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管理这个难于处理的问题留给户部和工部尚书。
财政危机
尽管在 1522 至 1524 年间当杨廷和任首辅时,制定了经济制度,1525 年
兵部尚书还是上奏说,主要的帝国粮仓只拥有相当于三年支出的结余,而粮
食的需求正在增加。例如,他指出皇城里的染织作坊(这只是北京许多皇家
制造业中的一种)雇佣了 11000 多人,每年消耗粮食超过 150000 石。由于运
河运输的物质条件的限制,每年只能船运 400 万石粮食到北京,这些粮食必
须用来养活帝国机构和朝廷的人员、北京戍军、建筑队伍和边军。①
当 30 年代任户部尚书的梁材(1470—1540 年)因拒绝增加派到修建工
程去做工的人数,而于 1540 年被解职时,有 40000 多人在各种修建工程中做
工。工部尚书上报说,他只有 60000 两银子可用,而应付而未付的物料和劳
务的款项有 270000 两。他指出从这一统治时期开始时起,用于修建宫殿、祭
坛和庙宇的全部费用已经超过 600 万两银子。他断定不能再照现在这样供应
工程的经费。皇帝同意除他自己在皇城西苑的建筑工程外,停止所有工程,
而西苑工程是所有工程中最费钱的。
30 年代期间,国库的银锭储备有时因支付特殊的修建工程而耗费一空。
发生这种情况的部分原因是,和传统的徭役制度相比,朝廷已经开始更加依
靠银两去购买货物和支付劳务,徭役制度不能满足皇帝的特殊要求。对银锭
的需求很快超过了可以得到的补充量。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户部于 1544 年建
议,每年运往北京的漕粮 30%折银缴纳,这项建议被批准。1540 年以后,实
物税折银和用银偿付徭役变得普遍了,尽管税种表面上保持不变,折银率以
及用现金缴纳和用实物缴纳的比例各地都不相同。
面对连续不断的亏欠和缺额,皇帝于 1549 年下令对这一统治时期开始时
起的帝国财政进行一次全面清算。户部上报说,从 1522 年至 1532 年京师粮
仓平均每年收粮 370 万石,其中 280 万石分配给军队、工役和工匠。粮仓通
常拥有相当于 8 年或 9 年开支的结余。1532 年以后,平均每年的支出增加到
530 万石,结余下降大约一半。储存银锭的太仓金库平均每年收纳 200 万两
银子,其中的 130 万两拨作边境防御之用。1529 年北京的国库拥有 400 万两
结余,各省省库一共拥有约 100 万两。但是 40 年代期间,每年的常规支出增
加到 3470000 两银子,每年留下超过 1400000 两的亏空,结余很快消失。
户部提出,通过经济和财政的整顿能够实现节约。它建议建立一种整顿
帐目的制度,划分为四类:年税额,年收入,年支出和年储备。各部、朝廷、
军事管区和文官衙署年终应上报这种账目。户部尚书希望用这种方法,对当
时常见的不协调的现金和实物收付制度求得某种全面的写照。这一方案被批
准并付诸实施,但财政状况仍然继续恶化。
1543 年,皇帝同意拿出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以支付边境防御费用,直到
1558 年仍然生效的这一办法给太仓金库每年的收入增加了大约 100 万两银
子。1551 年两淮盐政转卖余盐每年获得 300000 两银子的利润,这一办法直
到 1565 年仍然有效。这些措施以及其他的办法使金库预期的岁入银两达每年
500 万两左右,但很少能够征足这个总额。
1552 年户部上报,用于帝国和边境防卫的费用每年总计支付银子已达
① 范守己:《皇明肃皇外史》'154',3。
5950000 两,而每年收入的银两,由于免征和拖欠税款,总计不足这个总额
的一半。为了达到收支平衡,户部尚书建议在长江三角洲的富裕各府征收 200
万两附加税。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此后这成了征收用银子缴纳的附加税以
偿付特殊费用的普遍方法。但是,在 50 年代期间,东南的富裕各府受遍布的
海盗和盗匪之害,又遭受了异常多的自然灾害。在许多地区连正常的税也不
能征收;根本不可能考虑附加税。
1553 年,南京的官员们抱怨,省库储备经常耗尽,没有留下可用于赈济
淮河流域的天灾的款项;但是户部没有款项可以提供,也没有现存的救济物
资。在接踵而来的严重旱灾和洪水泛滥中,几千人成群结队地来到北京求食。
米价上涨了一倍多,饿死是常见的,街头堆积着尸体。到了 1554 年春天,这
座城市发生了严重的时疫。不得不分发现有的无论什么款项和物资以养活北
京的居民。
50 年代期间,每年支出的银两在 300 至 600 万两之间波动,每年都有亏
空。必须依靠种种额外税收和附加费,依靠直接征用物资,依靠行政方面的
节约来弥补这些亏空。50 年代期间东南进行的军事行动,是靠遭受袭击的地
区的巡抚征收附加税和派款提供资金。由于这些军事行动拖长,通常是靠对
所有负担徭役的家庭摊派附加税,提前征收以支付军队给养。而且,当需要
的款项增加时,还要强派一连串无穷无尽的、五花八门的特别税,其中的许
多种此后再也没有撤消。1562 年以前就这样征收了 400000 到 500000 两银
子;1562 年停征了一些税。但是,尽管这些费钱的军事行动正在进行,皇帝
仍然把省的款项拨作己用,让地方的行政官员们想办法偿付一切费用。
在紫禁城的几座主要朝觐大殿和南边的门楼于 1557 年 5 月被焚毁以后,
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它们必须马上重建,而宫殿的修建费用很大。(1596 至
1598 年间重建紫禁城内两座主要寝宫花费的银子超过 730000 两。)这次,
工程进行了五年,宫殿和大门 1562 年才完工。而在 1561 年,当这项大规模
的建筑工程正在进行时,皇帝在皇城西苑的寝宫又被焚毁。
12 月 31 日,皇帝在喝了一夜酒之后,和他当时的亲信到在宫中建立的
一个貂皮衬里的小帐篷里就寝。当他们嬉戏的时候,一盏油灯不慎被打翻;
火立即从寝具蔓延到帐篷,然后延及整个寝宫。没能救出任何东西。皇帝的
全部服饰和珍藏的无法弥补的贵重物品全都毁于火灾。这座寝宫也必须立即
重建。由于利用搜集来修建皇帝朝觐大殿的物料,这座寝宫只用四个月便完
工了。所有这些工程都是在建筑师徐杲的指导下完成的,徐杲在名义上拥有
工部尚书的身份。
南京戍军的反叛
这些费钱的修建工程引起了对银锭的更大需求,各种各样的方案和节约
办法被提了出来以增加银两的收入,有时带来了灾难性的结果。大多数的建
议涉及利用粮银比价的波动,以便换算的比率和市价可以更紧密地结合起
来。这样就能控制换算的比率和价钱,使之有利于政府,能够赚得少量利润。
这些节约办法很多是以牺牲南京戍军的利益而实现的。这支戍军是在 50
年代期间招募来保卫南京以防大群海盗的劫掠的。这支戍军的粮食定额最初
在 1558 年被削减,并连续不断地进行审查以保证把死亡士兵从名单中去掉。
当这些节约办法证明还不够时,南京的户部尚书提出,通过降低一年两个月
的换算比率(支付的银两每石从 0.5 两降到 0.4 两),能够可靠地省下一笔
钱。1560 年,南京负责粮仓的户部侍郎建议,停发新兵每年 12 石名为“妻
粮”的补贴。①
这是一项不合时宜而欠考虑的措施。1559 年,长江三角洲发生了一场严
重的旱灾,到 1560 年春,南京的米价涨到每石 0.8 两银子,为上述新换算率
的两倍。1560 年 3 月,当南京戍军的士兵们发现上述口粮补贴最近被削减时,
他们怕这种办法很快便会用到他们身上,他们暴动了。户部侍郎被从他的衙
署拖了出来,杀掉,并被赤身裸体地从一座牌楼悬挂出来,士兵们在那里向
他的尸体射箭。
南京的所有高级官员在守备衙署集会以便决定怎么办;但是,当暴动的
士兵包围了院子时,他们被迫逃命。在户部发给他们 40000 ?
小说推荐
- 剑桥中国史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剑桥中国史作者:费正清等杨品泉 等译出 版 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221ISBN9787500409076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 史家名著图书 历史 中国史 中国通史编辑推荐《剑桥中国史(The Cambridge Histo
- 剑桥中国辽西夏金元史
- 第六卷序《剑桥中国史》第六卷译名的翻译说明于下:中文译名依然采用威妥玛-翟理斯拼写法(Wade-Gilis sys-tem,在现有拼写法中,这是英语写作中最常使用的翻译中文文献译名的拼法。有一些例外情况,将在下面加以说明。日文译名依然采用赫伯恩拼写法(Hepburn system。蒙古文译名采用田清
- 最新章:第195章
- 剑桥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史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作者:费正清【完结】译者的话《剑桥中国史》是剑桥多种历史丛书中的一种,各卷由研究中国相应历史时期的专家学者编辑,卷内各章由各课题的专家撰写,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国史研究工作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中国史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在国际学术界有较大影响《剑桥中国史,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
- 最新章:第175章
-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 作品: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作者:高芾 内容简介 正文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
- 最新章:-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第15章
- 中国近代史
- 蒋廷黻(﹏(﹏ 蒋廷黻,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九六五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他在故乡度过了少年时代,十七岁时负芨远游,先后肆业于美国奥柏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返国,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一九二九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中年后始到国民政府供职,还政后又
- 最新章:第19章
- 新中国近代史
- 作者:白竹猪作品相关 序回去的过程不重要,总之,我是回去了。回到那万恶的旧社会,呃,错了,是万恶的异时空的旧社会。那是个与现实世界相似度高达99.99%的平行世界,读者请勿与现实世界挂钩,如有差异,乃是世界性差异,万万不能认为是作者水平不足,能力不够。闲话少说,咱们书归正传。正文 第一章看着眼前的金
- 最新章:第258章
- 中国现代文学史
- 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史 作者:刘勇 编著 内容简介 其次,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既突出重点内容,又具有广泛的知识覆盖面,点、线、面结合,追求叙述历史的深度和力度,立体化地展现了现代文学的直实形态。这体现了我们体例编排上的一些新的想法和追求。我们力图在相对简约的篇幅中,尽可能展示中国现代文学丰富而完整的面
- 最新章:第219章
- 炫风:中国明星城市发展史
- 作者:何建明【由文】前言从某种意义而言,21世纪国际竞争既不是企业也不是国家,而是各具特色的城市圈。没有城市圈的形成和崛起,没有发达的大城市做后盾,没有人口和产业聚集以及城市的高度文明,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很难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力的国家。只有高度现代化的大城市才具备与世界进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的基础
- 最新章:第181章
- 中国历史地图集说明和介绍
- 主 编:谭其骧合 作 者:复旦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考古所、近代史所、民族研究所、中央民族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等出版单位: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日期:1982-1988年册 数:全八册下载说明:2、为便于使用,我从新编辑了文件名。文件名构成如下:某册(页数+名称(地图时间+比例尺。例“5(42
- 最新章:第1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