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风云录》第78章


松树水杉组成的林阴中矗立着一幢幢新式楼房,环境幽静,气氛高雅。刘家胡同四周的居民楼空地上有一幢二层小白楼,白色马赛克贴面铝合金门窗,很现代的样子。空场中停着一溜小轿车,有一部红色桑塔纳,一部灰色尼康,一部奥迪28,进进出出挺热闹的。小楼门脸上挂着三四块铜牌,其中有一块就叫《中华影像》杂志社专题部。还有一块叫什么来着,对,叫‘天狼星文化艺术广告传播中心’。还有标着R通讯社,和R企业家联谊会的。四块金字招牌,挺晃眼的。我们以客户的名义按王立成和陈宏平所签合同上的电话号码去问一下东方道宽的去向。那里面人说他正在办公室呢,看来我们前期所做的工作还未惊动东方道宽。”
听了沈剑军通报的情况,宋瑞诚沉思了一下说:“这假作真时真也假。真的《中华影像》杂志社在一个破落得像是土地庙的四合院中,那样不起眼。她不用掩饰经济上窘迫,因为她确确实实是真的,是国家批准的正式出版单位,穷归穷却是穷庙真菩萨。而这假的却弄得富丽堂皇,倒像是上海滩上拆白党专骗有闲有钱的富孀,搞得像那么回事,越假越要装扮得人模狗样的,那是富庙假和尚,那身和尚的行头没准就是从穷庙真和尚那里买来的呢。还记得去年我们一起查处的宋仁善冒充X新闻社记者案吗?后来交给你们公安查处就没了下文。”
沈剑军当然记得,那是应宋瑞诚请求,他派了处里的小吴、小梁配合宋瑞诚一起查的。省“扫黄”办接到举报说是一个名叫宋仁善的骗子打着X新闻社《中华影像》驻A省记者站的旗号,以编印《A省建筑业》为名与省建材局一起发文到市各建筑业有关的市、区、县建材局,收取入编费用百把万。那天他和老宋带着人来到宋仁善租用的省政府招待所2楼,那办公室真叫豪华气派,女秘书靓丽动人,传真机、复印机排列整齐,大班桌水滑敞亮,衣帽钩上挂着印有X新闻社字样的公文包,墙上贴着X新闻社各部门电话号码,正面墙上贴着放大的省委、省政府、省公安厅领导和宋仁善握手的彩色照片。那声势,那架势,虚张得可以。宋仁善是个留着大包头的中年汉子,白白胖胖的四方脸上架着一副眼镜,白衬衫,休闲裤,老人头皮鞋,鳄鱼皮带,举止彬彬有礼,说话斯斯文文倒像是一个有文化的人,看他为建材厅起草的文件,从公文格式到行文用语均无懈可击。而且谙熟政府公文运作程序和高层人际关系,说是和省长、省委书记、副书记都是老乡,和宣传部长关系很熟。当宋瑞诚说,你说的那个童副书记就是我们“扫黄”领导小组组长,宣传部长就是“扫黄”领导小组副组长,我们马上可以打电话和他联系核实时,他像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了下来。结结巴巴地说,别,别,千万别打电话,那是假的。那照片是怎么回事,宋瑞诚问。那是一次省里开会,我拿着X新闻社记者名片混进去,递上名片,领导就很热情,也随和,一点架子都没有就和我合影留念了。这宋胖子还是见面自来熟,听宋瑞诚口音就是和自己是老乡,立即用家乡话和宋瑞诚叙家谱,叙来叙去,他成了宋瑞诚的侄孙子。这侄孙子干笑着要请爷爷高抬贵手,说那是为了混碗饭吃,以后又叙到了共同的祖先:宋襄公、宋廉等等。他说,那是千真万确的,他回家乡时翻过家谱。当天晚上,宋瑞诚的夫人就接到了一个陌生人的电话,说是听说宋主任搬了家,我是他的一个朋友,不知搬到哪儿了。宋夫人当时就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们根本未搬家,住的还是老房子呀。那怎么我找不到呀,于是宋夫人一一指点。半小时后,宋胖子提着沉甸甸的礼品找上门来。进门就大叫:“爷爷,奶奶,侄孙前来看望……”当然这个自称的侄孙子,被大义凛然的“爷爷”轰出了家门。闻听沈剑军口音是彭城小沛人,他马上迎合说自己老婆也是小沛人,那可是出汉家天子的地方呀,好!好!看沈处长就是爽快人,这次放小弟一马,小弟日后一定报答。看样子就像是一个舞台上演戏的小丑。当天公安和出版印刷管理部门的同志对他的所谓记者站进行了检查,查到了那个记者站公章竟然是铅锌版制作的萝卜章。那本画册的进账也弄了个160多万。第二天宋瑞诚到省委、省政府核实,宋仁善炮制的那个文件中说的《走向21世纪A省建筑业》请省委书记题字、省长作序的事,两个办公厅答复,根本没有那么回事。这收费约稿的钱,全是宋仁善打着X新闻社记者骗来的。这骗来的钱一小部分作为投资给各部门头头的回扣,这大头就落入了宋仁善的腰包。宋瑞诚专程到X新闻社调查了这《中华影像》记者站的事,才真相大白。原来这宋仁善通过熟人找到了报社社长夸海口,可以帮助发行报纸五千份,这社长喜不自禁,条件是报社同意在A省建联络站。这社长当然满口答应,于是以报社名义打印文件,下发任命宋仁善为《中华影像》A省联络站长。这宋仁善一弄就成了记者,在A省设记者站按国家规定,必须要有正式编制,必须经X新闻社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还不能从事经营活动。A省出版印刷局当然不会批准。于是他自己印了新闻社记者的名片到处活动。走街串巷的一直被待如上宾,吃香的喝辣的,顺带还弄了不少土特产。直到这个假记者站被宋瑞诚查封,才发现那些《中华影像》全部压在仓库里一份也未发出去。宋仁善告诉宋瑞诚说,我的爷爷哎,这些报纸哪里发得出去哟,我要的是他那个牌子,这牌子值钱呢,这五千份报纸打六折才交给社里万把块钱,算什么呢?你看这小子看中的是牌子。用牌子来骗收费约稿的钱。那是吃小亏占大便宜呀。这小子是聪明呢。后来这案子涉嫌诈骗移交到城中区公安分局查,不知是公安局忙,还是对那160万不感兴趣,总之一点动静都没有。没办法宋瑞诚以出版印刷局的名义取缔了这个记者站。简报报到省委、省政府,等到程序走完领导批示一到城中公安局刑警队,也就是沈剑军这次带的兵所在的刑警队想起来要抓人了,宋仁善却人去楼空,携带骗来的160万跑得无影无踪。说起这事宋瑞诚对沈剑军督办不力还一直颇有微词。
沈剑军信誓旦旦地说:“老宋,咱们好弟兄,你还信不过我,上次宋仁善这事,分局吃不准,这宋仁善设这站那站的,又是报社同意的,能不能算诈骗,咱也不知道你印刷部门记者站和联络站的区别,只当它报社批的。后来领导指示要查,动手迟了,也怪不得分局,是我督办不力,这次我们通过公安部协调请北京市公安局参加。这次保证东方道宽这小子跑不了。你放心,今晚睡个好觉。”说完他拉灭了灯。
黑暗中宋瑞诚紧闭着双眼,却怎么也不能入睡,脑海中盘旋着这个案件的枝枝节节。对面床上的沈剑军也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们干脆在黑暗中聊了起来,聊起这个代号叫10。26专案立案前后的一些情况。
那是春节长假刚过,上班的第一天,人们还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未回过味来。办公室的上班族三五成群地吃着瓜子,聊着节日中的见闻,一个个是那样的眉飞色舞,兴致勃勃。这种余兴一般要延续到第二天才能正经八百地办事。
“扫黄打非”办公室的电话却在这个时候响了起来。宋瑞诚抓起了话筒,心中还盘算着这肯定是秦东方副局长打来布置这一阶段工作的。秦副局长一贯工作抓得紧,抓得细。听筒那头传来的却是一个爽爽朗朗的女声,这声音有点熟悉,似曾相识,他却想不起来是谁。
对方:“喂喂,请问是宋瑞诚主任吗?”
宋瑞诚答:“是的,请问您是哪位?”
对方:“咯……咯,咯”地笑起来了。
“我是谁?你听不出来了,我是纪委的华敏呀。有急事,想请你过来一下行吗?”
“很急吗?”
“是的,而且非常重要。”
“那我和秦局长说一下。”
“不必了,你一个人过来,对谁都别说。”
什么事,这么神秘兮兮的。他们省纪委总是那样把简单的事弄得复杂化,我这人就爱把复杂的事情弄简单化,才能快刀斩乱麻地处理那些复杂的形形色色的案件,否则把问题看得太复杂就会缩手缩脚,患得患失了。这华敏一贯泼泼辣辣,什么时候也婆婆妈妈起来了。
宋瑞诚心中这么想,动作还是蛮利落的,下楼推起自行车去了省委大院。
省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