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军师》第48章


低头喝了口茶,李靖安把手中的的茶杯放下,这才缓缓的开口:“应该不会是太子,毕竟太子是储君,一定会明白世家权势过大对皇权的危害,那可是当今亲手教导出来并且当了那么多年储君的太子。除了太子和王爷,剩下的几位皇子哪个最需要世家的支持?”
张默仁摇着扇子的手微微一顿,“你是说,恪王?”
“恪王出身在几位皇子之中最低,而且除了恪王妃出身世家,恪王府只有出身低微的姨娘,外力不足的恪王他最需要世家的支持。但是恪王妃在他无法纳进世家之女,便只能施恩来换取一些世家的支持,或许说施恩不对,更应该说是交易。”这个恪王李靖安觉得在几个皇子之中威胁最小,不足为虑,“除了恪王,仪王也有可能。”
“仪王?”张默仁想了一下,点头同意,“仪王文采在各位王爷中是最好的,他和各大世家的青年才俊交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听说这次就有很多人参加科考,一旦那些人榜上有名,对于仪王来说便是对世家的一个示好,而且那些人过上五六年就会成为他的一个不小的势力。”张默仁觉得仪王的确有可能。
“宁王府内世家之女最多,但是也不排除他想让与他有关的世家更多人进入朝堂。还有毅王,大皇子毅王在军中威信是足够的,但是在文官方面没什么势力,这是皇帝的平衡之术,但是并不排除毅王自己脑子不清醒,想发展一下自己在文官方面的势力。”李靖安淡淡一笑。
“如果是那样毅王可真是脑子不清醒了。”张默仁也笑了,虽然毅王看上去是除了太子之外权势最重的一位皇子,而且还居长,但是在张默仁心中他的威胁还远远没有宁王威胁大,毕竟忌讳手握兵权的毅王的不只有觉得储位不稳的太子殿下还有那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
“你们这么一说不是人人都有嫌疑了吗?”刘彦听他们分析了半天,居然是这样一个结果,不由一皱眉。
“所以一动不如一静。”李靖安笑了笑,“等到春闱正式开始,如果那卖的真是考题,不用我们动手,自然有人会把这泄露考题的重大事件闹起来,要知道主考和副主考可不是一个势力的人,我们造作的只是推波助澜,别让那三方势力达成一致共识罢了,还有这次我们王爷有几个人也会参加春闱吧?”李靖安转向了刘彦。
“没错,几个很不错的人。”刘彦有些得意,那些人他可是精心安排的,不过怎么查都会是家世清白的平民子弟。
“给他们提个醒,如果等到考题出来后,第一场考试结束没人处理,或者那些主考有联手迹象,到了第二场考试结束,就想办法挑拨那些考生的情绪,让考生闹事,造谣生事什么的我就不用教了吧?”李靖安微笑,想到了他以前每逢高考那时候全市,不该说是全省都是战战兢兢,唯恐出事。哪怕是一个考生闹出来,必然要引起一片喧哗,而现在可是全国选才的春闱啊。
不知道刘彦是不是脑补了一些可怕的东西,看李靖安的眼神多了一丝认同,“你果然和默仁不一样,不过我喜欢。”这样更好,最好能让那些人胡乱攀扯一下,早一些“证据”几方面栽赃陷害,估计那些人不死也要元气大伤。刘彦琢磨着估计要放弃一些密探和细作了。还有那些考生估计也有很多要遭罪了,他得告诫那些人一下挑拨可以,但是千万不能出头,让自己陷进去。
“敬末你和我不同,但是我没想到子信你也和我不同。”张默仁毕竟是个文人,哪怕他现在是个谋士,骨子中还是有着文人的正气与傲骨,这也是他只能为谨王出谋划策,却不能帮谨王应付那些阴谋诡计和来自后宫女人方面陷害的原因,不过他也庆幸李靖安来到了谨王身边,弥补了他的不足。
李靖安眼睛微微眯起,看上去是胸有成竹的自信与淡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一脑子迷惑,这两人到底又在脑子里脑补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送走了刘彦和张默仁,李靖安看向了一直听他们谈话的王远明,有些怀疑的问道:“刘大人和张大人是不是误会我的意思了?”他只是想让那些考生把考题泄露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到时候皇帝就不能不查一下到底是那些人参与了这次考题泄露。不过好像刘彦还有张默仁想的要不他所想的更加的可怕。
“可能吧。”王远明有些不确定,事实上也想的和刘彦差不多,毕竟他们已经习惯了为了达到目的便可以舍弃一些人的性命,不管是自己还是那些无辜之人。本来他以为李靖安是在对刘彦暗示,心还微微有些发凉,但是此刻看到李靖安脸上的疑惑与茫然,突然觉得也许公子并不是如此想的,而是他们这些人把事情本能的复杂化了也阴暗化了。
“这不会出事吧?”李靖安有些担忧的问道。
“没事的,公子,刘大人绝对不会在这方面出纰漏的。”王远明安慰道,在密营呆了那么多年,密营做事的能力和风格他还是很了解的。
“算了,反正我也不认识那些人。”李靖安想了一下决定不在这方面花心思了,毕竟他来自未来,和这个时代的人没有一丝关系,不管是大齐还是大明,李靖安都没有多少归属管,而且二十一世纪的人都很冷漠,同情心之类的,李靖安承认自己没多少。从未见过也从未听过的陌生人,李靖安实在没办法生出什么同情心。
59调戏
李靖安也只是担忧一下便丢开了;毕竟不管那是不是真的考题都与他无关,反正现在选秀还没结束离春闱开始还有几天。
李靖安的风寒并不严重,又有王远明盯着他喝药,只是两天李靖安的感冒就好得差不多了;因为世子身体要比一般的孩子弱;为了不把风寒传给世子;李靖安没有开始给世子上课,而是给世子布置了一些作业让仆人带去;自己却在致远阁闷了两天后决定出门走走;顺便找一下美食。
虽然谨王府的厨子很好,但是有句话叫做真正的美食在民间,李靖安可是不愿意放弃自己剩下的唯一的喜好。
“公子,出府?不太好吧?”临出门前;王远明有些不同意,毕竟现在京城中出现了卖考题这样的事情,王远明觉得为避免嫌疑还是待在谨王府为妙,而且他发现自己家的公子好像每次出府都会遇上一些麻烦的人物和事情。
“有什么不好的?我又不和那些举子凑热闹,再说现在马上就要开考了,也不会有人敢闹事的。”李靖安不觉得出门很是安全,也许其他时候不敢说,但是春闱期间估计会是洛阳最安全的时候,毕竟全国和整个朝廷都盯着呢。
“如果公子想吃美食我可以去找厨子让他来王府内给公子做。”王远明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李靖安喜欢美食他也是知道的。
“哪有什么意思?品味美食可是不光要光吃美食本身,还有那种氛围也是十分重要的。”李靖安白了他一眼,这孩子真是不懂享受,同样是西湖醋鱼,在西湖旁的亭子中看着美景吃和坐在酒楼中吃能一样吗?
王远明无言了,他还真看不出来有什么区别,氛围是什么?吃美食和那个氛围有关系吗?
“走了,有你在不会有事的。”李靖安也不再和王远明多分辩,也拿了一把扇子出了门。
洛阳最早建成于夏朝;有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在此定都;因此有“十三朝古都”之称,不过在李靖安记忆中洛阳有名的是牡丹花和龙门石窟,这里是全国有名的旅游城市,现在牡丹还没到开放的时节,但是洛阳依旧热闹,毕竟再过两天就是春闱了,才子的文会诗会什么的,几乎每天都有,才子也需要打响自己的名气。不过李靖安还是发现与大明相比,这里的文人远远要少于他在临安参加会试时的文人举子。不过也好理解,大齐重武轻文,而大明是重文轻武。
李靖安在以前虽然算不上一个老饕餮,但是也算是一个喜欢到处品尝美食的人,二十一世纪有网络,想要知道哪里的什么美食出名,只要到百度一搜就知道,对于洛阳他自己老家有什么美食还是十分熟悉的,不过现在差了一千多年,估计他们那时候的美食还没有,不过有一样美食他很想尝尝,那就是长寿鱼。
相传,东汉光武帝刘秀一年春天外出游猎,过邙山,来到黄河之滨。故地重游,神气清爽。突然一条赤色鲤鱼,跃出水面,在阳光下,金光耀眼。刘秀大喜,遂命人捉回宫去,御厨别出新裁,与枸杞子同烧,名曰长寿鱼。刘秀食后,顿觉精神倍加,疲倦消失,常食之,身体却健康起来。尔后,传入民间,成为洛阳的一道名菜。
这个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