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点不清楚,为什么事情发生之后,我们的司机就自己跑了?”此言一出,遭到很多人的批评,说他的敌情观念太淡薄,警惕性太差。唯有周恩来听了进去,说道:“这话有道理!”见周恩来这么一说,那位年轻人也就继续说下去。他说,重庆的很多司机喜欢开快车,会不会是那位司机开快车,出了车祸,撞了国民党的兵,遭到枪击?正因为这样,那司机才会自己跑了!周恩来听着,连连点头。
周恩来决定,也派出自己的机要人员,进行调查。
第八部分:重庆谈判周恩来冷静平息“谋杀”风波 2
周恩来派出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处长钱之光,连夜到曾家岩车库查验了那辆车,查明弹孔的位置,查问司机熊国华的去向……国民党的宪兵,骑着摩托车,行动甚快。夜二时,张醴泉在团部接到专查组组长盛先熙从小龙坎打来电话:“本案案情已经查明,原来是驻壁炮兵团派到重庆请领冬服的一排人,因为没有领到冬服,仍又开回壁山,今夜驻在小龙坎松鹤楼楼上。据带队队长说,他们从城内回来,过了化龙桥在靠近嘉陵江的公路上休息,恰遇一辆开进城的黑色小轿车把一个士兵撞伤倒地,在旁的另一个士兵喝令停车,汽车不但不停,反而加快速度开去。那个士兵一气之下,就朝天打了一枪,那个受伤的士兵已送到小龙坎传染病医院医治。开枪的那个士兵和步枪一枝、步枪子弹壳一个,现在均已查获,请示如何处理。”张醴泉:《李少石遇难经过》,《重庆文史资料》,第二十四辑,一九八五年。那个被撞伤的士兵,名叫吴应堂,是弹药一等兵。当时他正在公路边小便,所以躲避不及。领队的是中尉排长胡关台。开枪的不是吴应堂,因为他当时头部受伤,不可能开枪。开枪的是下士班长田开福。这样,也就查明了真相:事情是由司机熊国华开车太快引起的,肇事后又不停车;但国民党部队不应举枪就射,却又误伤并无责任的乘客李少石。也就是说,国共双方两个伤亡者都是无辜的。责任在司机熊国华和开枪者田开福。这样,“李少石事件”也就大体弄清了。就在张醴泉打算向张镇报告专查组的调查结果时,电话铃声响了。他以为是张镇打来的,万万没想到,耳机里传出来的竟是周恩来的声音!
周恩来询问调查情况,并说抓到凶犯应送到他那里问话。张醴泉深知,倘若他把开枪者送到周恩来那里,非要遭蒋介石的责骂不可。于是,他只得撒谎:“凶犯已经解送走了。”放下耳机,张醴泉对周恩来办事如此敏捷,颇为赞叹……
周恩来从张镇那里得知调查结果之后,也派人到现场进行调查,所得结论和国民党方面一致。这样,就排除了“政治性谋杀”的猜疑。翌日早上,当毛泽东从红岩进城,仍由李介新护送。他发觉,今日不比往常,从红岩到曾家岩桂园,沿途都有武装宪兵警戒。那是张镇下令,加强对毛泽东的保护。
《新华日报》对“李少石事件”接连进行了报道:十月九日,即李少石遇害的翌日,当时周恩来尚未作出明确结论,就让《新华日报》报道了他和张镇去医院探望李少石以及李少石已突然遇害的情况。
这一报道,迅速把李少石之死公之于众,引起各方极大的关注。但是《新华日报》只作客观报道,未对李少石之死的性质作结论。
十月十日,发表国民党宪兵司令张镇关于事件经过的谈话。
十月十一日,发表第十八集团军驻渝办事处处长钱之光关于事件经过的谈话。
钱之光所谈经过和张镇一致。钱之光代表中共,表示了态度:关于李少石之死,“是革命事业中的一个沉痛损失”。关于司机熊国华,是他“肇祸后仍不停车”,“我们也当协同有关机关继续寻觅,使其归案”。关于吴应堂,“我们愿负担他的医药疗养费,如不幸因伤逝世,并愿意负责予以殓葬”。另外,周恩来还于同日中午去医院探望了吴应堂。这样,一场突发的事件,经周恩来实事求是加以解决,平息了这场风波——倘若处理不当,“李少石事件”完全可能成为导火索,足以引发国共之间爆发一场剧斗,将重庆谈判以来国共和谐的气氛破坏殆尽……李少石于同日安葬,毛泽东为他亲笔题词:“李少石同志是个好共产党员,不幸遇难,永志哀思!”周恩来在李少石墓前讲话:“这样一个好同志的不幸死去,实在是很大的损失。”至此,“李少石事件”画上了句号。周恩来以高超的政治艺术,迅速而正确地处理了这
一突然而来的严重事件。据当事者刘昂一九七二年七月二十五日回忆,钱之光的谈话稿是事先经毛泽东、周恩来审定的。又据王炳南一九七三年三月九日回忆,周恩来“后来总结此事时常说:‘人不要有主观主义,不要有成见,李少石一事就是很生动的例子。’”季国平:《关于李少石同志之死》,《党史研究资料》,一九八三年一期,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又据童小鹏回忆,周恩来曾认为,张镇那天晚上护送毛泽东回红岩,又很迅速、认真调查“李少石事件”,立了一功。周恩来后来多次对童小鹏说:“对张镇在重庆谈判时期这一功劳,一定不要忘记。”
第八部分:重庆谈判毛泽东握别蒋介石
就在紧张处理“李少石事件”的那几天,重庆谈判进入尾声,毛泽东和周恩来正处于高度忙碌之中。
重庆谈判经历了“顶牛”,经历了争吵,经历了一连串的讨价还价,国共双方总算达成了协议。协议初名《会谈公告》,出自邵力子之手,于九月二十一日交出。翌日,赫尔利带着这一草案飞美,向美国总统及国务院作汇报。
赫尔利返回重庆后,国共双方又经过反复斟酌,由张治中重拟,刘孟纯执笔,写出《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于十月八日经双方代表讨论通过,并定于“双十节”——十月十日,举行签字仪式。就在八日傍晚,发生了“李少石事件”。十月九日中午,蒋介石夫妇在林园宴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为毛泽东即将离渝饯行。十月十日下午六时,重要的仪式在桂园楼下客厅举行。那是国共双方代表举行《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签字仪式。由于这天是“双十节”,这份纪要通常称为《双十协定》。
毛泽东就在桂园楼上,却没有出席仪式。那是因为蒋介石没有出席仪式。根据两党对等的原则,毛泽东也就不出席仪式。出席签字仪式的国民党代表是王世杰、张治中、邵力子,共产党代表是周恩来、王若飞。签字仪式毕,毛泽东下楼,和在场的代表们一一握手,表示祝贺。邵力子对毛泽东说:“此次商谈,得以初步完成,多有赖于毛先生不辞辛苦奔波。”一九四五年十月十二日重庆《新华日报》。
《双十协定》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政治文献。如果细细推敲起来,跟二十七年之后——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八日由周恩来和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上海发布的《中美联合公报》,风格极其相似。通篇可用“求同存异”四字来概括。因为无论一九四五年的国共双方,还是一九七二年的中美双方,都是观点差距甚大的双方。所以这类由双方签署的政治文献,其行文都采用“一致认为”、“某方认为”、“另一方认为”的格式。凡共同处,用“一致认为”;凡差异处,开列各方观点。
《双十协定》共分十二条,内中标明“一致认为”的,只不过三条而已,即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关于政治民主化的方针、关于人民自由问题。这三条,大体属于“虚”的条文。其余九条,所写的无非是“中共方面提出”、“政府方面表示”,只是开列了双方的观点罢了。不过,不管怎么说,国共双方经过四十多天的会谈,尤其是蒋介石和毛泽东能够坐在一起会谈,而且毕竟签订了这么一份“求同存异”式的《双十协定》,是很不容易的了。
《双十协定》签毕,蒋介石来桂园看望毛泽东了。蒋介石非常讲究礼仪的规格。他是国民党领袖,所以只在毛泽东刚到,以及即将离渝,两次前去看望毛泽东,其余均是毛泽东去他那里。这一回,蒋介石军装笔挺,佩特级上将领章,挂着佩剑。毛泽东在楼房阶檐口跟蒋介石握手,然后陪着他步入客厅。蒋介石为《双十协定》的签订,说了几句祝贺的话,席不暇暖,便和毛泽东一起出去,坐上汽车,前往国府路,来到国民政府大楼,出席“双十节”招待外宾的鸡?
小说推荐
- 红色三部曲之毛泽东与蒋介石
- 决定中国命运的棋赛二十世纪的中国,一场波澜壮阔、跌宕曲折的棋赛,决定了中国的命运。执蓝子者,光溜溜的脑袋,长袍马褂,讲起话来喜欢拖腔拉调,一口浙江“官话。平时他不苟言笑,着急时,会骂“娘希匹。执红子者,长长的头发朝后梳,一身中山装,讲起话来不紧不慢,一口湖南腔。平日喜欢说说笑笑,富有幽默感,发脾气时
- 最新章:第129章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内容简介: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
- 最新章:第95章
-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 小说排行榜/top.aspx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作者:佚名 世人常以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第一次见面,本文却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场面…一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1923年岁末的广州 一位身材颀长、穿一身灰布长袍、足蹬一双黑布鞋的湖南青年,出现在街头 头发长而密,眉毛却稀疏,一双
- 最新章:第6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
- 1532-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第121章
- 蒋介石传
- 《蒋介石传》作者:布赖恩·克罗泽第一章保守的革命者第一章 保守的革命者与我们这个时代的其他军人政治家一样,蒋介石是个无所畏惧的人,允论是在心理上还是精神上都是这样。但他只是一个战术大师而非战略家。他的真正天才是善于搞政治阴谋 蒋介石对希特勒纳粹及法西斯主义发生了极大兴趣,于是派次子蒋纬国赴德国深造,
- 最新章:第72章
- 毛泽东与郭沫若 作者:[中]张洁宇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毛泽东与郭沫若 作者[中]张洁宇 内容简介:毛泽东和郭沫若,一个原是山坳里的伢子,一个原是大渡河边小镇上的娃儿;一个是中国现代政治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伟人,一个是中国现代文化舞台上光辉灿烂的巨星。他们共同经历了摧毁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
- 最新章:第73章
- 蒋介石成败录
- 中国有几年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历史,而权术则是在这个母体中培育出的怪胎。它出自于正门,却被指认为歪门邪道;它在政事官场被广为运用,上自君王下至微臣,屡屡使用,不断翻新,却遭辱骂、鞭笞,对其嗤之以鼻者包括以权术为器,成就大业者。就这样,权术在叫骂声、鞭笞声中积累、发展,形成怪异神秘的权术文化。蒋介石也是
- 最新章:第9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