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个微信去地府》第528章


利用人们的信任消费公众的善心,谁是真正的冷漠无情?按照罗尔的逻辑,我们只关心他是不是骗子不关心他女儿死活。可现实却是,自己的女儿在生死线上挣扎,他却还在想着借此来欺骗公众。自己的女儿病危,他却还在纠结于别人是否认为自己是骗子的事实,谎言被识破后不仅没有反思,反而痛斥公众,谁才是没有同情心呢?
如果公众对罗一笑漠不关心,那么朋友圈彻夜刷屏的文章是什么,十万aa的数据是什么,十几万的捐款人数是什么,二百多万的捐款又是什么?你不能一边吃着别人施舍的东西,一边又指责别人毫无爱心。你只知道自己的女儿尚在病床,但你不知道的是你利用别人的善意募捐,却可能让真正比你更需要救助的人得不到救助。
可怜关爱罗一笑和谴责罗尔两者并不矛盾,我们不愿看到孩子承受痛苦,不论是否是骗局都愿意为其伸出援手,但我们同样鄙视将孩子暴露在公众目光下的欺骗者。在没有法律约束的当下,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样的人可以募捐,但普世的价值观让我们默认为,要走投无路的人,才有资格发起募捐。显然,从信息来看,罗尔并不是绝对的走投无路。
但面对这样一场恶意营销,无论是人情还是法理,都是茫然无措的。它超出了现阶段的法律范畴,也脱离在人们固有的价值观之外,想要规避只能依靠自我规范。诸如轻松筹等众筹方式,初衷都是好的,却总是被有些人拿来欺骗公众,透支信用、隐瞒真相才是人们愤怒的原因吧。
可问题是,哪怕事件已经反转了,还是有很多人在帮罗一笑,并没有因为罗尔放弃救助这个孩子。无论如何,孩子都是无辜的,只要能为罗一笑做点事,他们依然想让她记住世界依然是美好的。
而对于这一切,罗尔却说他对所有人绝望,恐怕应该是所有人对他失望吧。
外一篇回放
这两天,朋友圈都被一位不幸罹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罗一笑的故事刷爆了。
“三套房产都没有动就开始依靠外部的力量,在自己的力量可以解决的情况下还依靠外部力量是很自私的。”
这两天,朋友圈都被一位不幸罹患白血病的小女孩罗一笑的故事刷爆了,数以万计的人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捐赠,希望为这个悲伤的家庭送去温暖。
短短几天时间,微信“打赏”功能已被网友刷爆。
质疑一:夸大医院治疗费用
有网友质疑称,“孩子罗一笑,朋友圈里转发如洪水猛兽,再次澄清一下,管这孩子的科里医生有我的师兄,他发文澄清,第一花费日均5000左右,第二社保基本已报销80%以上,到现在为止总花费是11万,扣除可报销的,自费大概2万。孩子重病,家长焦虑可以理解,但是这家公司炒作太恶心,利用人们的同情心,夸大医院的治疗方案及治疗费用,骗发转发量,同时免费给自己广告,low到极点。同情心是好事,但转发前请理智”
质疑二:公司借机营销炒作
有人质疑称,“小铜人是一家p2p金融公司,利用罗一笑事件只为营销。”
有网友微信发朋友圈表示,“关于罗一笑给我站住一文,与作者罗尔同在深圳女报的的我的同学说,后面有人在营销。首先,罗尔在东莞和深圳有三套房,其次,捐款已足够。”
质疑三:不选择公益捐款,而选择“卖文”
不少网友在朋友圈表示,罗一笑小朋友得了白血病,她父亲没有选择公益捐款,而是选择“卖文”。网友质疑,罗一笑的父亲罗尔有三套房去不拿出来救孩子,每天靠朋友圈忽悠不明真相群众打赏可挣5万。
深圳儿童医院回应:总共欠6万多
未来网记者致电罗一笑住院的深圳儿童医院,重症监护室的一位医护人员表示,罗一笑患白血病,于11月23日住进icu,病情比较严重。记者致电时,医生正在查房,家属正在探视。
对于病情,医护人员表示,医生没有权利解释病情。记者希望通过医院联系到罗一笑的家属,但家属表示不方便接听电话,也不方便给电话。
关于罗一笑的医疗费用,该医护人员表示,“需要上血滤,费用会比较多一些,上了医保的话,会好一点。目前,总共欠六万多,这边显示上了医保,报销的话就不知道多少了。”
记者询问了icu费用,该医护人员表示,不确定,每天几千到一万,各种医疗机器多的话,将近一万块。对于罗一笑的情况,他介绍道:“因为呼吸机、监护仪、血滤都有,所以费用比较高,而且病情也比较重。”
对于罗一笑的病情,医护人员称“不好说”。
其实这个事件最不好的一面在于击穿了一个底线。就像第一个讹诈好心扶起他的老人,就像第一个进山旅游故意关闭手机让无数人搜救的那一个人。
信任,爱心和善良就是这样一次次的被利用而消失殆尽的。
VIP卷 第七百三十章 和金融魔鬼约会
魔鬼在我们的耳边轻言细语。它在教我们经济学。在歌德的浮士德中,皇帝遇到了财政亏空,魔鬼梅菲斯特出了一招。它诱使皇帝发行纸币,谎称有足够的金银财宝埋在地下,可作储备。它说:“这种纸币,代替黄金和珍珠,非常便利,能使人心中有数。”不可思议是,奇迹发生了,原来死气沉沉的城市,如今熙熙攘攘,生机勃勃。纸币“不胫而走,无法收回;它像电掣般飞驰,四处散开。”
货币和金融蕴含着巨大的魔力。它们是我们从瓶子中释放出来的,听我们的召唤而来,成为我们的奴仆。一旦失去控制,货币和金融又将恣意肆虐,把灾难带到人间。英格兰银行前任行长默文金说:“把金融炼金术作为金融体系的基础,表明这个社会不甚理性。”
默文金是经历了全球金融风暴的船长之一,他的新书金融炼金术的终结是一本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反思之作。坊间关于全球金融危机的书籍已经很多了,尤其是在危机期间担任财政金融高官的大人物,几乎都写了自己的回忆录。在默文金看来,这些书的副标题大多可以写成:我是怎么拯救这个世界的。金融炼金术的终结与众不同的地方是,此书对货币金融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这是一本能够引发经济学革命的书。
什么是金融炼金术?人们相信纸币能够保存并随时兑换成购买力,人们相信存在银行里的钱随时能够提现。这是一种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炼金术。金融炼金术的基础是人们对货币金融的信任,但这一基础却异常脆弱。正如伦巴第街的作者沃尔特白哲特所说的:“我们的金融系统所独有的精髓就在于人与人之间空前信任。可如果这种信任因为潜在因素而被削弱,那一件小事就能挫伤互信,一件大事便几乎能摧毁它。”
维持币值的稳定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历史上不乏恶性通货膨胀的案例。20世纪20年代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纳粹极端势力的兴起。很多发展中国家都曾经遭受恶性通货膨胀的肆虐。整个20世纪,几乎就是一部通货膨胀的历史。
保证银行体系平稳运转也极其困难。当我们把钱存进银行之后,这些钱不是安安静静地待在保险柜里,银行必须把钱贷款出去。当银行把钱贷款出去之后,原来的存款就变成了期限更长、风险更高的资产。除非工厂、机器设备、住宅和办公室能够在瞬间转化为现金,除非在任何一个时点,都只有一小部分储户到银行提取现金,否则,我们对银行的信任不过是一种盲信。
而维持币值稳定、保持银行体系平稳运转,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之所以需要货币,并不仅仅是为了方便交易,更重要的是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这就需要货币能够保存并在未来兑现购买力。遗憾的是,货币并不能如我们所愿,不折不扣地完成这一使命。
这是因为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从本质上讲是不可预测的,而这恰恰是经济学的盲点。具有讽刺意义的是,随着经济学研究越来越精细,对货币的讨论反而越来越少。正如经济学家弗兰克哈恩(frankhahn)说的,最完善的经济学模型中没有货币的容身之处。经济学教科书里用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刻画市场经济体系。在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体系中,市场处处出清,货币这种交易媒介可有可无。但这一模型有着极为苛刻的假设条件,你必须假定,从你一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