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个公司,你能赚钱吗》第38章


翘厣募海扛龅サ昕赡苤痪桓銎放苹蛘吣骋焕嗖罚饫嗟昃蠖嗍谄分帧⒉废呋蛘咂放粕系目裳⌒曰故潜冉戏岣坏摹S氪送保词乖诰奂娜反嬖谧耪庵置植剐裕诰蠖嗍榭鱿缕渥饔靡彩潜冉嫌邢薜模芪Щ肪车拿植棺饔貌⒉荒芡耆娲サ甓嘌灾πА?br />
铁律53 控制信用销售比例,避免导致项目缺乏资金
对项目而言,现金流就是血液,账面上的数字盈亏固然重要,但如果赢利大多不体现为现金而是应收账款,则即使赢利,也容易出问题。企业运营,信用销售必不可少,但必须实施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将应收账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在我们周围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项目看上去生意非常红火,利润空间很大,但没有坚持多久,就关门大吉。出现类似情况,其原因固然很多,但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信用销售比例太大,导致项目缺乏资金,难以周转,最终因血管堵塞而被迫死亡。
一西部县城虽比较偏僻,但商家还是不甘寂寞,开发各种高档餐饮市场,其中自然也少不了山珍海味、鸟兽鱼虾。一位哥们,属于典型的“富二代”,但绝不是成天游手好闲、坐吃山空那种类型的,在某沿海城市接受过几年高等教育,见过很多世面,也挺有想法,比较上进。这位朋友敏锐地观察到近些年来当地公务及商务消费发展迅猛,但缺乏比较有特色的饭店,于是经过一番筹备,在当地黄金地段开了一家海鲜酒楼。由于属于当地有史以来首家海鲜特色的餐馆,其味道也确实地道正宗,因此开业之初,就天天火暴,不提前两天预订就根本没有位置。他自然是满心欢喜,感觉自己抓住了机遇,似乎在不久的将来,就要成为餐饮大王,并计划在邻近的一些县城多开几家连锁店,一张宏伟的战略蓝图渐渐绘就。
在运营三个多月之后,问题慢慢开始出现了。“两务”市场,虽然消费能力很强,但基本没有现金,清一色的白条,结账大多安排在年底和年中,而普通消费者,还难以承受起高昂的价格,所占比例极低。这就意味着基本所有的消费都是以应收账款的形式存在的,在账款回笼之前,所有的费用只能自己先行垫付。他自己事先准备的100多万流动资金基本已经用光,不得已只好又从家里拿了60多万投入,但没用几个月又光了,只好继续从家里拿。好不容易到了年底,公务消费的款项是到手了,商务消费那块有一部分却不是那么痛快,费了不少周折,有些款项还是被以各种借口克扣掉了。最终,这家酒楼在痛苦之中坚持了两年之后,因应收账款甚至是呆账坏账太多,不得不选择关门。
有位哥们,初涉商海,代理外地一个小有名气的白酒品牌,一时激动,先款后货从厂家进了5万块钱的货。没想到,由于当地不认这个牌子,货到之后三个月难以打开市场,一时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只好向厂家的销售代表求助,要求退货。但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想退货,哪有那么容易。那个销售代表还真有料,说你不用着急,市场不认可很正常,这需要一个过程,新产品是需要通过向终端铺货来打开市场的,咱们的白酒摆在几十家商店当中,慢慢地就有人开始买了。这个朋友相信销售代表是专业的,言听计从,向市场铺了80%的货。这招还真的管用,又过了两个月,剩下20%的货都被客户进走了。铺出去的货也多多少少回了一些款。此位朋友心情自然多云转晴,感觉项目还是可行,后来陆续又向厂家进了几次货,基本上是以赊销和账期的方式放到市场上了。一年半之后,他盘点了一下账目,发现虽然应收款项不少,但自己的销量还是比较可观的,从账面上看,赚了7万多。他自己对这个结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就持续追加投资,扩大经营规模。之后的三年当中,他感觉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但资金却一天比一天紧张。在快到第四年的时候,他开始对这几年的账目进行汇总,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截止到汇总之日,应收账款已有23万多元,其中4万多的应收账款已经两年多了。换而言之,他们这几年的经营利润,基本上都转化为了应收账款!
其实,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利润率一方面是要看利润和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另一方面也要考虑资金的流转速度。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设社会平均资金流转速度为每月一次,每次流转的利润贡献率为20%,你投入10万元,一年下来即可获得24万的利润;如果资金流转速度为半年一次,你要一年获利24万元,则需要配套资金60万元;倘若资金流转速度为一年一次,要获得同样的利润,则需要配套资金120万元。因应收账款导致的赢利能力差别之大,很多时候都超出我们的想象。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但容易为很多缺乏经验的创业者所忽视。假设账期为一年,你表面上的利润率可能为60%,如果按资金流转率考核的话,你的资金有效利用率其实仅仅为5%。也许有人会说,这仅仅是一个数字游戏,没有多大意义。实际上,无论你是否承认,经商玩的就是高度精细化的数字游戏。如果你不认真对待,轻则长期徘徊,能以做大做强,重则将自己拖垮累死。
毋庸置疑,当今几乎没有不存在应收账款的企业,但这又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应收账款和企业资金利用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这在客观上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通过信用评估、授信额度、账期管理、账款回收、风险预警、总量控制等手段,来为企业运营服务。以科学的信用管理制度,优化资金利用效率,并确保项目拥有充足的现金流,是创业者必须学会的一门艺术。这看起来似乎高深莫测,但认真做起来,还是比较容易办到的,靠的是理念和实践的不断结合。
铁律54 在已成型的领域中,很难实现创富传奇
任何时代,都会有新的高成长领域。相对于成熟领域而言,高成长领域诞生财富新贵的概率要大很多。而从无到有再到大的高成长领域一旦发展成熟之后,就再也难以产生迅速崛起的传奇故事。在成型的市场环境中,这样的领域的比例越来越低。
如果我们用心留意一下,就不难发现灿若星辰的企业及其老板,他们创业初期所处的行业,绝大多数属于高速成长领域。我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借改革开放之东风,市场潜能得到了空前释放,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呈高速增长态势,在各个领域也都出现了迅速崛起的企业及其企业家,像海尔和张瑞敏、TCL和李东升、娃哈哈和宗庆后、联想和柳传志、华为和任正非、希望集团和刘氏兄弟、沙钢和沈文荣、伊利和郑俊怀,其实不用远数,就在我们每一个人周围都不乏这样的例子。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互联网行业的迅速发展,同样催生了一大批财富新贵,网易和丁磊、搜狐和张朝阳、腾讯和马化腾、阿里巴巴和马云、慧聪和郭凡生、百度和李彦宏、盛大和陈天桥。而在随后的一段时间内,虽然仍有新创业者不断进入这些领域,奈何这些领域都已经走向成熟,行业基本被这些成功的企业和老板所定义了,新进入者迅速崛起的概率已经大大降低。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每一个行业高速成长期,也都集中地诞生了一批明星企业和财富新贵。就拿汽车行业来说,1945年之前欧美市场井喷式发展,成就了大众、奔驰、宝马、路虎、标致、雪铁龙、雷诺、福特、通用、雪佛兰等一批品牌和富翁;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成就了本田、丰田、日产、三菱等一批企业;20世纪七八十年代韩国汽车需求的集中释放,同样成就了现代、大宇和双龙等一批企业。再拿美国来讲,1900年前后,财富新贵主要诞生在石油、电器和钢铁领域;而1980…2000年,新富翁则主要诞生在IT领域,走向成熟和饱和的传统领域再也难以产生财富传奇了。
也许有人认为,那些成功者都是个人能力超强之辈,把他们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创造奇迹的。其实这是似是而非的一种说法,放在一个成熟的行业,在美国那样一个注重证书的国度,像比尔·盖茨这样的一个连毕业证都没拿到的不良青年,恐怕连工作都很难找到,即使能找到一份工作,顶多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职业经理人而已,根本难以取得今日之成就。倘若他选择在能源和钢铁领域创业,发展到现在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