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文物不许成精》第5章


俞栋:“我知道,日本人相传当年从中国盗走10万余见文物,而且深谙中国文化,据说当年中日建交的时候,日本居然点名索要辛追夫人作为国礼,切,哪有伸手要的……”
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性转过头:“俞栋,你也要去日本?”
俞栋抬了抬下巴:“对啊,你也想去?”
男人侧过身:“当然,我日语好,当然我去。”
根据施院长他们的意思,是希望他们几个分散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以免造成资源浪费,所以日本只能去一个组。俞栋丝毫不让:“日本盗走的字画比较多,我字画鉴赏能力比你好。”
施院长站在会议室门口准备开门:“不说了不说了,明天再聊,再不走办公室都关门了。”
人们不约而同的闭上嘴,从会议室鱼贯而出,只有彼此眼中还闪着兴奋的光。
出了办公楼,俞栋前后看看没人,一把揽住他的脖子边走边说:“你不是还没定地方嘛,我给你推荐个好地方。”
“什么?”
“巴黎圣旺跳蚤市场。”俞栋挥着手兴奋道,“巴黎是整个欧洲的文化中心,圣旺跳蚤市场则是欧洲最大的跳蚤市场,不知道多少二手货在那儿交易,无数买手在那儿淘宝,我们跟你这种火眼金睛的不一样,我们拿了个东西要看半天,你一眼就能看出个一二三四来,那儿正适合你淘宝,你考虑下?
两个人出了大门,瞿清时欲回家,俞栋搂着他的脖子不给走,说兴奋的睡不着,要去吃夜宵。瞿清时无奈,只好被他拖着走去吃了羊肉串,等回到家已经快1点了。家里书房还亮着灯。
他换了拖鞋,到书房里叫了声:“爸,还没睡?”
瞿鹰英透过老花眼镜看向他,拍拍地板:“回来啦?来,坐。”
家里只住他们爷儿俩,书房占了朝北最大一个空间,装修的时候,他爸爸把书房和饭厅打通,做成一个极大的书房,各种古董挤挤攘攘的陈列其中,有从小照顾他到大的唐代青田石花瓶,有和他一起玩的明代黄花梨圈椅,见到他也打招呼:“清时回来啦。”
瞿清时和瞿鹰英坐在地上,瞿鹰英心情很好,说:“我听你们李岩说,要派你去国外收文物去了?”
李岩和瞿鹰英是老同事,瞿鹰英退休前是国家文物研究院的院长,李岩是他一手提拔上来的。瞿清时毕业后也考进国家文物研究院,算是子承父业了。
瞿清时还没来得及说话,旁边的器灵们一听都炸了。
“什么!清时要去国外收文物?”
“天啊老天保佑,这么说我们的同胞要回国了?”
《虞山枫林图》不知从哪儿掏出丝帕哭哭啼啼:“我那些同胞们破的破,损的损,战乱的时候不知道被抢走了多少,多少年了下落不明,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世……”
黄花梨圈椅跺着脚:“去!现在就去!百年国耻不可忘,把国外两千万件国宝全部收回来!”
瞿清时和瞿鹰英在旁边忙着劝:“虞山你可不能哭,不然纸要潮了,黄花梨你这老胳膊老腿就别动了吧……”
好不容易劝好了,大家都安静下来,听瞿清时把开会的大致情况说了一下。
瞿鹰英说:“这么说,去的国家是由你们自行选择?”
瞿清时:“对。”
瞿鹰英问:“那你准备去哪儿?”
瞿清时摇摇头:“不知道,俞栋建议我去巴黎,不过我还在犹豫。”
瞿鹰英笑了笑:“你去把书架上那本黑色封面的书拿过来。”
瞿清时起身,从书架上拿下一本英文书,他看了一眼,书名叫:《The China llectors: America’s century…long Hunt For Asian Art Treasures》
瞿鹰英说:“这本书是美国著名收藏家兰登华尔纳写的,1923年趁着我们战乱的时候来到中国,去敦煌和龙门石窟“寻宝”,书里用大量笔墨描绘了路上的无数阻碍,包括当地强盗,变化莫测的天气,崎岖的路线,这些都没有阻碍他对“文化”的热爱,到了敦煌后,用及其野蛮的方式将佛像凿下,你读读这一页。”'1'
瞿清时翻开其中一页读了几句:“如果说我们会因购买这些残片而遭到谴责,那么之后我们在修复和重组它们时所付出的努力必将让人禁声,在中国,可没有人为这些文物做这么多。”'2'
旁边的器灵们纷纷骂道:“伪善!抢就抢了还自我感动!”
瞿鹰英说:“当时他向敦煌的王道士行贿,前后盗取了唐代壁画十几幅,以及第328窟彩塑供养菩萨像等,你再读读这一段。”
瞿清时低头读道:“我们必须有一些供美国研究使用的壁画……只有那些壁画是我们不敢派出本地收藏家前往追求的。搞到壁画藏品,毁掉的东西肯定比带回来的多。”'3'
瞿鹰英又让他翻了几页:“这里还有龙门石窟文物交易商卢芹斋对他所作所为的辩解,你读读。”
瞿清时读道:“我一生的事业就是将中国文物贩售给西方人,这在很多人眼中这是不道德的,然而如果这些历史文化瑰宝能在西方人那里获得更好的照料,免于战祸和政治动乱,那也是好的归宿。”'4'
器灵们破口大骂:“大汉奸!给列祖列宗蒙羞!这种人就该从族谱中划去!”
“不要脸!我们现在被照料的可好了,他怎么不把我们的同胞还回来?”
瞿清时合上书:“所以您想让我去美国。”
瞿鹰英拿下老花镜:“你知道海外文物收藏量最多的是哪个国家吗?”
瞿清时脱口而出:“日本。”
瞿鹰英用眼镜指了指他:“第二就是美国。”
他喝了口茶:“当年美国和日本狼狈为奸,日本从中国买文物,买不到就偷,偷不到就抢,不知道运了多少文物回去,再由美国出钱买下。《华尔街日报》曾写下豪言:寻找中国古董的最佳文物不是中国,而是美国。”'5'
瞿清时垂下眼皮,叹了口气。
“所以这就是我想让你去美国的原因,你看这本书,”瞿鹰英指了指书,“明明是一场文物掠夺,硬生生写成如同《古墓丽影》一样的探险小说,还给自己加上各种理由,虚伪至极。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是别国的东西吗?既然中国现在有能力维护文物为什么不还回来?他们至今都是以此为荣。”
器灵们又开始群情激奋,《行书节录晋书》不知从哪儿拿出纸笔,一边哭一边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写好了还卷巴卷巴收起来。
瞿清时:“……”
“最后一个问题,”瞿清时把书放好,“您一个人在家行吗?我这一去可不容易回来。”
瞿鹰英扬起下巴:“你又小看我了是不?当年你太爷爷护鼎有功,被赐予看到器灵并能与之交流的能力,如今这种能力代代相传,我们瞿家虽然不是什么大户人家,但是有一份力便出一份力,所以去吧!去国外收文物,把我们的百年耻辱洗刷掉,把我们的博物馆填满,让我们的后代看到更多国宝!”

第二天。
瞿清时老清老早起来,迷迷瞪瞪赶往□□——昨天睡得太晚,启动会议只是个开始,之后还要培训,做计划,总之做好万全的准备才能出去。
瞿清时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导致有点低血糖,老师捧着书叽里呱啦说了半天的保密条例,好不容易到了中午,瞿清时刚要跑去吃饭,徐局长又进来了:“各位同事稍微等下。”
瞿清时只好坐下,饿的眼冒金星。
徐局长说:“昨天跟你们说过,为了保护你们的人身安全,还有保障文物的安全运输,我们这边给你们配了个搭档,专门配合你们完成海外文物回收工作,现在搭档来了,就在门外,我们欢迎一下。”
瞿清时配合着一起鼓掌,只见几个男人鱼贯而入,个个高大威猛,身体素质强悍。瞿清时目光逡巡了一圈,突然一愣。
他看到了在飞机上遇到的那个男人,以及坐在他肩头的器灵。
男人也看到了他,丝毫没有惊讶,反而冲他挑眉一笑。
徐局长手里拿了张单子:“现在分配下搭档啊,姜起帆,你和俞栋一组。”
姜起帆出列,走到俞栋面前,敬了个礼:“前武警722特种部队姜起帆,前来报道。”
“下一个,范景,你和叶毅礼一组。”
“下一个……”
前面的人越来越少,瞿清时心里不停的念:“不要他不要他不要他……”
直到所有人都有了搭档,前面只剩下了一个人。
“下一个,顾豪峰,你和瞿清时一组。”
瞿清时万般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