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座城隍庙》第44章


“我怎么会流泪呢,龙族怎么会有泪水呢。”他轻轻用衣袖擦拭泪痕,再次向前踏上之时他感觉自己的身体有了变化,仿佛从冥冥之中注入了一股异于寻常的力量,让他既觉得陌生又带些熟悉,十分矛盾。
行走在龙门台阶之上的众多龙族渐渐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事情,原先黑不溜秋的台阶此时此刻竟然在慢慢褪去本色,而后被下面渐渐浮现而出的橙黄之色取代。
台阶上那么消褪下来的颜色渐渐凝聚在一起,向着更上方龙门门框的位置聚拢而去,最后全都没入了其中,原本就呈漆黑之色的龙门经过这些气流的浸染,越发显得深沉。
敖小宁继续向前,他的速度甚至有些快,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事实,台阶之上没有压力传来了,他的身体也不用承受原先不断增加的压力,就如同一个去掉了所有包袱,轻装上阵的旅徒一般。
他不知道这短短的时间之中发生了什么事,先是龙啸之声,紧接着是钟响轰鸣之音,最后竟然连考验也没了。
这让他有些不知所措,每上前走一步,他就能看见身边多出一个人影来,他想跟这些同族打招呼,却发现他们仿佛没有感知道自己的存在一般,脸上依旧显露出凝重之色,身上背负着沉重压力继续前行。
慢慢的,敖小宁发现,不是所有人都同他一般感觉不到压力了,他的遭遇只是个例。
“这是怎么了?是我还是这龙门出问题了?”敖小宁有些难以置信,在前行的路途中他发现了张一仙的身影。
又前进了二十几步的他正坐在一节台阶上休息,脸上显得愁眉苦脸的,一副囧样,只差没流眼泪了。
敖小宁想找他说话,却发现自己的手指触碰不到他,就连声音仿佛也传递不过去。
“要是张大哥也像我一样感觉不到这台阶上的压力就好了。”敖小宁看着依旧死死坚持的张一仙,一脸正色的说道。
紧接着他便继续抬步向着上方前行。
身边不断浮现出身影,有他认识的,也有他不认识的,这种感觉有些奇妙,难以言语,就如同天上的神佛看着人间苦苦挣扎的凡人一般。
张一仙正要起身,脚底下已经变成了橙黄色的台阶上,突然涌起一条手臂大小的金色细线,从他的脚底渐渐延伸至他的全身,当这金色细线消失之后,被这一幕惊呆的张一仙想要再次前行。
“我……!”
脚步又踏上一节台阶,上面却没有想象中那种沉重去山的压力感,这让他有些情不自禁,心里更不是滋味。
“难道是我的运气感动了上天?也不对,这里是东海,天庭管不了这里,难道是我不为人知的绝世天赋被龙门不小心探知到了?”张一仙脑中依旧在想着这是怎么回事。
他看了看四周,确定没人,也没神跟自己开玩笑后,他憋了一口气,连上二十节台阶,最后稳稳当当的停了下来,而后又向着下方跑去,来来回回试了不下十次,这才相信了这个事实。
“一定是我的运气感动了龙门,嗯,一定是这样。”
手中拿着一个仙果,抬手咬了大口,这才迈着悠闲的步伐慢慢向前走去。
而就在此时,他的腰间闪过一道细微的金光,在他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滚过全身而后又回到他的腰间。
“大造化,这小子要发达了,不愧是我选的人。”金光消失之后,一道来自虚无的声音响起,没有人听见,更没有人发现。
…………
三界之中,一直显得悠闲,逍遥的天庭开始忙碌起来,那些神职低,年岁轻的正神只以为是上头要做些什么了,而那些有权有势的领头人则开始频繁闭关,拒绝会客。
就连地位与天帝相同的其余四方大帝也不见了踪影。
从前爱跑来天庭寻朋作友的道门弟子也少了不少。
而最让下阶正神兴奋的是,玉帝居然下诏重开天庭训练场,并且抛出了一大批中等神职,甚至还有统领一只天军的元帅职位。
摩拳擦掌都不足以形容此时此刻的天庭,用热情似火来描述也更恰当一些。
更让许多出身并不是十分显赫人间飞升之士惊喜的,是诏书上说的,不限修为,不分贵贱出身,一律着重实战。
而与天庭的热闹相比,西方佛界以及人间则相对清淡得多。
就说人间吧,自从大元朝廷派兵镇压各地起义的红巾军之后,叛乱之士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以更加疯狂的速度增长着。
一支几十个人的队伍,领头的就敢自称将军,更为夸张的是,这些先前从农民出身的义军反而打着起义的名号四处掠夺农民,作恶的手段比起元廷更加疯狂。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起义军中有一支由十八个人组成的队伍,凭借着勇猛的实力,半年时间内就打下一处县城,不仅分发粮食,衣物,如果能够加入其中领粮吃饷的,还可以获得一间足够安身的房屋。
如此一来,这支十八个人的队伍短短数月之类,手下的兵士就翻了数十倍,可用之士达到几千之多。
会逢今年初春老天爷不照顾,天上没掉几颗雨,地里也就荒了,收成更是少的可怜。
这些军老爷的领头更是放开了县城中的粮仓救济这些逃难而来的流民。
路过凤阳,谁都会夸上一声这朱元璋与他的手下如何如何。
而就在此刻,凤阳县城城门出,一个打扮寻常,但气质不凡的老者骑着一头毛驴进来。
沿着城中官道,一路来到军队办公的县府大衙,下了毛驴,对着守卫两旁的士兵说道:“我要见你们将军朱元璋。”
气势,言语,更是充满了傲然之色。
第五十九章 一场对话
负责守卫门责的两个兵士脸上凶相毕露,神色更加蛮横。
“那里来的憨货,还敢直呼我们义将军的名讳,让小爷用手中钢刀长长长记性!”其中一个兵士喝道,手中长刃也不停留,刀柄翻转,用力。
刚下毛驴没多久,身上那股神气劲还没消散而去,迎头就被看守的军士反手一刀柄打了下去。
刚才还显得气度不凡的老者这一刻显得十分狼狈,脸上鲜血飞溅,手掌中间一口鲜红血液中点缀着零星白色,显然是牙齿掉了。
老者见军士又欲动手,急忙踩着碎步,牵着租来的毛驴灰溜溜的走了。
“嘿,散了!散了!就是一骗吃骗喝的老泼皮。”军士对着地下啐了一口,而后将刀归鞘,又盯着先前那被打老者逃离的方向看了一眼,这才再次回了自己的岗位上。
“阿爹,咋们穿成这样去,会不会也被那看门的军士抽刀打一顿啊。”
就在一切回归寻常之后,县府大衙之前,一老一少端坐在卖吃食的小摊前注视着这里刚才发生的动静。
“你这泥娃子,以后少跟着你哥哥些学,这朱元璋是你爹一直寻的人,如今好不容易在这凤阳碰到了,怎么不进去看看。”年龄大一点的老者开口,而后再次收拾了一番自己的小儿子后,这才在小摊前整理了一番身上的粗麻衣服,迈着步子一点点想着县府大衙而来。
“两位军爷,小民想见一见你们的将军朱元璋,可否通报一声?”来到县府大衙门口,一老一少上得前来,对着站立两旁的军士开口。
而这两位军士打量了一眼来人,见其一副平民打扮,心中的抵挡就少了一些,更别说他们的将军时时刻刻都在告诫他们要亲民爱民,更不能欺负农民。
之所以对先前来的那个老者大打出手,就是见他衣着太过华丽,而且身下骑的毛驴屁股后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烙印,一看就是借的。再加上他为了显示自己,特意向两位军士行礼,双手高举的时候,两人特意观察过,手指,手掌,虎口,没有读书人长年握笔研墨遗留的痕迹,也没有劳动的老茧,这样的人除了骗子只有富裕人家。
而且自从他们将军开县府粮仓救济荒民的消息传开之后,不断有这样骗吃骗喝,还自称饱学之士的学子前来。
但是眼前这两人的手指关节,掌心边缘都有老茧,看门的两位军士曾经也是苦种地的农民,知道这样的人不是骗子,所以才应了一声,留下一个人守在门口,另一位进去通报去了。
过了半响,先前进去通报的军士跑了出来,随后又交流了一番,带着早已等候多时的一老一少进了县府大衙。
跟着军士进了县府大衙,又沿着走廊穿过外堂,行过一个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