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佛》第23章


吴方走到娴苓身边,笑着说:“苓儿,只要你喜欢,叫什么名字都好。”
美女已依偎到吴方的怀里,眯起眼睛,幽幽说道:“风花雪月有君伴,悲伤苦痛有君怜,春看桃花秋望月,生死相依醉红颜。吴方,在你怀里,我感觉好幸福,好温馨,如果时间能停止,永远保持这种感觉有多好!”
吴方搂着美女,也动情地说:“苓儿,等到了少林寺,找到你哥,澄清事实,还你一个清白,然后我就自废武功,娶你做新娘,你说好不好?”
美女神色一暗,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我总觉得,这事儿没这么简单。当前也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从心里说,我也感觉越来越离不开你了,但愿苍天有眼,让我们能永不分离。”
登封县城,人群熙攘,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娴苓和吴方走到大街上,引来许多麻烦,原来,娴苓是个大美人,无论走到哪里,都引起人群轰动,好在这里没有市井无赖,倒没遇到搔扰。两人后悔白天进城,正烦恼时,已找到一家酒楼,只见匾额上黑漆金色写着“公三酒肆”四个大字。两旁的对联又是“公道自在人心,三碗方知酒味。”吴方心想,莫非这公三卖的是薄酒,喝三四碗才有醉意?
走进店里一看,楼下散客还不少,正一碗一碗地喝得起劲。娴苓刚进门,屋内喝酒的喧闹声顿时安静了下来,那些酒客盯着美女使劲看,眼珠子瞪得快都掉下来。娴苓羞得脸红,忙四下寻找,却没见公三,早有小二跑上前来笑脸相迎:“二位客官,楼上有雅座。”
娴苓和吴方一边爬楼,一边低声问:“你们公三掌柜可在楼上,你告诉他,老家来人了。”
吴方看到小二神色一紧,一低头迅速跑上楼去,不大一会儿又返回来,带着两人直奔最靠里的一个套间。
一个矮矮胖胖的中年人,看到娴苓进屋,支走小二,急忙把门窗关好,回头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低声说道:“小人公三,给小姐请安。”
“公三,我来问你,我哥真在少林寺出家了?”
“小姐,公三以性命担保,不敢对小姐说假话,您知道,我们下人,都得了老爷的恩典,如有半点对不起公冶世家的事,那神虫儿就把小人的血肉吃个干净,到头只剩下一堆白骨。所以,小人即使为自己的性命着想,也不敢欺瞒小姐您哪!”
“是吗?我听说,少林寺有位高僧能解除我们公冶家的跗骨之蛆,所以,我哥因此才出家的!”
“小姐明察,少林寺是有一位活佛叫雪庭福裕,一百年前,做过少林方丈,后来将衣钵传给弟子,自己闭关修行。据说,他已修成正果,法力通天,有无数仰慕者前来拜膜。但是,近十年来,从未有人见过他的真身,连少林寺的小和尚,都不知道他是否还在世。据小人所知,公冶老爷的神虫儿,和小人性命同体,除了福裕活佛,已无人能解开这个蛊咒,少主就是奔这个去的,连少主的蛊咒都没解开,何况小人了……”
“好了,我相信你,你起来罢。我想见我哥一面,麻烦你安排一下。”美女向跪在地上的公三说道。
第四十一章 雎鸠好逑
公三这才抬起头来,说道:“少主在达摩洞修行,晚些时候,我亲自带小姐去。我先弄些酒菜,给小姐接风。”说完这话,又看向吴方问道:“请问这位少侠是?”
“哦,我叫吴方,和娴苓是朋友。”吴方赶忙对公三一抱拳。
“原来是吴公子,幸会!”公三赶紧回了个礼。
公三开门叫来小二,功夫不大,一桌丰盛的酒菜摆满了桌子。吴方自从走出虺洞,除了吃斋饭,就是生吃鱼虾,忽然见到这满桌鸡鸭鱼肉,直吃得满嘴流油。美女看到吴方的吃相,又好气又好笑,公三却直献殷勤,将大盘的肉食都端到吴方面前。又满斟了两碗酒,敬给娴苓和吴方。
娴苓不喝酒,吴方喝了几口,感觉这酒的确很淡薄,没那么呛的辣味。就问公三:“我来时看到你门口牌子上写着‘三碗方知酒味’,不知是什么意思?”
公三满脸堆笑说道:“公子有所不知,这天下的美酒,均以醇厚绵长为上,唯独这登封城里的酒,却崇尚轻淡柔薄。”
娴苓打住话头问道:“可是因为少林寺?”
公三说道:“小姐高明,这少林寺,虽然从唐朝以来不忌酒肉,但总离不开禅修的四大皆空。就说这美酒,少饮舒筋活血,多饮则散气乱性,实则是佛家大忌。所以,少林僧人,就一直喜欢饮这薄酒,加上附近信徒众多,久而久之,就成了风俗。”
吴方问道:“原来如此,我看到少林寺一带,民风淳朴,人心向善,百姓安居乐业,一片歌舞升平的气象啊。”吴方这样说,是想试探公三的口风,想听听他对少林寺的评价。
“是啊,少林寺是禅宗祖脉,崇尚清心寡欲,明心见性,这千百年来,影响深远,百姓受益无穷啊!”公三说到少林寺,脸上立即浮现出尊敬肃穆的神态“就说这登封小县,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每年犯罪吃官司的当地人,屈指可数,菜市口那个斩人台,已经连续五六年没见过血了。”
没到少林寺的时候,吴方对少林寺的印象很差,他原以为,少林寺的和尚,都像弘法那样强横霸道,恃强凌弱,是非不分。但刚到登封时,看到人群秩序井然,心中已初步改变看法,又听到公三这样评价,不禁对少林寺心生许多佩服。
喝了几碗酒,略有醉意,等公三出去的时候,吴方低声问娴苓:“苓儿,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将你身上的蛊咒解开?”
“你是说,和我哥一样,去求雪庭福裕?”娴苓问。
“是的,跗骨之蛆,虽然能增加武力,震慑对手,但太过血腥,老来还要承受极大的痛苦。我总希望,如果你身上没有蛆母,做个正常的女孩有多好。”吴方问。
“我其实更想做个正常人,但是,有些事是自己做不了主的,譬如你一生下来,就是铁匠的儿子,我一生下来,就是公冶世家的小姐。至于以后能否解开蛊咒,只能听天由命了。”美女一脸忧郁,低声说。
吴方带着点醉意,看着眼前的女孩娇艳美丽,光艳照人,有谁知道她心中的痛苦和忧愁。
酒足饭饱,天色渐晚,公三亲自驾着马车,载着吴方和娴苓来到一处寂静的小巷,停在一个小门前面。那小门清漆原木,古朴自然,门楹上熏刻着四个小字“雎鸠好逑”。透过车窗,吴方又看到粉白的墙头,兀自斜伸出一枝丹桂,在秋天的夕阳中格外传神,不禁想到,这是何方人士在此享受闲情雅致。却见公三已下了马车,轻轻扣响木门。
功夫不大,小门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位三十出头的少妇,模样俊俏,略施粉黛,一双漆黑的眸子顾盼流转,自有说不出的风情韵致。那少妇见到公三,略行了个礼,开口说道:“原来是公爷,您好久不来了,不知今天要赏点哪位姑娘?”
公三忙咳嗽了一声,脸上极不自在,说道:“有贵客在此,不要乱说,我问你,秋红可在?”
那少妇向马车上看了一眼,微微一笑,又回过头去,对公三说:“秋红一大早就被盐商李公子接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春红正闲着,她可是我一手调教出来的,口活儿相当好,怎么,不合公爷的胃口?”
当着娴苓的面,公三脸上可挂不住了,一张老脸红得快赶上柿子了,忙说:“得,就春红罢,你快叫她出来。”一边说话,一边快速地将一锭银子塞到那少妇手中。
那少妇接了银子,眉飞色舞地回到院内,又把小门关上。又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个小姑娘开门走了出来,公三把她扶到马车上,她钻进门帘一看,见到吴方和娴苓,吃了一惊,忙问:“公爷,你要带我去哪里?”
那公三却不回答春红的问话,只驾着马车向前奔跑。娴苓对春红说:“小妹妹不要怕,待会儿自有安排。”其实,娴苓也不知道这公三为什么找个姑娘,只感觉这公三似有难言之隐。
三人坐在一辆马车内,略显拥挤,吴方看那春红不过十三四岁,浓妆艳抹,花技招展,举手投足之间,和刚才看到的少妇有几分相像,但总归是年少,怎么看都带着股单纯青涩。春红被两人看得扭过头去,只顾从车窗看外面的风景,却不答理吴方和娴苓。
中岳嵩山,状如一朵盛开的莲花,苍松翠柏间,座座镏金宝刹栉比雄立,禅宗气象和峨眉大不相同。公三驾车没进寺院,却沿着一条土路直向前走,到达山石狭窄之处,搀扶着春红下了马车,又叫到一边低声嘱咐了半天。
吴方和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