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里的那些小姓,有钱家、周家、张家、袁家、刘家。老钱,一辈子没说过话,没人记得他长啥样儿。他老婆花儿,相貌很差,病歪歪的。家里四个孩子,日子没法过,花儿就跟张家、周家几个单身汉鬼混,给家里弄点吃的。全村人都知道。
周家那几家也都很有特色。周利和当过会计,周利忠小巴结,父子三人,外号“大积极”、“二积极”、“三积极”。周利和是个私生子,那真叫个勤快,他做的庄稼,连棵草都找不到。勤快得很啦也不都是好事儿,种麦冬,上肥太勤,结果只长苗,不结籽。后来得胃癌,去安阳做手术,去之前还在晒麦,把麦晒晒装装才走,手术后还没出院就死了。村子里有人编顺口溜:“去的时候活蹦乱跳,回来响支鞭炮;去的时候能吃馍,回来抱个骨灰盒。”
周利忠的闺女春荣出嫁前半夜翻墙头跑了。梁家拐子常,别看大字不识,最会编顺口溜,在村里唱:“二月二,龙抬头,周家姑娘翻墙头。周利忠,抬起头,看看床上有人头,袄子搭在被子头,里头盖的是枕头。撵到灵山头,相遇在桥头,结婚证一看,垂头丧气转回头。”
八几年,我和拐子常几个人去弄烟苗。到岗上歇,都在闲说话。拐子常就说:“二哥,你现在不如我,欠人家钱,老婆还有病,六七个娃儿,你啥什么时候能超过我?”那意思是笑话我,日子过不成哩。旁边有人说:“你可别说,龙爬一步,鳖移十年。”现在,拐子常还是拐子常,几个娃儿,没一个成样的,大娃倒插门,就没回来过;二娃儿出去打工也不回来,拐子常四十八岁时又生两个小娃儿,后来有一个淹死了,另一个天天出去上网,打游戏。
总结来说,咱梁庄的情形,就是那个顺口溜:韩家人尖,王家人憨,梁家光出些二货山'5'。
天色渐渐暗下来,父亲却毫无倦意。在父亲那里,所谓村庄的整体面貌,就是一个个生动的、相互纠结的家庭故事,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每一个村庄都是一部历史,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独特的人生类型。
当父亲讲到钱家女人花儿的时候,我忽然想起,和对待王家的态度一样,我小时候几乎也没有真正意识到他们的存在,虽然钱家就住在离我们家不远的坑塘的另一边,他家的女儿和我们姊妹也几乎同龄,但我们很少到她家里去玩。她们也似乎以一种自觉状态,从来不提起自己家里的事情,从来不邀请别人到她们家里去玩。
一个村庄就是一个生命体,一个有机的网络,每个家庭的运动看似不相关联,但却都充满着张力和布局。费孝通认为乡村的社会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以“己”为中心,和别人建立联系,大家不是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因此,在一个村庄里面,大家族的人总能够通过各个层面的亲属关系推出较大的势力空间。那些小姓,或独姓,因为缺乏基本的私人联系,也很少有机会通过婚嫁这一渠道进入大姓的亲属范畴中,很难推出大的波纹,难以进入村庄的内部空间,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也因此,他们的言、行、道德总是被另眼相待。正如费孝通所言,在乡土社会这个亲密的社会中,他们是村庄的“陌生人”,“来历不明,形迹可疑”。钱家在梁庄就是这样的典型形象。
对于梁庄的两大姓——韩姓和梁姓而言,他们是梁庄的主人。但是,也有不同角色的定位。两百多年来,梁姓和韩姓一直处于明争暗斗的状态。梁姓在文化上始终落于下风,韩姓信主的家庭特别多,读书的人很多,在气质和修养上,甚至在相貌上都显得超凡脱俗,但也因此而在背后遭到很多诋毁。梁姓一直以来对信主很排斥,也许他们觉得跟着韩姓人到处跑太丢人。在政治上,梁姓则一直占上风,两百多年来都是梁姓做族长、支书,掌管村里事务,直到最近十几年,才被韩家人夺了过去。梁家人虽然会政治斗争,但是,经济上却一直都不行,在改革开放时代,顺理成章地被赶下台去。
已经夜里十一点了,父亲几乎说了七八个小时,连晚饭都没吃。哥哥、妹妹、嫂子,还有下午从县城回来的二姐、三姐、姐夫也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只听得见我在电脑上啪啪打字的声音。全家人都沉默着,似乎在为整个梁庄思索,带着一种很明显的神圣感,这让我很震动。
对于他们来讲,日常生活只是一种无意识的生活,柴米油盐,吃喝玩乐,好像没什么大的追求。但一旦有某种契机的时候,他们也很愿意去思考,也理解其中的意义,并试图进入到这一境界之中。只是生活很少给他们这样的机会。
一个村庄的生存镜像
几百年前,梁家两兄弟带着七个儿子来到这里定居,并繁衍生息。其中五门人丁比较兴旺,另两门逐渐消失。到目前为止,从大家庭来看,梁家几门共有五十四户。兄弟几个,结婚后,两口子都出去打工,父母在家帮忙看孩子。无所谓分家,但从经济实体来说,应该已经算个体小家庭。从这个角度算,应该有一百五十户左右,共六百四十多口人。
从家庭居所来看,其中有两家完全离开了村庄,搬到了打工的城市生活(把村里的宅基地卖了);一家不知所终,与村里人没有任何联系;七家在外打工,孩子也在外地上学,家里房子封着,几年没有回来,短时期内应该也不会回来;一家在镇上生活,但村里还有宅基地,马上要盖房;还有三家在外地做生意,隔一两年回来一次,家里的房子盖得非常好,显然是在为将来回来做准备;其余几十余家都仍在村庄生活,家里的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老年人、家庭妇女和小孩留在家里。还有八九户,就在土地里讨生活,从来没有出过远门。这一类人,在村里是最老实也最被人看不起的,所以,他们经常被大家忽略掉。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梁庄人大规模地出去打工,早年主要集中在北京和西安。去北京的多在工厂做工人、保安,或在建筑工地当小工,据说有一段时间他们还聚集在北京火车站倒票;去西安的多是在火车站周围拉三轮车。后来,才有到青岛、广州一带去打工的。极少数人在外做生意,如校油泵、在城乡结合部卖菜等等。大家出外打工都是以家族为中心,相互传带。在外打工的梁家人有三百二十余人,年纪最大的六十岁,在新疆当建筑工,最小的十五岁。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最早一批出去的打工者,现在已经人到中年,四十多岁将近五十岁的样子,有些人又回到了农村,在家种地,间或在镇上或周边打点短工。还有一些仍然在外面打工,但显然他们已经坚持不了几年。有些人不想回来,但身体已经干不动了,只是在那里撑着。譬如我一个堂哥,早年从部队复员回来,娶妻生子后就出门打工,是村里最早一批出去的打工者。他先在北京当保安,后来到西安蹬三轮,每年就只有春节回家。前些年在村里碰到他,说话打扮很有城市味儿,非常看不起自己从没有出过远门的老婆,总喜欢显示自己的优越感。他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哪怕在那里他只是一个蹬三轮的。这几年年龄大了,干活渐少,住在了西安的儿子那里。但很显然,他终究是要回来的。
有少数在外面过得不错的,就离开了村庄,如小名叫“坏蛋儿”的村长弟弟,当年,他是村里有名的捣蛋鬼,差点被送进监狱。现在他在内蒙开了一家校油泵厂,因为起步比较早,挣了不少钱,就在内蒙买了房子,将两个孩子也接了出去,已经四五年都没有回来了。村长曾经把俩儿子送去跟着叔叔干,结果,叔叔太抠,不给侄儿工钱。后来村长的两个儿子在同一个城市也开了一家校油泵厂。
一些中年妇女农忙时组成“打工队”,给村里人帮忙种地、除草、收割,一天也能挣三十来块钱;青年夫妻则是候鸟式生活,两口子都出去打工,用打工的钱在家里盖房子,孩子由爷爷奶奶带着,春节或农忙时回来。村长说,这两年春节回来的也逐渐少了,暑假、寒假时,家长会让孩子去他们打工的地儿,假期过完,孩子再回来上学。当然,这只限于夫妇在一个地方打工,并且有条件住在一起的。也有少部分比较能干的青年,在外打工挣到较多的钱,回来在本地做生意,卖沙,做商品批发。但这只是极个别现象。梁家清保就是其中一例。前年回来,他想在镇上做太阳能生意,这是近几年农村新兴的?
小说推荐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 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文前部分 自序 我的村庄我的国(1)还是从十年前说起吧。2001年春节,我回江西老家过年。基于岁尾年关的一些观察与感悟,以及对过去生活的回忆,我写了一篇题为“一个村庄里的中国”的田野调查,浮光掠影地讲述了当地农民几十年来的生存状态与生活变迁。这些文字随后发表在《南风窗》上。之所以有
- 最新章:第19章
- 梁国诗之燕宿雕梁
- 梁国诗之燕宿雕梁作者:冰可乐苏文案黑暗逆袭,由此开始他端坐金殿,是至高无上的王她斜靠山谷,是静待时机的匪她曾是大梁的盘瑶郡主,护国公主,机敏而善良却在他的一步步逼迫下,成了最黑暗的人这是一位郡主的复国复仇路读文攻略:1.女主是一蹦一跳的小郡主,听说要和好几个漂亮的男生谈天说地,想想还有点儿小激动呢2
- 最新章:第91章
- 中国球员在欧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章 莫非南充.白塔中学.一个瘦高的人影轻轻将门关上.摇了摇头,缓缓地靠在墙上轻轻的吐了口浊气“呼~似乎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好大一
- 最新章:第114章
- 中国铁匠在异界
- 《中国铁匠在异界》作者:阿首[中国铁匠在异界 阿首 著/书籍介绍 这是我的地盘!只要来到这里!你就得和地位最为卑微的任何族群一样—都得排队 什么?你是高阶圣骑士的仆从 混蛋!叫他自己来!咱是铁匠知道么?十里八里都晓得咱的铁匠!求我修剑,那就是元首也得亲自来!这叫做待遇and规格 你问我什么身份?什么
- 最新章:第123章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中国雄师—第一野战军》作者:洪兵、汪徐和 编著引言:西北军魂第一野战军,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主力部队之一,是军委麾下的一支劲旅。它是由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解放区和晋绥解放区的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及地方武装改编、组建起来的。其发展沿革经历了晋绥野战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阶段、西北野战军阶
- 最新章:中国五大野战军-第372章
- 贵妃在民国离婚中
- 作者:半袖妖妖【文案 宁贵妃从后宫穿到了民国时期,成了包办婚姻的新太太一枚 恰好赶上离婚热潮,她那还在读书的丈夫,带回了他的女同学,想向她提离婚 宁贵妃:让她做小 女同学 后来,宁贵妃懂得了离婚什么意思,当然要一婚更比一婚好 男主:把离婚日常划掉,等她成了我太太,没有这项 本文属于打脸日常,也是贵妃
- 最新章:第155章
- 一个中国军人在越南的奇遇
- 上部 前传(更新时间:2003-5-7 0:02:00 本章字数:9710 每颗星都有自己的轨迹,然而他的轨迹又在哪里呢 在一座金碧辉煌的楼房的房顶上,一个军人正久久地凝视着夜空“国生”一声呼唤,那军人应声回了头。他是一个三十来岁的中年人,脸庞黑黝黝的,几点疤痕点缀着他那本来十分英俊的面孔,此刻他摇
- 最新章:第65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
- 穿越三国之黄梁三国
- 《穿越三国之黄梁三国》作者:天柱墨客正文第一回 夺舍转世话说胶东一位学子,暑期进山游玩。偶然捡到一块黄色玉石,晶莹剔透,古意盎然,杂色为白,间有绿纹为流云状,顶端有一小孔,令人爱不释手。学子夜宿寺庙,寻红线将小石系于胸前,日夜不除。一日,学子听长老讲禅,取石于手把玩,为长老所见。长老询问此石来历,学
- 最新章:第20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