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秘史》第111章


怂凳羌忧克姆牢懒α浚涫狄彩抢醇嗍铀模丶焙蛄醣傅拿疃哉庑┤瞬⒉缓檬埂?br /> 面对如此复杂的内外部情况,换成别人说不定整天能愁死,但对刘备来说这点事算不了什么,多少年来他已经习惯了这种东奔西跑在刀尖上行走的生活。
期间,刘表和刘备还趁曹军在北面与袁绍几个儿子作战之机,向“曹统区”发起了一次规模较大的进攻。刘表派刘备率部一直攻打到南阳郡最北面的叶县,曹操自己分不开身,就派夏侯率军迎击,同时派于禁、李典为夏侯的副将。
刘备并没有真打算打到许县去占领全中原,不是他不想,而是他很有自知之明。之所以发起此次进攻,多半是为了应付刘表,同时以此为由向刘表多要些粮草装备。
所以,当刘备听说曹军中赫赫有名的夏侯和于禁联袂来招呼他时,立即下令烧掉自己的营寨撤退。夏侯下令追击,副将李典认为不可,李典说:“敌人无故退兵,很可能有埋伏。往南面去的道路狭窄,草木很深,不能追啊!”
独眼将军夏侯不听,只想扩大战果,于是携于禁追击,留李典守营。
刘备有点生气了,面子都归你了,台阶也给你留足了,还这么不依不饶。刘备也是个老军人了,他给夏侯和于禁准备了一个口袋,打了他们一场埋伏。
根据《云别传》记载,埋伏的地点是叶县与宛县之间的博望,刘备所部依托有利地形发起攻击,形势对曹军很不利。作战中赵云十分英勇,生擒了夏侯的部将夏侯兰。
这个夏侯兰不是谯县人,他的祖籍在冀州刺史部常山郡,跟赵云是老乡,与夏侯、夏侯渊完全不同族。赵云以前就与夏侯兰认识,赵云向刘备求情,没有杀夏侯兰,因为夏侯兰精通法律,赵云还推荐他当了军中的执法官。
刘备又回到新野驻扎,在这里一驻就是好几年。这段时间虽然再无大的战事,但刘备的日子并不好过。
刘备走到哪里都挺有号召力,他在新野时荆州豪杰争相投奔(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这引起了刘表的猜忌,暗中更加防范他。
据《九州春秋》记载,刘备在新野期间,有时会到百里之外的襄阳刘表那里做客。有一次在刘表处,刘备在上厕所的时候看到大腿内侧的肉长了起来,不禁慨然流涕。
回到座位上,刘表见他闷闷不乐,就问原因。刘备说:“我常常身不离鞍,所以大腿内侧的肉都没了(髀肉皆消)。现在好久不骑马,这里的肉又生了出来。时光流水,日月如梭(日月若驰),我眼看快老了,却没有什么功业,所以悲伤啊。”
这件事不知是否确实,如果真有其事,刘备作此番谈论就很有问题,完全没有当年在许县种菜时的智慧和机警。刘备叹之于关张可以,叹之于刘表,只能提醒刘表眼前的这个人更要提防。
《世语》记载了另一件事,说刘表的亲信蒯越、蔡瑁等人力劝杀掉刘备,刘表采纳,准备把刘备请到府中相机动手。可是让刘备觉察出来了,他不露声色,假装上厕所,之后悄悄逃走。
刘备乘马逃到襄阳城西一条叫檀溪的小河前,后有追兵,前有河水,刘备急了,危难时刻刘备的这匹马出了力,这匹马的名字叫的卢,刘备对马说:“的卢啊的卢,现在很危险,可得努力呀!”的卢应声而跳,一跃就有三丈多,跳过了檀溪,刘备才得救。
到现在为止,至少已经有四匹名马出现:吕布的赤兔、曹操的白鹄和绝影、刘备的的卢,都见诸于史籍,留名于后世。
但很多人对《世语》的这条记载表示怀疑,刘表虽然信不过刘备,但总的来说还是在利用他、拉拢他,一直到刘表去世,也没有跟刘备真的翻脸。
不过,这两件事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刘备的处境和心态:寂寞、失落、无奈又不敢掉以轻心。这种日子一过就是好几年,一直到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自南征荆州为止。
在此期间,一直没有儿子的刘备收养了一个姓寇的男孩做养子,这个男孩的舅舅也姓刘。刘备收养他之后,将他改名叫刘封。
不过,到了赤壁之战的前一年,即建安十二年(207年),一直没有身孕的甘氏突然为刘备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小名叫阿斗,也就是刘禅。
【四、张辽独上三公山】
曹操打赢了官渡决战性的一仗,此战成为曹操军事生涯的顶峰,在他亲自指挥的战役中,此后还有北征乌桓之战、渭南之战等精彩战例,但官渡之战无论从规模、复杂程度还是对后世的影响上来看,都是曹操一生中最重要的战役。
有人做过统计,曹操一生亲自指挥的大小战役和战斗共五十一次,其中胜四十三次,负八次,胜率超过百分之八十,在汉魏时代,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
打败曹操的这八次,分别是由徐荣、吕布、张绣、孙权、刘备等人指挥,马超、袁绍也分别小胜过一次,还有一次即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这份战绩表虽然收录了曹操一生五十多次征战,但仍然存在很多遗漏,尤其是漏掉了一些虽然曹操没有亲自临阵却直接指挥的战斗,在这些战斗中,曹操的胜率明显没有那么高了。
最早对曹操一生军事成就做出系统性点评的也许是诸葛亮,在他的《后出师表》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
这段话的意思是: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他用起兵来就好像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却曾在南阳受困,在乌巢处于险境,在祁连山上遭到危险,在黎阳被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一点死在潼关,后来才在表面上稳定了一段时间……曹操五次攻打昌霸没有获胜,四次渡过巢湖没有获得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却图谋杀死他,委任夏侯渊,可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但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方……
就是在这篇文章里,诸葛亮说出了“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句名言。按照诸葛亮的评价,曹操虽然是当代的孙膑、吴起,但也有打败仗的时候。诸葛亮举了一些例子,尤其说到了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按照这个说法,曹操仅在这两个地方就吃了九次败仗。
诸葛亮此处并非贬低曹操,他想说的是现实中没有常胜将军,像曹操那么厉害的人,也有打不赢的时候。
但是,《后出师表》是不是诸葛亮本人所作目前仍存在争论,文中所提到的这些战例则争论更多。其中“五攻昌霸不下”比较含糊,至今没有统一的说法。
不过,这也是有来历的,昌霸虽然不像吕布、刘备、袁绍那样知名,但对曹操来说却更麻烦。官渡之战后,曹操曾一度分出了不少精力来对付他。
一般认为,《后出师表》中所提的昌霸即是昌,跟臧霸一样都是“泰山帮”的成员。如前所述,“泰山帮”是曹操集团内部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名义上服从曹操实际上自由得多,曹操想彻底解决他们但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昌多次叛而又降,降而又叛,这大概就是“五攻昌霸不下”的由来。
前面讲过,曹操灭吕布后专门把臧霸找出来,任命他以及昌、孙观、吴敦、尹礼等人为郡守、国相,让他们防守青州、徐州一带。昌被任命为徐州刺史部的东海郡太守,该郡相当于现在江苏省东北部、山东省南部地区,范围涵盖今天的连云港到枣庄一带。
建安五年(200年)刘备脱离曹操在徐州起兵时,昌也宣布起兵,配合刘备行动。曹操亲征刘备,刘备逃到冀州,曹操急于回师官渡,无力追击刘备,也没有时间收拾昌,这大概是“五攻昌霸不下”的其中之一。
建安六年(201年),曹操取得官渡大捷的第二年,借着向东面调兵以及给部队搞拉练的机会,派夏侯渊分兵攻打东海郡的昌,派张辽为副将。曹军将昌的大本营三公山围了起来,昌依托有利地形坚守。
现在全国叫三公山的地方有很多处,昌守的三公山在哪里已经不详,应该位于苏北、鲁南一带。当年曹操征陶谦曾围攻这一带的郯县,陶谦在外援刘备的帮助下打了一个漂亮的郯城保卫战,曹军攻城无果,被迫撤军。如今曹军又在昌面前一筹莫展,围城数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