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性研究》第2章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注七〕。
上九:亢龙有悔〔注八〕。
用九〔注九〕:见群龙无首,吉〔注十〕。
〔翻译〕
男性卦:是好的开始,可以发展、可以繁荣、可以结果。
九在最下面一行:龙潜在水底,不要有动作。
九在倒数第二行:见到龙升到田野里来了,见到大人先生是好的。
九在倒数三行:君子白天努力,晚上努力,这样干,就没错。
九在第三行:〔龙〕在下面跃跃欲试了,没错。
九在第二行:龙飞在天上了,见到大人先生是好的。
九在第一行:龙飞在天上,高过了头了,是要后悔的。
九外一章:见到许多龙,谁也没头了,是好现象。
以上“乾卦”,是男性卦。它的象形是“三三”,根本就是男性生殖器。相对的,“坤卦”是女性卦,它的象形是“三三三三”,中空,根本就是女性生殖器。“乾卦”因为都是男性卦,所以一派阳刚之气,龙来龙去的。
〔原文〕
咸〔注十二〕:亨,利,贞。取女吉。
初六〔注十三〕:咸其拇。
六二:咸其腓。凶,居吉。
九三:咸其股,执其随,往吝。
九四:贞吉,悔亡,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九五:咸其脢,悔。
上六:咸其辅、颊、舌。
〔翻译〕
感应卦:可以发展、可以繁荣、可以结果。娶个新娘。是好现象。
六在最下面一行:碰她的大脚趾。
六在倒数第二行:碰她的小腿。不好,不要动才好。
九在倒数第三行:碰她的大腿。她用手推开他的脚。再下去就坏事。
九在第三行:不动就好,动就槽。心里七上八下,朋友,照你想要做的做吧。
九在第二行:抱住她的背。不要后悔。
六在第一行:吻她嘴唇、亲她脸蛋、舐她舌头。以上“咸卦”,是典型的性交卦。这卦不但点出性交前的局部动作、调情动作,并且最后还显示出是一种男方仰姿。这大有趣了。算命抽签结果是叫你打一炮,还告诉你打炮姿式,中国的经典,真有趣哉!
一九五八年四月十四日夜一时半
〔注一〕两个“乾卦”重叠,是双重的“乾卦”。“乾卦”上下六长横,都一样。
〔注二〕“乾”是卦名。一横一横的叫爻,六爻相叠便是卦了。“乾卦”六爻的下句话:“乾:元,亨,利,贞”。叫做卦辞(也叫象辞);卦辞下面:“初九:潜龙勿用。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用九:见群龙无首。吉”,叫做爻辞。卦辞、爻辞都是签上断吉凶的判语,综合起来成为《易》。《易》是卜筮手册,就如后来庙里的签簿一样。当然各地各庙里的签簿内容有不同,所以流传下来的或发掘出土的《易》文字也互有出入。现在的《易》,只是许多种中幸存的一种罢了。
〔注三〕“元,亨,利,贞。”用植物来比喻,相当于生根、发叶、开花、结果。
〔注四〕“初”是最下面的交位。《易》中称阳爻为“九”、阴爻为“六”,原来
“易”的卜卦方式是用蓍,蓍在北方俗称臭蒿子,到处都有。蓍晒干后,排列组合,阳交九揲组成,所以叫“九”;阴爻由六揲组成,所以叫“六”。
〔注五〕旧说第一个“见”字,念现,就是出现的现。其实两个见字都可做见到解释。《史记》天官书索隐引石氏的话:“左角为天田。”封禅书正义引汉旧仪说:“龙星左角为天田。”所以田字实在可指天田。
〔注六〕过去人标点,都标成“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旡咎”,都错了。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以重言释一言例)中说:“《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惕者,惕惕也。犹言终日乾乾、终夕惕惕也。后人不明一言之即为重言,遂以"夕惕若"为句矣。《尚书》盘庚中篇:"乃咸大不宜。乃心钦。”钦者,钦钦也。乃心钦,犹"诗"云"忧心钦钦"也。后人不明一言之即为重言,遂以"乃心钦念之忧"为句矣。由不达古书之例,失其义,并失其读也。“这种见解是很对的。中国人不会读古书,有时闹出大笑话。这个乾乾夕惕,在清朝乾隆时候。就出过大笑话。
〔注七〕古代皇帝被称为“九五之尊”,因为龙飞在天上了。
〔注八〕《象传》说这一卦辞的意思是“盈不可久”,是对的。
〔注九〕在六十四卦中,只有“乾卦”和“坤卦”有卦外的“用九”、“用六”的卦辞。
〔注十〕谁也没头头了,该是表示龙的消失。后来演变成“群龙元首”的意思,似乎不是原义。《象传》说:“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就胡扯扯远了。闻一多《古典新义》说:“上九"亢龙",亢有直义,亢龙即直龙。用九"见群龙无首",群读为卷。”又说:“卜辞龙字……其壮尾交于首,曲身若环,岂所谓卷龙钦?……卷龙如环无端,莫辨首尾,故曰:"无首",言不见首耳。龙欲卷曲,不欲亢直,故"亢龙"则"有悔","见卷龙无首"则"吉"也。”
〔注十一〕上卦是“兑”卦、是阴卦;下卦是“艮”卦。是阳卦,表示女的在男的上面。
〔注十二〕“咸”是卦名。咸是感的意思、感应的意思。
〔注十三〕《易》中称阴爻为“六”,见〔注四〕。
《战国策》记性交姿式
《战国策》是战国时代策士、说客提供策略的结集,记录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和西周、东周、宋、卫、中山等十二国的史事,以国为单位,共收三十三篇,前后包括了两百四十五年的历史。这就是说,它包括的,不止一般所谓战国时代一百八十一年的历史。(战国起算方法,照《史记》是公元前四七五,照《资治通鉴》是公元前四0三,有七十多年的误差。从宽来算,战国早期也就是春秋晚期。)
《战国策》的作者非一人,作成也非一时一地,汉朝刘向校勘官中藏书,将皇室保存的各种文书加以订正,命名为《战国策》。后来刘向的本子也残缺了,宋朝曾巩曾加以增补,而成为今日的祖本。
一九七三年冬天,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相当《战国策》的帛书二十七篇,这一发现,给这部书平添了许多身价和兴趣,值得我们特别重视。帛书中能跟今本《战国策》对得上的,有十一篇,约占二十六篇中的五分之二,它们埋藏在地下两千一百五十年,再重见天日,在发潜寻幽上面,可有极大的帮助。
《战国策》中有许多妙文,其中最引我注意的是“韩策”中一段话:
楚国雍氏五月。韩令使者求被子秦,冠盖相望也,秦师不下殽。韩又令尚靳使秦,谓秦王曰“韩之子秦也,居为隐蔽,出为雁行。今韩已病矣,秦师不下殽。臣闻之,唇揭者其齿寒,愿大王之熟计之。”宣太后曰:“使者来者众矣,独尚子之言是。”召尚子入。宣太后谓尚子日:“妾事先王也,先王以其髀加妾之身,妾困不疲也,尽置其身妄之上,而妾弗重也,何也?以其少有利焉。今佐韩,兵不众、粮不多,则不足以救韩。夫扳韩之危,日费千金,独不可使妾少有利焉。”秦国宣太后在外国大臣面前公开描写性交姿式,说自己丈夫一屁股坐上来,因为体重太集中一点,就吃不消;可是全身压上来,因为体重平均分担,所以就无所谓了。这种妙文,在甫宋鲍彪新注本里说:“宣太后之言污鄙甚矣!以爱魏丑夫欲使为殉观之,则此言不以为耻,可知秦母后之恶,有自来矣!”在清朝王士桢《池北偶谈》里说:“此等淫亵语,出于妇人之口,入于使者之耳,载于国史之笔,皆大奇!”其实他们全都大惊小怪了,他们不知道中国古代文明中,在性的看法上,确曾有过开通的一面。大多的性禁忌其实是以后的事。
《战国策》中因为记录了战国时代策士、说客提供的策略,其中自然不乏有使道学家头痛的“邪说”(秦国宣太后用性交谈政略,自也是“邪说”之一),当然也动了查禁(“灭其籍”)的念头,所幸有惊无险,还是留存下来了。曾巩在序里说: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故孟子之书,有为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