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中国明代史》第148章


才导致了有利于明帝国的解决。举行了胜利庆典;战俘被献给皇帝,后来被
处死。①
尽管它们之间存在这一切差异,这三次战役传统上都被当作相互关联的
一组事件。明史学家谷应泰在他的条分缕析的明史中,用了连续三个部分来
记这三次战役;这些事件的当代人冯梦龙,在万历朝结束后不出 10 年内发表
的短篇小说集中,也在他的一个故事的引言中把这三次战役组合在一起。①
但是,我们应当知道这种组合的含义。历史学家们试图夸大晚明帝国的军事
威力以颂扬一个衰落中的王朝,自觉或不自觉地赞许那样一种思想状态,即
使是以牺牲真实性作为代价。
西南的播州战役
防御杨应龙的战役可以被看作少数民族集团居住的西南地区中国化的一
个方面,这种中国化整个明代都在进行。杨本人以中国血统而为人所知,尽
管这实际上是说他出身于混血世家,他所控制的地区和时代是不合拍的。他
的最早的知名的祖先,一个唐代的将军,征服了 9 世纪叫做播州这个地区的
土著民族,能够把它当作这个国家之内的一个自主的国来控制,并在以后的
七个世纪中传给他的子孙。几个朝代兴起又衰落,而杨氏接受了不同形式的
分封和任命;但这个家族对于邻接湖广、四川和贵州三省多山地区(这个区
域东西延伸 200 多英里,南北略短)的控制,在杨应龙死亡之前从未遭受一
个帝国政府的破坏。
在这个土著居民社会特有的一种分封土地所有制的形式中,杨氏的封建
领主权力是通过七个有势力的家庭行使的,这七个家庭还组成了他的议事机
构。情况表明,这些附庸家庭在它们对中国人和对土著苗族的忠诚方面是有
分歧的。杨应尤以支持苗族的事业著名,在他叛乱期间土著居民终于团结起
来支持他的事业。
当时记载所描述的导致他叛乱的事件,似乎是不能说明问题的。据说杨
① 这个问题的经济含意不应被夸大。许多不赞成派遣中使的人利用了孟子的论点,国家决不应当与民争利,
这种考虑是道德的而不是经济的。他们反对开矿还出于风水的考虑。另一方面,强调东林党人代表商人利
益的现代学者们过分依靠 1613 年亓诗教上呈的一份反东林的奏疏,转载于《明实录?神宗实录》'380'第
9691—9693 页。这份文件在揭暴“富商”出席东林会议时,决没有表明党人采取了一种亲商人的政纲。正
相反,富商是和其他不受欢迎的社会分子一道列入名单的。上奏疏的人以这种方式通过坚持正统的儒家态
度为他自己在东林党人被认为优于他人的领域内博取声誉。
① 参见前《政治斗争中的东林》。
于 1587 年和其妻张氏离异,以他的田姓的妾取而代之。接着他杀了他的前
妻,她的亲属于是报告中国当局杨即将暴动。更可能的是,这一家庭纠纷打
破了部族结构内的力量平衡,而中国人决定干预,因为张姓和田姓都属杨氏
的附庸家庭,很可能导致一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不能排除中国的税收作为叛
乱的一个原因。明的官员们曾通过杨应龙设法从苗的部落得到人力和物资,
主要是建造宫殿的木料。而且在杨“叛乱”的 10 年中,他两次主动地向明当
局投降。每一次他都被判处暂缓执行的死刑。第一次他要求以 20000 两银子
赎身;第二次判刑是以两倍于此数的罚款抵偿,再加上未说明数量的木材。
两次他都没有缴纳。朝鲜战争使政府十分忙碌,官员们因而不能加强他们对
他的压力。杨应龙一旦行动自由,他便对明军发动袭击和偷袭。可是他不敢
像他的同伴所建议的那样,发动大胆攻击以占领四川。
政府于 1590 年处理他的问题。除了 1594 年谈判时暂时中止外,杨应龙
的叛乱整个 90 年代都在继续。最后的解决发生在 1600 年。在朝鲜战争结束
之后,北京朝廷立即任命李化龙为总督,命令他镇压杨应龙。1599 年晚期他
到达重庆。他非常详细地计划了第二年春天的攻势。针对杨应龙四、五万人
的兵力,他动员了一支 20 万人的军队。部队远从陕西和浙江来到。朝鲜战役
的老兵,一小批从朝鲜来的日本人也被征召。大部分军队是从地方的辅助部
队和其他土著部族成员抽调的。部署了火器。每一支先头部队都由精锐部队
带领。地形事先进行了研究。总督本人在心理战方面是内行,他有效地利用
了告示和传单。
实际的战斗持续了 104 天。李上报说有 22687 名叛逆者被杀,1124 名被
俘。这一比率表明了残暴的程度。杨应龙自杀,他的尸体被送往北京予以污
辱。随着杨氏氏族世袭的封建领主地位的消除,播州本地的酋长制被改成了
直接治理的两个府。
鄂尔多斯战役
防御啺莸恼揭鄣哪谌菀俚枚唷O执娴募窃夭⑽粗な邓蛩阍旆吹亩?br /> 言;在举起他的旗帜之前,他可能已和鄂尔多斯蒙古人达成了更好的谅解。
有些记载表明,他是事件的受害者,后来被明的官员们挑选出来当作叛乱的
首领。
啺菔敲晒湃耍募彝ピて诜泄谋邸#保担梗病∧晁远贾富拥纳?br /> 份退职。他的军阶由他的儿子承袭,他的儿子用中国名子喅卸鳌0凑展呃?br /> 这个家庭保有 1000 多“家丁”,也就是受他们的指挥官主人指挥,常常被他
雇用的经验丰富的战士。评论家曾经评论说,保留这样一支私人军队,和他
们父子都被卷入的这次兵变相比,很可能使他们更不可避免地要被消灭。因
为啺莺退亩颖话仓迷谡铰猿鞘心模呛筒菰系牡腥嗣晒攀琢烀?br /> 的可能联系终于使中国当局感到忧虑。
1592 年 3 月,一个中国军官刘东旸起来造反。他因欠薪而发怒,杀了这
个地区的巡抚。在暴动的过程中,刘和他的部下还迫使这个军事地区的总兵
官自杀。然后他宣布自己为总兵,让喅卸骱土硗庖桓鲋泄偃嗡淖蟆?br /> 右副职。啺菰谡庖涣┝κ录写永疵挥薪邮苋魏瓮废危蝗啡衔?br /> 这次叛乱的幕后策划人。从一开始,负责西北边境的总督上呈皇帝的奏疏就
大事渲染啺莺退拥淖饔茫灾泄嗽钡淖饔们崦璧础Mü浯螳?br />
拜和蒙古人的联系,他希望使这一事件呈现出边境战争的特征,而不是由下
级指挥官管理不当而造成的一次内部的暴动。
下几个月正与日本侵略朝鲜的时间巧合,是朝廷非常焦急的一段时期。
叛乱者和政府军之间在宁夏周围的边境辅助哨所的较量加剧,叛乱者时时得
到草原蒙古骑兵队的帮助。防线以内的中国指挥官们在待命中,奉命对蒙古
人深入明疆袭击做好准备。从邻近地区调入了增援部队。注意了欠款问题,
户部从陕西、河南和四川运送银子给战斗人员发饷。但是鄂尔多斯大部队在
附近地区出现的传闻是不真实的。①皇帝两次严责官员们给他提供虚假的报告
和矛盾的建议。如果鄂尔多斯蒙古人投入了兵力,这次叛乱能否被镇压是难
以预料的。但实质上,到了仲夏,政府军已经包围了宁夏镇城。
1592 年 7 月最后一天,李如松带领东部军区的援军到达。这标志着战役
的转折点,可是围攻的军队又过了两月也未能攻占这座城。终于找到了一种
解决的办法。修建了一道与城墙平行的堤堰,把中间的空地灌满水。这道堤
堰完工时有 3.5 英里长;其中的水达到 9 英尺高。城墙的一些部分不久开始
崩塌。从洪水中逃出来的叛乱者完全失去信心。1592 年 10 月 20 日,宁夏城
被占领。喅卸髟诔窍菀郧吧绷肆醵珪D,并将刘的首级悬挂在城墙外面,显
然希望因此而得以黩身。喅卸髅挥斜豢硭 K秸拇笥北豢垩海?br /> 后来在西安被处死。啺葑苑佟#保担罚浮∧暌岳凑瞿恼蛳忠鄣幕嶂挥?br /> 27934 人,卷进叛乱的士兵数目不可能超过 20000。宁夏城的人口当时的文献
记载是 300000。政府方面军队的总数不详,但它包括北方边境所有军区的部
队。
朝鲜战役
朝鲜战争和上述两个战役不同,是在外国土地上作战。丰臣秀吉在准备
侵略时,据说动员了大约 300000 人。此数一半左右参加了 1592 年在朝鲜的
战斗。1597 年的第二次侵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