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你蒙蔽世人》第3章


牡胤剑裕颐怯Φ闭娉系氐磕钏?br />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死七天之后才可以安魂。到“满七”的这天,死者的灵魂是要回到生前的居所向亲友和他的用物告别的,所以这一天亲友们必须把他的房门敞开,让他方便出入。但在九月十五日这天的夜里,并没有人留意为沈家铭开门,所以宿舍楼沈家铭隔壁香港厨师养的那两条从来不叫的狗,竟反常地狂叫了一夜。第二天不少人低声猜测,说一定是沈先生回来了。沈家铭多少是有些信佛的,以佛教的圣地五台山作为终结之地其实是他的造化。现在,他的姐姐带着他的一撮寒灰回到加拿大去了,但我相信他的灵魂最终会实践他生前的愿望,姗姗地留在北京!
佛教是讲轮回转世的,如果真的心诚则灵的话,我们会看到他的来生。
5。往日情怀
人常说,只有少年的朋友,才能成为一生的朋友。
我与孙伟自小为友,以文相交,皆酷爱写作,但只能仰望星空,未能脚踏实地。之后各投所向,聚少离多。转眼有年,孙伟已赫然成为新闻大家,位高人显,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影响社会,助力国家。从他的文章及作为上看,料其学养既高,城府也深,体制内外,不仅可以脚踏实地了,而且俯仰通达,为世人所羡。
一日,孙伟偶闲,与之聚笑茶饭之间,忽闻人民摄影出版社即将呈现一部孙伟摄影大集,甚为惊讶。急索先睹为快,果然叹为观止。作品虽为业余之乐,却有大师风范。大师者,心灵也,品格也,非技巧能及之。孙伟足迹五洲,用常人目光,拮取非常境界,无论残垣余辉、旷野树影、彩虹飞瀑、田野静谧、人物百态、动物一瞬……皆呈现出一种最自然、最纯净、最生动、最平和的表情,在此人心浮躁、物欲横流、妖孽四起、乱象丛生之时,已非人所常见,足以直击身心!这让我再次感受到,创作的至高境界,确实离不开“情怀”二字。
我们所崇拜的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师,那些给予我们安顿和启发的作品,无不充满了深刻的情怀。敬天地、敬神灵、敬祖先、敬法则、敬他人、敬万物,于是有了情怀,有了感天动地的作品,有了影响未来的大师。现在不同了,今天的文化主流,已经仅仅是娱乐,是造假和造作,是感官的消遣,是消遣者点唱的狂欢。天地、神灵、祖先、法则、他人、万物,都不敬了,敬的只是点唱者兜里的金钱。这几乎是文化史上一个从未有过的时期,大师不见了,精英不见了,庄严不见了,思索不见了。因为,谁还在乎情怀?
就在这一天,偶然的,我看到了《点亮视界》,我的心里忽然流泪,因为我张惶无错的灵魂,得到了瞬间的抚慰。
6。我们需要正义和秩序
如果把社会比作一方水塘,人则是游弋在不同水域的鱼,每一种鱼都有相对固定的生活状态和生存规律。
而在一个转型的社会中,几乎所有人都变成了不甘安分的鱼,满怀期冀与侥幸,上下游动,越界出位,企求更加理想的生存空间,毁坏原有的社会规则,蔑视他人的平等权利。
警察的职业角色,正是规则和权利的维护者,但作为生存着的个体,那份鱼的躁动同样也会滋生。由于职业的便利,他们可以潜至普通人无法抵达的层面,权力对人性的异化常常轻而易举。在异化扭曲的威胁下,抵制诱惑,保持心态,忠于职守,匡扶正义,显然要经历无数跌宕起伏的心灵搏杀,这也恰恰构成了公安文学特有的魅力。
涵子作为一个有着警察经历的作家,以这部《碎月无痕》将读者引至这方塘水的深处,让我们观摩到生活中鲜为人知的某个角落,体味到公安干警在复杂环境中自我锤炼的可贵品质。
公安文学中的人物和故事总是错综复杂光怪陆离的,但主旨不外邪恶的最终毁灭、正义的最终胜利,不外执法者与违法者的激烈角力。令人感慨的是,越来越多的公安文学作品中,违法者的身份越来越高,不乏“市长”、“书记”、“总经理”甚至“公安局长”等等原本扮演执法者角色的人物。这大概正是转型社会中少数躁动的鱼类越界而游的真实再现。我们于是看到,水因此而更加混浊,因此而波澜迭起。涵子试图在这方风生水涌的池塘中以丑恶反衬美好,以黑恶势力的强大阴险,表现美丑撕杀的惊心动魄,表现光明到来的动人和不易。《碎月无痕》因此就成了一面镜子,它告诫人们——尤其是那些位高权重的社会精英——在纸醉金迷中不要忘记自己的职责,而要担起维护正义和秩序的使命。我们应当感谢涵子,她成功地表达了这样的意义。
——《碎月无痕》序
7。小资写书,不看也成
泓默是一个小资,很标准的那种。
小资什么模样,各有各解。以我的印象,必是一个白领、且为女性(老爷们也小资就有点娘娘腔了)、有点职场业绩、男友一般应是搞IT的,猫比男友更为重要。平时爱在三里屯或什刹海那类地方,很把喝下午茶当回事的;穿戴质量尚在其次,小处的花样才当作主题弘扬;常吃西餐或泰国菜,饭间喜谈村上春树或王小波。据说最近改了,又开始看海岩了。
谁看海岩,别不要脸了。
跟我说这话的人,就是泓默。
泓默在京城堪称一款知名小资,编知名的杂志,办知名的晚会,身边知名的人物总是风流云聚。最独特的,她还热衷亲热那些名猫名狗,为它们跑媒拉线,其行经有点近似“老鸨”。
最近泓默写了一本书,从书名到内容,都很配合上述品行。她把和她一类的人物写得入木三分,我估计销量应会不错,因为现在还看文艺书的,主要就是小资一族。
可惜前阵布波族炫进了时尚空间,小资这词儿有点落伍,所以泓默和她的猫都有一点怨妇的神态,不知是否反映到这本书中。但无论泓默和她的猫情绪低落与否,这本书仍然荟萃了不少时尚因素——不厚、精美、文字轻松智慧,是小资们喝下午茶时放在膝盖上的饰物;放在家里的床头或餐桌上,也是一个不经意的陈设。书的功能在这个时代多样极了,但你必须精心选择,如果你在膝盖上或餐桌上放一本沉重的厚书,史诗那种的,没人觉得你深刻。
于是,我吹捧泓默的《小资猫女郎》。
你只管去买,看不看都成。
——《小资猫女郎》序
8。潘岳诗文褒贬
我与潘岳,早年为友,来往不多。道他常自诩人生坎坷,其实早已少年得志,年纪不大便官居上品;又知他喜欢舞文弄墨,偏爱五言七言,但多少有点“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幼稚,这年头老大不小了还写诗,不幼稚么?
潘岳每有新诗,必送朋友先睹为快。我总是奉命研读,却苦于无动于衷。虽叹此友博学多才,博古通今,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历史知识和文学修养以及诗人的豪气,都很了得,但觉字里行间过于慷慨激昂、直抒胸臆,作为一个在朝为官的人,如此不知韬光养晦,不幼稚么?
潘岳的诗不能说不好,但用文言古韵表现代之事,感时事之慨,我等凡人不免拗口难读。潘岳第一次令我动容的,其实是他的散文。一篇《攀越雪山》,写得何其好啊!顿觉幼稚之说原是大大的冤案。《托起草原》也很精彩!《蜀南竹海行》亦颇传神!潘岳的散文几乎篇篇都好,因为这些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政治诗文已然久违,一朝得闻顿觉满耳轰鸣,发聋振聩,瞬间可令狭窄的胸襟变得博大,短浅的目光变得高远。历史荣辱、国家成败、文明兴衰,也都重新变得引人注目!让人思想万千了。
还因为他让我突然觉得自己年轻,让我突然记起也曾有过的少年激情。我们那一代人的青春,总与红色理想,山河壮志,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信念,密不可分。随着容颜老去,世事苍桑,理想之火渐渐低迷,人也大都变得消极和委琐了,而让我格外惊讶的是,潘岳竟然没变!
时光的“锻炼”使很多人退隐为仙风道骨的“山人”,堕落为只问五谷的“俗人”,但是潘岳,依然像我们年轻时都曾渴望的那样,执著于做一名被社会和民众所需要的“儒者”。这是我在潘岳的散文中分明看到的情怀。沿着这样的心迹线索重读他的诗,成见中的幼稚已荡然不见,只见到一腔热血,一以贯之。我承认,像潘岳这种壮怀激烈,精忠报国的心态,这种共产党人传统的自信和骄傲,这种对民族对历史的舍我其谁的责任感,我们很多人,也包括我自己在内,不常有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