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舅父这门至亲,父母在香港还有不少亲友同乡。他们来看望李家一两次,便杳无音信。潮人在异国他乡,以团结互助而著称,故能发达。其实,“帮衬”(帮忙)是有限的,潮籍富翁,无一不是靠自己的勤俭毅力,搏命搏出来的。
李嘉诚回首往事,如是描绘他少年时的心态:
“小时候,我的家境虽不富裕,但生活基本上是安定的。我的先父、伯父、叔叔的教育程度很高,都是受人尊敬的读书人。抗日战争爆发后,我随先父来到香港,举目看到的都是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就感到这个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因此在我的心里产生很多感想,就这样,童年时五彩缤纷的梦想和天真都完全消失了。”
李嘉诚指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而非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少年李嘉诚,尊敬并崇拜舅父庄静庵。舅父不像他先父叔伯,总是引经据典大谈伦理道德,舅父是个实用主义者,是个不喜清谈的搏命猛人。
父亲李云经虽对香港的商业文化格格不入,但他明白,要想在香港生存,非得融入这个社会不可。他不再向儿子谈古数典。
李云经找到了工作,在一间潮商开的公司做小职员。其时,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阶段,香港商会号召商人市民募捐,用以购置飞机武器支援中国军队。李云经捐出宝贵的数仙港币,而那些富商们,动辄捐出数千上万港元。
喊了半辈子教育救国的李云经,对友人感叹道:“实业亦可救国。”
同是接受传统文化,潮汕沦陷,李氏家族的同辈人,惟李云经举家逃往香港。这是不是意味着,在人生之路彷徨的李云经,无时不向往外面的纷纭世界?可以这样说,没有李云经的举家迁徙,就没有今日的李嘉诚。
来港之后,李云经对儿子的教育大有改观。
他不再以古代圣贤的言行风范训子,而是要求嘉诚“学做香港人”。我们从李云经身上,可以看出潮人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他们不论漂泊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与当地文化很好地融合一起。更可贵的是,他们及他们的后代,把根留在祖国及家园,不忘自己是潮汕人。
李嘉诚对父亲的教诲心领神悟。香港的华人流行广州话,广州话与潮汕话属不同的语系,在香港,不懂广州话寸步难行。
李嘉诚把学广州话当一门大事对待,他拜表妹表弟为师,勤学不辍。他年纪轻,很快就学会一口流利的广州话。
困难的是英语关。李嘉诚进了香港的中学念初中。香港的中学,大部分是英文中学,即使中文中学,英文教材也占半数以上。
这是港英政府推行殖民化教育的结果。从客观上讲,有助于提高港人商业文化的素质。香港之所以能成为国际化大都市,与港人的整体英语水平分不开。懂得英语,能更直接接受西方文化,从事国际间经济文化交流。
李嘉诚不再是学校的骄子,他坐在课堂里听课,如听天书,不知所云。其他同学,从小学起就开始学英语,李嘉诚深知自己的不足,心底泛出难言的自卑。
李云经询问儿子上学的情况,他说:“在香港,想做大事,非得学会英语不可。”
李嘉诚点点头,领会父亲的苦心。且不论个人的前途,就凭学费来之不易这一点,他也会以苦读上进来报答父恩母爱。数十年后,李嘉诚回忆父亲生病不求医,省下药钱供他读书;母亲缝补浆洗,含辛茹苦维持一家生计……不禁神色黯然。
李嘉诚学英语,几乎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上学放学路上,他边走边背单词。夜深人静,李嘉诚怕影响家人的睡眠,独自跑到户外的路灯下读英语。天蒙蒙亮,他一骨碌爬起来,口中念念有词,还是英语。
李嘉诚天赋高,记性强,经过一年多刻苦努力,终于逾越了英语关,能够较熟练运用英语答题解题。
李嘉诚辍学后,却常年不辍自学英语。在日后的商战风云中,英语让李嘉诚受益匪浅。
李云经一家逃避战乱来港,既然来之,也就做好长期在香港生存的打算。他们万万没料到,仅一年时间,战火就燃及香港。
1941年12月8日凌晨4时,日本海军航空兵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同日8时30分,数十架涂有太阳旗标志的日本飞机,突然出现在九龙启德机场上空。仅5分钟,英国皇家空军的数架战机被炸成一片残骸。
继而,日本轰炸机对港九的军事设施,甚至居民区狂轰滥炸。李云经一家住在上环,附近的兵营火光冲天,炸弹的巨响震得窗户咯咯响。李家陷入惶恐之中,母亲烧香拜佛,父亲咒骂日军的暴行。
英军与日军展开了浴血战。英军准备不足,寡不敌众,12月25日圣诞节前夕,英军投降,港督杨慕琦及部分港英军政官员被日军俘虏,分别被投入东北及港岛赤柱的集中营。
在香港上空飘扬了100年的英军米字旗颓然落下,太阳旗耀武扬威地高高升起,日本驻港总督府,设在汇丰银行大厦。
平心而论,英国用武力强占并割据香港之后,实行了较开明的政策。而日治时期,则是香港最黑暗的年代。
日本推行军票制,通过不等值兑换,逐步把港民手中的港币变成一把废纸。
日本把大批物资作为敌产,装船运往日本,造成香港市场物资奇缺。食米严重不足,日军实行配给制,每人每天限定6两4钱,匮乏时只能供应3两。黑市米价飞涨,最贵时每斤卖二百多元。
燃料不足,电厂不能正常供电,停电成了家常便饭,1944年夏季,停电竟长达4个月。
李嘉诚一家生活原本困难,现在愈加困难。幸得舅父庄静庵的资助,一家人才免于饿死。
祸不单行,父亲李云经因长年劳累、贫困、忧愤,染上肺病,终于在家庭最困难时病倒了。
为了维持儿子的学费,李云经坚持不住院,医生开了药方,他却不去药店买药,偷偷省下药钱,供日后儿子继续学业。
庄静庵知道这情况,“强行”送姐夫住院。李云经住入医院,仍偷偷把药钱省下来,他预感自己活不了太久,把希望全部寄托在儿子身上。李嘉诚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泪水潸然。
每天放学后,李嘉诚都要去医院看望父亲,向父亲汇报自己的学业,父亲总是流露出宽慰的微笑。
1943年冬天,李云经走完坎坷的一生,离开这动荡纷乱的世界。他知道未成年的儿子,未来更需依靠亲友的帮助,同时又不希望儿子抱有太重的依赖心理,临终留下“贫穷志不移”,“做人须有骨气”,“求人不如求己”,“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失意不灰心,得意莫忘形”的遗言。
李嘉诚对此永生不忘。
有人说,传统文化与商业文化大相径庭,冰炭不容。成为商界巨子的李嘉诚,却能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为一体。在物欲横流的商业社会,他体现出一个中国人应有的传统美德。
李云经在贫穷中辞世,却给儿子留下珍贵的精神遗产——如何做人。
这一年,李嘉诚14岁。
14岁的孩子,正是备受父母呵护疼爱、充满梦幻的时代。父亲辞世,弟妹尚幼,母亲是懦善的家庭妇女,更加上经历时局动荡,世态炎凉,促使李嘉诚早熟。
他明白,从今后必须靠自己瘦弱的双肩,挑起全家的生活重担。
尽管舅父表示资助李嘉诚完成中学学业,接济李嘉诚一家,但李嘉诚仍打算中止学业,谋生赚钱,养活全家人。
舅父未表示异议,他说,他也是读完私塾,10岁出头就远离父母家乡,去广州闯荡打天下的。原本,外甥嘉诚,进舅父的公司,顺理成章。庄静庵未开这个口,舅父的意思嘉诚心知肚明,他今后必须靠自己,独立谋生。
庄静庵似乎显得太无情。
李嘉诚给逼上独立谋生之路,由打工族而渐成为超级富豪。
从这点看,舅父的“无情”,又胜过“有情”。
第三章 少年涉世 自古雄才多磨难
日治时期,百业萧条,求职谈何容易?李嘉诚求职四处碰壁,好不容易找到茶楼跑堂的工作。一天,他不小心把开水洒在客人身上,险些被炒鱿鱼。可没多久,他自动辞工,进了舅父的公司,干得好好的,突然又一次跳槽……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古代圣贤孟子的箴言,既是李嘉诚一生的?
小说推荐
- 李嘉诚家族传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浅颜】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李嘉诚家族传 作者:窦应泰 家世篇 第一章 古宅里的书香世家(1 1、重返家园:昔日逃难少年今日商海巨富 1983年的元宵灯节 对位于广东与福建两省交界处的潮州,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盛大节日。这一天清早,灰蒙
- 最新章:第40章
- 李诚的孤岛余生
- ★本文由*林小小”整理收集★更多全集书籍请访问:http★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李诚的孤岛余生作者:法显和尚跪求女婴名字更新时间2011-11-10 11:40:32 字数:50 马上会有一个西班牙小女婴在孤岛出生,不是李诚的结的果,老讷实在想不出一个好名字,跪
- 最新章:第177章
- 郭嘉新传
- 《郭嘉新传》作者:皇家卡卡[郭嘉新传 皇家卡卡 著/书籍介绍“看看人家穿越,不是用冰柜电视改装电脑,就是用肥皂做块炸弹,可是俺啥也不会,就穿越到了三国第一谋士郭嘉身上,好歹也是个名人,俺知足了,更何况现在的郭嘉还是游学时候,不嫖不赌不嗑药,估计不会象史上那么短命…俺再怎么说也知道三十六计,俺也能帮老
- 最新章:第251章
- 淑嘉贵妃传
- =淑嘉贵妃传作者:果冻虾虾文案:十娘入宫的时候,阖府拜送。她看着跪在自己脚下的伯父父亲兄弟们,虚扶一把,轻声叹息“放心,珍重,而后带着丫鬟登车而去此后一十三年,她从一个小小的选侍,一路升到正二品的四妃之一,荣宠不断。家族更是凭借恩宠一飞冲天,名动京城当红颜老去荣宠日渐减消,唯有权势能给她温暖。从宠妃
- 最新章:第238章
- 三国郭嘉传
- 第一卷 风云再起第一章 往事如梦[本章字数:795 最新更新时间:2007-06-13 15:39:56.0]第一章往事如梦 这些日子总是昏昏沉沉,打不起精神来,就连每天一个时辰的读书功课也很容易就睡着了“人老咯”郭嘉总是自嘲地说 一个接着又一个的梦幻,往事如闪电般清晰地重现,有时是揪心的痛,有时却
- 最新章:第19章
- 重生嘉平公主传奇
- 书名:重生嘉平公主传奇作者:苑城柳晋江20140703完结非V章节总点击数:148139 总书评数:251 当前被收藏数:418 文章积分:15,077,348文案:舒静君刺杀失败,葬身异国,却侥幸重生。此时梁国仍在,舒家犹存,距离她嫁进本朝最大奸佞家里还有三年;距离国君病逝还有七年;距离梁国覆灭还
- 最新章:第114章
- 李贺诗全集
- ,电子版李贺诗全集 目录 编校前言李贺,字长吉,生于贞元七年,卒于元和十二年(即公元790-816年,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家居昌谷,以乐府诗着称。本《电子版李贺诗全集》以施铁民(david steelman)先生输入的《全唐诗》为底本,以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李贺诗歌集注》中的王琦《李长
- 最新章:第9章
- 李白诗全集
- ,诗词介绍<小>说?网李白是我国盛唐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作是盛唐气象的杰出代表,最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他的诗表现了唐代社会发展到鼎盛时期并转向衰落时代的特点。首先,李白诗中反映了盛唐时期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他对自己的政治才能充满信心,期望能“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
- 最新章:第46章
- 李克农传
- [李克农传/作者:朱玉-本书来源于网络收集,仅供交流学习之用,并无任何商业目的,若作者/出版社认为侵犯了您的版权利益,敬请联系我们,本站会立即删除您认为侵权的作品-他,曾多次身临险境,生死难测,但却总能处变不惊,逢凶化吉;他,虽末指挥过千军万马在战场上陈兵逐鹿,但却精心策划过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情报战
- 最新章:第5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