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封疆》第349章


安阳王不能在长安有行宫,更不能有家,他的家只能在安阳国,在黄河以西。
霍光点了点头,什么也没有说,便径直走入了府中。他发现此刻即便已是深夜,整座府邸还显得异常忙碌,奴仆丫鬟都在忙着收拾东西,连金瓶也在四处查看,将一些她人为有必要带走的东西全部带走,大量的器物被装入木箱,而后被壮硕的奴仆抬走。
霍光没有去关心这种搬家的事,他或许是真的醉了,回到房中便沉沉的睡下了,这一觉直睡到日上三竿。
“大王,皇帝派人来传旨了,因为大王未醒,那人便一直等着没有回宫复命。”妆台前金瓶一边为霍光梳着头,一边将外面侍传旨的事说了出来。
“是什么旨意?”霍光睡了一觉,险些忘了自己已经不是大将军,而是安阳王了。听到金瓶的称呼他这才反应过来。
“说是陛下请大王进宫一叙,具体的事没有说。”金瓶最后理了理霍光有些花白的鬓角,看着霍光一丝不苟的发丝满意的说道。
看着铜镜中已经不再年轻的样子,霍光发现自己的白发也越来越多了,他对着铜镜转了转头说道:“就说本王随后便去。”
霍光微微抬起下巴,捋了捋颔下的长须,他口中自称本王,似乎也已经完全融入了自己的新身份。
“臣妾遵旨。”金瓶盈盈一拜的说道。一夜之间,原本的侯府似乎也完全转变,连金瓶也不再是一个普通的妾室了。
西汉藩王也有后宫制度,诸王之母为王太后,诸王之妻为王后,而下也有美人、良人等不同等级。霍光已有正妻,王后自然是远在河西的李妍,而待归国之后,金瓶也将会被正式册封为金美人。
半个时辰后,霍光来到了未央宫。而这次刘进不是在寝殿,也不是宣室殿接见霍光,而是在天禄阁。
天禄阁算是皇家藏书阁,刘进作为霍光的弟子,在这里与老师见面,似乎又想表面他一人尊重霍光这个老师。
霍光抬头看了看挂着天禄阁三个大字的牌匾,等着门口的内侍唱念了一句:“安阳王驾到。”便迈开脚步走入了天禄阁。
阁中正厅极为空旷,除了数张案几和几张屏风便再无他物。霍光脚步轻盈,但落在这木质的地板上,依然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
霍光走了几步,便看到屏风后的刘进。此刻刘进身着常服,在他的身侧还坐着身着盛装的江都长公主。而一丈之外的一方案几后,还坐着一人。这人霍光也见过几次,便是当今太史令邓平。
“臣霍光拜见皇帝陛下。”霍光微微拱手说道,此刻天禄阁中除这三人之外,阁中便再无他人。
刘进和刘细君见到霍光行礼也都起身,同时对着霍光躬身微微一拜,口称:“见过老师。”这老师二字他们两人确实很久没有叫过了。
“下臣拜见安阳王殿下。”邓平起身远远的一拜。
“太史令也在啊,看来皇帝是要将今日之事记入史册吗?”霍光对着邓平只是微微点头,而后看着刘进似笑非笑的说道。
“老师不日将要离开长安就国,日后便不能时常聆听老师教诲,今日特与皇姐在此恭候老师,请老师再为弟子上一课!”刘进一脸诚恳的看着霍光,说完这番话后郑重的对着霍光一拜。
刘进已是皇帝,用这样的大礼对霍光本不应该,不过霍光还是泰然自若的受了他这一拜,而后淡淡的说道:“既然是陛下之意,臣自当从命。此番之后陛下与长公主也请勿要在以师礼侍臣了。”
霍光的话说的有些委婉,不过意思却很明确,今日他们还可以是师徒,但过了今日,出了这天禄阁后,他们之间的师徒情分也就尽了!
“请老师授业!”刘细君当先一拜,算是认可了霍光的提议。
“请坐。”霍光也不多言,便衣袖一甩的坐在了最近的案几后,而后手掌虚托,示意两人入席。
刘进和刘细君与霍光对坐,远处的邓平也快速坐下,他拿起案几上早已备好的毛笔。邓平不知道皇帝和安阳王会谈些什么,但是这肯定是足以影响大汉未来几十年的重大事情,作为一个史官,邓平对这样的事也是极为期待。
第三二七章 剧终(伪)
“不知皇帝和长公主想让为师讲什么?”霍光沉默了片刻,直接开口询问二人,他也毫不客气的在皇帝和长公主面前自称为师。
“请老师教我治国之道,老师走后大汉又该何去何从?”刘进跪坐在案几前,微微低着头恭敬的问道。
“国之根本当以民为重,大汉久经战乱,这几十年来消耗了太多底蕴,不过大汉人口众多潜力犹在。陛下当施行休养生息之策,轻徭薄役,激励农耕,鼓励生养。只需十余年大汉便能重回鼎盛之世。”霍光没有多说什么无关紧要的话,直接奔向主题。
这种休养生息之策,几乎是战乱大灾之后一个国家必须施行的政策,就此一条来说霍光也没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因为即便霍光再厉害,也必须照此行事,休养生息才是一切的根本,只有一个国家有了根基才可以谈发展,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大汉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休养生息,只需重启文景之策便可。不过国家之大,诸事繁多,内需贤臣,外需干吏,不知老师以为朝中何人可用?”刘进对休养生息这一国策也是赞同,即便霍光不说他也会去做。不过一个皇帝能不能治理好一个国家,不是靠皇帝个人的能力,而是需要能臣干吏辅佐。历来有大成就的明君圣主,身边一定围绕着许多的贤臣,那些丰功伟绩绝非一人可成。
这其实是一个皇帝识人之明的体现,他的祖父刘彻便是古往今来最能识人的帝王,无论是三公将帅,还是郡守边将,甚至钱谷小吏,阴阳博士,汉武帝都能让其各尽其才。而霍光也具有同样的优点,文臣武将,干吏学者甚至专业工匠,这些人都能被霍光发掘并委以重任,最后发挥出超乎想象的作用。
“朝中尚有几位可用之人,这些人先帝也已经为陛下安排好了。如果陛下敢用的话,其实还有两人。。。。。”霍光知道刘进的意思,自己这个弟子只是想听听自己的意见,选取几位真正的肱骨之臣。
“哦?是何人?”刘进急切的问道,这是他眼下最关心,也是最急切的事情。
霍光走后,朝中便是群龙无首的局面,原本还有个桑弘羊,不过他最近的态度有些奇怪,似乎心思并不在朝政上,并且已经好几次称病没有上朝了。眼下刘进最需要的就是一个能够总领朝政的三公之选。
“司马迁老成持重,行事稳重大度,司马氏又世代为汉臣,此人可坐镇中枢,若陛下不惧天下质疑之声,可使司马迁为丞相。另外苏武年富力强,忠勇果毅,见识之广博天下无人能出其右,此人乃出将入相之才,若有外事可使苏武决断。其实这二人我在已为陛下培养多年了。。。。。。有此二人内外相辅,朝堂自当无忧。再有张安世、上官桀等人,陛下朝堂实则人才济济。”霍光继续说道,却是为刘进推荐了司马迁和苏武。
“老师大恩。。。。。。学生惭愧。。。。。”刘进还未表示,却是刘细君看着霍光即惊讶又感动的说道。此刻她的眼睛竟微微有些湿润了,当她听到霍光说从几年前开始,就在河西培养司马迁和苏武,其实是为了让这二人在长安辅佐刘进时,作为一个女子,她的心确实已经被深深的触动了。
“另外。。。。。。陛下可调回王元,只要有此人在,可保陛下万全!”霍光没有与刘进和刘细君说什么煽情的话,而是继续提到了另一个人。
“老师不会带走扬武侯?”刘进也是有些不敢相信的问向霍光。这个王元连汉武帝都不敢用,因为此人为将实在太过厉害了,关键是此人又只忠心于东方朔和霍光,至使这个旷世奇才至今还被搁置在朝鲜。
“他是大汉臣子,就让他留在本属于他的地方吧。。。。。。”霍光对王元也很是喜欢,不过他没有什么收集癖好,不是所有的名臣武将都要收归麾下。
“那渔阳上谷的八万骑兵?”刘进有些喜出望外的样子,他又向霍光问到了北部边郡上霍光那八万精骑。这支军队也是如今大汉和长安的心病,让一个诸侯王的军队摆在边郡,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待我返回河西之时,便会传令这支军队退回居延泽。”霍光心中似乎早有定计,刘进一问他便答道。
一听霍光会将军队撤走,刘进更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