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秘史》第146章


备从性吨荆彡蠖研埃俊?br /> 刘备这才打量了这个年轻人,见他身材魁伟,谈吐镇定,气宇不凡,赶紧把手里的东西扔了,说:“这怎么说呢,我也是借此打发心中的忧愁罢了。”这是诸葛亮跟刘备的初次对话,但他们谈的不是隆中对,而是眼下如何对抗曹操。
诸葛亮问:“您以为刘表将军与曹操相比如何?”
刘备回答:“刘表不如曹操。”
诸葛亮又问:“将军您自认为比曹操如何呢?”
刘备回答:“也不如曹操。”
诸葛亮说:“你们都比不上曹操,而将军您手里只有几千人马,靠这点力量如何能抵挡曹操呢?”
刘备说:“我也正为这犯愁呢,那你说该怎么办?”
诸葛亮答道:“荆州的人口本不少,只是登记在册的人很少,您可以建议刘表将军,把流动人口管理起来,重新登记户籍,照此调兵。”
刘备采纳了诸葛亮的建议,结果实力大增,此后对诸葛亮以上宾之礼相待。
这个说法虽然不如三顾茅庐有名,但也不失其合理性。同时,即便如此也丝毫不会影响刘备或者诸葛亮的形象。
刘备手下不缺关羽、张飞、赵云这样的虎将,他身边也有孙乾、糜竺这样的文士,但他缺少荀、郭嘉、贾诩那样的“王佐之才”,诸葛亮的到来,弥补了这个不足。
诸葛亮进入刘备集团,也算人尽其才,他以多谋和善断很快在刘备手下文士中脱颖而出,并且很快遇到了大展身手的机会。
刘备对诸葛亮十分信任,但史书中对诸葛亮这一阶段在刘备手下担任什么职务却没有记载。诸葛亮有记载的第一个职务是军师中郎将,相当于准将军衔,那是在赤壁之战后。也就是说,诸葛亮刚加入刘备集团时的正式职务应该比较低,与关羽、张飞等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四、看谁跑得快】
面对大军压境,刘琮赶紧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荆州的水军基地在江陵(今湖北沙市),这里也是荆州的后勤基地,重要性非同一般,刘表死后蔡瑁、张允亲自赶到那里加强控制。刘琦在夏口,离此地很远。离这里较近的是刘备,但刘琮有意没有通知他,并对他封锁消息。
参加这次讨论的,主要是蒯越、韩嵩等人,出乎刘琮意料的是,大家的意见相当一致:投降。一个企业没搞好,面临破产的危险,对于员工来说,有人愿意把这个企业兼并了,之后实施重组,让这个企业继续发展下去,有理由不接受吗?
从管理层到一般员工,都会迫切渴望兼并重组能够尽快进行,他们都有点等不急了。蒯越、韩嵩等人就是这样的想法。
但是,作为企业的大股东和所有人,刘琮是不愿意被兼并的。被兼并以后别人照样打工领薪水,只是换了个老板而已,但原来的老板就惨了。
老板当不成,没准还有更大的灾难在等着。刘琮虽然没有哥哥刘琦聪明,但这一点道理还是看得明白,他有点急了。
刘琮说:“现在我们据有整个荆州,守着先君之业,又有刘备相助,即使要投降,也再观望一阵子,难道不行吗?”
主降派们都不愿意等,他们派荆州刺史府人事处处长(东曹掾)傅巽出面做刘琮的思想工作。傅巽说:“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以人臣而拒人主,是大逆之道;以小小的楚地对抗中原,是自不量力;以刘备抗击曹公,是很不恰当。以上三个方面我们都不占优势,必然灭亡呀!将军自己考虑一下,您与刘备相比如何?”
刘琮想了想,还真比不过这个老前辈,说:“差得远。”
傅巽说:“以刘备之雄尚不足抵御曹公,荆州怎能自保?假如有奇迹发生,刘备能够抵御曹公,他又怎能甘居将军之下?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希望将军不要多疑!”
据《文士传》记载,王粲也劝过刘琮投降。这个始终有英雄情结的小个子诗人,对曹操抱有好感,他对曹操的评价是“雄略冠时,智谋出世”,认为曹操在当代无人可匹敌,劝刘琮不要作无谓的抵抗,不如投降“保其全宗,长享福祚,垂之后嗣”。
刘琮纵使心有不甘,也无可奈何,于是决定投降。
此时,曹操亲率大军已越过新野等荆北防线,逼近襄阳。
曹操在襄阳城外见到了刘琮的使者,使者带着朝廷赐给刘表的“节”,递上降书,但曹操手下不少人表示有疑虑,担心这是刘琮使的诈。
据《三国志崔琰传》记载,曹操也吃不准,于是找来个人问问,此人是娄圭,字子伯。他是曹操青年时代的故友,长期在荆州打游击,前不久归降曹操,受到曹操的重视,他对荆州的情况相当熟悉。
娄圭分析道:“天下扰攘,各贪王命以自重,现在刘琮不忘把朝廷颁发给他老子的节带来,这个细节可以说明他真有诚意。”曹操认为有理,他决定接受刘琮的投降,随即指挥人马向襄阳城开进。
襄阳北面隔汉水是樊城,此时刘备还在那里。曹军一路南下,直奔襄阳,并没有攻占樊城的意思,刘琮对刘备实行消息封锁,刘备对敌情了解不多,对于刘琮决定投降,更是事先一无所知。
刘琮能降,他刘备却不能降,因为他跟曹操太熟悉了,曹操不会再接受他的投降,曹操要的是他的脑袋。名声太大就是这点不好,曹操既然已认定他是自己目前为数不多的足以争天下的对手,那就没有什么好商量的了。
据《三国志刘备传》记载,刘备当时在樊城,军事情报相当匮乏,居然不知道曹军已到眼前。等知道消息,自知不是对手,率众撤退,路过襄阳的时候,诸葛亮劝刘备趁曹军未得襄阳之机进攻刘琮,刘备再次拒绝。
据《汉魏春秋》记载,刘琮投降不敢告诉刘备,刘备后来察觉,派亲信到襄阳城里询问刘琮。刘琮派著名学者宋忠到刘备那里传达命令,说准备投降。刘备又惊又骇,对宋忠说:“你们这帮人如此做事,又不早点相告,事到临头才通知我,是不是有点太过分了(不早相语,今祸至方告我,不亦太剧乎)!”刘备越想越气,抽出刀来架在宋忠脖子上:“杀了你都不解气!”
但刘备也只能说说气话而已,刘琮料定刘备会恼羞成怒,所以专门派个他不敢杀的宋忠来传达命令。作为荆州本地最著名的学者、荆州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自郑玄死后宋忠在文化界便享有了极高声誉,这样的人刘备如果一怒之下杀了,那他整天在嘴上的仁义也就白挂了。
《汉魏春秋》还说,刘备赶紧召集大家商议对策,有人劝刘备劫持刘琮以及荆州刺史部的官民南下江陵,依托那里的水军及丰厚的军用物资再做打算。《汉魏春秋》没有说这个“有人”是谁,但结合《三国志刘备传》的记载,这个人应该是诸葛亮。但刘备同样回答:“刘荆州临亡托我以孤遗,背信自救的事我做不来,否则死后有何面目去见刘荆州啊!”
刘备率众人南下,路过襄阳城,在城外呼刘琮出来对话,刘琮不敢出来。《典略》记载,刘备跑到刘表墓前祭拜一番,“涕泣而去”。
这时,徐庶离开了刘备,原因是徐庶的母亲被曹军俘虏,而徐庶是个孝子。徐庶辞别刘备时,指着自己的心口说(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来想跟随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凭借的是此方寸之地。如今老母亲被俘,方寸已乱,已无益于事,请求从此作别吧!”
徐庶至孝,刘备至仁,所以尽管内心不舍,也放徐庶走了。
徐庶到了曹操那里作为不大,后来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诸葛亮的好朋友石韬也在曹操手下供职,到曹丕称帝后担任过郡太守、典农校尉等职。诸葛亮后来率兵伐魏,还打听过这些老朋友们的消息,当听说徐庶、石韬等人只不过担任郡太守、中郎将一级的官职时,不禁感叹道:“魏国的人才实在太多了呀,像他们二人这样的居然都得不到重用!”
刘备没有接受抢占襄阳的建议,但他接受了进军江陵的建议,目标是荆州的水军和后勤基地。正准备进襄阳城受降的曹操听到报告,也吃了一惊,立即决定暂不进襄阳城,迅速南下追击刘备,务必赶在刘备之前占领江陵。
于是,一场追击战展开,就看谁跑得快了。
刘备跑不过曹操,因为他没有虎豹骑。
曹操亲率曹纯、文聘等以虎豹骑为主力的一支骑兵,以急行军的速度展开追击,曹纯是虎豹骑的统领,文聘对本地情况较为熟悉。他们的行军速度是一日一夜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