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缴此乐洹罚吨性返?卷第3期,1944年3月)。如何弃旧迎新呢?于潮认为根本问题在于树立“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一种承认旁人,把人当人,关心旁人的生活态度”;有了这种生活态度,就能“创造出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文化”(注:《论生活的态度与现实主义》,《中原》创刊号,1943年6月)。作者感觉到当时部分知识分子中存在麻木、疲倦、消沉、观望等不健康的精神状态,却对这种现象作了不正确的解释,提出了不正确的答案。于潮不着重分析造成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客观社会原因及知识分子本身存在的弱点,说明只有参加实际政治斗争、改造思想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道路,而是把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当作解决问题的钥匙。一九四五年一月,胡风在他主编的《希望》创刊号上发表了《置身在为民主的斗争里面》一文,他认为作家只有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只有从对于血肉的现实人生搏斗开始,在文艺创作里面才有可能得到创作力底充沛和思想力底坚强”,才能对“目前泛滥着的,没有思想力底光芒”的“客观主义”文艺进行斗争。有些文艺工作者不同意胡风的这种观点,提出批评意见,这就引起了从抗战后期直至解放战争时期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问题的论争。一九四五年还曾因为对于某几个具体作品的估价问题,展开了关于文艺的政治性与艺术性关系的争论。有现实政治性很强的作品,然而被认为是没有艺术性的主观公式主义;也有被认为是艺术性较高而与现实的政治脱节的作品。为了使文艺工作者认清文艺的政治性与艺术性的关系,周恩来同志领导《新华日报》举行关于《清明前后》与《芳草天涯》两个话剧的讨论。这次讨论中虽也出现过简单化的倾向,但通过讨论,批评了文学创作和评论中的“非政治倾向”,坚持了艺术性与政治性相统一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原则。周恩来同志非常关怀文艺工作者的健康成长,他一方面严肃批评带有错误倾向的文艺作品和理论主张,另一方面又耐心帮助犯错误的同志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他建议文艺界的同志们和朋友们都认真学习毛泽东思想,来检查自己过去的文艺工作,来改进自己的文艺工作。”(注:何其芳:《回忆周恩来同志》,1978年《文学评论》第1期)
抗战后期,国统区的文艺创作与理论主张,为什么会出现上述问题呢?除了客观社会环境的恶劣之外,还应该从作家的主观方面找出原因:国统区的进步作家们大多数是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也属于被压迫阶级,所以有和劳动人民结合的可能,但另一方面,未经改造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生活、思想各方面和劳动人民是有距离的。小资产阶级经受不住长期的黑暗与苦难生活的熬煎,“就在一方面表现为消极低沉的情绪,另一方面表现为急躁的追求心理。这两种倾向都表现于文艺创作中,而后一倾向特别表现于文艺理论上面,形成一种‘小资产阶级的革命’文艺理论”。(注: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历史证明,小资产阶级文艺思想与无产阶级文艺思想具有原则的区别,不进行认真改造,就不可能对文艺运动中产生的问题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这就是周恩来同志所以要建议文艺界共同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原因。
毛泽东同志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问世以后,不仅指引着解放区文艺前进的道路,也对国统区的文艺运动起着指导作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十一日,即《讲话》在延安《解放日报》公开发表不久,重庆《新华日报》便发表了一篇根据《讲话》精神写成的指导国统区文化运动的社论《文化建设的先决问题》。这篇社论指出,文化建设一定要为占全国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大众服务;社论号召文化工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绪和人民大众的思想情绪打成一片”。社论正面阐述了我党关于文化建设的方向和道路,在人民大众面前摆出了共产党和国民党两种不同的文化建设观,对国统区的文化运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九四四年元旦,《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毛泽东同志对文艺问题的意见》为题在重庆《新华日报》摘要发表。这是《讲话》在国统区第一次公开和广大读者见面。刊登《讲话》的编者按语说:《讲话》“有系统地说明了目前文艺和文艺运动上的根本问题”。第二天,《新华日报》又在《读者与编者》栏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在文艺运动上所提出的意见”,“不仅是在文艺运动上,而且也是一般的文化工作上的方针。”接着,《新华日报》、《群众》等报刊还转载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执行党的文艺政策的决定》、以及周扬等介绍延安文艺整风和评论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文章。一九四四年四月,党中央派何其芳、刘白羽从延安到重庆,任务是向大后方的进步文化界传达《讲话》,并调查国统区文艺运动的情况。周恩来同志不仅在内部经常领导、组织文艺界学习《讲话》,阐释党的文艺方针,而且还在一九四五年十月二十一日“文协”举行的联欢晚会上,公开介绍了《讲话》以后延安文艺界呈现的“蓬蓬勃勃”的新气象。周恩来同志说:《讲话》以后,许多作家“从城里走到乡村,走到广大的农民中去,并且生活在他们中间,因此发现了深厚的民间艺术源泉,如秧歌舞等等,中国的新歌剧是从这里发展出来的,话剧也要吸收这个形式的优良因素。”周恩来同志号召重庆的作家向解放区学习,使国统区文艺运动取得更大的成绩(注:《新华日报》,1945年10月22日)。
《讲话》传入国统区,国统区文坛犹如“久旱”逢“甘霖”,很多作家努力学习《讲话》,宣传《讲话》,并结合国统区实际贯彻《讲话》精神。他们通过学习,进一步明确了文艺应当为谁服务以及怎样服务的问题。郭沫若用明确的语言说明:“人民是文艺的真正主人,真正的老师。今后我们的新文艺,就需要把人民作为老师,作为主人。为人民大众彻底服务,向人民大众学习一切,要和人民大众保持密切的关系。”(注:《文艺的新旧内容和形式》,《文艺春秋》第3卷第1期,1946年7月15日)茅盾联系国统区文艺运动的实际,正确论述了应当如何对待歌颂与暴露的问题:“歌颂的对象是坚持民主,为民主而牺牲私利己见的,是能增加反法西斯战争的力量及能促进政治的民主的;反之,凡对抗战怠工,消耗自己的力量以及违反民主的行动,都是暴露的对象。同样的,凡对抗战有利对民主的实现有助的,就是光明面,反之,就是黑暗面。”(注:《如何击退颓风》,《茅盾文集》第10卷)何其芳撰写了《大后方文艺与人民结合问题》,他认为大后方文艺的任务,“就是推动大后方广泛的人民群众觉醒起来,组织起来,参加民主运动。”为此,作家要扩大生活领域,描写群众的痛苦、要求,作品形式要大众化。一九四五年春天,文艺界提出“面向农村”的口号,稍后又提出“农民文艺”等,这些提法虽然未必确切,却是力图贯彻《讲话》精神的。
在学习《讲话》、并以《讲话》精神指导国统区文艺运动的同时,解放区产生的许多优秀文艺作品,也陆续传入到国统区。一九四四年十一月,周恩来同志从延安飞返重庆,“秧歌剧之到重庆,就是随着恩来飞来的。”(注:郭沫若:《民主运动中的二三事》,《新文化》第3卷第1、2期合刊,1947年1月14日)一九四五年一至二月,《新华日报》社为庆祝该报创办七周年和欢度春节,先后举办过两次秧歌晚会,演出了《兄妹开荒》、《军民联欢》、《牛永贵受伤》、《一朵红花》。这些来自解放区的小型秧歌舞剧在重庆演出,使广大观众耳目一新,别开生面。接着,《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李家庄的变迁》、《吕梁英雄传》、《白毛女》、《王贵与李香香》等解放区的优秀文艺作品,也相继传入国统区。国统区作家称赞解放区的文艺作品反映了“新的天地,新的人物,新的感情,新的文化”(注:郭沫若:《〈板话〉及其他》,上海《文汇报》副刊《笔会》,1946年8月16日),认为这些作品是“走向民族形式的一个里程碑,解放区以外的足资借镜”(注:茅盾:《论赵树理的小说》,《文萃》第2年第1
小说推荐
- 田汉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系列)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り犠牲み鍅襗】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目录《田汉小传《获虎之夜(独幕话剧《名优之死(三幕话剧《丽人行(二十一场话剧《江汉渔歌(四十四场京剧《风云儿女(电影文学剧本《毕业歌(歌词《采菱歌(歌词《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夜半歌声(歌词《热血(歌词
- 最新章:第59章
- 中国文学史
- 作者:章培恒、骆玉明前 言自清末黄摩西撰写《中国文学史》以来,已有许多同类著作出现。优秀的也为数不少。其中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先生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余冠英先生等编写的《中国文学史,长期作为大学文科的教材,影响尤为广泛。这些书各有其成就和贡献,因而深受称道。
- 最新章:第318章
- 中国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历史卷)
- 教书育人是提高国民素质的一项伟大工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为之付出艰苦的创造性的劳动。以教书育人为职业的教师,必须懂得教育规律,知道怎样通过教育实践来达到教育目的。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修养品德的最重要的年龄阶段,只有正确的教育,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在所有行业中,教育最需要科学,因
- 最新章:第120章
- 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 作品:野史记—传说中的近代中国 作者:高芾 内容简介 正文 政事本纪 紫禁城里小吃摊“皇上到圆明园喽”窗外这么一喊,二秃子爬起来就收拾家什,出门直奔西苑。不单是他这个卖烤白薯的,整个海淀镇,卖煎饼果子的,卖糖葫芦的,卖切糕的,卖羊头肉的…全都奔西苑而去。干吗?出皇差?皇上有御膳房,不吃烤白薯。二秃子
- 最新章:-传说中的近代中国-第15章
- 东亚三国的近现代史
- 第一部分 序章第2节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三国的相互关系 中国、日本、韩国三国都具有各自的传统与文化。三国的人民作为近邻,从很久以前就开始友好相处。但有时也发生争斗和战争。在19世纪西方列强以武力入侵以前,三国的关系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 三国的关系 近代以前,中、日、韩三国之间已经存在国
- 最新章:第14章
- 中国历史文选
- 目?录:绪论1.甲骨文?2.金文3《尚书?4《诗》5《春秋》与《左传》6《国语》7《世本》8《战国策》9《史记》10《汉书》11《后汉书?12《三国志》与《三国志注》13《晋书》14《宋书》15《魏书》16《世说新语》17《水经注》18《洛阳伽蓝记?绪论:中国历史文选课程?是高等院校文科历史教育专业
- 最新章:第39章
- 中国近代史
- 蒋廷黻(﹏(﹏ 蒋廷黻,一八九六年出生于湖南邵阳,一九六五年病逝于美国纽约。他在故乡度过了少年时代,十七岁时负芨远游,先后肆业于美国奥柏林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获文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一九二三年返国,任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一九二九年受聘为清华大学历史学教授兼历史系主任。中年后始到国民政府供职,还政后又
- 最新章:第19章
- 新中国近代史
- 作者:白竹猪作品相关 序回去的过程不重要,总之,我是回去了。回到那万恶的旧社会,呃,错了,是万恶的异时空的旧社会。那是个与现实世界相似度高达99.99%的平行世界,读者请勿与现实世界挂钩,如有差异,乃是世界性差异,万万不能认为是作者水平不足,能力不够。闲话少说,咱们书归正传。正文 第一章看着眼前的金
- 最新章:第258章
- 剑桥中国明代史
- 导 言这一卷和下一卷都用于讲述明史。这一卷讲述的是政治史,从 14 世纪中叶结束元代对中国的统治的那些叛乱—1368 年建立的明王朝即兴于其中的一个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南明,即明王朝的最后残余部分于 1662年在缅甸被消灭时为止。那时距满清王朝于 1644 年在北京宣布受夭之命完成征服中国之时差不多
- 最新章:第21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