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其实不懂经济学》第3章


4。汇率低估:一味低估汇率并不好
几乎人人都知道,一国货币贬值有利于进出口。因为货币贬值会造成进口商品的价格提高、出口商品的价格下降,进而起到限制进口、促进出口的刺激作用。所以很多依赖出口的国家会有意识地使本国货币对外贬值,这就是汇率低估。
汇率低估的好处是明显的,它不但会限制进口、刺激出口,还能起到保护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作用。但是,汇率低估也会造成一些很坏的结果。比如它对进口的限制是隐蔽的和无选择性的,在限制了本国需要限制的产品进口的同时,也会限制本国急需的技术设备和原材料的进口,妨碍本国经济的发展。同时,汇率低估还会形成对民族工业的过度保护,使本国产品失去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的国际竞争刺激。如果本国某些产品(如技术设备、原材料等)的进口具有刚性,那就更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推动价格上涨,这不仅将导致本国企业及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下降,还会诱发本国的通货膨胀。
现在我们的企业都在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果把国内市场比作一条大河的话,国际市场就是海洋。在河里航行只能说划船,到大海上搏击才算是远洋。我国企业前些年在国际市场上屡屡遭受挫折,很难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与汇率低估造成的国内产品竞争力低下不无关系。近几年,我国企业才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自身的成熟,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的政策变化密切相关。
近几年,人民币不断升值,人们说这是欧美国家给中国施加压力的结果。其实也不尽然,因为我们自己也已意识到,尽管过去的汇率低估保证了我们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但同时很多问题也慢慢暴露了出来。
汇率低估虽然能刺激贸易出口的增长,但也使我国经济形成了对外部经济较强的依赖性,这种依赖性在我国加入WTO后表现得更加明显。中国号称“世界工厂”,但出口的大多数产品的附加值比较低,出口企业常常通过价格战来争夺市场。然而,过度打压价格,虽然为国货博得了“物美价廉”的声誉,实际上却是对国家资源的一种浪费,而且还带来了出口竞争性国家和贸易逆差国家对我们的指责。近20年来,我国商品一直遭到发达国家的倾销指控,不仅使产品出口企业焦头烂额,还造成了巨大损失。其实长期的汇率低估和价格战,从长远来看是得不偿失的。所以,我国近年来对汇率政策进行了适当调整,虽然在短期内对出口造成了一些影响,但有利于为竞争日益激烈的出口企业寻找更大的市场,还能使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向国内市场自身的需求。
在2008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国内市场的重要性凸显出来。这时候我们才发觉,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造成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竟没有形成可支撑经济发展的国内市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内部需求的扩张。我国从1997年经济“软着陆”之后就进入了连续多年的经济紧缩期,内需增长不足已成为我国当前所要解决的一大经济难题。所以政策的变动是必然且必需的。
另外,对一个实行外向型经济政策的国家来说,汇率制度的变动或多或少会影响社会利益分配格局。近些年来,在强劲的外贸出口态势下,我国一直处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态。这种状态造成的结果就是面临巨大的人民币升值压力,而为了稳定币值,我们就必须投放大量货币到外汇市场。随之而来的就是今天的状况:中国是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美国的第一大债主。做美国的第一大债主有什么好处呢?“好处”就是我们要给美国经济危机买最大的一个单。有经济学家形象地称经济危机下的中国被美国绑架了。我们虽然不愿意被绑架,却无可奈何,谁让我们那么有钱,必须买那么多美国国债呢。如果美元大幅贬值,就等于把我们这些年来辛辛苦苦攒的钱白送给了人家。所以,这次经济危机警示我们:人民币应该升升值了。
5。货币冲销:好不好看情况
所谓“货币冲销”,顾名思义就是市场上的货币多了,要回收一些,但政府不可能命令百姓把钱上缴,不再流通。所以就要想一些金融上的方法来达到目的。广义地讲,能达成货币冲销目的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在公开市场进行对冲操作、回收再贷款(再贷款即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对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控制信贷规模以及提高准备金率等。而我们通常讲的货币冲销大多专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发行票据,以回收多投放的基础货币的方法。
要想了解货币冲销的意义,首先要知道中央银行为什么会投放过多的基础货币。难道是他们不小心吗?实际情况显然没有这么简单。经济学家指出,在国际贸易中如果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就会导致该国外汇储备的增加。若该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度,就不需通过央行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因为国际收支顺差将会引起本币升值,进而导致贸易恶化或资本流出。这样,外汇储备最终不会增加。在通货膨胀条件下,调整过程可能会更快。一方面,通货膨胀削弱了本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非外贸商品的物价上涨程度大于外贸商品的物价上涨程度,国内资源将发生由外贸部门向非外贸部门的转移,外贸逆差接踵而至。
但实际上,对汇率完全放任的国家很少,即使不是实行固定汇率制,也会对浮动汇率进行一定的管制,因为汇率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实在太大。固定汇率制下,外贸顺差导致外汇储备增加最为明显,且来看看它的表现。
在固定汇率制下,当国际收支盈余时,央行就要在外汇市场上买进外汇;相反,当国际收支亏损时,央行就要卖出外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固定汇率。而在买进外汇时,央行就要增发等值的基础货币。由于基础货币的增发,再加上流通中的乘数效应,必将导致实际利率走低,通货膨胀趋于恶化。所以,在央行选择购买外汇以维持汇率稳定之后,就要将眼光转移到国内,做出下一步选择:是采取冲销政策以平抑通货膨胀,还是不采取冲销政策听任物价上涨?这时,明智的政府当然会做出抑制通货膨胀的决定,所以他们就会选择冲销式干预政策,以抵消外汇占款增加带来的货币供给量增加。
通常可采用的冲销方法也就那么几种,如增发央行票据,加大正向回购的操作力度;减少央行给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再贴现;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或降低超额准备金利率,以缩减基础货币乘数、控制信贷规模;控制财政赤字,减少政府债券发行等。这些方法可以直接影响货币的供应量,理论上完全可以达到货币冲销的目的。但需要注意的是,从长期看,无论哪种方式的货币冲销,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
譬如最常使用的“增发央行票据”的方法,就会带来很多负面效应。第一,如果央行通过增发票据来冲销外汇占款,那么政府为销售这些票据所支付的利息,通常要高于其以外汇储备形式持有美元或欧元金边债券所得到的利息,代价十分高昂。第二,大量增发央行票据势必推高货币市场利率。近些年,大量游资在我国进行套利套汇运作,其套利空间就源于增发央行票据而推高的货币市场利率。第三,由于操作力度和节奏很难保持平稳,央行通过票据形式进行货币冲销,还会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出现大幅度波动,不利于经济稳定发展。
减少再贷款、再贴现,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控制信贷规模,控制财政赤字等方式的负面效应也绝不比增发票据少,有些甚至会引起一国经济短期内的剧烈波动。所以,根据发达国家的长期实践经验,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调节国际收支、调整汇率政策等非冲销式的方法。当然,从短期来看,冲销式干预还是有必要的,虽然它不具有长期效用,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对突发性原因引起的外汇市场混乱,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6。租值消散:无主的钱慢慢会消失
租值消散理论(或称租值耗散理论)是当代产权经济学的重要理论之一。但这个理论并没有一个完整严谨的概念,而是由众多经济学家不断分析补充完善,渐渐形成的一套理论。租值消散的大概定义是:无主的、没有界定清楚为谁所有的收入,在竞争下会消散、在边际上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