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第225章


是内乱的趋势无法遏制,最后王夫人在盛怒之下,驱逐丫头,有一些丫头要出家,就允许她们出家了。其中最惨的就是晴雯,死掉了。晴雯是在“金陵十二钗又副册”里面的重要的一钗。前面八十回里,在第十三回死了一个“正册”里的秦可卿。故事发展到这个情节单元,又开始死人了。因此家族的不幸就一步步地发展下去,一步步往下滑落。
那么到了第七十八回、七十九回,到了八十回,这个家族有的女性就到了死亡的关头。迎春误嫁给中山狼了,狼是要吃人的啊。薛蟠娶来夏金桂,香菱就很快要命丧黄泉了。根据曹雪芹整部悲剧的写作计划,到这个情节单元,正册里面又要死人了,前面死了秦可卿,到现在贾迎春就要死了。副册里面也要死人了。香菱是副册里面的。所以,曹雪芹的第八十一回,应该是沿着七十三回轨迹发展下去的一个大悲剧的收束,就是继又副册里面死了人以后,在正册和副册里面也要死人,所死掉的,就应该是贾迎春跟香菱。
因此根据曹雪芹的文本结构,我认为八十一回,应该是类似于这样一个回目:“中山狼吞噬艳质女,河东狮吼断无运魂”。第五回里明点出贾迎春是“金闺花柳质”、“侯门艳质”。第一回香菱刚出场——那时候她叫甄英莲,香菱是拐子拐走卖到薛家得到的称呼——就点出她“有命无运”。
即便曹雪芹的第八十一回不是这样一个回目,也不一定像我说的这么凿实地来写贾迎春和香菱的死亡,但是它绝对是一个悲剧的情节,它不会是一个闲适的,闲散的,什么钓游鱼、入私塾,不会是这样的情节。我们把八十一回的内容基本上探佚出来以后,底下我们就该考虑到,如果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百零八回,那还剩多少回呢?还剩二十七回。是几个情节单元呢?三个情节单元,三九二十七。那么在三个情节单元里面,曹雪芹将要完成什么任务呢?当然他也会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悲剧的故事,会写到贾宝玉和薛宝钗虽然结合了,但是貌合神离,最后也是一个悲惨的结局。这方面高鹗也写了,而且他的写法读起来还是不错的,但是曹雪芹的写法跟他不一样。这部分内容在后面会出现,但是绝不会仅仅是这样一些内容。曹雪芹他一定会根据前面埋伏下的线索,写到由于贾氏宗族藏匿了秦可卿所招致的最终的来自皇帝方面的毁灭性打击,他会写到这个,可能不直接写,可能会隔一层去写,或者含蓄地写,但是他不会回避。他会写到“义忠亲王老千岁”那一派,也就是“月”派,跟忠顺王为代表的“日”派之间激烈的“虎兕之争”。同时,前八十回里面很多人物的归宿都要在后面的三个情节单元里面来交代,包括醉金刚、茜雪、二丫头、儿、傅秋芳这样一些角色。曹雪芹会在他的后面的三个情节单元里面,展现丰富的内容。曹雪芹的《红楼梦》绝不能够简单概括为一部爱情小说,它是一个内容非常丰富,具有政治性、社会性内容的文本,在这个文本中,曹雪芹有终极思考、终极叩问,“人生着甚苦奔忙?”最后升华到一个很高的精神境界。
到这儿,有人可能就要说了:你说八十一回应该是写贾迎春和香菱的悲惨结局,这个我听了以后大体上同意你的推测,那你是不是就赶紧给我往八十二回后头讲呢?他觉得尤其像贾迎春,这个角色很单纯,很清楚,对她还有什么好分析的呢?可是我,说老实话,我不能够就此把贾迎春舍弃,我觉得贾迎春长期以来被很多读者忽略,人们的注意力全在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这些“抢戏”的角色身上,对贾迎春这样一个生命,缺少关注。曹雪芹是怀着很深的感情来写贾迎春的,贾迎春其实很值得探究。
我是本着文本细读和原型研究的原则,来开展我的红楼研究的。那有人就会问我了,难道贾迎春也有原型吗?我认为是有的。我的根据在哪?我的根据就在古本《红楼梦》里面,也包括通行本的《红楼梦》,我进行文本细读,就发现关于贾迎春的父母是谁,特别是她是谁生的,充满不同的写法。现在大家常看的《红楼梦》,应该是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他们校注的《红楼梦》,这个《红楼梦》是1982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开始排印出版的,是现在流传最广泛的《红楼梦》读本。这种《红楼梦》它是一百二十回的,它前八十回没有用程高本作底本,它用古本,这个古本在红学史上,在红学研究领域里面,被叫做庚辰本。庚辰本在各种古本当中它保存得比较完整,回目最多。那么这个庚辰本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他怎么介绍贾迎春的呢?庚辰本的白纸黑字是这样写的,说二小姐——二小姐就是贾迎春——“乃政老爹前妻所出”,听明白了吗?大家现在所常看的红学所校注的,用庚辰本做底本的这个本子,在庚辰本的原文上,他说二小姐是贾政的前妻生的。大家想想,如果贾迎春是贾政前妻生的,那王夫人就成了续弦的了,就不是原配了。那书里的人物关系不就全紊乱了吗?这个文本现象究竟是怎么回事啊?值得探究。好!请期待我的下一讲。
第三章 第八十一回之谜'2'——贾迎春之谜
上一讲最后我告诉你,有一个古本关于贾迎春的出生,说“二小姐乃政老爹前妻所出”。迎春怎么会是政老爹前妻所生呢?她竟然不是贾赦的女儿,而是贾政的女儿了!贾政既然有前妻,那么王夫人就是续弦,贾迎春就该比王夫人生的贾元春还大,贾府元、迎、叹、惜四位小姐名字谐音“原应叹息”也不成立了,因为如果贾迎春年龄最大,这四位小姐按齿序排列就得是迎、元、探、惜嘛。很显然,“二小姐乃政老爹前妻所出”这个句子是不对的。
出现这个句子的古本,在红学领域里被称作庚辰本,有专家著书立说,认为庚辰本是古本里最好的一种。但是庚辰本里却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有人可能会说了,你这个人太较真,当时古本都是来回来去地抄录形成的本子,抄录过程当中有可能抄错了,这句大概也是如此。那个时代抄书,如果是抄下来自己看,可能会从容一些、认真一些。如果是想一次抄出几个副本来,给更多的人看,甚至是拿到庙会上去售卖,因为功利性太强,就会比较毛糙,抄手有时会为赶速度,不去顾及上下文,机械地往下抄;或者会由一个人拿着一个母本念,其余的抄手一齐听写,那么,抄的人、念的人和听的人都可能出错。
比如说第七十六回里面,写林黛玉和史湘云两个人在湖边吟诗,其中林黛玉吟出了一句“冷月葬花魂”,有的本子这一句就不是“花魂”而是“诗魂”。究竟应该是“葬花魂”还是“葬诗魂”?红学界至今争论不休。有的专家就指出来,应该是“冷月葬花魂”,“花魂”是林黛玉《葬花词》里反复出现的一个语汇:“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曹雪芹在叙述文字里也使用过:“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可能是当年抄书人手里的母本上的“花”没写清楚或者被磨损了,于是看成了“死”,不动脑筋地抄成了“死”,再拿这个本子负责念的人,读出“死”,听写的觉得是“诗”,于是就形成了“葬诗魂”的写法,流传至今。大家知道,南方人zh、ch、sh,z、c、s不分,发音为“死”,听写时为“诗”,是可能的。
说到这个情况以后,有的红迷朋友就要跟我讨论了,说庚辰本关于迎春出身的那句话无非也就是念错了抄错了,指出来也就可以了,又有什么好往深里探究的呢?但是,我把各种现在能找到的古本全看了,在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关于贾迎春的出身的文本现象,却不像“葬花魂”还是“葬诗魂”那么简单,呈现出很奇怪的状态。现在我就把各种古本里面,关于贾迎春出身的写法一一介绍给大家,大家听了以后一起来琢磨,这是怎么一回事?
有一个古本,是目前我们所发现的母本年代最早的,叫甲戌本。关于这些古本的名称我就不一一解释了,在红学界都是把它当做一个符号来使用,红学的一大分支就是版本学,其中争论也很多,这里不枝蔓。在甲戌本第二回,它是这么说的:“二小姐乃赦老爹前妻所出。”交代贾迎春是贾赦前妻生的。有一个俄藏本,就是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有一个机构藏有一个古本《红楼梦》,它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