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甲申,泗州大疫,父母兄及幼弟俱死,贫不能殓,藁葬之。
仲与太祖舁至山麓,索断,仲还取索,留太祖守之。忽雷雨大作,太祖避村寺中,比晓往视,土已起成高垄。地故属乡人刘继祖地,继祖异之,遂以地归焉。寻仲又死,太祖年十七,乃入皇觉寺为僧。逾月,僧乏食,太祖乃游江淮,崎岖三载,仍归寺中。
时元政不纲,四方兵起。壬辰年,有定远人郭子兴起兵据濠州。太祖欲避兵,诣伽蓝神卜茭:问避去,不吉;问守旧,不吉。因祝曰:“岂欲子倡义耶?”大吉。以闰三月朔入濠州,见子兴,子兴奇之,以养女马氏妻焉,即高后也。太祖在甥馆,有救天下安生民之志,乃纠合义旅,自是威名日著,豪杰景从,徐达、汤和等率先归附。时赵均用、彭早住为元脱脱所败,奔濠州,郭子兴屈己下之,反为所制。彭、赵御下无道,太祖乃以七百人属他将还之,而独与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英、郭兴、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铨、周德兴等二十四人,南略定远。定远张家堡,有民兵,号驴牌塞者,太祖诱执其帅,于是营兵焚旧垒悉降,得壮士三千人。又招降奏把头八百余人。定远缪大亨以义兵二万屯横涧山,太祖命花云夜袭破之。亨举众降,军声大振。定远人冯国用与弟国胜,率众归附。上奇之,因问大计。国用对曰:“金陵龙蟠虎踞;帝王之都,愿先拔金陵定鼎,然后扫除群寇,救生民于水火,勿贪子女玉帛,倡仁义以收人心,天下不难定也。”上悦,留居帷幄。兄子朱文正、姐子李文忠来归。文忠年十二,上命高后养以为子,又养定远人沐英为子。太祖克滁州,迎郭子兴,立为滁阳王。滁阳王二子,恶上威名,阻置毒酒中,邀太祖饮。太祖已觉,姑应诺,即与偕行,二子喜其堕马计,迨至中途,遽跃而起,仰天各有所见,少顷,即勒马转。
因骂二子曰:“我何负尔,适空中神言,尔以酒毒我。”二子股栗谢去,自是不敢萌害意。明有铁冠道人者,姓张名中,精数学,能知未来事,来谒上曰:“明公龙瞳凤月,天地相朝,附骨插鬓,声音洪亮,贵不可言,应在千日之内。”后果然。胡大海、邓愈、常遇春、李善长等来归—,军势益振。太祖克和阳,诸将多虏人妇女,太祖命纵还之,民大悦服。滁阳王卒,太祖乃统其军。滁阳王起壬辰,终乙未三月,凡四年。
太祖驻和阳既久,欲东渡江,取金陵,患无舟楫。适巢县人廖永安与弟永忠,及俞廷玉与子俞通海、俞通源、俞通渊等,各聚众泊舟巢湖,运结为水寨,以歼寇盗。闻义率舟师来降,上大喜,亲至巢湖慰安之,率诸将渡江。时北风顺,舳舻齐发,举帆,顷刻达牛渚。元兵阵于采石,常遇春奋戈先登,元兵败走,遂拔采石。乘胜径取太平路,遂率众进取金陵。元将陈野先降而复叛,被杀。野先之子陈兆先,战败被擒,复以众降,太祖复用之。太祖克金陵,元御史大夫福寿战死。太祖入城,谕父老曰:“我来为民除乱耳,凡旧政有不便者,尽除之。”民大悦服,太祖发兵取镇江,克之,命邓愈等将兵取广德路。诸将奉太祖为吴国公。上克宁国,擒元将朱亮祖。亮祖骁勇,初降复叛,至是再降,上复释而用之。遣诸将取江阴、徽州、池州,皆下之。又取扬州,以康茂才为营田使,谕之曰:“理财之道,莫先于农,务在蓄泄得宜,始得多收粮足。若所至扰民,便非付任之意。”立领民兵万户府,其法精选民间武勇,编辑为伍,农时则耕,闲时练习,有事则用之。事平,有功者升赏,无功者令还为民。太祖兵取婺州,召儒士进讲经筵,兴学校。
上欲遂取浙东诸郡,召诸将谕之曰:“师旅之行,势如烈火,为将者能以不杀为心,非惟国家之利,在己亦蒙其福。”上遣徐达等屡败张士诚兵,方国珍以温、台、庆、元降,而据地如故。太祖兵取处州,遣使征青田刘基、浦江宋濂、龙泉章溢、丽水叶琛。上喜曰:“我为天下屈四先生。”咨以时事,甚见尊礼。基明于天文、兵法,尝游西湖,有异云起西北,诸同游者,皆以为庆云,欲赋诗,基独纵饮不顾,曰:“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有王者起,我当辅之。”时杭城犹全盛,众大骇以为狂。至是陈时务十八策,上嘉纳之。
陈友谅攻陷太平,知府许瑗死之,守备花云被缚。云奋起,缚尽绝,夺守者刀,连杀五六人。友亮军射杀之,其妻郜氏亦赴水死。侍儿孙氏抱云三岁儿逃,遇汉军夺舟,孙氏及儿投之江,偶拊断木,入芦渚中,渚有莲实,孙氏取啖儿,凡七日不死。忽逢雷老,与偕行,始达上所。孙氏抱儿泣拜。上亦泣,置儿于膝曰:“此将种也。”命赐雷老衣,忽不见,一时惊为神异。陈友谅既篡其主徐寿辉称帝,国号汉,声言东下,建康震动,或欲降,或欲奔,据钟山。独刘基请击之,上深然之。时友谅遣人约士诚,同侵建康,上恐二寇合,则不能支,欲速其来。乃召康茂才曰:“汝与友谅有旧,宜作书伪降,招其速来。”
茂才依计行,友谅果信而进兵,上伏兵奋击,大败之。遂乘胜拔江州,及蕲、黄等郡,友谅奔武昌。方国珍以金玉饰马鞍来献,上曰:“吾所需者,文武才能,所用者,布帛菽粟,宝玩非所好也。”却之。汉江西行省胡廷瑞守南昌,遣使约降,请无分散其部曲若干事,上初有难意。刘基自后踹其所坐胡床,上悟,许之,廷瑞遂降。
上命朱文正守南昌。陈友谅愤其疆域日促,作大战舰,悉其兵,号六十万。空国而来,乘江涨,直抵南昌,围其城。朱文正、邓愈督后死守,遣千户张子明赴建康告急。太祖亲帅舟师二十万,进次湖口。友谅闻之,即解围东出,与太祖遇于鄱阳湖之康郎山。友谅联舟纵战,望之如山,太祖军舟小,怯于仰攻,往往退缩。郭兴曰:“彼舟如此,大小不敌,非火攻不可。”上然之。明日,东北风起,上令诸将乘风纵火,焚其水寨舟数百艘。友谅弟友仁、友贵及其平章陈普略,皆焚死。明日复联舟大战,敌兵大败,友谅敛舟自守,不敢战。相持三日,友谅计穷,冒死突出,将奔武昌。上麾诸将邀击之,友谅中流矢,贯睛及颅而死。其将张定边,乘夜以小舟载友谅尸及其子理,径趋武昌,复立陈理为帝。
初,鄱阳之战,上亦屡滨于危。一日,被围莫解,指挥韩成,服上冠袍,对敌众投水中,围稍解,救至得免。又一日,太祖方与友谅鏖战,刘基忽跃起大呼曰:“难星过,急更舟。”
上急更之,旧舟已为敌众炮碎矣。甲辰正月,上即吴王位,命有司先立宗庙社稷,定文武科取士之法。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以备阅。陈理既还武昌,太祖复进兵围之,遣其降将罗复仁入城谕之。理遂衔璧肉袒,率张定边等降。上怜之,慰谕友谅父母,凡府库储蓄,令理自取,妻子资装,皆俾自随。封理为归德侯。城中饥困,命给粟赈之。于是湖广、江西悉平。
时张士诚自立为吴王于平江,治宫室,立官属。士诚委政于弟士信,士信惟务酒色荒淫,复委政于王敬夫、蔡彦夫、叶德新三人,皆诌佞奸邪,惟事蒙蔽。时为之谣曰:“丞相做事业,专用王蔡叶,一朝西风起,干瘪。”上乃以徐达为大将、常遇春副之,帅师二十万伐吴。师将发,上问诸将曰:“此行用师孰先?”常遇春曰:“惟有直捣姑苏耳!”上曰:“不然,士诚起盐贩,与张天骐、潘原明等相为手足,苟士诚穷蹙,若天骐出湖州,原明出杭州,内外夹攻,何以取胜?莫若先攻湖州,使彼疲于奔命,羽翼既除,然后移兵姑苏,庶几万全。”
诸将敬服。师至湖州,张士诚发兵来援,达等大败之,守将李伯升、张天骐举城降。李文忠师下浙江,杭州守将潘原明遣使诣军门降。徐达会诸将进逼姑苏,士诚引兵来拒,大战于尹山桥,败之。又败之于鲇鱼口,遂进围城,筑长围以困之,城中大震。士诚被围既久,欲突围出,以城左阵严,不敢犯,转至磐门,欲奔常遇春营。遇春先命骁将王弼;驰铁骑往击之,敌少却。遇春率众乘之,敌大败,溺死于沙盆潭者甚众。士诚马惊,亦堕水,几不救,肩舆入城。逾三日,士信方在城楼上督战,忽飞炮碎其首而死。徐达督将士破葑门,常遇春破阊门,晡时,士诚兵
小说推荐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全集作者:蔡东藩★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第一部《前汉演义》作者:蔡东藩自序吾国之有史,繇来旧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
- 最新章:第2019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 作者:董郁青/濯缨子【由文《清末民初历史演义》全书小引 民国二十五年(1936)季春 下浣濯缨子董郁青 记于斗斋久电灯光下《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重刊序一 1923年间,我在学校读书时,看到天津《益世报,很喜欢看它的副刊《益智粽。记得最清楚的是《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那时正写到慈禧病重时,向李连英问及光绪情
- 最新章:第584章
- 五代史演义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落英听雪】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Page 1-蔡东藩及其《中国历代演义》柴德赓中国历史悠久,史料非常丰富,单是一部廿四史就有三千几百卷,其余的史书更不知多少倍于此数。在史料丛杂、头绪繁多的情况之下,学者虽穷年累月,未必能尽读这么多的书;
- 最新章:第1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