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爱一条生路》第17章


!?br /> “吓着了吧?” 郑欣碰碰小曼的胳膊肘。 
先是一条大狼狗,然后是一副棺材。小曼惊魂未定地眨眨眼,再不敢乱闯。“我还是帮你去做饭好了。”小曼挽起袖子,紧跟在郑欣的后面。 
郑欣家的厨房好大,比城里人的客厅还大。厨房里的大灶台上支着两口锅,灶下烧着柴火,灶台旁边还有一个小煤炉,角落里堆着许多煤饼和柴火。厨房的屋顶很高,房梁上吊着几个竹篮子,还有几条腊鱼腊肉。郑欣的妈妈此时正在灶台上忙着。 
“我能做点什么吗?”小曼从小就很会煮饭、做家务。上中学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是她做饭。继母把菜买回来往厨房里一搁,剩下的事全由小曼负责。每天放学回来,把书包一放,小曼就去厨房做饭。爸爸和继母都是北方人,爱吃面食与凉菜。小曼会包饺子,做烙饼、面条,还会做许多东北菜。爸爸以前最喜欢吃小曼做的红薯粉条炖肉丸子,还有凉拌面。倒是上了大学以后,反而很久没有下厨房了。 
郑欣笑着说:“没你什么事,你就等吃吧。” 
第一次被人服侍,坐着等吃,小曼觉得好惬意。郑欣的妈妈动作麻利,一会儿功夫已把菜炒好,满屋飘香。有辣椒炒香干、辣椒炒鸡蛋、腊八豆蒸腊肉,除了青菜,其它全是辣的。那种蔬菜小曼从没见过,紫红色的。小曼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又甜又嫩。 
“真好吃。这叫什么菜?” 
“这叫红菜苔,刚从自家地里摘的,这个季节才有得吃。”郑欣回答说。 
掀开煮饭的锅子,蒸汽里夹着一股香喷喷的焦糊味朝人扑面而来。 
“太好了,有锅粑吃!” 小曼高兴地叫道。城里人用电饭锅煮饭,没有用柴火烧出来的饭香,而且还有锅粑吃。 
吃饭的时候,‘棒子’一直围在桌子周围转,小曼心里发毛,把双腿高高地盘在竹凳上,郑欣的父母看着她直乐。郑欣的奶奶牙不好,饭吃得很少,用菜汤泡饭,就着点辣椒,只吃了一小碗。郑欣和小曼老实不客气,每人吃了两大碗。两人长期在外面吃食堂的饭菜,好不容易吃到家常菜,特别香。 
晚上,大家烧了点热水洗脸洗脚。这里没有自来水,洗澡不方便,通常一个星期才洗一次澡。小曼从房里洗漱完出来,看见郑欣在堂屋里,正站在一个大木盆上踩呀踩的。小曼以为她在洗衣服,走近一看:哪里是什么衣服,分明是一盆红彤彤的辣椒! 
“你在干什么?” 小曼好奇地问。 
“我在帮我妈做剁辣椒呀。” 
“你洗脚了没有?”小曼大喝一声。 
郑欣乐得笑弯了腰。“别那么大惊小怪。我们这里都是这样子做剁辣椒的。很好玩的,你要不要试试?” 
“我?” 小曼瞧瞧自己刚洗过的脚,脱下鞋子,小心翼翼地把脚伸进盆里。 
“用力踩。” 郑欣向她示范。 
小曼学着郑欣的样子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起来。感觉真奇妙:红红的辣椒碎在脚趾间游动、跳跃,滑滑的、凉凉的、辣辣的。小曼弯下腰,用小指头沾起一点辣椒末放进嘴里,嗒吧嗒吧嘴,“好辣好辣!” 
踩完辣椒的脚热乎乎的,这个时候钻进被窝里,一点也不感觉到冷了。郑欣与小曼作一头睡,棉被很厚实,被套是新换的,浆洗得很干净,针脚整整齐齐。
放爱一条生路 27(3)
“每年放假回家,我妈总要帮我铺好床褥,换上新棉被。”郑欣说。 
小曼摸摸柔软的棉絮,“郑欣,你们家真好。” 
郑欣撇撇嘴,不以为然地:“有什么好。“ 
“你的爸爸妈妈真好,你不觉得你好幸福吗?” 
郑欣看看小曼,叹口气,她知道小曼在想什么,可怜的小曼。“其实,你也很幸福呀。”郑欣说。 
“我吗?” 
“你有明宇,你看他对你多好。” 
“你家里人对你也很好呀。” 
“那有什么用,我又不能一辈子和他们生活在一起,迟早要嫁人的,我可不想一辈子就呆在这种地方。” 
“这里很好呀!” 
郑欣耸耸肩,“人跟人是不同的,没有的总是最好的。就象你羡慕我有爸爸妈妈一样,我也羡慕你是城里人。” 
城里城外。小曼想起?围城?里的一句话:城里的人想冲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城里城外,欲望永无止境。 
“你那么想留在滨海市吗?” 
“当然。你们这些城里人是不会理解的。我这么辛苦才考上大学,总不能毕业后又回到这里来种田吧?”郑欣说得很肯定。 
“那你的父母怎么办?” 
“以后有条件,也可以接他们出去住嘛。”郑欣打了个呵欠,懒洋洋地问,“你呢,你毕业后打算干什么?” 
小曼想了想,“其实,我跟你是一样的,我们都想摆脱自己原来的环境,都要靠自己去奋斗。不同的是,你还有一个温暖的家,它是你的后盾,而我却没有退路……” 
郑欣睡着了,鼻子里发出均匀的呼吸声。小曼转了个身,窗外月色皎洁,繁星点点,树叶打在窗玻璃上发出“唦,唦”的响声。是的,没有退路,只能一直往前走,往前走。小曼不知道自己会走到哪里,会在哪里歇脚,在哪里靠岸。 
要过年了,许多在外打工的青壮年陆续返乡,郑欣的哥哥也从外地回来了。家家户户都在杀猪宰鸭,忙着准备年货。郑欣家把自家养的一口猪给杀了,一半作新鲜肉吃,一半做腊肉。腊肉是湖南的特产,由于通常是在腊月里做的,所以叫腊肉。腊月里天气寒冷,适于做腊肉。先把新鲜的猪肉洗干净,选半肥瘦的好肉连皮切成条状,用盐巴腌上,放在大坛子里,在坛盖的凹槽处灌上水防止漏风,这也许是最原始简便的密封方法了。十天以后,待盐在肉内渗透均匀,拿出来晾在露天里风干两三个小时,再架在火坑上用烟熏烤。熏的时候在灶上架一个高高的竹篱,把肉挂在上面,慢慢熏成金黄色就可以了。烧火的材料是潮湿的木屑、松枝或油茶壳,郑欣家用花生壳来做烧火的材料,郑欣的妈妈说用花生壳熏出来的腊鱼腊肉特别香些。小曼还学会了做辣椒萝卜。把新鲜的水萝卜切成条状,串在绳子上晾在屋外,风干后用盐巴揉搓均匀,放在坛子里腌,一个星期后开坛,拌上剁辣椒,就做成了开胃爽口的辣椒萝卜。这里的人手巧,家家户户都会做各种各样的食物:腊鱼腊肉腊八豆、烟笋、酸菜、干豆角,非常好吃。庄稼人一年中只有这段时间最清闲,二遍水稻早已收割完毕,田里只种了些油菜或草籽,没啥农活,必须等到来年开春的时候才开始播种插秧。小曼除了每天帮郑欣的妈妈做腌菜,余下的时间经常跑出去转悠。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偶尔还会下一场小雪,使空气更加清新。爬上村尾的小山坡,可以望见一大片屋宇,屋脊厚重,红墙青瓦,沉静古朴。特别是清晨时分,田里、树林间到处都笼罩着一层浓浓的雾气,连空气中都带着泥土的气息。青山绿水,斗笠蓑衣,耕牛犁耙,飘飘渺渺,恍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小曼经常夹着块薄木板,去林间写生。她画了许多画,她要把它们拿回去给明宇看,明宇,小曼有点想他。 
除夕那天,郑欣一家人从中午就开始忙活。晚上做了一桌一年中最丰盛的菜肴,有红烧肘子,剁椒蒸鱼,油焖烟笋,还有小曼包的饺子。一家人八九口子堂屋中围坐一桌,小曼从来没有过过这么热闹的新年。这里的风俗喜欢窜门,郑欣拉着小曼,一人手里捧着个饭碗,从这家窜到那家,看看谁家做了什么好吃的就夹上一筷子,大人小孩均如此,一顿饭可以从下午吃到晚上。吃饱了放下筷子去门口放鞭炮、放烟花,玩累了又跑回桌吃。以往过年,小曼从没这么疯过,今年真是好开心,好开心。
放爱一条生路 27(4)
大年初二,明宇与父母一起参加了一个婚礼,潘主任一家也应邀前去喝喜酒。办喜事的是投资化工城的一个股东,与明宇的父母是生意合伙人。主人家财大气粗,近四千元一围的酒席摆了三十围。主人家特意把潘主任和明宇两家人安排在一桌。潘亚云坐在明宇的旁边,两人在闲聊。明宇的父母与潘主任两口子有说有笑,气氛轻松。潘太太与崔妈妈不时交头接耳,对两个年青人指指点点。潘亚云还是经常去厂里找明宇,但她似乎换了一种方式,不再咄咄逼人,态度温和友好,彼此心照不宣,象老朋友。 
主人家过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