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风云录》第137章


陈诚一愣,看见拿电报的机要官,手中的“成仁剑”滑落地上。
“南京急电。”
陈诚神情呆滞地接视。
“我军此次进剿,不幸第五十二与五十九两师在固岗、霍源横遭暗袭,师长殉难,旅团长以下各军官前赴后继,奋勇杀贼,冲锋陷阵,至死不屈,此乃为本军未有之惨事,其精诚实足以惊鬼神,动天地而寒贼胆也。中正接诵噩耗,悲愤填膺,除此我剿赤将士公仇之外,又加私恨。惟有踏着我已死先烈之血迹,奋其义勇,杀尽赤匪,方足报复我军上下官兵之仇憾,而为我阵亡先烈湔雪此无限之隐痛,以保存我军此次慷慨悲壮杀身成仁视死如归之光荣历史,完成拯救江西人民,实行三民主义、奠定革命基础之使命,有厚望焉。除查明阵亡官兵姓名另案呈报追赠外,特先为我伤亡官兵颁发抚恤费五万元,以慰英灵,而奖特功,此令。蒋中正。”
陈诚的中路军兵败后,在福建的蔡廷锴军静观其变。这一日,蔡廷锴正在看共产党的《宣言》,里面有:“中华苏维埃政府,愿同一切真正抗日的军队订立战斗协定,并号召进攻苏区军队的士兵起来反对他们的卖国长官,与红军联合抗日……”他对这一段文字十分欣赏。思索有许,他起身走到收音机旁,调整收音机旋钮选台。
收音机中传出女播音员的声音:“国军将士们:南昌电,‘赤匪’在江西黄陂地区遭到国军重创以后,狼狈向南逃窜。
国军陈诚司令官率中路军,积极寻找战机,将‘分进合击’之战术,变为中间突破,以求全歼‘赤匪’。“播完后,又传出音乐声。
蔡廷锴听后不由揶揄一笑,自语道:“‘赤匪’向南逃窜,纯属胡说八道。五十二师和五十九师两个师长都被俘了,怎么不广播?同共军打了这么多年交道,还看不出一点门道来。”
收音机中又传出女播音员的声音。“国军将士们,南京15日电:蒋委员长手谕。‘倭寇深入’、‘赤匪’猖獗,圣人攘外必须安内。我中国之大患乃在人心复杂散漫,精神萎靡,而又不能忍苦耐劳,乃至寇深匪狂,望我政治宣传各同志,刻苦耐劳,坚定工作,忍辱负重,打破目前之难关,完成‘剿匪’之使命厚望焉,以致宣传诸同志。蒋中正,3月14日。”
这正是蒋介石用毛笔书写的手谕。
蔡廷锴生气地关掉收音机:“‘攘外必须安内’。哼!国难当头,不思抗日,谁抗日就排挤谁,算什么‘国民革命政府’?”
“报告。”门外传来。
“进来。”蔡廷锴说了声。
上校参谋进内:“报告总指挥,南昌何长官来电。”
蔡廷锴:“念。”
上校参谋念:“左路军蔡司令官:中路军陈诚司令官已率部同‘赤匪’有战斗接触,望你部火速向西推进增援,汇合中路军,形成大军合围之势,将‘赤匪’聚歼于黄陂地区。务必遵令即办!何应钦。”
蔡廷锴扬扬手,示意他退下。
上校参谋退下后,蔡廷锴踱到军用地图前,望着标记好的敌对双方态势,若有所思;继而大步跨到司令部门口,大声叫道:“来人!”
上校参谋应声而至:“总指挥有何吩咐?”
蔡廷锴:“你马上向六十师、六十一师、七十八师、五十六师和新二师各部发报,命令各部向西推进到白沙、连城、清流、归化、将乐一线,集结待命,没有命令各部不得擅自行动,违者斩!”
他本人虽然不想同红军作战,但是他又碍于军令,不得不作出一些相应的行动。此时的蔡廷锴实际上同蒋介石是貌合神离。
敌人的军事行动,又一次的被红军首长捕捉到。朱德同刘伯承飞马来到红军总部。刘伯承展开地图,告诉周恩来和王稼祥:“我十一军在周建屏军长,肖劲光政委率领下,向广昌前进,已吸引敌军前纵队、第十师、第十四师,第九十师和第五师,到了罗坊洽村一带,后纵队第五师、第九师、第十一师到了草台岗,徐庄一线,敌前后距离在五十里左右。我军主力已秘密向北转移。目前敌十一师萧乾部在草台岗。”
周恩来立在地图前思索着,一时没有表明态度。朱德很有把握地说:“总政委,咱们集中优势兵力吃掉十一师。”
周恩来也表示同意:“对,吃掉十一师!”
当时的部署是:董振堂率五军团和张宗逊率十二军,加上宜黄两个独立团从右翼出击;林彪率一军团,彭德怀率三军团,寻维洲率二十一军加上江西独立五师从左翼发起攻击。罗炳辉的二十二军为预备队。各部20日进入战斗地点,21日拂晓发起攻击,全歼十一师。
十一师又于21日在草台岗全线崩溃,旅团长伤亡过半,师长萧乾负伤。当陈诚接到报告时,简直要气昏了。大骂逃回来的残兵,说他们“你们为什么不去死,打败仗还有什么面目见人?”
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以陈诚的中路军失败而告终。
事后十一师师长萧乾到北平治伤,和在古北口同日军作战负伤的二十五师师长关麟征同住一个医院——协和医院。
因关麟征是抗日负伤,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天天来看望的人,络绎不绝。看望的人有政府官员,有军队人员,也有学生,还有工人及各界代表。他是同红军作战负伤,根本没有人来看他,相比之下,确实有点那个难为情。弄得他都不敢抛头露面,见了人也自觉矮人三分。他曾私下里发牢骚,“今后,谁还敢干这出力不讨好的事。”
1933年1月3日,日军攻陷山海关后,开始向华北进犯,民族危机,国民党的许多爱国将领纷纷提出抗日。3月23日,蒋介石从北平给在南昌的何应钦发来了急电,电中说:“此时剿赤挫失,短期内必难进展,且各将士皆屡求北上抗日,故无剿赤斗志,可否请商两广与闽先负剿赤任务,陈部仍在赣中堵剿,以期早日肃清,俾得一致对外也。”到了27日,蒋介石又给湖南的何键发报,说“中刻回京,闻江西进剿失利,匪势猖獗,众议非中亲往主持,则应另派大员督剿。中此时以抗日之任,未能诿御,故不能兼顾剿匪,未知兄能赴赣督侧代我职权,以分忧劳否?如能毅然慨允,则南顾无虑,公均感矣。”
显然,蒋介石念念不忘的是“围剿”红军。
这一段时间,毛泽东在小红楼,既关心前方的战事,又关注着后方的斗争。
油灯下,毛泽东坐在桌前,凝视着张闻天的文章:《什么是罗明同志的机会主义路线》,任弼时的《什么是进攻路线》和博古的讲话《拥护布尔什维克的进攻路线》。许久,毛泽东站了起来,心中有些烦躁。他走出书屋,来到卧室门前。见贺子珍在抄写他整理出来的诗词,小毛毛躺在摇篮内静静地睡着,犹豫了一下,便悄悄下楼在小红楼外漫步徘徊。
朦胧的月光,洒在地上。
毛泽东划着火柴点烟,突然又想起一件事,忘记了点烟。
第三部 血沃红土(六)
13。斗争升级
前线战斗的异常激烈,后方的斗争也开展得异常残酷。
博古在他的住室里召见了张闻天和刚到苏区的李维汉。
李维汉湖南长沙人,又叫罗迈。1896年生;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2年回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主持了“八七会议”,被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1929年曾就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兼任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不久又任江苏省委书记;1931年到苏联学习,1933年初回国,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他刚来苏区,对这里的一切还不甚了解。
博古说:“前方,周恩来、朱德已胜利打退蒋介石的第四次‘围剿’,我们后方呢?也要开展一个大的战役。前一段批判了福建的‘罗明路线’,我讲了《拥护布尔什维克的进攻路线》,中央机关报《斗争》发表了张闻天的《什么是罗明同志的机会主义路线》,任弼时的《什么是进攻路线》,烧了一把火,我还要烧第二把火,就是要批江西‘罗明路线’。永吉泰的毛泽覃、会寻安的邓小平,长期陷入纯粹防御的泥坑中,积极推行‘诱敌深入’。同中央的‘进攻路线’相对抗。江西省委行动不积极,也犯了严重错误。我们决定甩开江西省委,由张闻天同志直接在宁都召开‘会寻安’积极活动分子会。你也是党的老同志,做过多年领导工作,这是会议《决议》,你先看看。明天咱俩去宁都,召开‘江西省委扩大会’。”
博古在江西省军?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