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封疆》第316章


“大院君,开始吧。”霍光坐定,便立刻开口说道。
霍棠站起身来,面对着殿下诸人,用她那如天籁般的声音说道:“匈奴已经突破了北方五郡的防线,符离侯兵败自刎殉国了,如今匈奴大军已经兵临肤施。皇帝调李广利带九万大军进驻肤施御敌,同时下旨将司隶校尉部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编练成军。皇帝已定于下月十五在太庙祭告,宣布册立太子之事。”
霍棠的声音落下,还没等殿中诸人回过神来。霍光便也站了起来,对着还在消化这些惊天消息的下属说道:“我已调动西域众属,虚陀靡正带三万乌孙骑兵,绕道涿邪山赶来敦煌。居延部两万匈奴骑兵也已整装待发,加上敦煌三万骑兵共计八万大军。这次我要亲自领兵入长安”
霍光的话比先前的消息还要让人震撼,所有人都没有想到霍光会在这个时候做出带兵前往长安的决定,这其中也包括霍棠。霍光的决定事先完全没有和任何人说过。
“这若此时去长安,大都督需要一个名头,以勤王之名可好?”霍棠发现霍光带走的军队都不会对河西现有布置产生影响。因为欧洛巴佐已至两关,匈奴单于和右贤王都在朔方并州一带。乌孙骑兵和居延部的骑兵都失去了牵制,此时确实可以离开防区。
“不是勤王而是清君侧进儿,你们进来吧!”霍光的几句话完全将众人弄得措手不及。这时候除了霍棠与东方朔等少数几人大概猜出了几分霍光的用意,大多数人都是一脸茫然和震惊。
就在霍光话音落下的时候,一个少年走入了大殿,在少年之后还有一男一女。男的大殿众人都不陌生,正是最近极少出现的司马迁,而那女的可就没几个人认识了。
“这进殿下还有细君你们什么时候来的?”赵阴华激动的上前两步,看着司马迁之外的少年和少女,她的脸上有激动有欣喜,还有些难以置信。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以为皇长孙和江都公主已经死了,甚至赵阴华也如此认为。河西之人中赵阴华是为数不多的认识这两人的,虽然已经有几年没见面了,但是相熟之人还是一眼就能认出来。
“拜见长孙殿下,拜见江都公主殿下。”赵阴华站直了身躯,拱手对着两人一拜。她也是心思玲珑之人,当这两人出现的时候,她大概也猜到了霍光那句清君侧是什么意思了,便郑重的对着两人行礼。
“司马迁,你曾为长安太史令。现在告诉殿中诸位,这位是谁?”霍光看着司马迁,又指向了刘进。
“臣司马迁拜见大汉皇长孙殿下!”司马迁没有对着殿中众人说什么,而是站到了刘进的前方,正了正衣襟,而后弯腰躬身大礼一拜,用他的实际行动表明了这个少年的身份。
“臣等拜见长孙殿下!”司马迁还躬着身子,殿中所有人都反应了过来。齐齐对着刘进躬身参拜,连霍光也走下了玉阶,与霍棠并肩而站对着刘进躬身行礼。
第二九四章 霍光起兵
“老师请起,诸位免礼!”刘进对着霍光微微躬身,又转向众人拱手说道。
霍光抬起头来对着刘进微微点了点头。而后刘进便与刘细君继续向前行走,最后走到了霍光身前,两人停下脚步,又在众人的注视下对着霍光躬身一拜。
“老师在上,弟子刘进以大汉皇长孙的身份,请老师发河西之兵入长安,清君侧诛奸佞。朝中有奸佞,先是逼死太子,如今把持朝政蛊惑皇帝,至使大汉天下大乱,蛮夷来侵,百姓流离失所。请大都督救大汉于危亡,救黎民于水火。”刘进郑重的说道,言辞恳切,竟让人真有种国将不国妖孽横行的感觉。
“请大都督入长安,清君侧”江都公主在刘进说完之后也开口说了一句。他们两个即是霍光的弟子,也是大汉的皇长孙和公主。
“请大都督入长安,清君侧”最后大殿之中所有人都齐齐喊道。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反应过来了,有了刘进这个理由,霍光已经可以名正言顺的带兵去长安了。至于那个无诏命不得过河水东岸的限制,有了皇长孙这个挡箭牌也自然完全可以抵消了。就算到时候有皇帝命令,皇长孙也可以出来说这不是皇帝旨意,是朝中奸佞矫诏。而这个时候一些人也明白了,为什么当日霍光要分立三院,其实这一切都是在为这一天做准备。
如今即便皇帝或者朝廷将霍光的大都督职务免除,河西军依然会在皇长孙的名义下发兵长安。而霍光甚至可以对天下人说,他已经不是大都督了,这一切行为都是河西军民效忠大汉,为皇长孙清君侧而自发付出的行动。就算要指责也只有去指责河西三院,或者去指责枢密院君。
“司马迁,即刻草拟檄文传檄天下。”霍光转身返回玉台,对着司马迁吩咐道。刘进与刘细君出面请霍光发兵,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程序和应有的流程罢了。
这个时代无论做什么事都讲究个名正言顺,如今以皇长孙名义行清君侧之事,已经算名正言顺了,不过这些都还需要让天下人知道,而若论刀笔之事,整个河西便非司马迁莫属了。霍光甚至都能想到,或许司马迁这篇清君侧的檄文极有可能会流传千古。
很快司马迁便当着众人的面直接在大殿之上笔走龙蛇的写了起来,不过片刻一篇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檄文便出现在众人眼前。
这篇檄文司马迁另辟蹊径,前半部分竟然无一句与清君侧有关的话,而全是在夸奖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简直将汉武帝塑造成了一个古往今来最伟大的帝王。不过当檄文过半的时候,文风突然巨转,刘屈氂随即以一个不思报国,只知蛊惑皇帝,为一己私欲而不顾天下黎民疾苦的奸臣形象出现了。
整篇檄文一扬一抑一褒一贬之间,让人即愤恨朝堂出了刘屈氂这样的奸臣,又忧心皇帝被奸臣蛊惑,让人大有一种想要铲除奸佞,还大汉一个个朗朗乾坤的冲动。
“就照这个发出去吧!”霍光看了一遍檄文,当即决定传檄天下。很快无数河西斥候便带着抄录好的上百份檄文奔赴大汉各地。
三日之后当虚陀靡带着三万乌孙骑兵准时到达敦煌的时候,霍光便带着这三万乌孙骑兵和三万河西精锐,共计六万大军向着居延部方向而去了。
这次霍光手下大将只带了一个上官桀,文官方面也只有杜延年夫妇还有司马迁和苏武寥寥数人,当然刘进和刘细君这姐弟二人也在其中。
当霍光带着六万军队在居延部与两万匈奴骑兵汇合后,他的八万大军便全部集结完毕了。这次霍光是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的,不过很快人们就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这支用来清君侧的军队,其中半数以上竟然都是异族人,以异族之兵行清君侧之事,霍光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独一份了。
霍光的八万大军还没有离开居延泽,那份司马迁执笔的清君侧檄文首先便传到了长安。宣室殿中张安世宣读着檄文,整个宣室殿都笼罩在一个奇怪的气氛中,汉武帝认真的聆听着檄文内容,朝臣们心中各自盘算着,左丞相刘屈氂脸色越发难看。
张安世宣读完檄文,整个宣室殿中一片寂静。皇帝没有开口说话,朝臣们也没有一个开口的,仿佛时间就在这一刻凝固了。
“司马迁倒是可惜了这个人才这些人究竟为什么都愿意去追随霍光?难道朕真的糊涂了?”汉武帝率先打破了沉默,他低声自语的说道,声音很小却在寂静的大殿中显得格外清晰。
汉武帝对优秀的辞赋文章情有独钟,司马迁的这篇檄文就文字水准和立意来说,已经深得汉武帝喜爱,同时对自己早年没有重用司马迁也生出了一丝遗憾。
其实这种情况汉武帝已经不是第一次感到了,当他发现朝中已经无人可用的时候,他才猛然发现东方朔、杜延年、苏武、还有李陵上官桀这些人原本都是他的臣子,可是这些并未得到他重用的人却成了霍光麾下的心腹,并且成为了光彩无限的一代名臣名将。
“陛下明察这都是安阳侯霍光一派胡言。古往今来清君侧皆是逆臣贼子倒行逆施的借口,七国之乱前车之鉴,请陛下勿要轻信逆臣之言。臣请陛下立刻夺去霍光官职爵位,并下诏勤王。”刘屈氂有些惊慌的出列说道。
当年吴楚七国之乱时,也是用的清君侧的名目,而且当时景帝还真杀了晁错。现在刘屈氂就是霍光口中的奸臣,他真怕自己步了晁错的后尘,所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