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是部金融史》第37章


耸澜缱呦颍庑┐葱虑∏〈蠖喾⑸诒;ご葱碌墓取拦?br />
1836年的萧条一直持续到19世纪50年代。值得庆幸的是,此前,繁荣的种子已经种下。
事件还要回溯到独立战争后制定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宪法》规定:“为促进科学和使用技艺的普及,应给与发明家和作家的著作一定期限的专利保障”;
根据此条,1790年国会颁布《专利法》;1802年,国会批准成立专利管理局……
这些政策目的只有一个:保证发明人对发明成果享有独占收益。专利制度激发了美国人发财的梦想,只要能创造出比别人更先进的技术,就能发财。
很讽刺,专利的本来含义是欧洲王室对某个领域的特许权,有无《专利法》本身并不重要,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制定《专利法》,1889年清朝就颁布了《专利法》,但是,似乎太监仍旧是这个朝代独领世界风骚的创新……
创新,是一个企业、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兴衰的根本。在未来部分,我们会看到,每一个关键时刻,都是创新决定了世界走向,这些创新恰恰大多发生在保护创新的国度——美国。
因为,美国是一个真正依靠法律保护创新的国家,专利保护甚至被写入宪法。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知识产权照样神圣不可侵犯。美国专利商标局的大门上,至今赫然刻着林肯的名言:“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
当然,任何一个创新都有很大偶然性;但是,有了制度激励,无数次偶然中肯定有必然。发明电能可能是偶然的,但率先出现在美国则是必然的,否则,不可能每一个次都是偶然:原子能、生物制药、互联网……
也正是因为偶然太多,制度保证才显得尤为重要,它激励着无数追求利益的人奔跑,有了利益,人类的创造力就是无穷的。
如同战争,将官总是许诺,“先登城者,赏万户侯”。
中国人不聪明吗?然而,我们的激励却是“学而优则仕”。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是,这百分之一的灵感却是至关重要的!有时要比那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更为关键”。
——爱迪生
华尔街一飞冲天,靠的就是创新!
19世纪50年代,此时华尔街还很原始: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
第一项改变华尔街的创新,叫做电报。地球人都知道,那玩意是传递信息的,比吼快多了。
华尔街的命脉,是信息:早一刻得到消息,你就是市场先知,就是市场的神。
电报的改良者,叫做莫尔斯。说好听点,他是一个画师;说难听点,他靠在街边给人画像为生,而且极不敬业。
没事(有事也不耽误)的时候,莫尔斯喜欢摆弄电流、做试验。由于过于业余,莫尔斯并没有多少技术性原创,电报硬件早就有,只是不实用。莫尔斯创造了一个发报代码体系,发报才成为可能。
1840年,莫尔斯为此申请了专利。
此后4年,无人问津。
1844年,终于有人在华盛顿和巴尔德摩之间架设了一条40英里的电线,莫尔斯开始了较长距离的电报实验。
5月24日,莫尔斯在华盛顿国会大厦发出世界上第一条完整意义的莫尔斯电码,内容是“上帝创造了什么”;一瞬间,巴尔德摩成功接收到了信息。
成功了!
无人问津的代码,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华尔街。
对比当时美国的其他城市,纽约在经济总量上远远没有达到压倒性优势,费城、波士顿,甚至华盛顿都是区域经济中心,而且都有独立的证券市场。这些证券市场之间虽然有消息往来,但更多是靠本地炒家自生自灭。
电报,改变了这一切。
信息将各地市场连成一片,纽约市场毕竟更加成熟,也更有魅力。凭借先发优势,纽约一举吸纳了来自各地的资金和炒家,成为和伦敦并肩的国际金融中心。
第二项刺激证券市场的创新,是铁路。
1830年5月24日,美国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全长21公里。与运河相比,此时的铁路技术还不成熟,也远未得到重视,到1840年全国建路里程仅为998公里。
1853年“纽约中央铁路公司”整合了各家铁路公司资源,统一了铁轨和机车标准。铁路对运河的优势展露无遗:不受天气制约、无须沟通天然河流(美国本土河流多为从南到北),可以铺设到任何一个角落。此时,中国国门已经被列强打开,中国劳工也为美国铁路热付出了血汗和生命,据说美国铁路每一条枕木下都埋着一位华工的尸骨。
1848…1858年,美国铁路总长度达到3。3万英里,超过了其他国家铁路长度的总和。自此,铁路成为贯穿美国大陆中西部的运输动脉。至今,还没有其他方式可以撼动它陆地货运的霸主位置。
对华尔街来说,铁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组建铁路的公司为他们提供了新的故事素材和投机工具——铁路公司股票。
最后,华尔街需要的只是一个时机。
纽约在1857
牛市前期,一两个负面消息未必能遏制市场上扬,但在熊市前期,市场已羸弱不堪,平时可以承受的消息也足以成为重大利空。
所以,祸,从来都不是单行线。
1846年美国VS墨西哥,战争爆发,结果:墨西哥丧失一半领土,包括加利福尼亚等州在内的1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入美国。并入美国的,不仅仅是土地,还有加利福尼亚地下的金矿。
实际上,1841…1842年,加利福尼亚地区先后两次发现金矿,当时加州还是印第安人的天下。第一,大家不认识黄金;第二,消息闭塞,没有外传。
美国人来了,不一样了。
1848年1月24日,移民詹姆斯·马歇尔在当地水沟内发现金块。马歇尔的居住地(新赫尔维蒂亚)地处萨克拉门托河、美利坚河汇合点,是天然的人口集散地,也是当时最大的移民中心。
尽管马歇尔想保守发现黄金的秘密,消息还是不胫而走。
3月,当地报纸《加利福尼亚人报》首发此消息;
8月,纽约《先驱报》进行大篇幅报道;
6月,加州总督向总统波尔克报告,称金矿的价值“足以支付几百倍以上的墨西哥战争的费用”。
12月,总统致函国会,公开加州总督报告,证实加州金矿并非忽悠……
拜电报所赐,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人民奔走相告,举球欢庆。最终,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移民涌入加州,淘金热由此开始:1849年,约3万人涌入加州,次年,又有3万人加入……
淘金的收入确实令人咋舌:在富矿区,人均收入是2000美元/天,这个数字足够一个家庭过几年好日子;即使在贫矿区,劳动者的收入也是人均20美元/天,相当于东部一个月的收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1847年美国产量只有4。3万盎司,1849年变为193万盎司;1853年,淘金热达到顶点,加州黄金产值达到6500万美元,1851…1855年加州黄金产量几乎占世界的45%,美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金国。
《加利福尼亚人报》这样报道“从圣弗朗西斯科到洛杉矶,从沿海到内华达山麓,整个地区都响彻着喊声:黄金!黄金!”
淘金热的另一个结果:货币供给增加,钱多了!
货币扩张一旦开始,钱的数量就会螺旋式上升,把黄金生产远远抛在后面:1855年美国银行业总体铸币储备只剩下14%,而1837年前这个数字是50%。有人甚至出版银行券手册,指导人们那个银行券储备比例太低,告诉人们那家银行很不靠谱。
上万种银行券在货币市场流通,证券市场则充斥着铁路股票,各种消息通过电波在全美甚至全球传送……
时机成熟了!
牛市的故事总是相似的:华尔街一片欢乐,如同之前之后的每一次牛市。
获得财富如此容易,各种奢侈品开始充斥纽约市场,《先驱报》报道甚至有女富豪真的穿上“水晶鞋”——用钻石装潢的鞋子(这个场景在郁金香危机中依稀可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复使后人哀后人也)……
1856年,纽约共有360家铁路公司、985家银行股票,还有无数的联邦债券、市政债券在市场交易。
之所以有牛市,是因为有熊市,熊市迟早会出现,熊市的故事却各有悲欢。
交易资金量扩大,后果是灾难性的。
这些资金是典型的“倒金字塔”:牛市前期并没有进入,看到收益后才携资而入,此时往往是牛市中后期,投资额先小后大,故曰:倒金字塔。倒金字塔投资是证券投资的兵家大忌,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