乐羊深受感动,再次出门求学,七年不回,终于学有所成。
翟璜说:“如今他就在本国隐居,此人自视极高,不屑做小吏,君上何不将他召来重用?”魏文侯当即让翟璜去召乐羊。翟璜未走,群臣中有人反对:“乐羊的儿子乐舒现在中山国做官,君上怎能用乐羊为将去攻打中山?”翟璜道:“乐羊是个胸怀大志的人。他的儿子在中山国,曾为中山国君召用乐羊,但乐羊认为中山国君昏庸无能,不是个有作为的君主,所以拒不出仕。君上现在若将军国大事交付给他,何愁不能取得成功?”魏文侯听从翟璜意见,派他去请。
乐羊随翟璜入朝,拜见魏文侯,魏文侯激他说:“寡人本想把攻灭中山国的重任委托给你,只可惜你的儿子在中山国做官。”乐羊答道:“大丈夫建功立业,各为其主,小民怎能因为父子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