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宫烟云》第147章


一个精致的梨木小盒,将碾好的碎末用长柄小勺一撮一撮舀到了盒里,半晌后才思索着回答道:“在那建康城里有座高座寺,高座寺的后山有个雨花台,这便是那雨花台附近所产的茶。”
杨广点点头,不禁道:“雨花台——真是好名字,如诗如画啊!这种地方产的茶;料想也该是难得的佳品。”
萧媺芷放下手上的梨木盒,终于认真地直视起杨广,看他凝神的样子,真是讨人喜欢。于是,她微微偏过身子,嘴角牵着一抹温柔的弧度,声情并茂地讲了起来:“说起来,建康城里还有一个流传许久的神话故事是跟茶有关的。据说晋元帝南渡后,城中有一老妇,每日清晨提一茶器沿街卖茶。人们竞相去买她的茶喝,而那茶器中的茶从早到晚竟丝毫无减,总是如刚煮好的一样。那老妇人还将卖茶得来的钱都散给了孤贫之人,所以名声远扬,知道的人越来越多。官府知道了此事后,便将老妇囚禁起来,可是就在当天夜里,妇人竟带着茶器从牢房的窗口穿越而去了。”
杨广饶有兴致地听着妻子讲故事,可听完后却是眉头紧锁,如精雕细琢般的五官也不由地镀上了一层凝色:“竟有如此神奇的故事,许是世人对凡尘疾苦不满,才寄希望于那得道神仙!”
“殿下不要不屑。”萧媺芷不置可否,一股腾腾的雾气隐约飘于眼前,掩了她眸中的波光,只听她淡淡道:“这道教在南朝还是蛮盛行的!”
话音刚落,清芙小心翼翼地打断了晋王夫妇的交谈,她靠近到萧媺芷身边,禀告道:“王妃,鍑中的水已经初沸了。”
“好,我们去看看。”萧媺芷点了点头,拿着装茶的木盒,翩然起身走到瓷鍑旁,杨广和清芙也跟了过去。只见那鍑中热水泛着点点气泡、微微作响,萧媺芷格外满意,她缓缓躬下身子,左手牵着丝柔的衣袖,右手慢慢抬起在瓷鍑上左右挥了挥,上空升腾的水汽瞬间被驱散。旋即,她又打开木盒上的小盖,轻巧地一扭腕,便将满盒的茶叶末尽数倒入初沸的热水中。
杨广的脸上露出一丝惊喜之色,开口问道:“宓儿你方才说这茶是雨花台所产,那雨花台又是什么地方?快来给我细细说说吧。”
萧媺芷把空木盒递给清芙,指了一个位置让她放好,然后才对着杨广不疾不徐、娓娓道来:“先祖梁武帝笃信佛教,曾邀云光法师于高座寺后山山顶设坛讲经,有僧侣五百余人趺坐聆听,盛况空前,据说是感动了佛祖,遂天降落花纷纷如雨,化作遍地绚丽的石子,从此那山顶高台便得名为雨花台。”
杨广听得出神,不禁又应声反问了一句:“听起来确实是个好地方啊!宓儿,你去过高座寺吗?”
萧媺芷微微一愣,面上不由泛起无限怅惘:“殿下真是糊涂了,那建康如今是陈国的都城,我又怎么会去过,嫁给殿下前我就未离开过江陵。”她的瞳眸滑过一丝忧伤的颜色,但在缭绕清雾的遮掩下,没有被人察觉。
杨广有些尴尬,摇头苦笑了一声,思索片刻后,他又牵起爱妻的手,温柔地摩挲着道:“宓儿,我大隋终会一统南北的,等到那时,我要与你一起去建康高座寺看雨花台。”
萧媺芷点点头,脸上绽放着醉人的笑容,然后她又将一双柔荑从杨广掌心抽出,转身去看鍑中煮着的茶汤。这时,只听身后的夫君又问了一句:“如此看来,这南朝不仅道教盛行,似乎是还更加崇尚佛教?”
“这叫玄佛合流!还有,建康城里的寺庙有很多,可不只有高座寺!”萧媺芷回过身认真地答着,顿时神思一转,又继续说道:“北魏孝文帝也曾大力兴盛佛教,寄希望于成为华夏正统、统一南北,这其中的道理殿下不会不知!”
听了这些话,杨广的思绪又飘远了,他点着头喃喃道:“说起佛教,倒让我想起了秦王,先前在京中,我见他痴迷佛教的样子,还真是挺担心的,好在他如今已是顺利地完婚了。”
此时,小室内已是香韵缭绕,沁人心脾。萧媺芷听到鍑中热水有了异响,抬眼一看,忙挥手示意站在旁边的清芙时候到了。她先阖目嗅闻了一下,同时轻启朱唇对杨广道:“我还未见过秦王妃,也不知是个怎样的女子!”然后接过清芙递过来的木舀,小心翼翼地舀出浮在翻滚水面上的一层浮膜,倒入清芙拿着的滓方中。
杨广挑着眉毛笑了一下,带着些打趣的语气道:“我听闻那武乡郡公性情严酷,他的妹妹怕也是悍妇,自然比不上我的宓儿温婉和顺。”
萧媺芷瞪着眼睛瞅了杨广一下,便没有再回应他,她接过清芙递上的青瓷小碗,从沸腾的水面轻轻地舀了一瓢倒入碗中。放下木舀,萧媺芷双手捧着茶碗,亲自递到杨广面前,姿态娴静,语音袅袅:“这沫饽浓的第一瓢给殿下,尝尝与以往喝过的茶有什么不同。殿下要慢些饮,小心烫口。”
杨广先在木案边放着的铜盆里净了净手,然后欣然地接过妻子送上的热茶,阖目轻闻茶香后,又微微启唇贴着小茶碗浅抿了一下,细细品味着茶中精髓之味。须臾后,他终于小啜了一口,满意地赞道:“这茶闻起来香气清幽,品起来味道甘醇,比大姐那里喝过的要甜。”
萧媺芷与之对视,欣悦地笑了笑,点头道:“你喜欢就好。”然后又回到鍑旁。
这时,清芙端来一个浅浅的檀木托盘,盘内的几个白玉小碟中分置了红枣、橘皮、茱萸,托盘一侧还放着一个高颈圆底的白瓷小瓶。萧媺芷先是拿起了小瓷瓶,打开瓶盖,向鍑里轻轻地点了三点,只见一丝白色粉末沉沉坠入鍑中,瞬间溶化得无影无踪。
杨广很是吃惊,立刻凑到瓷鍑跟前,瞪大眼睛,疑问道:“这是倒了什么进去?我还是第一次瞧见这般煮茶的。”
萧媺芷来不及回答,快速放下小瓶转而抄起玉碟,将各个碟子内的材料快速地撒入鍑中,然后这才慢下了动作,从案上拿起一个长柄铜则,缓缓地搅着茶汤,同时回答起杨广方才的问题:“是盐。”见身旁那人依旧是讶然不解,于是又补充道:“殿下相信我,味道定是不会错的,而且还能驱寒暖胃。先前之所以将茶叶碾成碎末,就是为了煮这茗羹,要连茶滓一起吃了。”
杨广半信半疑地点了点头,端起茶碗又饮了一口。这时,萧媺芷放下手中的铜则,挽起夫君的胳膊,娇滴滴地道:“煮了这么久,我也有些乏了,不如殿下与我一起去隔壁的房间休息一下吧。剩下的工作也不复杂,只需看紧火候,清芙都清楚。等一会儿,茶羹煮好了,我们就在那边吃吧。”
杨广放下手中的青瓷小碗,刮了下妻子冒汗的鼻尖:“瞧你辛苦的,走,我们过去歇息。”清芙也向萧媺芷点了点头,示意自己听清了她的话。
第五十五章 琴瑟(下)() 
晋王夫妇二人来到萧媺芷素日小憩的屋子;这房间不算大;但分成前后两间;室内收拾得格外雅致。家居陈设皆是青龙木材质,红中透着亮黑,闪耀着点点暗紫色的光华,在一片片水纹纱幔的衬托下,令人觉得仿佛置身于飘然仙宫。屋内四角各摆着一盆精心培育过的浅白色八仙绣球,虽不是花期,但枝繁叶嫩,也是格外好看。不难看出晋王妃确是脱俗之人,但又不止于吞梅嚼雪,还充满了生活情趣。
现下,晋王与王妃正一同倚靠在一方双人坐榻上,宫人们将炉火煽旺后已经退了出去。杨广歪着头斜躺着,眼角余光扫到旁边案几上摆着的书册,便伸手勾了过来,惊疑道:“宓儿,你也喜欢读庾信的诗?”
萧媺芷理了理头发,漫不经心地道:“这本诗集是我从你书房里拿的,看了几日了,你也没有察觉。”
杨广低头翻了几下,无心再看,便随意把书扔到一旁,他轻轻地向妻子那边翻了个身,以一种舒展的姿态侧卧在榻上,淡淡道:“庾信后半生羁留北朝、思乡心切,他的诗情感真挚而浓烈、骨气苍劲而悲凉,很富感染力。”
萧媺芷侧耳倾听完杨广的话,转过头来注视着他,她轻咬了一下嘴唇,微笑道:“这庾信的诗作确实算是上乘!不过,庾子山在梁朝时,可是昭明太子的东宫文人。阿麽,你可能想不到,他那时的文风多是绮糜浮艳,对吟咏之物也很少寄予真情实感。”
杨广小感惊讶,下意识搓了搓双手,又道:“看来这由南入北的经历、故国破碎的痛苦,倒是迫使他创作出了佳作。”
萧媺芷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