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秘史》第123章


准冻仕透懿伲⒓幢环饬撕睿艿酱蠹业南勰健?br /> 但据《典略》说,王琰被封侯后,有一个人非但高兴不起来,还整天待在屋里哭,她就是王琰的妻。因为她担心王琰从此将要富贵,就会娶更多的小妾,从而会夺走王琰对自己的爱(其妻哭于室,以为琰富贵将更娶妾媵而夺己爱故也)。
壶关城很坚固,久攻不下,曹操有点气恼,他下令:“城池攻破后,把他们全部活埋!”但是前后攻打了三个月,还是没有攻下。
曹仁看出了问题,他建议道:“围城的时候,最好让城里的人看到他们还有活路。现在要是让他们感觉只有死路一条,他们必然会奋力抵抗,加上敌军城固而粮多,我们硬攻必然会有很大伤亡。位于坚固的城池下,去攻打必死的敌人,不是上策(今顿兵坚城之下,以攻必死之虏,非良计也)。”
据《三国志曹仁传》记载,曹操接受了曹仁的建议,城内的敌兵很快投降了,根据曹仁前后所立的战功,他被封为都亭侯。曹仁应该还提出了具体的攻城方案,不然城里的敌兵也不会轻易投降,不过具体方案不见记载,应该是更改之前的命令,给城里的人留出一条活路,诱使敌兵投降吧。
此次西征是曹军主力在连续一年作战后,没有得到充分休整情况下进行的,加之此次多为山地作战,对擅长平原突袭的曹军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这次西征并州胜负方面虽然没有大的悬念,却也打得异常艰苦。
在越过太行山区时,曹操写了一首《苦寒行》的诗,记录了行军的艰辛和自己不得已用兵的感慨,是一首军旅诗的佳作。诗中写道: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令我哀。〗
曹操在诗中描述到:太行山上山高路险,车轮都能被颠坏。树林萧瑟,北风呼啸,熊和虎豹时常出没,山谷里人烟稀少。大雪纷飞,抬头仰望怎能不长长叹息。此情此景,令我心感惆怅,甚至想到了回师,为此在路上不断徘徊。已经迷失了道路,到了晚上还没有找到露营之处,人和马都饥寒交迫了,背负行囊砍柴烧火,凿开冰凌煮粥做饭,想起了那首叫《东山》的诗,又勾起了我深深的哀伤。
曹操提到的《东山》这首诗,是《诗经》中的一篇,相传为周公东征时,三年没有回过家的战士们吟出的思念家乡的诗。
从这首《苦寒行》里,我们依稀可以体会到古代作战的艰辛。那不是地图上的几个点,也不是史书上的几行字,甚至不是血和泪就能说完道尽的,那种艰苦卓绝,那种百转千回,让人忽然明白,所谓战争其实不是简单地拼武力,也不仅仅是拼智谋,拼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拼的是人性和毅力,是人对自己极限的挑战。
【九、两位能臣】
高干被杀,壶关攻破,活动在并州地区的黑山军首领张燕此前已归顺了曹操,被封了侯爵。此外,在这一带有传统势力的南匈奴也表示不愿为敌,曹操西征并州眼看将有一个圆满的结局。
但局面并不完全这么乐观,并州自身的问题好解决,包括河套一带的朔方郡、云中郡其实并不需要发兵攻打,可以传檄而定。但并州南面隶属于司隶校尉部的河东郡、弘农郡一直处于动乱之中,直接影响到并州地区的稳定。
就在高干起兵的同时,河东郡的张晟聚众上万人响应高干,弘农郡的张琰也加入进来,他们活动于崤关、渑池一带,势力逐渐壮大。
曹操任命的河东郡太守是王邑,不巧的是他此时正好被征入朝。王邑的上司是司隶校尉钟繇,钟繇认为王邑不太称职,想奏免他。郡政府属官卫固以及地方驻军负责人(中郎将)范先趁机生事,他们面见钟繇,以民意为借口要求王邑留任。卫固等人表面上为民请愿,实际上是想把局面弄乱,好与高干暗中相通(外以请邑为名,而内实与高干通牒)。
河东郡的严峻形势让曹操颇感忧心,曹操写信给许县的荀:“关西诸将表面臣服而心怀贰心(外服内贰),张晟作乱于、渑,南面与刘表相通,卫固等人又响应他,眼看将酿成大乱。河东郡是天下要地,请先生为我举荐一个像萧何、寇恂那样的贤才去镇守。”
荀很快回复:“西平郡太守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正是明公需要的那个人。”曹操于是任命杜畿为河东郡太守。
杜畿字伯侯,关中人,是西汉名臣杜延的后代,二十多岁时在家乡当过县长,后避乱于荆州。建安初年曹操在许县招揽人才,经荀推荐到司空府任职,后外派为护羌校尉,兼任凉州刺史部西平郡(治所在今青海西宁)太守。
杜畿不是颖川郡人,跟荀也没有什么交往,他为荀所注意纯属偶然。据《傅子》一书记载,杜畿刚从荆州到许县时,跟侍中耿纪认识,两个人经常深夜闲聊。荀恰巧是耿纪的邻居,夜里听到了他们的谈话,认为他才识出众。
第二天,荀派人对耿纪说:“身边有这么才识出众的人不向天子推荐,岂不是白拿了朝廷的俸禄?”荀与杜畿相见后,倾谈之下更是觉得自己判断得不错,于是把他推荐给了曹操。
荀担任的是尚书令,相当于朝廷的秘书长,侍中是皇帝本人的高级顾问和随身秘书,论品秩比尚书令还高。两个朝廷重臣互为邻居,夜里居然能听到对方家里的谈话,说明朝廷刚迁到许县时住房多么紧张。另外,幸好杜畿和耿纪没有在背后谈论什么阴谋,而荀也不是喜欢打小报告的人,否则在这样的住房条件下深夜闲谈将是一件危险的事。
杜畿走马上任时壶关之战还在进行,这时能抽调出来随杜畿进入河东郡的人马有限,杜畿索性只带少数随从前往。卫固等人知道后,派出几千人占领了黄河上的重要渡口陕津(今河南三门峡附近),杜畿无法渡河。
曹操派夏侯率部讨伐卫固等人,但大军开到还需要一定时间。杜畿认为,河东郡百姓并非想作乱,而卫固等人也没到公开违抗曹操命令的地步,应该先稳住他们。
杜畿于是绕道黄河上的另一个渡口豆津(今山西芮城东南),从那里过了河。对于杜畿的到来,卫固和范先产生了分歧,范先想杀掉杜畿。为了给杜畿一个下马威,范先在城门外绑了几十个原郡政府的属官,从办公室主任(主簿)开始杀起,一口气杀了三十多个,但杜畿居然神态自若。杜畿超强的心理素质镇住了卫固,卫固是个不想把什么事都做绝的人,他认为杜畿杀之无益,徒增恶名,反正他人少势孤,难有作为,于是表面上仍然尊杜畿为太守。
杜畿耐住性子与卫固、范先等人周旋,并悄悄发展自己的势力,分化瓦解敌人,后来他抓住机会,与卫固、范先决裂,双方激战于张辟。正在此时壶关战役结束,曹操派出的大军也开到了,杀了卫固、范先以及张晟等人,平定了河东郡。
杜畿继续担任河东郡太守,前后达十六年之久,在任期间,他减轻刑罚,教化百姓,发展生产,开设学校,还亲自为学生上课,使河东郡得到很好的治理,成为“曹统区”里的模范区,对于巩固并州和关中地区的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曹操给河东郡派去了一个好太守,又给并州选了一个称职的刺史,他的名字叫梁习。
梁习字子虞,是豫州刺史部陈国人,献帝迁都许县后,曹操选拔梁习当县长,梁习干得很不错,他很有治乱理政的才能,曹操每遇到问题比较多的县要治理总是想到他。这样,在短短几年间梁习先后担任了四个县的县长,最远的地方是徐州刺史部的海西县。
曹操后来把他调回司空府,在人事部门工作(西曹令属),相当于司空府人事处副处长,这个职务权力很大,管着各地官员的选任,相当于吏部。并州平定后,曹操想选一个能人到那里任职,于是选中了梁习。
当时的并州虽然已经平定,但境内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手里有兵权的人很多,北方少数民族也蠢蠢欲动,到处充满对峙,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豪强为害乡里。
梁习到任后不负重望,他首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