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杰以谁兵,殊死战。至午潮上,元中军乐作,宋兵因而少懈。宏范以舟攻其南,四路并进。世杰前后受敌,兵士皆疲,不能复战。俄有一舟樯旗仆,诸舟樯旗皆仆。世杰知事去,乃抽精兵入中军,诸军大溃。元师薄宋中军,会日暮,风雨昏雾,咫尺不可辨,世杰乃与苏刘义断维,以十六舟夺港而去。陆秀未走帝舟,帝舟大,且诸舟环结,度不得出,乃先驱其妻子入海,即负帝同溺。在位二年,寿九岁。后宫诸臣从死者甚众。余舟尚八百,尽为元人所得。越七日,尸浮海上者十余万人,因得帝尸及诏书之宝。
张世杰复还崖山收兵,遇杨太后,欲奉以求赵氏后而复立之。杨太后始闻帝崩,抚膺大恸曰:“我忍死间关至此者,正为赵氏一块肉耳。今无望矣。”便赴海死,世杰葬之海滨。世杰将趋安南,至平章山下,遇飓风大作,舟人欲牺舟向岸,世杰曰:“无以为也,为我取瓣香来。”至则仰天呼曰:“我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君,今又亡,我未死者,遮几敌兵退,别立赵氏以存祀耳。今若此,岂天意耶?天若不欲我复存赵氏,则大风覆我舟。”舟遂覆,张世杰溺死焉。宋亡。
右南宋起高宗丁未,终帝昺己卯,凡九主,共一百五十三年。
二宋通计十八主,通共三百二十年。
张宏范送故宋丞相文天祥于燕,囚于狱。元主召之于狱,欲用之,固辞。欲杀之,益不屈。乃赦之。天祥留燕三年,坐卧一小楼,足不履地。元主议将释之归家,以方外备顾问。会中山狂人自称宋主,有众数千,欲取文丞相者。帝乃召天祥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曰:“愿一死耳。”元主从其请,杀于燕都之柴市。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面再拜而死,年四十七。其衣带中赞云:“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其妻欧阳氏收葬其尸,面色如生。有张毅甫者,负天祥骸骨归葬吉州。天祥于俱亡,遗命以弟璧之子为后。又知信州谢枋得,初与元师迎战而败。枋得因有九十三岁之老母,遂变姓名,奔于建宁府之磨石山以养母,妻李氏并二子一女死焉。及母卒,元主闻其贤,欲用之,枋得不屈,乃执赴燕都,枋得不食而死。
子定之护骸骨归葬信州。以上南宋之事,已经约略叙完。其元朝之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34回 三百年元世祖一鼓而吞
诗曰:
赌胜休嫌力不加,功名富贵眼前花。
千年田地八百主,守到如今有几家。
却说元朝初号蒙古,在女真之北。唐为蒙兀部,亦号蒙骨斯。其人劲悍善战,夜中能视。以鲛鱼皮为甲,可扦流矢。其先曰孛端义儿,母阿兰果火,生二子而寡居,夜寝,屡有光明照其腹,又生二子。既又有白光白天窗中入,化为金色神人,来趋卧榻,与交有孕,生孛端义儿,沉默寡言,人谓之痴皇帝。
十传而至也速该,并吞诸部,势益盛大。攻塔塔儿部,获其部长铁木真,还而生子,因以铁木真名之。也速该死,铁木真嗣,善抚其众,深沉有大略,用兵如神。族人泰赤乌部,地广民众,而无纪律,其下谋曰:“铁木真衣人以己衣,乘人以己马,真吾主也。”相帅归之。未几,塔塔儿部叛金,铁木真自斡难河帅众会金师灭之。金以为察兀秃鲁,犹中国之招讨使也。铁木真以乃蛮部强盛,事之甚谨,乃蛮反侵掠之。铁木真攻乃蛮,大败之,益以强盛,诸部皆慕义来降。于是大会诸部于斡难河之源,建九脖白旗,群臣上尊号曰成吉思皇帝,遂灭乃蛮国,复灭西域之国四十。灭回回国,其主走死。蒙古主遂进,次于印度国之铁门关。侍卫见一兽,鹿形马尾,绿色而独角,能为人言,谓之曰:“汝主宜早还。”蒙古主怪之,以问耶律楚材,楚材对曰:“此兽名角端,日行一万八千里,解四夷语,是恶杀之象。今大军征西已四年,盖上天恶杀,遣之以告陛下。愿承天心,宥此数国人命,实陛下无疆之福。”蒙古主即日班师,大掠忻都而还,遂灭西夏。
先是金主遣卫王允济往靖州,受铁木真之贡。允济奇其状貌,归言于金主,请以事除之。金主不许,铁木真闻而憾之。
及允济嗣为金主,因大兴师伐金,遂大败金而取其土地之半。
其所用之臣木华黎,雄勇善谋,与博尔木、博儿忽、赤老温,俱忠勇善战,谓之“四杰” 。然并中原之功,木华黎为第一。
蒙古太祖铁木真伐金,殂于六盘山,在位二十二年,寿六十六岁。少于拖雷监国。蒙古主临死,谓左右曰:“金精兵在潼关,南踞连山,北拒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捣大梁。金急,必征兵潼关,千里赴援,人疲马乏,至弗能战,破之必矣。”言讫而终。
第三子窝阔台自霍博之地,来会太祖之丧。耶律楚材以太祖遗诏,召诸王毕会,请监国拖雷奉窝阔台即位,是为太宗。
有宽宏大量,信任贤臣耶律楚材,量时度力,事无过举;华夏殷富,庶民乐业,行旅不赉粮,时称治平。约宋灭金,国势愈昌焉。在位十三年殂。遗命以孙失列门为嗣,第六后乃马真氏不从,遂临朝称制。耶律楚材劝之遵遗诏。勿听。幸臣典都刺合蛮专权,楚材忧愤成疾而卒。乃马真氏临朝四年,乃会诸王百官,议立太宗长子贵由,即乃马真氏子也。乃即位于汪吉宿灭秃里之地,是为定宗。朝政犹出于后。时国内大阜,人不聊生。诸生各部,各遣使四出,征求财货宝物,驿骑络绎,民力益困。定宗在位二年殂,皇后斡兀立海迷失抱太宗之孙、曲出之子失列门听政称制,凡三年,诸王大臣皆不服。诸王末哥及大将兀良合台等,共推拖雷长子蒙哥即位,是为宪宗。追尊父拖雷为睿宗。失列门不服,宪宗取首谋者诛之,由是始定。
自太宗以来,君臣擅横,政出多门。宪宗凡有诏令,必亲为之,罢不急之役,严军律以安民,政始归一。命弟忽必烈总治汉地民户事,开府金莲川。忽必烈遣赵壁召姚枢。枢至,见太弟才有可为,乃为书数千言上之,由是相得,动必见询。姚枢请任杨惟中、史天泽等,屯用积谷,练兵守险,国益治强。
以廉希宪为京兆宣抚使,希宪抑强扶弱,摘伏摧奸,境内大安。
忽必烈召僧海云,海云召僧刘秉忠与俱,及入见,应对称旨,忽必烈大爱之,凡有谋议征伐皆咨焉。宪宗在位九年,大举伐宋,遣太弟忽必烈攻江南路,自引兵攻蜀路,围宋合州城,遂殂于合州城下,众解围北还。忽必烈攻鄂州,闻讣,欲引还。
会宋贾似道请称臣纳币以和,遂班师。似道遣兵杀其殿卒以为功。
忽必烈归而即位,是为元世祖,谥为圣德神功文武皇帝,改国号曰元。遣伯颜将兵二十万灭宋,并中国为一统,事见前回。又灭高丽、交趾、南诏、占城等国,从古幅员之广莫如元。
惟征日本、瓜哇、八百媳妇,竟不能克。席仁明英武,屡立大功,连年用兵,统一区宇。文臣如许衡、姚枢、刘秉忠、史天泽等,谋漠庙堂;武将如伯颜、阿里、海涯、张宏范、董文炳等,攻城略地。大阐嘉猷,制礼作乐,民康物阜,其致治之盛,古今所希。惜其分天下人为十等,有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之目,又纵西僧杨琏真珈,发掘宋朝陵寝及诸宦家坟墓,听其到处奸淫妇女。又纵相臣阿合马专权恣横,病国害民。千户王著,因人心怨愤,矫制杀之。帝斩王著,乃始觉阿合马之奸,诛其子侄,籍没其家。又相桑哥,听其紊乱朝政,诬杀谏臣,病国害民,始终四年,乃因奉御官彻里极言其奸而后觉,籍没其家,财宝如内藏之半。又纵诸王公主驸马部曲,恣意扰害居民,奸淫妇女。又取民间美女入宫供御,有司采择,大为民害。
又于岁首元宵之日,不禁奸淫,军民化之,或相与易室而饮。
至于弟收兄妻,子丞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为政颇无男女之别,盖因蒙古习俗使然,而不能改。此则其所短也。
帝之初年,运粮于海,多为风浪所飘没,至是郭守敬开通惠河以运粮,即今之运河也。昔孔子宗支,从宋南渡,时故宋衍圣公孔洙寓居衙州,或言其为孔氏宗子,召赴阙,洙逊于居曲阜者。帝曰:“宁违荣而不违亲,真圣人后也。”以洙为国子祭酒。初,帝后弘吉刺氏甚贤,时时有所规益,早卒。后立其妹
小说推荐
- 历史通俗演义--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序 治世有是非,浊世无是非。夫浊世亦曷尝无是非哉?弊在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群言厖杂,无所适从,而是非遂颠倒而不复明。昔孔子作《春秋,孟子距杨墨,笔削谨严,辩论详核,其足以维持世道者,良非浅尠,故后世以圣贤称之。至秦汉以降,专制日甚,文网繁密
- 最新章:-民国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89章
- 历史通俗演义--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两晋演义 自序《晋书》百三十卷,相传为唐臣房乔等所撰,盖采集晋朝十有八家之制作,及北魏崔鸿所著之《十六国春秋》等书,会而通之,以成此书。独宣武二帝纪,与陆机王羲之传论,出自唐太宗手笔,故概以御撰称之,义在尊王,无足怪也。后书评论《晋书》之得
- 最新章:-两晋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89章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
- 《中国历代通俗演义》全集作者:蔡东藩★严正声明: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第一部《前汉演义》作者:蔡东藩自序吾国之有史,繇来旧矣。自汉司马迁创作《史记,体例独详,遂为后世史家之祖。班固因之,辑成《汉书,而迁固之名乃并著焉
- 最新章:第2019章
- 历史通俗演义--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正文 第一回 射蛇首兴王呈预兆 睹龙颜慧妇忌英雄第一回射蛇首兴王呈预兆睹龙颜慧妇忌英雄—世运百年一大变,三十年一小变,变乱是古今常有的事情,就使圣帝明王,善自贻谋,也不能令子子孙孙,万古千秋的太平过去,所以治极必乱,盛极必衰,衰乱已极,复治复盛,好似行星轨道一般,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一半是关系人事,
- 最新章:-南北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3章
- 历史通俗演义--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附【本作品来自互联网,本人不做任何负责】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自序 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夫使清室而果无失德也,则垂至亿万斯年可矣,何至鄂军一起,清社即墟?然苟如近时之燕书郢说,则罪且浮于秦政隋炀,秦隋不数载即亡,宁于满清而独水命,顾传至二百数十年之久
- 最新章:-清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94章
- 历史通俗演义--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昔石晋刘昫暨史官张昭远等,纂成唐史二百卷,历述唐朝二百九十年事,后人少之,谓其纪次无法,事实零落,于是宋仁宗庆历年间,复出新编,都二百二十五卷,计十有七年而始成,主其事者为欧阳修宋祁。夫欧宋为北宋名儒,视刘昫张昭远辈,文名较盛,又经十余载之征文考献,凡五代时之未曾刊行者,至此已尽流传,据以参证,应得
- 最新章:-唐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206章
- 历史通俗演义--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
- 自序 有明一代之事实,见诸官史及私乘者,以《明史《明通鉴》及《明史纪事本末》为最详《明史《明通鉴,官史也《明史纪事本末,私乘也。尝考《明史》凡三百三十二卷《明通鉴纲目》凡二十卷《明史纪事本末》凡八十卷,每部辑录,多则数千百万言。少亦不下百万言,非穷数年之目力,不能举此三书而遍阅之 况乎稗乘杂出,代有
- 最新章:-明史演义 作者:蔡东藩-第171章
- 清末民初历史演义
- 作者:董郁青/濯缨子【由文《清末民初历史演义》全书小引 民国二十五年(1936)季春 下浣濯缨子董郁青 记于斗斋久电灯光下《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重刊序一 1923年间,我在学校读书时,看到天津《益世报,很喜欢看它的副刊《益智粽。记得最清楚的是《清末民初历史演义,那时正写到慈禧病重时,向李连英问及光绪情
- 最新章:第584章
- 五代史演义
- 手机访问 m╮欢迎光临︱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落英听雪】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 Page 1-蔡东藩及其《中国历代演义》柴德赓中国历史悠久,史料非常丰富,单是一部廿四史就有三千几百卷,其余的史书更不知多少倍于此数。在史料丛杂、头绪繁多的情况之下,学者虽穷年累月,未必能尽读这么多的书;
- 最新章:第12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