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现象大》第38章


1。8 米长的变异“食人巨鲶”
水怪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在对大卡利河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了一系列的考察之后,威德确认这种神秘的“水怪”其实就是大卡利河里原产的大型鲶鱼,只是它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
生活在大卡利河中的鲶鱼是一种名叫“goonch”的大型鲶鱼,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鱼类之一。调查人员在河里捕捉到了一条巨型鲶鱼,长达1。8米!
不过一般鲶鱼的取食范围都是吃河里的植物和小动物,为什么突然攻击人类?根据人们推测,很可能是鲶鱼在长期吃人尸体的过程中发生了可怕的基因变异!这种巨大的鲶鱼已经从普通的淡水河鱼变成了嗜肉如命的食人鱼,把捕食对象锁定在人类身上。附近的居民到河里洗澡时就会被这种水下恶魔盯上,被一口咬住拖入水下。
大卡利河里捕捉上来的巨大的鲶鱼让人不寒而栗,看到那几乎和成人一样大的大鱼,人们都心惊肉跳,说如果被这么大的鱼咬住,肯定会是凶多吉少!“水怪”的事情基本弄清了,人们却陷入了忧虑。人们知道了,在大卡利河的河水中不知有多少这种食人大鱼在游弋,虽然说这种巨鲶的变异人类也有责任,但是传统的丧葬风俗怎么会一下子抛弃呢。农耕乡村的居民又不能离开天然的水源河流,今后还将依靠大卡利河生活。如此一来,大家就会一直处于食人巨鲶的狩猎范围之内。之前被吃掉的大多是青少年,每当孩子们想去河边洗澡时,人们就会惴惴不安,担心自己家孩子的安全。
如今,这种巨大的鲶鱼已经变得像鳄鱼一样,成为潜伏在河水中的恶魔,对周围人畜的安全造成了极大威胁。人们都怕自己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变成鲶鱼嘴里的美餐。以后这片流域如何管理,还是当地人一件苦恼的问题。
横扫一切的行军蚁
行军蚁是群居的昆虫,个性极其凶残,它们有着锋利的上颚,唾液有毒,能够麻痹被咬住的猎物,就算是狮子、豹子,遇到行军蚁也照样会被咬倒在地,吃的只剩骨头。行军蚁个头虽然小,行动起来却是连几十千米外都能看到。它们常常是几千万只行军蚁一起向前推进,风卷残云一样,所到之处,树叶、花草、昆虫鸟兽都被啃得一干二净。每次行军蚁大爆发,都会对当地进行一次生物大屠杀,将生态系统整体洗牌。
吞掉一支军队的行军蚁
在二战后期的北非战场上,一支德国军队奉“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的命令,穿越丛林绕道盟军后方,打算出奇制胜,两面夹击。
这只精锐队伍共有1800人,由希姆将军率领,按照隆美尔的要求,部队出发后要每天和他保持无线电联系以便确定作战方案,但是希姆将军带领部队离开三天以后,这支军队就如同泥牛入海,再也没有消息传回来。
隆美尔精心布置的奇兵就这样人间蒸发了?后来另一支部队前去搜寻希姆部队的下落。当他们来到丛林深处之后,他们看到了这辈子都难以忘记的惨烈景象。这片丛林明显经过了一场战斗,到处是弹痕、爆炸、火烧的痕迹。空地上乱七八糟地散落着一具具骷髅,骷髅的衣服还是完好的,毛发、皮肉却已经无影无踪。行军干粮也是一粒不剩,但是对军队无比重要的枪支弹药却没有动过。最后搜寻部队根据服装和武器确认了这就是那支失踪的部队。
这支精锐部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竟然全军覆没,而且尸体分解得如此之快?搜寻部队最终在1764具骷髅中找到了答案——他们发现了大量行军蚁的蚁尸。
调查的结果是骇人听闻的:希姆将军的部队与迁移的蚁群遭遇,奋勇抵抗却没能阻止行军蚁浩浩荡荡地爬满士兵全身,极其悲惨地被蚁海吞没,吃掉了身上的一切蛋白质成分,仅留下了骨架。
人类在行军蚁面前虽然显得高大,却挡不住上亿只行军蚁源源不断地攻击。就这样,行军蚁把一支千人军队吃掉了。
不知死活的“行军”
行军蚁一旦出动,就是草原上的动植物大难临头,没有什么能够阻碍他们的前进和啃噬。动物们能够做到的就是逃。黄蜂、白蚁以及其他蚁类这些群居性昆虫与行军蚁对决会有胜算吗?没有,它们无一例外的会惨败。这些昆虫在发现行军蚁靠近时集体撤离,搬离卵、幼虫和蛹,离行军蚁的路线越远越好。而啮齿动物、哺乳动物等则是拼命发挥自己跑跳的优势,死命逃离行军蚁的范围。
行军蚁之所以会在当地横行无忌,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太像一支军队:集团作战,不知死活,只进不退。蚂蚁在遇到沟壑时,会抱成团,像球一样滚下去到达对岸。走到前面的行军蚁会毫不犹豫地跳到沟里垫底,后续的行军蚁也同样不知死活地跳下把沟填平,让大军通过,遭遇火灾时也是一样,行军蚁会抱成团滚出火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外围的行军蚁都会被烧死。行军蚁从来不惮于做这类自杀的事。正是因为这种敢死队一样的习性让行军蚁群作为一个整体在北非和南美大陆上横冲直撞,一切生物在它们眼里只有食物与非食物的区别。曾经有考察亲身目睹过行军蚁吞噬伙伴的经过,他们在非洲某处宿营时被行军蚁攻击,伙伴被堵在帐篷里啃成了白骨,正在打水的他立即跳入了湖中。没想到行军蚁居然垒起蚁梯,企图从岸边攻击湖中的考察者,一批批的行军蚁掉进湖中淹死,死一批,上来一批,再淹死再上来。双方僵持了许久许久,这支疯狂的“行军队伍”才收兵离去。而考察者从此以后面对蚁群标本都会不寒而栗。
行军蚁一生都在行军,习惯着在行进过程中发现猎物,如果有人想去这些充满原始气息的地方考察,可千万小心不要被盯上。
血腥动物以同类为食
在野生动物世界里,人类的道德观念起不到任何作用,动物之间为了生存对自然界中的资源进行激烈的争夺。当这种争夺出现在同类当中时,动物们会收手,客客气气谈吗?当然不会,某些动物视同类为仇敌,撕咬杀戮绝对不会留情。越是凶恶的动物就越不在意同类的“情分”,说杀就杀。在动物世界里,一只羊不会吃自己的同类,但是狼就会。不需要给这些动物找理由,例如发生饥荒之类的极端情况。要知道,在大自然中,大多数的生物都是不存在亲情的,只要自己能打得下来,一切动物都可以作为食物,即使是同类。而这,就是血淋淋的动物世界现实。
蝎子最爱吃蝎子
石板下缓缓爬出一只蝎子,当它外出觅食时意外地遇到了另外一只蝎子,接下来要怎么做呢?一起去觅食?不可能,此时的蝎子眼里已经把对方当作这一顿的美餐了。
两只蝎子在做好战斗准备之后立刻狠狠扭打在一起,互相撕咬、拉扯,直打到一方身亡为止。这两只蝎子并非有什么仇怨之类的,这是天性使然。蝎子是一种独居式的生物,它不喜欢和同类混在一起,彼此看不顺眼。古诗说:“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到了蝎子那里,就是同根正好相煎,蝎子之间相遇的话一定会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打斗。
1980年,科学家对沙漠蝎子的食物构成做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同类是蝎子的第四大常见食物。还有另外一个更加惊人的数据,即不算数量而是算重量的话,同类就会在蝎子的食物份额中超过总数的25%,成为蝎子吃的最多的食物。“心如蛇蝎”这句话真的没有说错。做蝎子的最喜欢遇到自己的同类,即使可能被吃掉的是自己。
摩门蟋蟀绝不共患难
“同甘苦、共患难”是哥们之间义气的象征,但是在摩门蟋蟀那里,同类的关系还比不上自己的口腹之欲重要。
所谓的摩门蟋蟀其实并不属于蟋蟀种类,它是一种树螽,与蝗虫是近亲。摩门蟋蟀虽然不是群居性的昆虫,但是彼此生活的区域也不算远,当共同生活的区域发生食物短缺之后,它们就会进行整体大迁移。而这迁移就是一场屠杀的开始。
如果一只摩门蟋蟀停止迁移脚步,其他同伴就会群起而攻之,将其当成盘中餐。饥饿的摩门蟋蟀需要补充蛋白质和盐份,在这种情况下,向同类伸出黑手自然是一种理想选择。
当摩门蟋蟀进行大迁移的时候,一旦有一只蟋蟀落单或是体力不支停下。其他蟋蟀会立刻扑上来群起攻之。将这只蟋蟀撕扯分食掉。此时“同类”对摩门蟋蟀来说,只有食物和同谋者的关系。几只摩门蟋蟀共同对付弱小的蟋蟀也只是为了分一杯羹,毫无团结合作之类的心情。
雄狮杀崽夺王位
《狮?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