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十月,太宗亲整八旗劲旅,方欲启行,闻报蒙古喀尔沁部遣台吉布尔噶图入贡。太宗接见,就问龙井关路曾否认识。
布尔噶图道:“奴才数年前曾去过一次,略识路途。”太宗即令他作向导,顿时满朝文武,除居守外,都随驾出发。“戈铤耀日,旌旗蔽天,不数日,到喀尔沁部。喀尔沁亲王迎宴犒劳,不必细说。太宗到了龙井关,关上不过几百名守卒,见满兵蜂拥而来,都吓得逃走。满兵整队,遂分两路进攻,一军攻大安口,由济尔哈朗、岳托为统领,带四旗。一军攻洪山口,太宗亲率四旗,连夜进发。此时明军专守山海关,把大安、洪山二口,视为没要紧,毫不设备,一任满兵攻入,连夜进攻遵化。
明廷闻报,飞檄山海关,调兵入援,总兵赵率教遵檄出兵,星夜前进。到了遵化东边,地名三屯营。望前面都是满兵,把三屯营密层层围得铁桶相似。率教回视自部,不及四分之一,谅想不是对手。当时鼓励将士,分为数队,一声呐喊,竟向满兵冲入。满兵见有军来,放其入阵,复将两面合裹,把率教困在当心。率教虽勇,总奈满兵越杀越多,率教兵越杀越少,指望城中出兵救援,谁知无一响应。又杀一会,看看日已西下,只得杀一条路,直奔城下,大叫开城,城上矢石乱下。率教大叫道:“我是山海关总兵奉旨来援此城,请速开门。”忽听城上守兵答道:“主将有令,无论敌兵援兵,不许入城。”率教至此无路,又受重伤,看看自己兵士已伤残无几,也无力再战,遂仰天叹道:“天亡我也!”向北叩拜,竟拔剑自刎。此时满兵已临城下,将残兵杀得净尽,随即攻城。城中守将姓朱名国彦,只守闭关的主意,活活把个率教性命亡去了,自己也无甚调度,只得与妻子向北拜辞,投缳自缢。满兵得了三屯营,又向遵化前进。遵化巡抚王元雅竭力固守,满兵四面围攻,守兵不及措置,被满兵攻陷,城内各官尽,皆殉难。太宗入城,命兵士将各官死尸掩埋,大加犒赏。次日即率师进发,所过州县,望风归附。不到月余,被满兵占据了蓟州、三河、顺义、通州等处,直至明都城下。明廷震动,幸好有明朝勇将满桂,见满兵大至,带兵援救,遇满兵厮杀半日,并无胜负。忽城上大炮一声,弹丸四射,满兵稍退。不料满桂兵也被打伤,满桂也中了一弹,幸不致命。太宗收兵,就在城北土关东首扎营,令明日攻城。
忽贝勒豪格及额附恩格德尔二人,忙走入道:“袁崇焕现领兵到了。”太宗慌道:“此事真么?”原来明都被满兵杀得震魄,飞檄各处领兵勤王。
袁崇焕奉旨,先派赵率教、满桂领兵入援,自己亦带两总兵随后起行,不料率教已战败身亡。赶到明都,各勤王兵亦至,随入见崇祯帝。帝命他率援兵,与满兵迎战。太宗见崇焕又至,心中不乐。豪格及恩格德尔道:“崇焕怎样能军,何至如何?
趁他初到,劫他营垒,可获大胜。“太宗道:”崇焕智谋足备,能不防预?汝愿劫营,处处留心,防他伏兵,可以万全。“豪格领命出兵,不料明军果有预备,满兵遇伏大败,幸极力抵御,未致丧命。太宗道:”我说崇焕能军,你如此莽撞,本应治罪,念你忠心,姑恕一次。但崇焕在日,阻我进步,总要除去才好。“
次日探马报道,明营比昨日格外壮盛。太宗道:“他是想与我久持,知我远来,粮草不继,不知诸将有何高见?”诸将纷论不一。太宗见旁边有一大臣只是微笑。太宗视之,乃内阁大学士范文程也。便问道:“先生有何妙策?”文程道:“现有一策,但秘密不可泄漏,容臣细奏。”太宗令诸将退出,文程与太宗秘议,只听太宗大笑,诸将不知何策。一刻,文程出帐去了。过一日,传报明廷在德胜门、永定门外,遗有二封议和书。
又一日,满兵捉住明太监二名。又一日,满军退数里下寨。又一日,报明太监逃走。又一日,报崇焕下狱。
诸公,范先生之计,不过因崇焕阻满兵不能前进,用反间,致明廷生疑,将崇焕除去。果然崇祯帝遣太监出城访查,回去将所见所闻细奏。崇祯帝因袁崇焕擅杀毛文龙,已责他擅权,立命锦衣卫将崇焕缚置狱中。总兵祖大寿、何可纲,听主帅无故下狱,随率本部回山海关去了。明兵见无主将,个个疏懈。
太宗见了,即令出师进攻,明军被满兵杀得魂魄皆散,幸满桂领军赴援。满兵稍退,崇祯帝遂封满桂为经略,统辖全军,屡战满兵,互有胜负。太宗心思一计,令满兵改扮明兵,黑夜混入明军队里,就中混杀。满桂不防,误作城中援兵,竟被杀死于乱军之中,满兵大胜。正欲登城,不料太宗竟传命退兵。众贝勒不知何故,都来谏阻。太宗把主见向诸臣分晰明白,随即率领全军,退至通州。此时是太宗天聪四年。复由通州渡河,东克香河,陷永平,将至遵化,忽有明军拦路,开炮向满军打来。太宗正欲后退。不知何故,明军的炮忽然炸开,反弄得自己打自己。太宗趁此机会,督兵前进,将这位领兵的战亡。你道这领兵拦路的将是谁,原来是庶吉士金声保举的翰苑出身刘之伦。之伦闻得满兵退回,料他必走遵化,退出关,当下约马世龙、吴自勉两总兵,由间道抄出遵化,于路拦截。谁知吴、马两人违约不追。只落之伦孤军一支,如何能是满军对手,一时把战败残兵扫尽。
太宗复领兵攻陷迁安、滦州,进至昌黎。复闻明主起用孙承宗,代袁崇焕之众,守山海关。恐他领兵前来断他归路,遂急急收兵回国。既至国都,百官出迎,纷纷上表称贺。次日,太宗早朝,论功行赏,推范文程为第一。太宗终是不乐,众贝劲前来问安。太宗道:“我想袁崇焕虽下狱,倘明廷悔误,将他释出,岂不枉费一番苦衷。”忽探报道:“明经略袁崇焕已经磔死。”太宗喜道:“崇焕已死,咱们攻取明朝天下,可无阻碍了。”文程道:“崇焕虽死,孙承宗亦是深谋远虑,山海关亦不易得手。”太宗道:“待来年再图进兵。”此时孙承宗恐满兵复来犯界,遂简阅兵马,以备抵御。不料辽东巡抚邱禾嘉与承宗不合,做事皆是相谬。天聪五年八月,太宗带领精兵,到了大凌河,四面合攻,令贝勒阿济格领兵往锦州,堵截山海关援兵,满兵连战皆捷。且说大凌城守将,就是祖大寿、何可纲,因明帝磔死崇焕,已是怀恨,碍承宗面上,只得坚守。大寿有一兄弟,名叫大弼,于夜分率敢死兵士,缒城而下,来袭满营。太宗在帐中年看文书,见大弼首先入帐,忙在身边把佩剑拔下,将大弼挡住。太宗力不及,正在着忙,幸众贝勒前来护驾,将大弼击退。大弼回城,不折一人,只有数名受点小伤,真勇将也。次早太宗遂下令猛攻,大寿、可纲极力抵御,满军稍退。
数日后,满兵由国运来红衣大炮,将大凌城轰坏数处,大寿等仍抵死坚守,直待冬后,大凌城中粮尽。又兼援兵不至,—满主又数次射书招降,大寿无奈,与可纲密议,可纲不从。大寿只得一人缒城,至满营献降。可纲闻知,即来邀截。被大寿一箭射倒,由满兵擒去。此时城中大乱;可纲劝降不允,当即就刑。大弼亦不服兄意,率一军往他处去了。大寿见了太宗,格外优遇。太宗命大寿仍住大凌城。梦寐间,见可纲前来索命,及醒,心觉不安,自己忏悔一回。
次日太宗升帐,议取锦州。大寿道:“臣的家小现在锦州,锦州守将此时并未知臣降,臣作奔溃状,赚开锦州,臣为内应,取锦州直易事耳。”太宗从之,遂陷锦州,仍令大寿固守。次年,明兵攻登莱,孔有律驰书向满洲告急,太宗令其回归满洲,直到沈阳,见太宗说道:“辽东旅顺,乃是要塞,现在空虚,径可袭取。”太宗令孔、耿二人往袭,数日报捷,副将尚可喜纳降,仍留可喜守旅顺,孔、耿二人皆随太宗班师回国。又历一年,太宗宾精粮足,分兵四蹄,将内蒙古各部落统已收服。
一日,有察哈尔部来降。又林丹汗被太宗征讨,逃奔青海,一病身亡。其子额哲势孤力竭,只得率领家属,向满洲乞降。太亲令开城放入,额哲叩见毕,献上一颗元朝历代的传国玉玺。
太宗得了宝玺,遂焚香告天,群臣上表庆贺,并请太宗尊号,各国纷纷遣使纳降,太宗令添造宫室殿陛,命范文程监工。
不数月,建筑告成,择了吉日,设坛祭天,尊太宗为宽温仁圣皇帝,国号大清。改天聪
小说推荐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全集作者:蔡东藩★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第一部《前汉演义》作者:蔡东藩自序吾国之有史,繇来旧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
- 最新章:第2019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 作者:董郁青/濯缨子【由文《清末民初历史演义》全书小引 民国二十五年(1936)季春 下浣濯缨子董郁青 记于斗斋久电灯光下《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重刊序一 1923年间,我在学校读书时,看到天津《益世报,很喜欢看它的副刊《益智粽。记得最清楚的是《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那时正写到慈禧病重时,向李连英问及光绪情
- 最新章:第584章
- 五代史演义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落英听雪】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Page 1-蔡东藩及其《中国历代演义》柴德赓中国历史悠久,史料非常丰富,单是一部廿四史就有三千几百卷,其余的史书更不知多少倍于此数。在史料丛杂、头绪繁多的情况之下,学者虽穷年累月,未必能尽读这么多的书;
- 最新章:第1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