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第1277章


态学的十分之一规律。
1943 年 中国黄汲清提出陆相生油说。
1943—1950 年 美国瓦克斯曼制得抗生素。
1944 年 德国布劳恩研制远程火型 V—2 型用于战争。加拿大艾弗里实验
证明遗传的物质基础是 DNA。
1945 年 美国陈省身建立代数拓扑和微分几何的联系,推进整个几何学
的发展。美国莫奇勒等制成第一架电子计算机。美国奥本海默领导研制的原
子弹爆炸成功。中国黄汲清制成中国第一幅大地构造图。美国实现人工降雨。
1946 年 中国华罗庚发展三角和法研究解析数论。美籍华人钱学森发展
稀薄气体动力学原理。中国钱三强等发现铀的三分裂、四分裂现象。
1947 年 美国巴丁等发明晶体三极管。
1948 年 美国迈耶提出原子核的壳层结构模型。中国吴仲华创立叶轮机
械三元流动理论。
1950 年 美国陈省身提出纤维丛理论。中国黄昆创立“黄理论”,提出
“黄方程”。英美等国将有机磷化物用作农药。
1951 年 澳大利亚克里斯琴森发明射电干涉仪。美国缪勒发明场发射离
子显微镜,分辨率为 2.5 埃,第一次照出金属面上的单个原子。美国麦克林
托克提出移动的控制基因学说。
1952 年 美国特勒组织研制氢弹成功。
1953 年 苏联萨哈罗夫实现氢弹爆炸。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发现 DNA
的双螺旋结构。英国桑格确立胰岛素的分子结构。德国齐格勒发明齐格勒催
化剂。
1954 年 美籍华人钱学森发表《工程控制论》。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
发电站。
1955 年 英国制成第一台铯原子钟。美国塞格雷发现反质子。
1956 年 美籍华人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日本
坂田昌一提出基本粒子结构模型。
1957 年 苏联科罗廖夫领导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美国巴丁等提出
解释超导性的 BCS 理论。美籍华人吴健雄实验证实宇称不守恒。
1958 年 中国制成第一架通用电子计算机。建成亚洲最大的重水型原子
反应堆。美国肖洛等提出激光设计原理。美国范阿仑发现环绕地球有两个辐
射带。
1959 年 苏联发射宇宙火箭击中月亮,发射月球探测器,首次拍到月球
背面照片。中国制成大型电子显微镜,分辨率为 25 埃。中国王淦昌等发现反
西格马负超子。
1960 年 美国梅曼制成世界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美国首次发射飞向金
星的飞行星。
1961 年 苏联科罗廖夫领导发射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成功并返回。美国
发现第 103 号元素铹。法国莫诺提出操纵子学说。美国尼伦贝克首次破译遗
失密码。
1963 年 美国发现类星体。中国陈中伟成功地施行断肢再植手术。
1964 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美国盖尔曼提出粒子夸克模型。
中国华罗庚开始推广应用数学的统筹法和优选法。
1965 年 中国王应睐、汪猷等领导的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成功。美国
发射双子星座四号,宇航员第一次离开座舱 20 分钟在空间行走。
1966 年 苏联自动站首次在月球表面登陆。苏联自动站首次到达金星。
中国提出粒子的层子模型。中国陈景润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中的 1+2 的成果。
1969 年 美国实现人类第一次登月。
1961—1968 年 美国格拉肖、温伯格,巴基斯坦萨拉姆提出弱作用和电
磁作用统一模型。
20 世纪 60 年代末,美国彭齐亚斯等发现 3K 宇宙微波背景辐射。
1970 年 中国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比利时普里高津创立非线性非平衡态
热力学。
1971 年 美国柏格等重组 DNA 技术有突破性进展。美国曼里尔利用遗传
工程治疗遗传疾病。美国霍夫等发明微处理机。
1972 年 美国克那拉人工合成核酸。
1973 年 美国科恩等发明体外重组杂种质粒技术。
1974 年 美籍华人丁肇中发现 J/ψ粒子。
1977 年 美国航天飞机“企业号”首次从母机波音 747 分离试飞,并滑
翔着陆成功。
1978 年 中国潘承洞等给出哥德巴赫猜想的陈景润(1+2)的简化证明。
20 世纪 70 年代 美国人工合成一种生长激素基因。人工创造出超级细
菌。
1980 年 中国向太平洋发射火箭试验成功。
1981 年 中国王应眯、汪猷等领导的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
成功。中国发射一枚三颗火箭试验成功。
1982 年 美籍华人丘成桐获数学菲尔士奖。德国宣布发现第 109 号元素。
1982—1983 年 欧洲原子核研究中心发现传递弱相互作用的中间玻色子
W±和 Z°。
1983 年 中国修瑞娟提出微循环的“修氏理论”。中国第一台亿次电子
计算机系统——银河计算机研制成功。
1984 年 中国发射试验通信卫星成功,并成功地定点于赤道上空。
1985 年 美籍华人王赣骏成为第一位华裔太空人。美国在一部超级计算
机上发现从未发现过的最大素数 2216091…1。
植物趣闻
植物欣赏音乐
植物除了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外,也有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加拿大安大略省有个农民,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在小麦试验地里播
放巴赫的小提琴奏鸣曲,结果“听”过乐曲的那块实验地获得了丰产,它的
小麦产量超过其他实验地产量的 66%,而且麦粒又大又重。
50 年代末,美国伊利诺州有个叫乔·史密斯的农学家在温室里种下了玉
米和大豆,同时控制温度、湿度、施肥量等各种条件,随后他在温室里放上
录音机,24 小时连续播放著名的《蓝色狂想曲》。不久,他惊讶地发现,“听”
过乐曲的籽苗比其他未“听”乐曲的籽苗提前两个星期萌发,而且前者的茎
干要粗壮得多。史密斯感到很出乎意料。后来,他继续对一片杂交玉米的试
验地播放经典和半经典的乐曲,一直从播种到收获都未间断。结果又完全出
乎意料,这块试验地比同样大小的未“听”过音乐的试验地,竟多收了 700
多公斤玉米。他还惊喜地看到,“收听”音乐长大的玉米长得更快,颗粒大
小匀称,并且成熟得更早。
如果能在农田里播放轻音乐,就可以促进植物的成长而获得大丰收,这
似乎不是遥远的事情了。
美国密尔沃基市有一位养花人,当向自家温室里的花卉播放乐曲后,他
惊奇地发现这些花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栽培的花卉发芽变早了,花也
开得比以前茂盛了,而且经久不衰。这些花看上去更加美丽,更加鲜艳夺目。
这是一株番茄,在它的枝干上还悬着个耳塞机,靠近它可以听到里面正
传出悠扬动听的音乐。奇迹出现了,这株番茄长得又高又壮,结的果实也又
多又大,最大的一个竟有 2 公斤。原来番茄也喜欢听音乐呢。
那么,它到底喜欢听哪种音乐呢?人们继续做实验,对一些番茄有的播
放摇滚乐曲,有的播放轻音乐,结果发现,听了舒缓、轻松音乐的番茄长得
更为茁壮,而听了喧闹、杂乱无章音乐的番茄则生长缓慢,甚至死去。原来
番茄也有对音乐的喜好和选择。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听懂音乐,而且在轻松的曲调中茁壮成长。
甜菜、萝卜等植物都是“音乐迷”。有的国家用“听”音乐的方法培育
出 2.5 公斤重的萝卜,小伞那样大的蘑菇,27 公斤重的卷心菜。
科学工作者还发现,不同植物有不同的音乐“爱好”。黄瓜、南瓜“喜
欢”萧声;番茄“偏爱”浪漫曲;橡胶树“喜欢”噪声。美国科学家曾对 20
种花卉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噪音会使花卉的生长速度平均减慢 47%,播放
摇滚乐,就可能使某些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植物听音乐的原理是什么呢?原来那些舒缓动听的音乐声波的规则振
动,使得植物体内的细胞分子也随之共振,加快了植物的新陈代谢,而使植
物生长加速起来。
会“走”的植物
一株植物,除非有人移动,否?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