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挺机枪到南宋》第64章


锋线之间的战斗缓了,这时候,好象我们的战士才清醒过来,他们正好充分发挥自己的箭弩优势。
南方多山,我们的战士其实是有潜力的山地步兵部队,我们的步兵优势是箭弩的速度和准确率,而不是元军的骑兵速度和步兵的体格强壮。
无论如何,南方人的个头总是小于北方的,野蛮程度也不如。
当然,我们一小部分专职的箭弩兵从来就没有放弃过箭弩的攻击,他们给元军的打击确实而又有力。
元军的弩兵狙击手很少,尽管很厉害。在我们的箭弩兵的打击下,他们渐渐地哑了。
元军靠的是步兵,而且,他们这一次使用了不少重步兵!也不知道他们的长官是怎样想的,是不是他认为这样就可以抵抗我们的炮火?
重步兵全身披着厚重的铠甲,手执锋锐,头戴铁盔,脸蒙面具,几乎全身都没有破绽!
眼睛!那几乎是他们唯一的非武装地带!哦,还有手!那些那着刀枪的手。
还好,既然有利就必有弊,他们的速度被大大降低了。
一旦他们犹豫,那就是我们最好的射击机会!
就在我们的炮兵填装第三波攻击的炸药时,我们的箭弩兵充分调动了积极性,一排又一排的强弩和毒箭向元军劈头盖脑地盖去。
横冲直撞 七章 险象环生
(起3X点3X中3X文3X网更新时间:2006…9…10 0:10:00 本章字数:3566)
前锋的元军重步兵还不打紧,但是后面的轻步兵就招架不住了。
箭雨从天而降,把他们遮盖住了。
我军在平时的训练中就讲究了这一点儿,箭弩兵就是我们的优势!所以,他们的训练是非常严格的,成效当然也非常明显了。
元军进攻的箭弩相形之下逊色多了。
无数的元兵受了箭伤。
在战斗中,士兵受点伤是很正常的,有些人身受十数箭了,只要不是很要害,居然还能算是轻伤,皮肉之伤,三两个月就痊愈了,一点事儿也没有。
可是,这一回不同,我军使用的是他们想不到的毒箭,箭毒之毒匪异所思,任何一个人也是不能被伤到的,他只要碰到了一点儿,只要擦伤了一丁点儿的皮肉,那他就完了。
为什么叫见血封喉?
历史上使用毒箭的例子是有的,可是谁也料不到有这样毒的药!
现代来说,箭毒木已经在中国绝种,只在东南亚的新几内亚岛上有零星的一些。
中国人很少使用它,因为它胜人不武,非仁义之选。
但是,更多的原因恐怕还是它很少罢了,一般的毒药效果有限罢了。
宋军中没有这种生化武器的兵种,可见一般人是没有这个意识的。
蒙古人远从塞上而来,他们就更难得知道箭毒木了。
天赐我也!
我军战士可以受点伤,但是,元军士兵是不能承受我们的箭伤的。
盔甲轻便单薄的元军第二线的轻步兵眨眼之间就被毒箭的雨幕扫倒了一大片,他们剧烈地抽搐着,挣扎着,惨叫着,象是被称为大雨浇灌了的灰尘,被滚汤泼湿了的蚂蚁窝。
数百名元军倒在血泊之中,战场变成了单纯的屠场。
更多的毒箭还在继续发射着。
战场完全成了我军箭弩兵的天下。 更多的元兵在箭雨里遭殃。
这时,元军的重步兵队伍牢牢地贴上了我军的步兵集结地段。
他们来得晚一些,因为装备太重,如果他们上来就和我军对阵的话,我们的将士恐怕根本不是对手。
长长的大刀伸进来,恶狠狠地向我军砍杀。
我军的箭射在他们的厚盔甲之上,连一声响都没有,就纸一样飘散。
凸起的铁甲叶片,粗犷的连环锁,黑黝黝的光泽,铁塔一样坚不可摧的气势。魔鬼一样狰狞的面具,有种惊心动魄的震撼。
我军战士急忙用长枪格挡,和他们形成了暂时的相持。
箭弩兵们急忙转换射击目标,因为,重步兵的后面紧随着的元军轻步兵已经伤亡大半,更多的元兵惊恐地停止了脚步,一些人开始不顾督战队的截杀转身溃逃,虽然只是少数,但是它是一个明显的迹象,表明,元军已经深受打击,有崩溃的趋势。
箭弩兵用准确的射击扫描着敌人的重步兵,一律进攻他们的眼睛和鼻孔的面具空隙处。
在剧烈的战斗中,又是近身处,效果不是太明显。
元军的重步兵一步步欺压上来,把我们的步兵集团打得手忙脚乱,频频后退。
我军因为装备不足,士兵们都是轻便的盔甲,甚至于一些新战士还没有穿任何甲衣。
久经考验的敌人重步兵拥有巨大的实力。
我军节节败退。
这时,我们的五门大炮已经填装好炸药。因为两翼没有多大问题,我指令把炮车转过来,这样,我们面向正面敌人的重步兵部队的打击火炮就增加到十五门。
海螺号再次吹响,指挥着我军战士向后退却,或者向浪边撒开,总之,是脱离敌人,和他们拉开距离。
他们很快地实现了,因为穿了三层重甲的敌人速度上要慢得多。
号令兵一面传递着我的话,一面又敲响了炮兵阵地上的牛皮战鼓。
鼓声咚咚,炮火点燃。
目标瞄准了正蠢蠢欲动的野熊一样凶悍和笨拙的敌人。
又一阵惊天动地的巨响……
我都不想再说了。
百十名元军重装步兵刹那间就被击倒在地,象是被镰刀横扫过的乡野田间的庄稼。
一地鸡毛,哦,不,是一地散碎的铁甲片和分崩离析了的人的肢体。
喋血满目。
炮声过后很久,才有少数几个元军从地上爬起来,看了看他们同伴的惨像,他们再也忍不住惊恐,转身就逃。
我们的步兵战士立即展开反攻。他们大声地呼叫着冲锋,“杀啊!杀啊!元军败了,靼子兵败了!”
正前面已经不需要了,我连忙把炮火转向,重新关注侧翼。
元军的骑兵终于整顿好向我们杀来,有三名骑兵甚至冲到了我们的跟前。
一个敌兵一扬手,白光闪烁,我军一名战士的脖子上猛地窜出一股血泉,脑袋斜着坠落。
十多名战士用枪来阻挡他们都没有凑效,反而被连砍四人,战马趟倒三人。
一名敌骑兵挥刀就向松木炮砍来。
又一股骑兵趁机闯近。
更多的骑兵呼喊起来:“哦,呵呵呵呵!”
白痴!
我暗暗高兴——要是敌人的步骑兵配合默契一起攻到的话,我军可就危险了!
炮兵阵地上的预备队三十几人马上扑过来保护炮兵。他们都是身强力壮的勇士,都是再三挑选的武艺高强的好手。
他们的武器都是沉重的硬杆儿枪或者长柄刀。便于和骑兵硬碰。
硬杆儿枪和普通战士们的枪不一样,普通的枪已经使用灵便的可以颤抖的白蜡杆儿,威力增了,可是硬碰硬的能力没了,硬杆儿枪也可以叫槊,是过去骑兵战使用的,粗壮有力,面对骑兵的猛烈冲击,战士们甚至可以把枪往地上一支,仅仅扶着枪的方向,单等敌人自己往上扎。
这是我们的重装步兵,仅有的三十几个。宝贝疙瘩。
重装步兵对一般骑兵还是有一定实力的。
幸好,我军的步兵集团的后尾已经看到了这里的危机,掉转一部分箭弩兵的方向,开始攻击攻到炮兵阵地上的敌人骑兵。
敌人的骑兵该是蒙古人充当的吧?他们看重的是速度,所以很少披挂甲叶,重骑兵是蒙古人的精华,但是数量极为有限。此种状况乃是其建军原则使然。
这些,都是陈述之和辛若是这些人平时给我讲的。
箭弩一扫,元兵的凶焰气势立即就下去了不少,一些骑兵被射杀,一些战马中箭惊跳。
就在这混乱当中,我们的炮兵紧张地填装着炸药。直到装满点燃。
也还幸好我们的炮放在车上,炮车上插了五六杆长枪,这是辛若是的主意,他说,当年汉大将军卫青就是用这种武刚车来抵御匈奴骑兵的。
敌人骑兵多数还近不了我们的炮车。
炮车象一只只刺猬。
敌人的骑兵不是不知道我们的厉害,可是,他们已经冲到跟前了,一时还真难退去。
十五门火炮分成两拨,一排七八门装着霰弹的松木火炮,在那个时代,哈哈,已经够爽了。
轰轰轰!
就在敌人骑兵疯狂地拥上来的时候,我们的大炮恰到好处地发言了。
血肉横飞,硝烟弥漫,再一次地见证着火炮的威力和人的渺小。
近百名骑兵又报销了!
元军的骑兵再也不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