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烂片之王》第533章


两人之间的嬉闹并没有持续很久,很快苏瑾就吹完了牛,两人又重新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了电影上。
电影的男主角王锦书和女主角碰面了。
就像之前陈述性段落的舒缓一样,这里男女主角的碰面依旧保持着这种风格,平平淡淡:沈安如进入到书店买书,和王锦书对话,买书,离开。
再接着男女主角再次相遇,这次是王锦书把果汁不小心洒在了沈安如身上,然后邀请沈安如回自己的家换衣服——显然,沈安如满身都是果汁的情况并不允许她继续行走在街上了。
然后两人之间的感情开始了。
王锦书前去赴沈安如的约,却不得不扮作记者,一个平民在大明星的世界里横冲直撞,沈安如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主动要求参与到王锦书的家庭聚会中去,一位大明星在普通人的正常世界里显得格格不入又异样地和谐……
“这让我想到了《风月俏佳人》,”
杜安又听到了坐在他旁边的男生这样对他的那位女伴说。
这位男生显然不知道他的嗓音有多大,即使能听出他在明显地压低嗓音但还是让杜安把他的话语听得一清二楚。
“到底都是杜安的电影,只不过和《风月》不同,这部电影里男女的地位对调了,而且也没有《风月》那么精彩……”
没有那么精彩。
没错。
韦荣琛的个人风格就是这样舒缓慵懒,有一种把时间维度拉长的幻觉,给观众的直观感受就是平淡,相比起来,杜安在《风月俏佳人》做到的那种明快紧凑无疑要精彩一些。另外,在镜头的运用和构图上,韦荣琛显得中规中矩,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远不如杜安在《风月俏佳人》中很多时候所用到的那样让人眼前一亮、有特色。
这是从导演的个人风格方面来说的,还有演员的方面。
《风月俏佳人》的两位主角是杜安和朱茜,这两人在拍摄《风月》的时候演技都已经成熟精湛,一举手一抬足都是戏,互相碰撞之下更是把各自的水平激发得更高,简直无时无刻不在火花四溅,自然令观众目不暇接,只觉得到处都是亮点时时都很精彩,相比之下,《萧山》的两位演员无疑要逊色得多。
以女主角来说,宋甄的演技放在同龄人当中固然出色,但是和当时演技就已经成熟精湛的朱茜相比还是差了不少,而从男主角来说,王锦书和杜安更加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之间的差距有如天堑。另外这两位男女主角之间本身也存在着差距,不对等自然也就碰撞不出什么火花来,只能双方按部就班地来各自发挥各自的实力,又差了一点。
种种因素综合起来,给观众的直观感受就是《萧山》不如《风月》精彩了。
但也只是不如《风月》精彩,并不是说它本身就不精彩了。
杜安若无其事地转头四顾了一下,借着银幕上此刻的亮光,他看到他后排的几位观众正盯着银幕,嘴角挂着淡淡的笑。
《萧山》不是《风月》那样甜到爆炸的糖果,它是娓娓道来让人会心一笑的午后凉风。
第五百零九节:一场美梦
喜欢装逼的股票经纪朋友,三十多岁了还没把自己嫁出去事业也一无所成只是当一名服务员的妹妹,双腿瘸了的好友……王锦书的朋友亲人全部都是普通人,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那一些人,再加上韦荣琛本身这种舒缓悠扬的节奏,更是把这段家庭宴会的戏拍得很生活化,而一个大明星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看着这些普通人诉说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张力自然而然地就出来了。
王锦书带着沈安如去参加自己的家庭宴会,体验普通民众家庭生活的家长里短,温馨和谐,沈安如带着王锦书这个循规蹈矩的男人胡闹,闯入别人家紧锁的私人花园,双方都在打破他们原本身上的桎梏。
再接下来,他们一起去看电影,一起吃饭,王锦书为了沈安如打抱不平,沈安如又反过来为王锦书的出头撑腰……
正当这对恋人的感情发展到了最顶点要突破最后一层的时候,变故发生了。
沈安如邀请王锦书去他的房间,结果王锦书去了之后才发现房间里已经有另外一个男人了,还是一个所有观众都很熟悉的男人。
杜安。
准确来说,是中年邋遢版的杜安。
“你怎么变成这个样子?”
苏瑾这样小声问,杜安侧头望去,见到她一会儿看下自己一会儿看下银幕,努力想要把现实中的这个大美妞和银幕上的这个邋遢的糙汉联系在一起,同时嘴角还一抽一抽的,很明显在憋笑。
“情节需要。”
苏瑾忍着笑小声说了声,“挺适合你的。”
除了苏瑾外,杜安还隐隐约约地听到四下里零零落落的压抑的惊呼声。
“这是杜安?!”
“我的天,他怎么变成了这样!”
“他这自毁形象得也太彻底了点。”
“真令人心疼。”
……
其实杜安也不是第一次饰演这样的角色了,在《电锯惊魂》中他饰演的配角阿发就是一个落魄的中年清洁工人,只不过那部电影有点久远了,而且当时关注过他这段表演的观众也不是太多。大多数的观众还是记住了《风月》中英俊潇洒万人迷的方伯伦和《解放日》中帅气的飞行员军官,这就是他们脑中思维定势的杜安了,所以乍然看到杜安以这样有反差度的造型出现他们是比较震惊的。
杜安的到来给这段美好的爱情画下了一个句点,观众们这时才知道原来沈安如是有男朋友的——有男朋友还和别的男人勾勾搭搭?这和很多观众传统的观念相冲突,原本对于沈安如这个角色的美好印象瞬间减分。
发生了这样的事,沈安如和王锦书之间自然就结束了。
为了帮助王锦书走出这段感情的阴影,他的好朋友帮他不断地安排相亲,但是结局总是失败的,他总是不愿意选择一个就此安定下来,直到沈安如的再一次出现。
当沈安如带着眼泪出现在王锦书家门口的时候,他选择了暂时倾听一下这位老朋友的心声,而当他得知沈安如已经和杜安分手之后,两人曾经的那种情愫似乎又回来了——或者本来就一直没有走掉。
王锦书帮沈安如对台词,两人在夜晚谈心,畅聊心事,balabala……最终突破了那最后一道防线。
正如影片一贯的风格,这一段慵懒、舒缓,只是因为剧情的关系多了一些糖分,让人不禁微微嘴角含笑,沉醉在在午后微凉的风中。而这种时候,这种宛若催眠曲一般的影片风格就发挥了它意想不到的作用了——在这种风格的催眠和侵蚀下,观众们竟是把之前对于女主角沈安如的一丝不良印象给逐渐忘却了,只肆意地徜徉在面前的美好里。
杜安又故作不经意地扭头看了看,见到周围观众的面孔在银幕亮光的照耀下都在嘴角泛着微微的笑,并没有看到有睡着或者不耐烦的,这才把视线收了回来。
说实话,韦荣琛的这种风格是很危险的,毕竟夏日的午后凉风最大的作用大概就是让人入睡了,如果做的不好,这部电影很容易就会变成真正的催眠曲,让观众看得昏昏欲睡,更多的则是选择提前走人。
这其实也体现出了韦荣琛对于电影节奏的理解并不深刻,或者说,是对商业节奏的理解并不深刻,不过好在杜安用自己的方式来弥补了这一缺点:他严格掌控着各阶段情节镜头分量的选取使用,同时利用情节、台词上的硬核节奏,来弥补了影片拍摄上软商业节奏不足的缺点。
比如说角色的设定,男女主角一个是没有半点出彩的普通人,一个是星光闪耀的大明星。哪个普通人和大明星谈过恋爱?没有,至少在几乎所有的观影者当中,没有,而这部电影的这个设定就提供给了所有观众一个体验和大明星谈恋爱的机会,所以即使电影本身的节奏不是很好、并非非常精彩,但观众们还是喜欢,就连很寻常无聊的桥段都觉得浪漫,都能看得傻傻直乐嘴角含笑,就是因为把自己代入了进去。
再比如说眼下。
眼见着王锦书和沈安如在一起了,结果沈安如的行踪被狗仔追踪到,面对堵截在外的狗仔们,沈安如认为是王锦书的朋友出卖了她的行踪,暴怒之下决然离开,两人的感情再一次地结束。
这里利用人为的剧情转折来拖出节奏上的起伏。
“哦,不!”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