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帅之谜》第20章


见了面,毛泽东高兴地说:“哎呀!你们可出来了。好!好!我们真为你们担心。现在情况紧急,我们不能在此停留,要赶紧向俄界前进,与一军团会合。”
10日,党中央公布《中央为执行北上方针告同志书》,向全军提出,应继续北上,南下是没有出路的,并命令军委直属队和三军团立即向拉界、俄界开进。
在红军面临危难的时刻,身为右路军政治委员的陈昌浩不折不扣地执行张国焘的命令。他发觉中央单独北上以后,立即召集高级干部会,造谣说“中央投敌去了”,并给四军下令要二十八团追击中央。四军军长许世友当即请示徐向前,在此关键时刻,徐向前总指挥严肃地说:“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
徐向前的话,得到大多数同志的赞同,避免了两大主力红军之间的冲突,使中央免遭追击之苦。陈昌浩为了向张国焘有所交待,派人送信给彭德怀,企图阻止北上。只有李特等几个人不愿跟中央北进,把红军大学的部分人员带回巴西去了。
9月11日,叶剑英等继续行军,又走了六十里路,到达俄界。彭德怀、秦邦宪等见到他,老远就大声喊:“老叶,好危险啊!你昨天前脚刚走,后脚就跟来‘四支驳壳枪’到处找你。他们问,参谋长在哪里?我问他们找你干什么?他们杀气腾腾地说,先把他打死再说!”
叶剑英听后感激地说:“谢谢你们昨天提醒我,不然今天都不知到哪国去了!”
中央为了争取张国焘改正错误,电令他“立即率左路军向班佑、巴西开进,不得违误”。但张国焘仍旧执迷不悟,反诬中央“不图领导全部红军,竟率一部秘密出走”。他还给一、三军团发电报,危言耸听地说北上“不拖死也会冻死”,企图诱使一、三军团跟他南下。
9月12日,中央在俄界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指出张国焘的分裂活动是“绝对不可容许的”,号召四方面军同志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同张国焘右倾机会主义和军阀主义倾向作坚决的斗争,以巩固党和红军。
叶剑英在反对张国焘的斗争中,冒着生命危险及时揭露了其妄图危害中央和分裂红军的阴谋,巧妙地率领军委直属队北上,使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脱离险境,使红军日后有了北上胜利和抗日战争的发动。毛泽东曾多次提到这件事,高度赞扬叶剑英是“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曾说到:“叶剑英同志在关键的时候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毛泽东边说边摸摸脑袋)就没有这个了。”
周恩来则引用古语说:“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叶剑英在这场挽救革命的斗争中,以自己的高尚品质和过人胆识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3。4 “叶剑公舌战群儒”
1940年春,国民党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粉碎以后,蒋介石眼巴巴地看到他们在战场上大规模的武装进攻,非但没有达到目的,反而损失惨重,恼羞成怒,便决定于是年三月在重庆召开全国参谋长会议,制造舆论,准备发动更大规模的第二次反共高潮。
此时叶剑英因天雨路滑,不慎胳膊被摔伤。接到会议通知,去还是不去?一般参谋长会议如果不去也可以。叶剑英鉴于当时国内外严重形势,预感到蒋介石可能要搞阴谋,自己作为八路军参谋长不能不去,而且可能还有一场“恶战”要打。于是他和同志们进行了积极而紧张的准备工作,带伤赴会。
果然不出所料,会场一派杀气腾腾的景象。蒋介石对会议内容早有安排,一开始他就把共产党、十八集团军大骂了一通,诬蔑我军“游而不击”,制造摩擦,袭击友军,破坏抗战等等,造成了冬季攻势任务的未能完成。蒋介石声言要调查此事,以整肃军纪军令。他讲完后就规定了会议发言时间,每人不得超过三十分钟。这实际上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不准我们进行充分的反驳。
会议前两天,国民党要员秉承蒋介石的旨意,发言都集中攻击第十八集团军。
久经沙场的叶剑英对此处之泰然,“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到第三天,当他们的诬蔑攻击都讲完了,叶剑英才从容不迫地站起来,开始他关于《作战与摩擦问题》的发言。
叶剑英身为十八集团军的代表,在国民党内是追随孙中山的元老,又是黄埔军校的筹办人之一,在国民党军队中负有盛名。他豁达大度,侃侃而谈,会场上对他的发言,无不全神贯注。
叶剑英的发言,针锋相对地集中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作战与摩擦问题。
对于作战问题,叶剑英主要讲我们的战略指导思想和我军如何按照统帅部的抗战命令,艰苦奋战,并获得伟大战果的情况。他说:“我十八集团军在敌后作战,英勇牺牲,抗战两年半共歼敌八万余人,争取伪军起义一万九千余人,缴获步马枪二万余支,轻重机枪四百余挺,各种炮一百余门,破坏交通一千一百七十余次等。这些战绩不仅为敌人所承认,为我国人民和全世界进步人士所称道,而且有些也曾得到蒋介石和统帅部的嘉奖。敌人对我军恨之如骨,怕得要死,与贵部有些部队一见敌人望风而逃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叶剑英用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从战略上、战术战役上彻底粉碎了对十八集团军所谓“游而不击”的诬蔑,巧妙地粉碎了蒋介石妄想借检查冬季攻势作战失败为名,加罪于我军,进而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诡计,使蒋介石等人啼笑皆非,无从辩驳。
关于摩擦问题,叶剑英一开始就承认各有关战区和集团军所担的摩擦事件是抗战中的一个严重问题。但他认为责任在于有人把十八集团军当做异军看待,这是许多摩擦发生的根源。他说:“我们与友军之间的摩擦不是不能解决的敌我矛盾,而是抗战大局下的一种局部的暂时现象。目前民族矛盾是第一位的大问题,摩擦则是从属的,我们决不能搞颠倒关系,更不应把局部摩擦有意去扩大为全面内战,干那种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他的话使一些国民党要求抗战的左派听得频频点头。
接着,叶剑英针对国民党军有关参谋长提出的河北、山西和陕甘宁边区的摩擦问题,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对他们的诽谤和攻击一一作了有力的回答和驳斥。
针对河北摩擦问题,叶剑英用事实揭露国民党军队与伪军沆瀣一气共同进攻十八集团军的真相。他说:“当本集团军与张荫梧部队冲突时,缴获许多文件,其中有许多命令,称本集团军为伪抗日军,我们把它用照相机照下来作为一个证明。”而后,他将缴获的张荫梧部队联络伪军把十八集团军当成“伪抗日军”加以进攻的几个重要命令,当场一一念给大家听。
叶剑英的发言,理直气壮,事实确凿,合情合理,使到会人员,不能不心悦诚服。只有当叶剑英说到张荫梧等勾结日伪军进攻十八集团军时,蒋介石实在沉不住气了,故意装腔作势地质问说:“有这回事吗?”
叶剑英乘机拿出张荫梧等和伪军勾结围攻八路军的军令照片,给蒋介石和大家看,弄得蒋介石狼狈不堪。
叶剑英这次发言,刚讲了半个钟头,军令部次长一看,说时间已经到了。叶剑英参谋长说:“我还没有说完。”并故意望着蒋介石,看他怎么办?蒋介石无奈,只好请他讲下去。
结果叶剑英一下子讲了一个半小时,讲完以后,全场自动起立致礼。蒋介石、何应钦等,原来想围攻八路军参谋长一人,动员反共,结果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叶剑英的有力发言,把他们的阴谋彻底粉碎了,使我党的政策在国民党军队中赢得了广大的同情。
散会以后,蒋介石打电话来,请叶剑英晚上八点钟到他家去吃饭。可七点多钟忽然又来电话,说有别的事情要处理,请改日再来。
这是为何呢?日本出版的《蒋介石秘录》揭开了这个“谜”。原来蒋介石特地于1940年3月7日拟定了一个对叶剑英的“训示”要点,还是诬蔑我军“游而不击”,袭击友军等内疹,实质上是要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号令”。这显然是事前预有准备的。
但蒋介石打了电话以后又觉不妥:一来“训示”的内容刚被叶剑英驳得体无完肤,又怎能再拿出手呢?二来在全国参谋长会议上,大家对叶剑英的讲话又是报以那样的同情,马上又用老调调去反共,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