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寒冰说:经济大棋局,我们怎么办》第15章


椋ūT龀ぁǜ奈ù僭龀ぁǎ魅诽岢龃碳ぞ玫?0条具体措施,计划投入4万亿元,而且,温家宝特别强调:〃出手要狠、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中国的经济刺激力度和决心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撼。据新华社报道,11月10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省区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会议,温家宝针对其早先提出的扩大内需〃出手要狠、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 16字要求,进一步说,〃快〃就是要迅速出手,争分夺秒,不可贻误时机;〃重〃就是要实施坚决有力的措施,从根本上扭转经济增速过快下滑趋势;〃准〃就是要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实〃就是要抓好落实。
发改委、央行等各大部委亦紧急部署各项工作。国务院如此密集地针对全国经济形势进行部署,为多年来罕见。
那么,中国的问题到底在哪儿?根源是什么?中国最高层为何如此急迫?这是我们把握未来趋势必须要了解的最重要的因素。
用中国逻辑研究中国经济趋势
研究中国的经济,既要熟悉西方的重要经济学经典,更要熟知中国特色的思维、逻辑方式……这一点尤其重要。否则,研究中国经济如同盲人摸象,永远看不清楚。
中国的很多经济学逻辑,西方国家的研究者根本看不懂,遑论中国的普通老百姓?比如,有经济学家提出:〃为了达到改革的目标,必须牺牲一代人,这一代人就是3000万老工人。8亿多农民和下岗工人是中国巨大的财富,没有他们的辛苦哪有少数人的享乐,他们的存在和维持现在的状态是很有必要的。中国应该用就业促进就业,因为有一批人就业了,赚了钱他马上会花掉,另外的人就有了赚钱的机会……中国是否应健全福利与社会保障制度?我建议取消所谓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福利,目的是保持大家的工作热情和能力。〃①再比如,有经济学家提出:〃我把堵车看成是一个城市繁荣的标志,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情。如果一个城市没有堵车,那它的经济也可能凋零衰败……(1998年特大)水灾刺激了需求,拉动增长,光水毁房屋就几百万间,所以水灾拉动中国经济增长1。35%。〃②
第29节:中国式救市和美国式救市(2)
中国的经济学家,足以雷倒整个世界。
国内的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的时候,习惯用〃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做分析和论证,这与西方的研究习惯不同。就好比〃结构性通货膨胀〃的说法,在国内非常流行,耳熟能详。我托付几位在国外知名大学读经济学博士的朋友,向他们的导师求教,皆回答〃没听说过这种表述〃。所以,很多人听中国的经济学家谈论经济问题,感觉他们像首次光临地球的外星人。
研究中国的经济趋势,必须按照中国的逻辑、思维方式去做分析。因为,这是中国在什么时间出相关政策的思路和逻辑源。
来看看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
在投资、出口、消费三者当中,美国是以消费为绝对主导,消费占GDP的比例基本上都在70%以上(2009年美国消费占GDP的权重为73%),这与其经济政策中的民富主导思想相关,民众是消费的主力,也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推动力。
而中国,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则比较小。在2007年以前,投资和出口占中国GDP的80%左右,消费仅占20%左右。这与中国国民收入分配中民众所占份额小有关。因此,在中国,政府是〃三驾马车〃的主导者。
中国这种经济格局的形成,是由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下降而政府收入上升的趋势所决定的。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包括国民收入分配等重要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工作,参加调研的委员感叹,收入分配问题要比预想的严重。有的委员指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直接参加调研工作的全国人大财经委经济室主任李命志认为,国民收入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两个比重和一个差距〃:〃两个比重〃是指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收入分配向政府倾斜;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的比重下降,初次分配向资本倾斜。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收入分配的三个要素主体中,居民的收入增长最为缓慢,而政府和企业的增长较快。尽管对于政府收入有着不同计算方法,比如是否纳入预算外收入土地出让金等收入,但参加调研的各方一致认为政府收入在近些年增长较快。③
这种分配格局是中国经济畸形发展的根源之一。不仅过去,今后还会更频繁地遇到这个棘手的问题。
次贷危机发展到2008年的时候,中国的出口形势突然下降,甚至可以用一泻千里来形容。出口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37。5%骤然下降到2008年的4。75%。从单月来看,2008年11月,我国出口分别同比下滑2。2%,进口下滑17。9%;2008年12月,我国出口同比下滑2。8%,进口同比下滑21。3%;2009年1月,我国出口下降17。5%,进口同比下降43。1%……④虽然这是4万亿救市计划出台后的数据,但在此之前,中央已经强烈地预感到了这种下降,而这种担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了接下来的一系列决策当中。
中国面对一盘死棋
现在我们逐个分析:
在〃三驾马车〃当中,出口下滑,而且是快速下滑,剩余的两个就是投资和消费。消费屡拉不动的根源,谁都知道,是中国民穷及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所致,短期内难以改变。那么,能够指望的,首当其冲理所当然就是政府最钟爱的投资。但是,投资缺钱:
中央财政自1978年以来,除1985年有25亿元的账面结余外,其余年份全部都是赤字。
地方财政在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绝大部分处于赤字状态,到2007年年底时,中国地方债务余额约为4万亿元人民币。
决策者突然发现中国经济在面临着一种巨大的威胁:在出口、消费和投资三种元素的布局中,近乎一盘死棋!出口在下滑、投资缺资金、消费长期低迷。三驾马车几乎全部停滞!
那么,如何将这盘棋盘活?
必须筹到资金,用于投资,把投资盘活……这是中国解决经济问题的基本思路。
按照西方国家的做法,首先就是大规模的减税:给企业减税,可以帮助企业在危机中渡过难关,提高生存能力,保持就业岗位不丧失,为经济复苏打下基础。而给居民个人减税,则可以增加民众的抗风险能力,减轻其后顾之忧,使民众的消费能力能够尽快保持稳定状态,静待经济的复苏。
第30节:中国式救市和美国式救市(3)
而中国走的是相对激进的路线……以政府投资为主导,通过倾注信贷激活房地产,以盘活整个棋局。这里面的逻辑关系是:一旦信贷倾盆而下,必然引发公众对货币贬值的担忧,在这种恐慌心理促使下,将有大量资金涌向房地产市场,从而,激活整个楼市。
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复苏政策,是以房地产为突破口的……这是中国大棋局的开始。
楼市开启拯救之路
在所有的能够增加收入的方式当中,有两种最直接:其一,卖地;其二,增加企业税、费。
要卖地,就必须抬高地价,要抬高地价,就必须托起房价。天量倾注的信贷,最终完成了这一使命……当信贷汹涌地投放到市场,几乎所有的人都开始确信,货币的贬值几乎是必然的,房价的上涨当然也是必然的。在这种强烈、明确甚至带有恐惧感的预期之下,无论是实际需要住房的,还是炒房的,都疯狂地涌入了房地产市场当中。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当年房贷的数据:
2008年11月份,新增贷款4769亿元。
2008年12月份,新增贷款7718亿元。
2009年1月份,新增贷款1。62万亿元。
2009年2月份,新增贷款1。07万亿元。
2009年3月份,新增贷款1。89万亿元。
2009年4月份,新增贷款5918亿元。
2009年5月份,新增贷款6645亿元。
2009年6月份,新增贷款1。53万亿元。
……
信贷的扩张是货币供给扩大的一种形式。诚如黄达教授所言:〃无论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货币供给的动态都取决于信贷的扩张和紧缩。〃⑤
在这种情况下,影响房价最大的因素已经不再是供求关系,而是货币供应量;这个时候的住房也不再是通常意义上的住房,而成了一种金融产品。中国的房价之所以超过了美国……是绝对房价而不是相对于人均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