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血 -高红》第2章


之后,张声华总队长、马定华副总队长赶到现场。
最先进入现场的警员发现死者身前靠窗那边的地上有子弹和弹壳,心头一凛,出来向在 场领导汇报:是枪案!解放以来在上海涉外宾馆中还没有发生过枪案,更何况被害人是外国 人——王军等已从宾馆总服务台旅客登记表上查明死者身分:李相奉,韩国三湖物产株式会 社食品事业本部综合研究所代理,35岁。案件的恶性程度随即升级。情况汇报到局里。上 海市公安局易庆瑶副局长、毛瑞康副局长迅速赶到现场。
侦破工作分几路进行。
王军从总服务台了解到,李相奉是和某旅行社一位姓裘的小姐办理的住宿登记手续。那 位韩国人好像不怎么会讲中文,一应细节都是那位小姐打理的。
找裘小姐,问清楚她和李相奉分手的时间,以及她所了解的李相奉的全部情况。一路警 员的身影被夜色吞没。
痕迹人员进入现场,勘察取证,照相录像,用无微不至来形容半点也不夸张。边取证, 边在脑子里将取到的零星、散乱、杂芜的犯罪现象汇总综合,分析凶手的人数,出入路线和 出入方式,作案工具、作案过程,特别是凶手与被害人的关系……这些对确立侦破思路和侦 破方向至关重要。
房门没有遭破坏痕迹——分析凶手是“软进”:一种可能,凶手与被害人一同进房间; 另一种可能,被害人先进,但门未关严;或者凶手叫门,里边的人将门打开。
这是一间标准房,靠窗那半部移位变动厉害,一大两小窗户中的大玻璃呈放射状破裂, 裂纹延伸至边缘部。残余玻璃上有大量血迹和少量毛发——经分析,这面玻璃是被害人李相 奉与凶手搏斗时用头肩部撞碎的。西侧小窗玻璃下部有孔洞,孔洞周围玻璃呈放射状破裂— —分析是枪弹痕迹。
北窗下的茶几、沙发移位,茶杯、茶盘、袋装茶叶、烟缸及烟缸内两只“This”烟头、 热水瓶统统滚落地上。地面有大量碎玻璃片和死者的左脚皮鞋,死者的右脚皮鞋在北床的南 侧,鞋上有血。
被移动的东侧沙发上放有死者的两件行李:塑料手提袋和米字图案布包——分析凶手不 是熟人,客房主人没有泡茶,也没有挪开沙发上的东西让座。
南侧床上有两滩血迹——分析被害人受伤后在此处停留过一段时间。
北侧床东南角床罩被掀起,露出毛毯,上有血迹。(这片血迹说明什么?在场痕迹人员 一时半会儿拿不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床头控制柜上电话机机身及听筒上有血迹,听筒拖吊着——分析被害人企图打电话报 警。
被害人屈体侧卧,头东脚西。上身穿白衬衣,下身穿藏青长裤,脚穿白色纱袜。血污满 面,嘴、颈、左右脚腕均被胶带缠绕。右手腕所缠胶带呈松弛状,右手握一块碎玻璃片—— 分析被害人打电话报警无效后,用头肩部撞碎玻璃,企图引起别人注意,随后又抓起碎玻璃 片与凶手搏斗。房间和死者身上没有任何证件,只有一张年轻女人和孩子的合影相片。是李 相奉的妻子和女儿吧,她们笑得很甜。
现场共发现四发子弹、两枚弹壳、一粒弹头。
卧房家具未取到有价值痕迹一一分析凶手戴手套作案,卫生间无异常一一分析凶手没有 处理身上的血迹就离开了。门内外球形门把手上的血迹也说明此点。1408房间斜对面的消 防楼梯门把手上取到的血迹指明了凶手的出路。
(往后的两天,侦察员和痕迹人员反复勘察现场,把中心现场扩大,上至15、16层楼 层和消防楼梯,下至13、12层楼层和消防楼梯,终于在12层消防楼梯门把手上取到一枚血 掌纹。)
对1408号房窗下地面进行勘察,发现一段长30厘米带血胶带,以及分布广泛的碎玻璃 残渣。
(后来,803刑科所的痕迹人员,把楼下地面所有碎玻璃片拾起,把房间地毯所有碎玻 璃片拾起,连同被害人身底手里的碎破璃片一并拾起,拼接还原了那一整块玻璃。相信任何 案情简报、案例通讯、表彰文件里都不会提到这点。为了破案,他们做了,做得一丝不 苟。)
法医进行尸体解剖,得出死亡时间是下午5点,死因是枪击。死者头部有二十几处用钝 器敲击的创痕,分析是枪把,可见被害人临死前的惨烈。想象李相奉在枪击头部后,在胶带 纸捆缚手脚后,仍旧挣扎着打电话、撞玻璃、手握玻璃碎片与凶手搏斗,直至对方开枪。
调查访问14层全部住宿客人,有没有在那段时间看见异常人听见异常声音譬如莫名电 话碰见异常现象?楼层住宿客人不多,正是用晚餐时间,没有人发现对警方有用的线索。
开了枪,又打碎了玻璃,没有人听见响声么?
有的,几位在二楼餐厅就餐的客人和服务员听见“哗啦”一声,很像是玻璃破碎的声 音,扭头窗外看去,是有一大片碎玻璃。
什么时间听见的?
大约下午5点。
也有工作人员说,发生响动的地方是宾馆的生活区,各种食品从那里运到餐饮部门,也 发生过搬运工人不当心,跌破瓶子的事,5点左右听到的声音和跌破啤酒瓶子的声音差不 多,也就没当回事。
经分析,枪声和玻璃破碎几乎同时发生,后者掩盖了前者。长久的和平空气已将公民的 眼睛和耳朵熏陶麻痹,他们的爆破听觉记忆中只有碎玻璃声、爆轮胎声,原先还有的鞭炮声 这两年也渐渐淡忘。多数人对枪声的印象几乎是空白。最不应该的是,宾馆监控系统恰好在 发案时出现故障,录像带上一片雪花。这又给警方破案增加了相当难度。
(这之后,全市涉外宾馆饭店全部检修更换了不合格监控系统,使95·1·1案和 95·4·6案很快告破。)
调查裘小姐的警员回来。据裘小姐介绍,她上午10点半接到李相奉,12点左右她陪李 到宾馆办理登记住进1408房间,后来她又陪李吃了午饭,游览外滩,大约不到4点钟,在 上海大厦门口她为李叫了辆出租,让李一人返回。
什么样的出租?
银灰色车,尼桑,也可能是皇冠。
车号多少?
没注意看。
请问小姐与李先生用什么语种交谈?中文?还是韩语?
不,我是英语翻译,不会讲韩语。李的英语水平只能进行简单日常对话。我们的交谈好 多时候还要借助英韩辞典。
裘小姐说,李相奉带一只古铜色小型密码箱,一架尼康变焦相机。吃午饭时,看到他的 钱包里有不少美元和韩币。具体数目不详。
在发案现场和李相奉身上,这些东西统统不见了,连李的护照和身分证也没有了,而这 是住宿登记时必需的。
到此,侦察人员为本案初步定性:凶手为财而来,系持枪杀人抢劫,作案时间为23日 下午4点40分至5点5分之间。倾向一人作案。从作案手段的凶残程度看,可基本排除本 地人作案,凶手可能来自枪案较多的东北。
此时,“11。23案”侦破指挥部和由凌致福支队长为首的专案组成立。
毛瑞康副局长提出要向韩国驻沪领事馆通报案情,以争取他们的协助。
易庆瑶副局长提出,以枪为线索追查下去,由枪到人——找到凶手。
23点40分,上海开往北方某市的直快列车驶离上海火车站。他面无表情地坐在软卧车 厢里,隔着白色窗纱朝外看,随着火车车身的移动,上海站的广播音乐和杏黄色站台灯光慢 慢后退,后退……火车终于驶出上海站了,终于离开上海地面了。他无声地出了口长气。
同车厢人已酣睡,唯有他一动不动地坐在铺上。想起方才发生的一切,简直像是一场恶 梦……后来,他离开1408房间。“要死”,李果真死了,“另发”,他从死者身边拎走的 东西真能让他“发”么?不知道。他更不知道从此心灵再也得不到安宁。身上有枪,不能乘 飞机,他来到火车站附近的一家宾馆,登记住宿。“我包一间,别安排别人。”开门进房 后,他急忙处理身上手上的血迹,褐红色的血迹在白色洗手池的映衬下格外刺目。他开水龙 头,拼命冲洗,仿佛想冲去对刚才一幕的全部记忆,直到水池里不见一丝血痕,直到他感觉 水的冰凉刺骨。
他打开那个人一一他不愿叫那个人死者——的箱子和钱包,清点里边的财产。太让人失 望了,财产远没有他想象得那般丰厚,1000美元,100多万韩币,还有不到两千人民币和一 张维萨卡。突然他想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