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婚》第49章


纵使已经贬为平头百姓,毕竟曾经是国丈、翰林院大学士、已获准入阁兼任吏部尚书,如不出意外,将来接替安国公为首辅的必定是这一位,贾周文身体被残害得嬴弱不堪,礼仪气度尚在,李艺不知道贾周文如果真能走到拜相那一步,是否也和安国公一样手腕强硬,压制得皇帝极不舒服,但如今事已至此,任何猜测都成泡影,就不必费心思瞎猜,也不好说到别的话题,请叔侄二人坐下,客套几句,直奔主题,提到贾素素在坊间施药救治时疫之事,
贾周文自然有一套说辞应对,早斟酌编好了的,他料到瘟疫之事重大,疫情一起,上下恐慌,而且这是发生在京城之内,若是抑制不住疫情,可以想见得到将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
往小里说可能只是死了许多人,折损银钱财物,往大里说是动摇根本,就算不会立时发生宫变,但底下保不定会有动乱!
不是危言耸听,他夜里睡不着觉时想了又想,认为极有可能!
贬为庶人驱往各地的几位先帝皇子,不见得就没有一点点暗力环绕,先帝驾崩时已经长大成人的大皇子和二皇子,他们各有势力,虽然最后都被灭了,但感觉得到有漏网之鱼,难保遗党不转投活着的三皇子、四皇子,他们都曾封王爵,有过封地食邑……如果不是贾家统缆朝权,手段高超决策果绝,当初轮不到李泰来当皇帝!
他们若趁此机会以李泰不适合当皇帝、因而天降恶疾示警为由,振臂一呼,大齐国内乱就开始了。
贾家险被灭门,贾周文对李泰不是没有怨恨,但岂敢表现出来?历经劫难还能保留得一点血脉在,已是拊额庆幸,且顾不得沉冤边塞的二十几万贾家军,先安顿好活着的人,免教子孙太过悲凄困苦,日后去到阴间,也有点颜面见先人。
说起来是贾家祖先积德,出了圆圆和素素这两个好姑娘,娇养长大的女儿,却像男儿一般生就一副刚硬心肠,圆圆绝然自残于宫中,素素忽然变了性情,重温祖母传授的技艺,克服困难,竭尽所能承担起一大家子人的生计,生女如斯,夫复何求?这是贾家周字辈兄弟四人的骄傲,养的男儿们都不是甭种,十来个女儿中出得这样两个奇女子,足够慰心了!
贾周文卧床养伤时坚持给孙儿们讲学授文,身体稍微好些,自己能够拄着拐杖到处走了,就到院子里练练筋骨,后来发生时疫,素素救治百香楼门口突发病情晕倒的人而出名,街坊邻居、纵横几条巷子的人都找上门,她因怕吵着嫂嫂们,便以影壁为界限,在大门两侧耳房接诊病患,所需药材自己出城去采集,贾周文想不到素素这孩子能有如此胆魄,要做什么,如何做,她胸有成竹,仿佛早就存有想法在那里,此时只需要一步步按序去做就成。
找上门的人太多,大门两边小耳房终究显得太窄小,门口每天都挤满人,最后经人提议,寻到巷子里一个空着暂时租不出去的大院子,素素将诊台、药材搬进去,专门在里边看诊制药,来看病的人也能有个落脚坐下的地方,各自安静松活多了。
贾周文每天都要带着孙子外出街巷去转一圈,打听外边疫情,回来就去守着素素,看她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们,细心诊脉、认真写方子,耐心叮嘱病人需要注意的事情,还要不时关照发放药包的人,一定要看清楚,千万不可弄混了。看着素素如此辛勤劳苦,贾周文又是心疼又是期待,他没有劝素素不要揽这件事,他相信素素真有本事,太医院都是些什么人他清楚,这一场瘟疫没那么容易压制得住,但只要素素出手,就可以!
只待相关衙司寻来,贾家的名号即便不能再次传响于朝堂之上,只要让满城达官贵人、富豪商贾、平民百姓知道,贾家沉落于底层仍思报国,以微薄之力扶持国运——这就足够了!
皇帝也知道,贾家从来不缺少忠心,但给得一块薄面,从此后贾家子孙儿郎就算不再入仕为官争功名,也不至于让人侧目轻看!
正文 第五十一章 秘方
第五十一章 秘方
素素这段时日忙于救治病患,又被生计问题压得有些发傻,没有留意到贾周文内心的想法,她只有一个打算:尽力抑制疫情,救治民众,通过这场瘟疫扬名,之后开一个像百济堂那样的大药堂,多少可缓解一下压在她肩上的重担。
以前做皇后时太安逸了,身为六宫之首,一切俗务都不用管,除了做些自己喜欢的手头上的事情,她何曾需要操心什么?如今却是上百号人等着吃饭穿衣,开了个百香楼生意不错以为可以轻松些,谁想反而更加紧张,她有时梦里会突然惊醒,那是担心的——若是再有人来投靠,她怕自己承担不了!
如今需要安置抚养的人太多了:贾周文认为防治时疫不能忽略掉散居各处的贾氏家族其他人,素素便备下大批预防药包发散下去,结果却让亲属们看到了另一种希望,认为他们有好日子过了,穷得揭不开锅的就纷纷寻来请求救济;而贾家军里被连坐的几位亲信将军家眷走投无路,在集市上卖儿卖女,被周姨娘看见,赶紧回来禀报,贾周武红着眼睛让素素看着办,能怎么办?自然是带回家来咯,百香楼跑腿干活的伙计、堂倌满够了,只能另想别的办法,如果可以顺利开成个药堂,制药卖药,训教医者,日子还是能够过好的。
当霍改的人来报说福郡王要见她,三伯父贾周文应声而动,和父亲贾周武一起找她商议,只说了几句话素素就明白了父辈们的意思,顿时省过神,也暗生希冀:这事如果弄得妥贴的话,不仅是为贾家后代子孙挣得一个宽松点的环境活着,受贾家牵连而陷入困境的其他人都可能得点好处!
通过一段时间对病患的诊治和观察,又在两名护卫的陪同下四处去察探询问,她能够确定这场疫情是祖母医书上列举的夏季瘟疫!病源她查清了,并做了妥善处置,只是疫情已发散开来,需要做的是大力医治和预防,如果病患得不到及时医治和特别照顾,会过气,会死很多人……素素听了三伯父的点拔,不打算将实情说出来了:这个瘟疫就像一片雨云,雨水下完了就回复澄清洁白,夏季一过,瘟气发散完之后,京城也就没事了,祖母书上说,这样的瘟疫过后,可以保证此后京城百年内再也不会有此类病疫发生!
当然瘟疫尚未除尽之前,她预防治病的方子无疑是最有效的,伯父要利用,那就姑且一试吧!
于是素素听从安排不露面,自顾忙自己的事情,由贾周文出面应答福郡王李艺的垂询。
李艺和贾周文谈着话,一边让太医们仔细研究贾周文带来的方子,还有预防和治病各两包配伍好的药草,太医们都是熟知草药的,只一会儿就弄清楚了,回禀道:
“贾家所出方子与太医院老太医们共同研配的方子相差无几,只是其中多出三两味奇药,这药名却从未听说过,而药包里制成熟品的药块似乎是由多种药汁熬制而成,下官竟是不认得!”
李艺看了那太医一眼:“这种话你们也敢说?身为医官,竟然不认得药名,谁还敢找你们看病开药方?”
那姓凡的太医年纪不小,抹了把汗,躬身道:“下官惶恐!久闻贾家老夫人乃杏林高手,精于医道,想是贾家秘笈所制,不外传罢!”
贾周文见李艺并不看自己,便安然淡定地坐着,自己现在只是个平民,没有半点主动权,郡王爷不问话,就不能出声。
李艺到底是真正办事的人,训饬了户部官员和医官们几句之后,转过头来和贾周文探问起贾家秘笈之事,从贾周文这里打听到贾素素真的会医术,这才相信了,两人说着话,直谈到晌午,李艺意在想见见素素,霍改几次下楼去打听,每次回来就说九姑娘出城采药未归!
等不来贾素素,倒是把许靖等来了,贾周文叔侄见到许靖,略有尴尬,退了亲又让人护卫素素安危,不知他什么个意思,许靖却是磊落大方,以晚辈身份朝贾周文行了个礼,贾周文便也放松下来,安然受之,微微俯首对许靖说了句含带深意的话:“多谢许大将军!”
李艺吩咐将在百香楼用午饭,叫了几桌饭菜,贾周文和贾平原自觉地起身告退,李艺却不让,知道他们叔侄必不肯跟自己共桌,随手指了几名户部的官员陪同贾家叔侄一起用饭,道是吃过饭还有话说。
下晌,李艺和许靖带着大小官员们在城西各处走了个遍,贾周文、贾平原叔侄随行,两人是伤病初愈,走着走着有点吃不消,但仍咬紧了牙关,舍命陪郡王。
傍晚时霍改的人来回话:“九姑娘已?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