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出日落三八线》第39章


多次。当战斗结束时,山顶上的岩石已被炸成:尺多厚的粉未和碎渣,山峰被削低了2米,我军的几条坚石凿成的坑道被打短了三四米。
志愿军士兵以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不可战胜的顽强精神迎接了敌人凶狠的进攻。我军伤亡1。1万多人。祖国人民已经熟知的黄继光、孙占元、朱保才、王万成等英雄的名字,不过是在上甘岭战斗中涌现的上万名英雄模范人物中的代表罢了。作为曾经参加这个战斗的指挥员,我为自己有这么多英雄的战友而感到光荣,我为我们祖国有这么多的英雄子弟而感到骄做。
不管敌人在进攻中用了多么多的兵力,使用了如何残酷的手段,但是,我们英雄的志愿军战士们,却像一个钢铁的巨人,始终屹立在这个英雄的阵地上。
敌人在这次穷凶恶极的进攻中得到了些什么呢?他们除了付出了2。5万个士兵的伤亡之外,我没看见他们在上甘岭上得到任何一寸土地。
上甘岭本来只是无人知晓的普普通通的山峰,但我们和我们的敌人都把它作为一种象征,谁也不会忘记它。在我们的心目中,这种象征、这种力量,就是革命英雄主义和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是永远鼓舞后人前进的精神财富。
是的,时至今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986年版的五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找不到海拔1061。7米的五圣山,却标出了上甘岭。只是那个赫然醒目的黑三角图例旁,没有标高数字。事实上也无法标高。但是,眺望历史的崇山峻岭,人们一眼就看见了它,那就是上甘岭。
第九章 李承晚节外生枝 “卡秋莎”最后发言
(1)毛泽东复电:停战签字必须推迟。
1953年6月下旬,朝鲜金城前线,精力充沛的杨勇爬山越岭,到前沿阵地进行了现地勘察,了解了地形和敌情。前方炮声隆隆,两侧树木还在燃烧,飘着浓烟。
他看到,金城以南,是对方战线的突出部,约25公里宽。突出部是以轿岩山为主的一片山地,山高坡陡,易守难攻。而西部、西北部山势较低,尤其是金城西南地形开阔,双方阵地相距近千米,不易接近。突出部的东侧是长达317公里的北汉江,江水深约5米,水流湍急,不能徒涉。对方在这一带担任防御的是李承晚的首都师和第3、6、8师,这几个师都是李承晚的精锐部队,特别是首都师,是他的一张“王牌”。
这或许是朝鲜战争的压轴戏,这台戏该怎么唱?这是杨勇察看地形时一直在冥思苦想的问题。
杨勇眯着眼睛,眺望远方,想到很多:就在2个月前──1953年4月18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毛泽东在中南海那间宽大简朴的办公室里,挥动着遒劲有力的大笔,以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署了一项新的任命:调任杨勇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
杨勇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接到新的任命的。杨勇与杨得志、杨成武是人民解放军著名的三虎将。1930年参加红军,开始了戎马生涯。新中国成立后,任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司令员、总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他曾多次要求参加志愿军。尽管周恩来也曾说过,要把“三杨”拿出去,让“三杨开泰”。但由于种种原因,杨得志、杨成武已先期赴朝,而杨勇一再要求参加志愿军,请缨杀敌。他常常面向军用地图久久地凝视和思考,在地图上画出各种标记,记熟了许多朝鲜地名,好象自己已经置身于朝鲜战地似的。他和大家认真学习和研究抗美援朝战争的经验。如今杨勇终于如愿以偿。命令一下达,杨勇迅速交代了工作,带着简单的行装,急不可待地奔赴朝鲜前线。
作为一名军人,他深知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作为一名将领,他比一般人更清楚朝鲜的形势:进入1953年后,朝鲜战局仍处于对峙状态。年初,美国陆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发动了“陆空联合作战”。范弗里特在指挥朝鲜前线地面部队作战的两年多时间内,战绩一直不如人意。他就要退役回国了。选择了“丁字山”这个有利于进攻的阵地作为最后的攻击目标,1月25日发起了这次进攻。
那天,范弗里特邀请了一批高级官员和各国新闻记者,亲临战场前来观看他一手导演的“陆空联合作战”。那些应邀到场的客人们,每人抱着一本彩色精印的“进攻路线图”和“作战进程时间表”,以为这场“陆空联合攻击”会很快地占领山头。可是结果呢?伤亡比例是9:1。美国合众社报道说:他们看到的是“联军这次进攻,被那些联军以为已被大炮和飞机打得粉碎的共军击退了。”英国记者也报道:“‘丁形山’上深沟据守的共军,使联军丢了脸,联军在3个月以来所进行的最猛烈的攻击竟被共军击退”等等。
美国国会许多议员纷纷向国防部提出质问:“不管采取什么方法,美国的死亡名单必定更长。”范弗里特就这样离开了朝鲜。这时,狭长的朝鲜半岛集结了300万军队,“联合国军”
总兵力为120万人,朝中方面总兵力达180万人,已超过对手,火力也有很大加强。
双方实力的转换迫使美方首席代表哈里逊不得不又一次回到板门店谈判桌上来。1953年4月20日,中断6个多月的朝鲜停战谈判复会。杨勇由衷佩服毛泽东早在半年多前就预见到这一夭。
毛泽东那时就指出:“……我们是边打,边谈,边稳。
……我们过去打了二十几年仗,从来没有空军,只有人家炸我们。现在空军也有了,高射炮、大炮、坦克都有了。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如果明年再打一年,全部陆军都可以轮流去训练一回。
这次战争,我们本来存在三个问题:一、能不能打;二、能不能守;三、有没有东西吃。
能不能打,这个问题两三个月就解决了。敌人大炮比我们多,但士气低,是铁多气少。
能不能守,这个问题去年也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有时敌人占领了上面,但下面还是属于我们的。等敌人进入阵地,我们就反攻,给他极大的杀伤。我们就是用这种上办法捡洋炮。敌人对我们很没有办法。
吃的问题,也就是保证给养的问题,很久不能解决。当时就不晓得挖洞子,把粮食放在洞子里。现在晓得了。每个师都有3个月粮食,都有仓库,还有礼堂,生活很好。
现在是方针明确,阵地巩固,供给有保证,每个战士都懂得要坚持到底。
究竟打到哪一年为止,谈判到什么时候?我说,谈还是要谈,打还是要打,和还是要和。
为什么和还是要和呢?30年战争、百年战争是不会有的,因为长期打下去对美国很不利。
一、要死人;他们为扣留1万多个俘虏奋斗,就死掉了3万多人。他们的人总比我们少得多。
二、要用钱。他们一年要用100多亿美元。我们用的钱比他们少得多,今年比去年又减少一半。“三反”“五反”清理出来的钱,可以打一年半。增产节约出来的钱,就可以完全用在国内建设上。
三、他们国际国内都有难以克服的矛盾。
四、还有一个战略问题。美国的战略重点是欧洲。他们出兵侵略朝鲜,没有料到我们出兵援助朝鲜。
我们的事情比较好办。国内的事我们可以完全作主。但是,我们不是美国的参谋长,美国的参谋长是他们自己的人。所以,朝鲜战争是否打下去,我们和朝鲜一方只能作一半主。
总之,对美国来说,大势所趋,不和不利。“杨勇听到毛泽东入木三分的分析,不能不佩服这位大战略家的远见卓识。
杨勇一入朝,正赶上志愿军胜利结束1953年春季反登陆作战准备,井从5月13日发动夏季反击战役第一、二次攻击。
志愿军的卡秋莎火箭炮部队一个师首次参加了战斗,大显神威。晚上21时,卡秋莎准时发射,炮火形成数道火光,象刮大风似的飞向敌人阵地,红透了半边天,几平方公里的敌人阵地被全部覆盖,迅速燃烧起来了。
志愿军夏季反击战役这种势在必打、势在大打的架式使停战谈判中拖延将近一年半的最后一项问题——遣返战俘问题,终于在1953年6月8日达成协议,并公布于世。至此,朝鲜停战谈判全部达成协议,正在筹划签字仪式。双方心照不宣,都有一个大体的停战日期,即6几25日,朝?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