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情来世缘》第23章


,满脸的自豪。激动的说;“是我们村的,他可是个大学生呢,我儿子就在他那儿打工。哎,这孩子命苦呀!”。还没等我继续往下问,她的眼里就已经噙着泪花,忧伤的向我讲述起杨君的过去;“杨君这孩子,天生就聪明好学,是个既听话又懂事的好孩子。他可是我们山里人的骄傲呀,可是,却被他那自私的娘给害苦了啊”。
原来,水生深爱着菊香。因为自己穷,水生没敢向菊香表明心思。便独自一人出外打工,想赚回钱再去菊香家求婚。此时的菊香虽然爱着杨君,但是,在杨君和她的那次谈话中,菊香已经明白了自己和杨君之间的距离。刚好水生向她表明了爱意,毕竟俩人接触的时间比较多,了解的也比较深。他们花前月下,小溪旁边,已经有过无数次的约会,彼此都产生了爱情。水生用打工赚来的钱,还从新整理了房子。准备结婚前,再出去赚些钱风风光光的把菊香娶进门。可是,当他满怀希望回到家的那天,就是菊香和杨君成婚的日子。是谁都能想象得到,水生有多么的痛苦,多么的绝望。而杨君在第二天也已经跑掉。留下伤心的菊香,独守空房。
开始,菊香心里还是很痛苦的,但是,菊香的脑子里深深的烙刻着从一而终的旧观念,再加上她原本就喜欢杨君。所以,她就把自己当作是杨君的妻子,在煎熬中期盼着能去城里享福。恐怕还暗自庆幸,家人为他们精心策划的这场婚礼呢。她并未太多顾及水生的感受,她的思维已经被观念束缚。一等就是五年,直到她忍受不了家人的冷眼虐待。终于在相思煎熬中她扛不住了,她疯了。
水生对她的爱,一如既往。虽然如此,在水生的心里菊香已经是杨君的老婆,自己再接近她,就是有悖道德。旧的观念残留的多深呀,他们居然没有一个人愿意站出来反抗这不道德的做法。哎,太没文化了,知识的重要性太大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必须尽快解决。水生的母亲此时满脸泪花;“可怜我的水生,他心里只有菊香呀,任谁,他都不娶。我什么时候才能抱上孙子呀,我可就水生这么一棵独苗啊!”。
这里的人和事,与这里的山水美景反差很大,对比鲜明及不协调。临走前的一天下午,水生妈带我去了杨君的家。一进门她就扯开嗓子喊道;“嫂子,这位何作家看你来了。她可是和咱们孩子一个城里的作家呀”。只见杨君的母亲,双手向前摸索着;“在哪里?快坐。你见到我的儿吗?告诉他我想他呀。都是我不好,都是我的错呀”。说着便号啕大哭。那思念的泪,那悔恨的泪,如泉涌,如山洪般的倾泻。蓬乱的头发如霜染一般,一看就知很久没有梳理过,衣着脏乱不整。刚五十开外,就已象七旬老人一样。自从杨君带着菊香和孩子走后,她夜夜哭泣。现在,双眼视力已经很模糊。杨君临走时留下的钱她也不舍得花。她天天哭夜夜哭,把眼睛哭坏了,才终于哭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的错。
该回去了,一路上我没有心情观赏大山的奇美壮观,河流的蜿蜒滂沱。我一心只想着尽快回去,想尽一切办法来解决山里急需解决的问题。热情好客的村民们,依依不舍的送我到村口。我含着激动的泪,哽咽着说;“别送了,回吧,都回吧。我还会回来的”。杨君的父亲搀扶着老伴,走到我面前说;“请你千万要告诉杨君,我想他,想我的儿呀。一定要让他回来呀,晚了,我就见不到我的儿了”。已是老泪纵横泣不成声,我也禁不住黯然泪下。紧紧的握着她的手说;“你的儿子会回来的,一定会回来的。你可不能再哭了,把眼睛哭坏了,就是儿子回来你也看不见了。赶快把眼睛治好,不能再让儿子为你担心了呀”。
感慨万千不虚此行,我和杨君都是愚昧无知的受害者,不能再让悲剧延续给下一代。大山啊我的父亲,河流啊我的母亲,女儿要尽最大的力量,用这些古老的村庄装扮你的壮丽。尽最大的力量,使你的儿女们过的幸福安康。此刻的我,真想生出双翅飞回海城。呼吁全社会,拯救下一代,拯救大山的未来。
第二十章
从四川回来,可能是秋寒的原因,我受了点风寒。烧的还不轻,多亏了秋荷的到来。她看我浑身无力烧成那样,心急如焚。情急之下,她把我生病的消息告诉了凌志远。志远急匆匆的赶了过来,他看到我高烧不退,既焦急又心疼。他的表情和他的一举一动既让我感动,又让我欣慰。他和秋荷死活得让我去医院,看在他和女儿的份上,我也的确拗不过他们,只好跟他们去了医院。这一躺就是好几天,可把我憋闷坏了。可是,我却享受到了女儿的体贴照顾,享受到了天伦之乐,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品味到的----爱!!!
出院后,我拨打了杨君的电话,我们约好第二天见面。按照约定的时间我来到杨君的办公室,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不错。小子是很帅,怪不得我女儿为了他会神魂颠倒的。一见面,还没等我说明我就是昨天给他打电话的人。他的眼中流露出的神情,让我非常诧异。他眼中有惊喜,有激动,甚至还有些似曾相识的感觉。他起身走到我面前,激动的说;“您就是作家,何梦园,秋荷的。。。妈妈。秋荷在哪儿?”。他的语气不是太流畅,可能是过与激动的缘故吧,一双大眼睛闪着惊讶的目光,一把抓住我的手,还有些失态。我知道,这是爱情的魔力导致的。他也感觉到了失态,有些不好意思的,红着脸说;“请原谅我的失态,你请坐”。
我没有回答他的问题,直接切入正题;“我就是昨天给你打电话的人,我去了你的家乡,了解并记录下了那里的贫穷与落后的状况。而且,想和你一起去帮助那里的人们。我想,我们不能光靠国家。你看,把你的倡议书和我的见闻材料发到网上,这样应该比较快的见到成效。老人和孩子的问题,必须尽快解决呀。还有,你们那里的环境非常好,完全没有污染。水果和蔬菜都是绿色食品,如果修一条通往市区的公路,便可摆脱贫穷的面貌。另外,那里的气候非常适合夏季避暑,风景又是那么的绮丽,如果能够开发旅游资源,那可就更好了”。
我滔滔不绝的叙述着自己的想法,杨君目不转睛的聚精汇神的听着我的讲述。他的目光中透出感动,和无比的感激之情。是啊,家乡的父老乡亲的一切,都连着他的心啊。我说话太多口有点干,我笑着问到;“可以给点水喝吗”?他此时才反映过来,红着脸说;“不好意思,我太激动了”。说着就去给我端来一杯水。喝了口水后,他还是看着我一句话也没说。好象我的设想马上就要实现一样,我看出了他的心思;“要想实现如此大的计划,必须要靠国家的政策,还要依靠一些有思想有实力的企业的支持”。此时,他紧闭的金口终于说话了;“说实话,我开始就没敢想那么远,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也没有号召力。我就把家乡的情况向我的一位大学同学,做了详细的介绍,正等着他的回信。他们全家移居加拿大,在那里发展的挺不错的,很有经济实力,也有回国发展的想法”。
我用鼓励的口吻说;“脚下的路是被人们踩出来的,你不去尝试,谁会知道是否能成功呢”。其实,这些话对我也是一种鼓励。杨君已不再显得拘谨,他拿出了已经写好的计划方案让我看。看完后,我觉得他的方案还是蛮合理的。依靠国家扶贫政策,通过地方政府招标,吸引客商投资,应该是可行之策。真没想到,有些腼腆的他,心思如此缜密。他起身又给我到了杯水,这时我发现他的鬓边已经有了些许白发。他可只有三十来岁呀!身在异乡,独自打拼事业,时刻心系着家乡的父老乡亲。一个普通人,又要照顾病人还要照顾孩子,就已经够忙活的了。更何况他还要管理这么大的一个公司,他肩上的担子太重了。也难怪他长出了白发,他毕竟没有分身之术呀。他有多苦多累,他心里装了多少心事,谁都体味不到。他才真正的需要一个人照顾,需要一个人陪,需要一个愿意听他倾诉苦闷的人。
我想起了他的母亲,喝了口水说;“你的父亲母亲都很想念你,我见到他们。我在水生的家里住了一个星期,咱们山里的乡亲都很热情好客。真有点舍不得回来了”。我刚想告诉他,他母亲的病很严重,可明知道他脱不开身,如果让他知道了,只能给他增加痛苦和不安。不如我写封信寄回他家里,略解他母亲的思儿之心,所以我便叉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