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风云录》第141章


55万兵力调遣好以后,蒋介石就亲随北路军第三路军一起行动。
这一天,天气晴朗,在江西抚河流域的狭长抚河平原大道上,天空有多架飞机编队飞行,以壮军威;地上是飞机掩护下的国民党大批军队,大举向南挺进。汽车拖着大炮嘶鸣着快速前进,划起了道道尘烟。一队队骑兵从行进的队伍一侧驰过。在如此声势浩大的阵容里,有十几辆美式吉普车鸣着号急驰。
在最前面的吉普车上,是陈诚、罗卓英。他们俩人并肩坐在后排座上,分别从两边的车窗往外看。罗卓英看着如此大的行动场面,不由感慨地说:“前几次‘围剿’有此番决心,也不至于损兵折将啊。”
陈诚满怀信心,决心在这次‘围剿’中,洗刷第四次‘围剿’中的耻辱:“哼!我看他们还有何法破我‘堡垒’战术。打阵地战,我们是老师,不把‘共匪’歼灭在我们的阵地前,我就碰死在大炮上。”
罗卓英有意奉承他:“有委座向外国购买的新式装备,又有外国顾问,老兄必能旗开得胜,树各路军楷模。”
紧随其后的吉普车上是并排坐着的刘兴、周浑元。俩人好像对整个甚嚣尘上的场面毫无兴趣,都是头靠在后背上,微闭双眼,像是睡去了的样子。
紧接着的就是蒋介石同赛克特的一辆车,蒋介石坐在后排,手中握着深色拐仗,头扭向一边,看着如此盛大的军事行动,脸上始终挂着笑。赛克特身驱高大,坐在司机一侧,目视着前方。跟在他后面的车是顾祝同、蒋鼎文。俩人好像各有心思,望着前面,脸上毫无表情。
这就是1933年9月,蒋介石在外国顾问的协助下,指挥有美式装备的军队,大举向江西苏区发动第五次反革命“围剿”的一个场面。
在敌人对苏区大举进攻的时候,红军还在分离作战。不过,博古也请来了外国顾问李德。李德是他到中国后,起的中国名子。他的原名是奥托·布劳恩,笔名华夫。1900年生于德国的慕尼黑。早年参加德国共产党,1929年到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毕业后被派往中国。到了上海后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一年以后,经共产国际批准,于1933年的9月到达江西苏区革命根据地,就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顾问。
他的到来,给了博古以极大的鼓舞。博古为了李德能在苏区生活的更好,专门为他选了住址,一座旧庙,俗称独立房子。房四周全是农田,视野开阔,便于警卫。同时他又和其他中央领导相距不远,便于请示工作。为了照顾他的生活,还专门为他介绍了一个中国妻子。李德有个吃鸭的习惯,专门为他饲养了不少鸭子。
李德高大的个子,显得有些瘦,戴着一副眼镜。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有一个很大的嘴巴和尖尖的下巴。李德到后不久的一天傍晚,博古、张闻天正在他处交谈,翻译伍修权在一旁。博古懂俄语,同李德交谈无需翻译。
博古用俄语告诉他:“毛泽东来后,如有人提及‘罗明路线’,应尽量回避。‘罗明路线’实质是毛泽东路线,他很敏感。”
李德面带微笑,连声说:“好、好。我牢牢记住你的话。”
他也早就听说了毛泽东这个人,而且是一个带有很浓的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们正无拘无束谈论的时候,项英、刘伯承进来,加入了他们的谈话行列。
这时,天色有些暗,毛泽东抽着烟,沿着田埂向旧庙方向走来。田地里是正在抽穗的稻子。他不时地弯下腰,拨弄一下田里的稻子。他是在查看长势,估算收成。
毛泽东走到独立房子外,丢掉烟蒂,用手理了理头上的长发进到房内。他对其他人都熟悉,唯独李德是第一次认识。
他一进来就看见了李德那瘦高的身影,不卑不亢地伸出手,握住李德伸出的手。平淡中也不失热情地说:“欢迎你,李德同志。”
博古充当翻译,李德听后高兴地说:“毛同志,见到你很高兴。”
博古用中文讲了一遍。
毛泽东笑笑,多少有些勉强。他找了个位子坐下,又点燃了一支烟。
项英看看人到的差不多了,说:“咱们开会吧,研究一下反‘围剿’问题。周恩来、朱德二同志在前线,王稼祥因伤住院不能到会。”毛泽东仅为中革委委员。临时中央曾有言在先,朱德在前线时由项英代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因此,项英主持了会议。
博古首先将李德介绍给大家:“李德同志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有‘堡垒’战经验,被称为‘街垒专家’。蒋介石不是要用‘堡垒主义’吗?我们有李德同志的指导,我们红区第五次反‘围剿’,就有了胜利的把握。我们应该把守好红区的大门,御敌于国门之外,不丧失一寸土地,用坚强的抵抗力,保卫苏区人民,保卫苏维埃政权。”他介绍的同时,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也定了会议的调子。
李德别后不久的9月25日,国民党北路军陈诚的第三路军,动用三个师的兵力,由南城、硝石向黎川发动进攻,从而拉开了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第五次军事“围剿”的序幕。
这一天,在黎川前线,位于敌人一侧,山上山下,从西到东碉堡林立,敌军巡逻队不停地巡逻。在敌前线指挥所里,陈诚立在地图前,对站立的刘兴、周浑元下达了作战任务:“你们第八纵,出动第五师、第六师、第七十九师,拿下共军的北大门——黎川。委座曾多次讲过,黎川是进攻‘匪区’的桥头堡。我们一定要占领这个桥头堡!”
陈诚下达作战任务的当天,黎川城外的国民党军队分多路向黎川城攻击。天上有编队飞行的飞机作进攻掩护;地上有先进的重型大炮打头阵。一时间,黎川城头浓烟四起。
周浑元同刘兴等立在山上,用望远镜观察黎川战况。周浑元疑惑地说:“如何不见共军动静?”
刘兴心中也直犯嘀咕:“难道是一座空城?”
周浑元:“说不定是共军耍的阴谋。”
刘兴:“老兄不必多虑,共军没有分身术,他们主力一部在福建正同十九路军激战哩,一部离此尚远,有也不过是一些游击队,命令队伍占领黎川城!”
当月28日凌晨,陈诚部占领了黎川。
在独立房子的李德和博古还在商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作战方针时,总部刘参谋匆匆进来报告:“黎川失守。”他俩人大为震惊。
博古惊诧地说:“黎川是红区的北门,怎么就这么轻易地失守了呢?”
刘参谋告诉他,说:“闽赣军区主力已随东方军入福建作战,唯一的一个独立师也在一星期前,根据中革军委的指示,调到硝石一线。黎川城仅有肖劲光司令身边70多人的教导队和一些为数不多的游击队,现已转移到黎川城南60里的溪口。”
博古同李德用俄语商量时,项英听说了黎川失守,也慌忙赶过来问怎么办。博古对刘参谋说:“命令东方军从将乐、顺昌一线回师入赣,以一部阻止敌人向南推进,主力在黎川北进攻硝石、资溪桥的敌人。命令中央红军林彪、聂荣臻率领主力则由永丰、乐安地区东移,攻击和牵制南城、南丰地区之敌,以保证东方军收复黎川,关闭苏区北大门。”
项英表示:“完全同意博古同志的意见,形成抚河会战的局面。”
在抚州的北路军总指挥部里,蒋介石刚洗漱完毕进到客厅,侍卫室主任晏道刚进来,向他报告:“先生,黎川已被陈诚攻克。”
蒋介石听后大为高兴:“黎川被国军攻克,就是打开了国军南进的大门,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喜事。发电嘉奖陈诚部,望再接再厉;同时告诉顾祝同、蒋鼎文、卫立煌、薛岳在抚河流域协同会战,全歼共军主力!”
东方军总部设在福建的将乐,彭德怀收到临时中央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急电,要他派出一部分兵力,收复黎川。彭德怀立即派出一支部队前往黎川解围。在去黎川的途中行进到洵口、飞鸢同国民党第六师的十八旅遭遇,经过激战,歼灭三个团,活捉旅长葛钟山。到达黎川北的硝石,同许克祥的二十四师鏖战数日,未能奏效。正在白热化时,林彪率领中央军赶到南城,也未能有效地阻止李延年的九师、黄维的十一师、霍揆彰的十四师、李树森的九十四师的东进。10月13日,国民党的四个师抵达硝石,东方军被迫于当晚撤出战斗。第五次反“围剿”的第一步,红军就失去了主动权。
在前线指挥的顾祝同接到蒋介石的急电,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