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个候选人中,最后获聘的人的答案是什么呢?
“我把车钥匙交给医生,让他赶紧把老妇送往医院;而我则留下来,陪着我心爱的人一起等候公交车的到来。”
想想的确如此,考虑用多种方法来解决某个问题,既可以给平淡的生活增加乐趣,又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多好的选择啊!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换一种思维?
在成长中,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链条捆住了我们。我们将这些链条当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视为理所当然。当我们发现自己被那一条条链条捆住时,要当机立断,挣开固定思维模式的捆绑,使自己的潜能得以发挥。
NO。3不是路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
一位女生因为初恋失败,一直摆脱不了失恋的痛苦而有了轻生的念头,就在她想跳崖的那一刻,看到了刻在石壁上的一句话:“不是路已走到尽头,而是该转弯了!”猛然间,她明白了自己的行为是多么愚蠢。
当你遇到一件事无法解决甚至已经影响到你的生活、心情时,何不停下脚步来,想一想是否还有转回的余地,或许换种方法,换条路走,事情便会简单很多。但在那一瞬间,我们往往不会想到这些,只是一味在原地踏步、绕圈,让自己一直陷在痛苦的深渊中。其实,生命中总有挫折,那不是尽头,只是在提醒你——该转弯了!
做人不能往一条死胡同里走,虽说车到山前必有路,但是到了山前没有了路,而是万丈悬崖,你还会不顾一切地闭着眼睛向前走吗?人生有很多条道路,路到尽头,我们应该转弯了。培养一种多元的思维,你的人生旅程就多了很多条道路,条条道路通罗马,种种思维促成功!
世界正是因为有了五彩缤纷才美丽,人生正是因为有了多元思维而精彩。
摘自武汉出版社《毕业5年决定你的一生(新版)》
我与地坛
作者:徐迅 字数:2486
本期客座主编:
徐迅,安徽潜山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任《阳光》杂志社社长、主编。曾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青年文学》、《北京文学》等报刊发表过散文、中短篇小说作品若干。著有散文集《半堵墙》、《春天乘着马车来了》、《染绿的声音》等6部,以及诗集《失眠者》、长篇传记文学《张恨水家事》等。作品曾被《中国年度最佳散文选》、《中国现当代散文300篇》、《新世纪优秀散文选》、《新时期散文经典(1978—2002)》、《新中国文学精品文库》等100多种文集收集并收入大学、高中、初中和课本教材及试卷。获过中国当代最新文学作品排行榜、安徽文学贡献奖、首届老舍散文奖、第二届冰心散文奖、煤矿“乌金文学奖”。
地坛仿佛是黑夜为人们精心设置的心灵栖地。大多数时间,我是在夜色降临时才进去的——许多人都在夜的笼罩下悄悄走进这里。斑驳的红墙、古殿檐头上的琉璃瓦,因夜的濡染变得若隐若现,看不清晰。历史尽管在地坛无处不在,但人们已不习惯背这种包袱,地坛以外大家小心地呵护了一天,到这里则需要裸裎自己的灵魂,卸下莫名其妙的精神枷锁。夜的地坛,就这样成了一块儿人们放包袱的所在。
有了人迹,偌大的园子真的显得丰富而生动。相恋很久的情侣依偎在那白色的石凳上,尽可能地卿卿我我,缠绵爱河。但是不能太出格,否则哪个角落就会钻出个穿制服的家伙,冷不丁吆喝一声。带着孩子的母亲,当然喜欢坐在那曲池亭廊上,看浅水中的游鱼,快乐的孩子心灵里便会伸出一支钓竿,用心垂钓……
远处,一阵响遏行云般的吊嗓声,或是悠扬而高亢的二胡声,如泣如诉,那一阵低沉的旋律,显得格外凄迷,使我们这些异乡人总会想起自己的家。
我在地坛里独自听到过一回布谷鸟的叫声。是春四月吧?那声音显得特别的悦耳和明亮,它脆脆地划过地坛,飞旋在都市的上空,像是一颗颗饱满的种子,在我心里倏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着,许多日子许多声音随风而逝,唯独那声音留下来了……
有一阵子,我最感兴趣的是两位老人,两人都穿着朴素,手持快板,走到人群密集处,放下手中的行装,没等人欢迎,就京腔京调地说起相声或打起快板,周围就有稀里哗啦的掌声。干脆,有时候就咚咚锵锵,伴着一阵喧天的锣鼓声,摇红摆绿地,就钻出一溜儿打扮得古典而妖娆的女子,扭着秧歌舞,她们或银发飘动,或老态俨然,但个个身手矫健,步履欢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在明亮的灯光映照下,那场面宛如乡村里的社戏。大雅抑或大俗,至于她(他)们的身世、遭遇,人生的种种,没有人会深究。大家萍水相逢,随缘而来,随缘而散。将地坛视为精神家园的史铁生曾说:“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安排。”阿门!“上帝”为这个城市留下一块净地祭祀皇天后土,没想到,却还让后人们常常进入到一种历史,追怀到一种故园情结。残留的玉砌雕栏,异常苍幽挺拔的古柏,熏染过一代又一代浩浩荡荡庄严的香火……仪式散处,高古虚空,或许上帝就躲在那里发笑。月光游移着,那时,树木就变得古怪、阴森,有什么怪鸟喋喋地从园中树林里掠起,飞向高远。园中人们欢乐地蹦着、跳着,唱歌或者散步,他们毫无顾忌。心灵开放,灵魂轻松,没有什么比这真实的生命更有力量,更有震慑力。
经历了夏夜的喧嚣,地坛更多的季节归于荒寂。秋天,秋风刮落了树上一片片叶子。园中的甬道和草坪上就铺满了金黄和褐色。夜晚,月光幽幽地照着,红墙脚下草丛里的虫子吱吱叫唤,远处的灯光在园中漾起一层昏黄的雾状,一切都寂然无声。这时候,坚持到地坛来的人就稀少了。但我喜欢这样,静静地穿行在园子里,聆听虫鸣,耽于自己的遐想。到了冬天雪花飘飘的时节,地坛里的声音仿佛让那雪全部吸尽了,独自一人沉迷在地坛深处,心灵里真会浮上一些叫历史的东西。历史如美丽的白雪,悄悄洒落在地坛,金黄色的琉璃瓦和白色的殿台如百兽般蛰伏着,泛出洁白而冷峻的光芒。雪里的人像幽灵一般在地坛潜游着,转过身,再看看身后的脚印,竟会生出一份醒目的惊心。“我摇着车在这园子里慢慢走,常常有一种感觉,觉得我一个跑出来玩得很久了。”(史铁生语)在冬天的地坛里,我的这份感受真的非常强烈——有好几次,我想在这里会遇到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但是,没有。
永远也不会有了。
徐迅最喜爱的书:
《无援的思想》
张承志著
华艺出版社
推荐语:
曾经读过张承志,哪一年,时间忘记了。只记得书名叫《无援的思想》。一部散文集。因为喜欢,当时写下了几句话,现在看来,觉得还有点意思,现抄录如下:
读张承志,那种布满草原气息、青藤缠绕般的文字,常常使我失去耐力,这也包括读他屡屡不忘的《黑骏马》。但我从来没有像今天读张承志散文那样的怦然心动。张承志或许天生就是一个思想者,他用文字表达了他关于民族、关于危机、关于国家的非政治性的思考。我想,这是20世纪末浮嚣的生活里一个很有穿透力的声音,我希望这种声音,不仅只在我微弱的耳边游荡,还应该被更加有使命感和责任心的布道者铭记心怀……
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在寂静的夜晚,我被张承志的语言搅得彻夜难眠,我被他感动,当然不仅仅是文字——尽管这方面他已非常杰出,但在他身上滚涌的那火热的、血淋淋的心,就如悬挂在我面前的物体,使我无法不去正视、凝望它……蒙田,也许太善意了;卢梭,也许太激动了,但都没有现在,张承志的出现让我深刻和震撼!……精神,这个被无数人挪用过的字眼,对于张承志来说,已是他寻求的终极目标了。他像古代神话中的西西弗,一遍又一遍地推动着那块精神的巨石,他从心里企望那块巨石不再被滚下,但是,没有,也没用。
这或许就是一种宿命。张承志就是这种宿命的承载者。现在有好多年没有见他的作品了,我想他肯定还在写着、在思考着,一个思想者也许并不一定要用文字表达,有生命的思想,这就足够了,祝福他!
想念地坛
作者:史铁生 字数:3351
史铁?
小说推荐
- 文苑·经典美文2014年第03期
- =春天,去看一条河在春天,去看望一条河。我居住的城市有一条大河,常年水汽蒸腾。春天,我要坐在河边,好好看看它,去想象河流里每一滴水珠的命运。它从天上落到地下,这段旅程不比一个人走过的路简单。我们常常感叹人生有多么坎坷和磨难,想来最多也就是一滴水的命运吧。我要在春天的河边,和自己娓娓谈心,接受一次浩荡
- 最新章:第28章
- 文苑·经典美文2012年第1期
- 瞬间作者:李汉荣 字数:893 瞬间是多久?眨眼的那会儿,就是瞬间。写下“瞬间”这两个字,就过去了多少瞬间 风吹过去,一会儿,也是眨眼的工夫,就摇落了多少花,墓地的草色更绿了,放眼望去,死的、寂静的高处,竟是生的、绿意喧嚷的高处“当,钟声响了一下,又响了一下,我身体内有许多石头掉下去,一直掉下去,掉
- 最新章:第31章
-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风景游记卷
- 《中华百年经典散文·风景游记卷》作者:张胜友+蒋和欣主编【完结 初游美国容闳 容闳(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南屏镇(今属珠海)人。清代学者。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一八四七年一月四日,予等由黄埔首途。船名亨特利思,帆船也,属于阿立芬特兄弟公司,前章已言之。船主名格拉司彼(Capta
- 最新章:第106章
- 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8期
- 法治与市场经济之基作者:震江 字数:2742 西方人对诚信的理解与中国基本一致,都包含诚实无欺、讲究信用、信守诺言等意思“诚信”一词,英文为integrity,有“诚实”和“完全、完整”两层含义。在西方,历来把讲诚实、守信用、不撒谎作为经典训言 苏格拉底是目前所知西方最先提出诚信观点的人。很多人可能
- 最新章:第41章
- 意林2014年第9期
- 勇于“不敢”作者:乔兆军 来源《意林》杂志《明史杂俎》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明太祖朱元璋向大臣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快活?众人各抒己见,都不能令朱元璋满意,这时,一名叫万钢的官员奏道:畏法度的人最快活。朱元璋听后,龙颜大悦,连声叫好“不敢,它的深层含义就是人心中要有所敬畏,敬畏天
- 最新章:第23章
- 炎黄春秋 2013年第9期
- 特稿落实宪法贵在一个“诚”字作者:杜导正 字数:1071 编辑部商量开这样一个会,讨论如何把我们的宪法(也就是八二宪法)落到实处,我先讲几条,作为开场白 第一,现在社会上讨论宪法和宪政很热闹,大家这样关心国家大事,90年代以来是少见的。关于宪政的讨论,意见针锋相对,网络上还挺激烈的。有人说,这场讨论
- 最新章:第42章
- 张爱玲经典散文集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张爱玲经典散文集》作者:张爱玲一“卷首玉照”及其他但是我发现印照片并不那么简单。第一次打了样子给我看,我很不容易措辞,想了好一会,才说“朱先生,普通印照片,只有比本来的糊涂,不会比本来的清楚,是不是?如果比本来的清楚,那一定是描过了。我关照
- 最新章:第71章
- 学生文言文知识辞典
- 作者:张银华】目录编委会前言第一篇 文体知识一、论说文二、史传文三、游记四、杂记五、应用文六、古体诗七、近体诗八、词曲九、其他古代文学体裁第二篇 文化常识一、官职二、科举三、地理四、名号五、礼俗六、宫室七、历法八、日用器物九、年龄十、音乐十一、古注十二、其他第三篇 诗文揽胜一、作品作家之最二、经典推
- 最新章:第52章
- 山海经·故事奇闻2010年第4期
- 弗雷先生的玫瑰花园作者:童树梅 字数:2722 图/万里 这时,德国人掏出了手表看时间,秒针一下一下地走着,那原本轻柔的“嗒嗒嗒”声此刻在弗雷先生听来如同惊雷 年过半百的弗雷先生住在一个街道整洁风景如画的欧洲小镇上,喝喝下午茶、散散步,再侍弄侍弄面积颇大的玫瑰园,生活舒适、安逸。可自从不久前纳粹德国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