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阴阳相激,水火相射,冰炭不同器,矛盾不两立,注重矛盾的斗争和转化。
《内经》以来,古代医学家们主张调和阴阳,但并不害怕矛盾转化,遣方、
投药,无不立足于促进阴阳转化,达到阴阳调和的目的,这正是坚持了好的
思维传统。不难看出,李时珍是坚持并发扬这一思维传统的佼佼者。
四、质和量相统一的度量分析法
关于事物的质和量的辩证统一关系问题,在我国医药学中从来受到重
视。李时珍继承这一优良思想传统,在自己的药物实践中,灵活运用,做出
了独到的贡献。
李时珍强调,每一方剂中,君臣佐使的配伍,不只要认真考虑药物的品
种,尤其要注意其中不同品种的量的区别。同一处方,药物品种虽同,每味
药物的分量不同,其疗效就大有区别;而且强调,同一处方治同一病症,其
剂量应随季节的变化和患者身体的素质不同而增减。
服药是为了除病,病除药即止,不可久服过量。医家应充分考虑到药物
的分量与除病的需要之间的平衡关系。药物使用过量,反会造成人体生理机
能的平衡性的破坏。这同样存在质与量的关系问题,李时珍再三提醒人们要
严加注意。
治病当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不同的方剂只能调节生理机能受到破坏
的某些部分,从生理机能的局部恢复正常到人体全面恢复正常,也存在一个
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不论主次,不分先后,见病投药,是不会有好
效果的。
总之,李时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医药中的质与量的辩证统一问
题。药物中的“量”的问题,不只表现为药物的斤两钱分的重量问题,可能
表现为药物炮制中的时间定量问题,也可能表现为方剂的更换次数问题,以
及病变的部位深浅和投药的次第问题。在中国医药学上对质量转化关系的分
析,是十分精细的。李时珍对此异常精通。《本草纲目》中保留的这一方面
的资料较多,附方中很大部分都涉及质与量的关系问题,值得深入发掘。
首先,方剂配伍重分量。
李时珍引证《千金要方》中的加减“三黄丸”作为典型,分析其中的药
物剂量的变化,说明组成同一处方的几种药物,在不同季节应当使用不同的
分量,才能达到治疗效果。
加减“三黄丸”,由黄芩、大黄、黄连三味药物组成,孙思邈指出它的
功效是:“疗男子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妇人带下,手足寒热:泻五脏
火。”这三味药的配方因季节变化而改变其剂量比例。大体说来,春三月,
黄芩四两,大黄三两,黄连四两。夏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一两,黄连三两。
秋三月,黄芩六两,大黄二两,黄连三两。冬三月,黄芩三两,大黄五两,
黄连二两。(《黄芩·附方》校点本第二册,第782 页)这一典型方剂的剂
量变化,说明了两个基本事实:第一,三黄丸的质应由三种药物的不同配伍
来决定:第二,三黄丸的质量还要随治病的需要而定,要根据人体同自然环
境的统一来考虑,不同季节三黄的剂量也不同。这正表明“三黄丸”的名称
同一,药物品类相同,由于剂量有别,而质量不一。因此,衡量一副药的质
量,不只看它由哪些药物配伍而成,尤当着眼于其中每味药物分量所占的比
例。药物品种不一,性质随之有异;诸药分量比例不同,其质亦有区别。
关于中药的数,有时是以模糊数学的方式采用轻重、缓急、多少、洪微
等词汇加以描述。例如“巴豆”这种药物,固然可以用七颗、八颗、一两、
二两来显示它的数量,当其用雌雄之别、生熟之别来标示其药效时,其中也
含有量的区别。《本草纲目》论述巴豆的功效说:“巴豆气热味辛,生猛熟
缓。能吐能下,能止能行,可升可降药也。”又说:“(巴豆)紧小者是雌,
有棱及两头尖者是雄。雄者峻利,雌者稍缓也。用之得宜,皆有功力;用之
失宜,参术亦能为害,况巴豆乎?”(校点本第三册,第2052 页)李时珍在
分析了巴豆生猛、熟缓、雄峻雌缓之后,提出峻用与微用的关系。生熟、雌
雄之别,是用量的区分来说明药性的质的差异。峻用、微用,则是用量的差
异来说明药与病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病证要求对同一药物考虑其量的不同。
李时珍说:“巴豆,峻用则有勘乱劫病之功,微用亦有抚缓调中之妙。譬之
肖(何)、曹(参)、绛(侯)、灌(婴),乃勇猛武夫,用之为相,亦能
辅治太平。妙在配合得宜,药病相对尔。”(校点本第三册,第2054
页)猛缓、峻微这些词,用以表述量的规定比较模糊,使用中则有较大的适
应性,显示了人们认识的灵活性,参和常用的计量标准,同样,可以揭示药
物质的差异。
其次,对症投药守节度。
遣方投药,要“量人大小”,不可过度。这是普通人都知道的,医家尤
当注意。同样的病症,同样的配方,老年人,壮年人、幼儿用量是不同的。
量的变化因人而异,同前述因季节而异的原则相辅而行。既考虑季节变化,
又考虑人体素质的不同,符合从实际出发的辩证思维法则。李时珍对此同样
十分精通。《濒湖集简方》载有治疗老小滑泻的一个方剂,写道:“白术半
斤,黄土妙过,山药四两炒,为末,饭丸。量人大小,米汤服。或加入参三
钱。”(《术·附方》校点木第二册,第737 页)“量人大小”,服量不同,
此其一;因人而异,酌加人参,此其二。前者讲量的差别。后者讲质的差异。
白术与山药,一用半斤,一用四两,是按分量决定药质。类似的附方在《本
草纲目》中,不为罕见。
服药除病,不可过量,这是人所必知的通常节度。用药过度,物极必反,
危害极大:良药久服,亦必成灾,不可不慎。如麝香,有的医家说,风病必
先用之;朱丹溪则说,风病血病必不可用。李时珍从质量相互转化的关系加
以分析,认为以上二说“皆非通论”。他说:“盖麝香走窜,能通诸窍之不
利,开经络之壅遏,若诸风、诸气、诸血、惊痫、癥瘕诸病,经络壅闭,孔
窍不利者,安得不用为引导以开之、通之耶?非不可用也,但不可过耳。”
(《麝脐香·发明》校点本第四册,第2869 页)“过”与“不过”,这也是
模糊的语言,其分寸在于医家临证斟酌。要根据季节、体质、病变之浅深、
新久,综合考虑加以抉择。
《本草纲目》指出,有些药物明知它有毒,仍不得不用,关键在于使用
的分量适应病证的需要。在节度之内,不到杀人之量,不会造成杀人。李时
珍说:”硇砂,大热有毒之物,噎膈反胃,积块内癥病,用之则有神效。盖
此疾皆起于七情饮食所致,痰气郁结,遂成有形,妨碍道路,吐食痛胀。非
此物消化,岂能去之?”有人说,此药服之可“化人心为血”,李时珍说,
这是“甚言其不可多服矣”。(《硇砂·发明》校点本第一册,第656 页)
他还引用《丹房镜源》的观点加以申述:”有沉冷之疾,则可服之,疾减便
止。多用则成拥塞痈肿。”(同上)这里强调的“不可多服”,是模糊的数
量概念,其分寸之掌握,在于医家的精湛技艺。
治病必须考虑病变的”表里时日”,投药要循序渐进。这是又一种节度
观念。早在春秋时期,医家已认识外邪侵犯人体致病,有由表及里,由浅入
深逐步发展的规律。《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战国时名医扁鹊过齐,
说齐桓侯”疾在腠理”,桓侯不信;过几天又说:“疾在血脉”,仍不信;
再过几天指出:“疾在肠胃间”,桓侯反不悦;最后病变深化,“疾在骨髓”,
无法施治,桓侯终于病死。李时珍强调医者治病必须“顾表里,循次第”,
他转述另一个生动故事来说明这一道理。梁武帝时,属官范云得时疫热疾,
召名医徐文伯诊之,范云催促医生,务期速愈,以便参加武帝的九锡盛典。
文伯说,速愈倒办得到,只怕两年后会一病不起。范云不听警告,说能再活
二年已不错了。只要能参加九锡盛典,在所不惜。文伯从命,施以速愈之术。
以火锻地,布桃柏叶于上,让范云卧其间,不一会,全身汗出,病就好了。
过了两年,果然发病不治而死。李时珍分析说:“取汗先期,尚能促寿。况
不顾表里时日,便欲速愈者乎?夫桃叶发汗妙法也,犹有此戒,可不慎与?”
(《桃?
小说推荐
- 医神李十珍
- 《医神李十珍》作者:萧叔郎正文第一回 都是屁惹得祸他站在南天mén口,这个南天mén可不是泰山上的那个南天mén,而是真正上界的那个南天mén。上界又称为天界、或者神界。自上古时代,盘古开天劈地以来,就形成了三界。下界又称为凡界,或阳界、阳间等等,由人来居住。冥界又称为yīn界、或yīn间等等,是鬼
- 最新章:第514章
- 李汝珍-镜花缘
- ,镜花缘简介?第一回女魁星北斗垂景象老王母西池赐芳筵 生?昔曹大家《女诫》云“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此四者,女人之大节而不可无者也。今开卷为何以班昭《女诫》作引?盖此书所载虽闺阁琐事,儿女闲情,然如大家所谓四行者,历历有人:不惟金玉其质,亦且冰雪为心。非素日恪遵《女诫,敬
- 最新章:镜花缘-第132章
- 白家的珍宝 作者:李爱
- *大胖”鲜网2011.10.20完结属性分类:现代/都市生活/总受/正剧关键字:白臻双性,Np,乱 伦,YY练手之作,当不得真,结局未定,严重慎入内容主要是讲白臻的儿子白子宁回到白家,然後发现原来自己老爸是个变态,整个白家全是变态酱紫,以及双性小受白臻大叔悲催的一生。下部的内容比上部虐一些,主要是虐
- 最新章:第122章
- 遗传学的先驱摩尔根评传
- 作品:遗传学的先驱摩尔根评传 作者[美 夏因·罗伯尔 王一民 王仲民 译 内容简介 正文 原序 遗传的基本原理结果竟是异乎寻常地简单,这加强了我们的一种希望,即自然毕竟是完全可以认识的。曾被广为宣扬的认为自然界不可思议的观点,再次被证明只不过是由于我们的无知而产生的错觉。这令人鼓舞,因为,我们生活的
- 最新章:第28章
- 大唐后妃传珍珠传奇
- 《大唐后妃传珍珠传奇》作者:沧溟水正文第1章:曲江池畔春如织(上)天宝十二年三月初三,一扫素日来的阴霾,湛蓝的天隐隐透出和煦温婉的光泽。从长安城至曲江池,逶迤十数里,尽是绵绵不绝的人群:幞头袍衫神态闲适的男子,衣裳华美浓妆重彩的妇人,窄袖银带衣饰简约的少女,甚且夹杂些奇妆异扮的波斯、高昌人和昆仑奴。
- 最新章:第134章
- 大唐后妃传之珍珠传奇
- 作者:沧溟水第一卷 锦幕云屏曲江池畔春如织(一)天宝十二年三月初三,一扫素日来的阴霾,湛蓝的天隐隐透出和煦温婉的光泽。从长安城至曲江池,逶迤十数里,尽是绵绵不绝的人群:幞头袍衫神态闲适的男子,衣裳华美浓妆重彩的妇人,窄袖银带衣饰简约的少女,甚且夹杂些奇妆异扮的波斯、高昌人和昆仑奴。虽未至辰时,东西两
- 最新章:第145章
- 大唐后妃传:珍珠传奇1
- 作者:沧溟水 第一章 曲江池畔春如织(1 天宝十二年三月初三,一扫素日来的阴霾,湛蓝的天隐隐透出和煦温婉的光泽。从长安城至曲江池,逶迤十数里,尽是绵绵不绝的人群:幞头袍衫神态闲适的男子,衣裳华美浓妆重彩的妇人,窄袖银带衣饰简约的少女,甚且夹杂些奇妆异扮的波斯、高昌人和昆仑奴。虽未至辰时,东西两市早已
- 最新章:第33章
- 袁世凯评传
- 《袁世凯评传》第一部分 中国人讲历史有一个传统:知人论事。袁世凯何许人也?就其一生的作为而言,他是个曹操、刘裕之流的人物,是个“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类的枭雄。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可塑性非常大,早生五十年,他真可能做成了开国皇帝;晚生五十年,他也会是一个政治强人;当然,他也可能成为一个中兴名臣或富于
- 最新章:第76章
- 韩少功评传
- 与名作家灵魂对话:韩少功评传(选载 作者:孔见城墙边上的童年(1)如果母亲没有记错的话,韩少功出生的时间应该是1953年1月1日深夜。照说这是新年的第一个日子,街面上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是很容易记住的。选择一年的第一个日子来到人间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全世界都在庆祝你的光临。不过,考虑到是阳历的新年,中国
- 最新章:第38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