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巧经商》第23章


价格陡涨。这位商人趁机抛售建材,获利巨大,远远超过被火灾焚毁的财产。
这虽然是一个久远的特例,然而蕴含其中的经营智慧却是亘古不变的——只要能把握机会,在危机中一样会有转机。
同样,20世纪90年代,日本发生了阪神大地震,使该地区几乎陷于瘫痪。当时,国内大多数报刊都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报道,但一般人只是从中看看“热闹”而已,而北京有位叫金萍的人却从中“悟”出了商机:
大阪的新日本制铁所已完全停产,至少半年才能恢复,而该巨型钢铁厂生产出的优质冷轧薄钢板每年向我国出口至少50万吨,在我国市场上甚受欢迎。他预感这场大地震必然影响到日本铁制品向我国出口钢材的份额,于是立即把这信息和以前掌握的有关数据资料,提供给江苏金坛市一家钢材销售公司。公司经理马上调集人力财力,吃进5千吨优质冷薄钢板,比其他公司抢先一大步。果不其然,一直冷清、频频降价的优质冷薄钢板因货源紧缺,每吨涨了100至400元,该公司一下子赚了近百万元!
无独有偶,美国有位经营肉类食品的老板,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毫不起眼的消息:墨西哥发生了瘟疫。他立即想到墨西哥的瘟疫一旦流行,一定会传到美国来,而与墨西哥相邻的美国的两个州是美国肉食品的主要供应基地。如果发生瘟疫,肉类食品供应必然紧张,肉价一定会飞涨。于是他先派人去墨西哥探得真情后,立即调集大量资金购买大批菜牛和肉猪饲养起来。过了不久,墨西哥的瘟疫果然传到了美国的这两个州,市场肉价立即飞涨。时机成熟了,他趁机大量售出菜牛和肉猪,净赚数百万美元。
其实,世界上任何危机都孕育着商机,且危机愈重商机愈大,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商业真经。谁也不希望面对危机、遭遇危机,但灾难的降临是不可避免的。回避不足取,惟一的办法是像上述诸例中的“智商”一样,想办法度危机、捕商机。只有这样,事业才能做强做大,实现永续经营。
妙算“因机而变”的谋略
“因机而变”,语出《投笔肤谈?家计第二》:“夫兵不贵分,分则力寡。兵不贵远,远则势疏。是不惟寡弱在我,而强众在敌也,虽我众,亦防敌之乘我也。苟能审视而行,因机而变,则敌亦焉能乘我哉!”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求我们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也是创业者商场竞争不可或缺的智慧。
1956年6月,中东战争爆发后,东西方交流的海上门户苏伊士运河一度因此关闭不通。日本和西方国家在中东购买的石油不得不长途跋涉好望角,然后运回本国。这种运输模式以及对石油需求量的增长刺激了石油运输业的发展。航运公司眼见经营石油运输有利可图,竞相购进油船。石油运输业一时蜂拥群聚,成为当时世界船运业的一大奇观。
然而在挪威的卑尔根,却有一个年轻人对此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就是后来任挪威船厂协会董事长,被评为挪威1977年最佳商人的耶伯生船运公司的拥有人——阿特勒?耶伯生。当他年仅31岁的时候,老耶伯生去世,给他留下一家小船运公司。这家公司只拥有7条船,力量极其弱校其父在世时,眼见石油业佳话频传,亦不甘人后,倾力购进三条油轮,希望以此打入世界石油运输业以扩展业务。这3条油轮虽然耗费公司微薄资本的大部分,但与其他庞大的运输公司相比,毫无竞争实力可言,随时都有被别人吞并的危险。
年轻的耶伯生鉴于这种情况,在接管公司一年后宣布卖掉油船,退出竞争激烈的石油运输业。许多人对此迷惑不解,更有一些人认为年轻的耶伯生少壮无为,不趁机大捞一把,却要退出竞争,迟早会吃大亏。
面对人们的种种评论,耶伯生依然我行我素,不为所动。油船适时出售,很快脱手。他利用卖船所得的钱购进了几艘散装船,这种船适于为大商业运输钢铁产品和其他各种散装原材料。以此为资本,他与一些大商业签订了运输钢铁产品和原材料的长期合同。
第44节:咬定机会不放松
第44节:咬定机会不放松
他曾为此解释说,无论建设船运公司还是工业商业,都存在长期打算和短期打算两种不同做法。作为一家小公司,虽然有在投机性的商业热潮中大赚一笔的机会,但是日后却无法逃脱经济衰退的致命打击,惟有放眼长远利益,放弃眼前小利,站稳脚跟,逐步发展壮大,方能在险象环生的航运业中立于不败之地。
1973年,中东战争在对峙中再次爆发。为抵制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产油国同时提高石油输出价格,从而导致许多石油消费国大幅度削减石油需求量。同时,北海和阿拉斯加储油区的开采使用,也使石油运输线有所改变。这些变化引起连锁反应,使世界对油轮的需求量锐减,给世界船运业带来根本性的变比,许多石油运输船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各大油船运输公司在新局势下进退维艰,一筹莫展,有的以付出重大损失为代价转入其他行业,有的则因缺乏大量的周转资金而一蹶不振,陷入破产的危机。而耶伯生这家曾经只拥有7条船的小公司,却凭借其与工业商业部门签订的长期合同,运输散装货物,盈利稳步上升,不仅安然度过航运业的危险期,而且从中逐步积累资本,使公司规模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今天的耶伯生公司已是挪威最富生气和活力的公司,在耶伯生手中,掌握着总共120万吨的90条商船的大船队,还有在世界各地的众多投资。这些成果可以说正是建立在创业初期的正确决策之上。
有时候成功与失败只在一念之差。决策正确就成功,决策错误就失败。观察一下你周围的人,事业成功、家境富有的并不是极聪明、极有学识的人,而往往是朝着自己的目标持之以恒,不断努力,并且善于因机而变的人。
咬定机会不放松
很多大富豪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把握住了一次次宝贵的机会,并且紧紧咬住这些机会不放松,从而获得了成功。
美国大富豪哈默博士在16岁时,很想购买一辆要价185美元的双座敞篷汽车。但当时他身无分文,为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只得向哥哥哈里借钱。哈里答应借钱给他,但要求他半个月内悉数偿还。哈默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他执意要买下这辆车,是因为看到一个广告——一个糖果商人要招聘带车人员为他运送糖果。哈默要买这辆敞篷汽车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份工作。最后他果然如愿以偿,不但还清了哥哥哈里的钱,还因此赚了一些钱,有了日后发展的本钱。
在哈默17岁那年,家境突然恶化,他父亲要他接替自己在制药厂的职位,但不许他退学。哈默只好雇请一位同学替他做课堂笔记,自己则到父亲的单位工作,晚上再根据课堂笔记在灯下自习。
哈默做事非常认真、勤奋。当时经营医药企业的大多数人都认为,这个行业的发展前途不大。然而,哈默却认为机会来了,预测医药企业是最有希望的事业。上任之后,哈默把药厂的员工由10多人猛增到1500人,加大投资和生产,没过多久医药行业果然发展迅猛,他很快就成了百万富翁。当时,哈默还只是个在校的大学生,但由于他善于抓住机会,已成为一位腰缠万贯的大商人了。
如果有一次发财机会,那么对穷人来说,就应像溺水者遇到别人伸来救命的竹竿一样,一旦抓住,就应拼命地往上爬。
一次,一场盛大的职业棒球决赛在美国洛杉矶体育场举行。有三个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突发灵感,觉得这是一个难得的发财机会。他们连赶几夜,在20美元一件的汗衫上印上棒球巨星的肖像和名字。比赛那天,他们把汗衫拿到体育场入口处,以60美元一件的高价出售。数以万计的球迷争相购买,不到半天功夫,所有的汗衫就被抢购一空。三个年轻人用10万美元的投资,换来了3倍的利润。
白手起家、下海经商的人,就像不会游泳的人突然掉入泳池,这时别人投给你的,不论是木头、救生圈、还是绳子,你一定要死死攥住,才有上岸的可能。
几乎所有创业者的崛起,都是因为得到一次无法复制的机会,并且牢牢把握了这次机会。尽管他们以后的事业与这个机会本身可能完全不同。但正是由于他们咬定了这个天赐良机不放松,才使他们的财富航程有了一个伟大的开端。
第45节:因时而变,掌握先机
第45节:因时而变,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